查看原文
其他

利用心灵力量(抑制功能)缓解疼痛

刘博,程香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23-08-28
为什么身体在受到相同程度的损伤后,有的人可以尽快从疼痛中恢复而有的人却发展成了慢性疼痛?为什么病情相同的慢性疼痛患者,有的人可以恢复健康而有的人却疼痛持续恶化?生活中,疼痛感受和受伤程度并不总是一致,强大的认知塑造了我们感知疼痛的方式,提示我们利用心理因素缓解疼痛何尝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疼痛不仅仅是一种感觉,还包含了情感、动机和认知等多维度的复杂体验,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目标导向行为的背后由执行功能支撑,执行功能包括更新、转换和抑制三个子功能。其中抑制功能也称为认知控制或抑制控制,指对冲突和优势反应进行抑制。

疼痛是不愉快的但也是人类所必需的。如果没有牙痛,我们就不会知道应该保护牙齿;如果没有腰痛,我们就不会知道应该调整坐姿;如果没有胃痛,我们就不会去注意饮食。疼痛往往与生存相联系,它威胁着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提示着我们身体某部位受到损伤。当人类接收到疼痛信号时,会本能的优先诱发防御机制应对疼痛。众所周知认知资源具有局限性,在对疼痛进行自上而下控制时必然会影响抑制功能。

抑制功能也会调节疼痛体验。疼痛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疼痛感觉本身带来的不愉快,二是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干扰。例如,一位疼痛强度不高的轻症慢性腰痛患者饶有兴致的阅读一本书时,突然感到腰部隐隐作痛会扰乱其注意,将更多的精力从阅读转向如何缓解腰部疼痛。此时对疼痛的厌恶和恐惧更多来源于疼痛对正在进行阅读活动的干扰,而不是疼痛强度本身。


当这样的干扰频繁出现,疼痛会变得更加可怕。如果可以增加个体抵抗疼痛干扰的能力,则有利于减少对疼痛的恐惧和厌恶,进一步降低疼痛出现时的消极预期。抑制功能本身代表了个体专注于某一活动时抵抗干扰和优势反应的能力,对于阅读中的慢性腰痛患者而言疼痛是一种干扰,且应对疼痛是一种优势反应。


疼痛与抑制功能相互作用部分解释了我们开始提出的问题。同样是受到相同的伤害,抑制功能低的个体承受了更多疼痛带来的干扰,疼痛被不断放大使急性疼痛逐渐发展成慢性疼痛,且疼痛会不断加重。反之高抑制功能个体并不过多的将疼痛视为一种灾难,则有利于疼痛的恢复。这一过程也解释了慢性疼痛患者中大多为老年人的现象,因为抑制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


基于治疗疼痛的现实,抑制功能训练等心理因素完全代替药物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在急性疼痛发生后或轻症慢性疼痛等疼痛强度较弱的阶段,及时的抑制功能干预可以阻止疼痛进一步恶化。此时如果依靠药物缓解疼痛容易形成药物依赖,尤其对于慢性疼痛发病率较高的老年人而言,药物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但之后会带来更多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抑制功能干预直接指向了慢性疼痛患者认知功能的重建。治疗疼痛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缓解疼痛感受,而是要让患者可以像健康状态一样进行认知活动。
 
文献来源:
刘博, 程香娟, 岳衡, 包呼格吉乐图. (2022). 抑制功能在疼痛中的作用. 心理科学进展, 30(6), 1253-1261.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下载全文PDF)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