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半年了,客户还是没赚钱啊...”

寻瑕小姐姐 寻瑕记 2023-10-20

收盘,常脑斯已经有点麻了:“马上半年了,客户还是没赚钱啊...”

只剩六毛的大白马基金,只剩八毛的成长股猎手,超额越来越卷的量化指增,挨了一年打的CTA,多空都踏错的宏观对冲......

说的都是大类资产配置穿越牛熊,拿到手就是一个比一个熊。

进入2023年,基金销售的工作从比拼“出单数量”进入到了比拼“按摩手法”。

当客户说,“希望基金经理加强投后管理”的时候,他其实想问“什么时候能回本?”

当客户说,“对于净值下跌有没有什么措施”的时候,他其实想说“最好就别收管理费了”

当基金经理在投后路演解释自己都做了哪些努力的时候,客户想说“你的努力并没有体现在净值上。”

看银行的梁老师说,今年是绝对收益导向的一年,底层逻辑是无风险利率下行。散户这边,存款卖的好,保险卖的好;机构这边,债券卖的好,而相对收益导向的净值型产品,公募私募都不好卖。风险偏好都在收缩,都在规避波动,都在追求确定性。

有3.5%的增额终身寿在,什么低波动产品都不香了。

但是销售话术PUA和KPI考核依旧喋喋不休:

“短期震荡不改长期向好,现在就是底部区域,与其右侧追高不如左侧布局”

“你看XX基金卖了XX亿,不要说没客户买,是你没客户买”

“不要说客户亏了不愿意动,客户在哪里买都是亏的,亏在别人那儿不如亏在你这儿”

对于客户来说,当下投资的主要矛盾是:

现金拿在手里就贬值,投出去就亏钱。

对于去年劝客户坚守了一年熊市的销售们来说,关于基金净值为什么起不来的理由已经用完了,但持仓一直没有起色,公募从未连续两年亏钱的规律可能会被打破。

“现在连盼政策都不知道该盼点什么,磕头都不知道拜哪座庙...”

经历了指数从2800到3400的折返,双主线从发酵到熄火,市场又被小作文拿捏了波动,有造谣权,才有定价权。

每一个没有政策的日子里,涨跌全靠情绪挑拨。

等经济会议,等来惊涛骇浪。

等中美缓和,等来尿不到一块。

等地产利好,等来给房子养老。

等赢在当下,等来4000家下跌。

等主线黄金坑,等来离婚减持立案坑。

可以给A股的跌跌不休找到许多理由,比如政策吹风不及预期了;比如双方尿不到一个壶里但还是溅在了对方身上了;比如AI成为了婚姻的坟墓、减持的温床、立案调查的重灾区,终于整整齐齐的调整了;比如公募赶在630之前调仓,切换必定下跌了;比如叛变的厨子,老美的制裁,主升浪的汇率了。

从去年10月底开始大家憧憬强复苏,从11月到2月做大指数的贝塔交易,同时酝酿全年主线;3月之后发现高频数据不支持强复苏,最多只有弱复苏,做AI和中特估双主线交易,都是强复苏的反面;5月宏观数据继续不支持强复苏,甚至通缩开始发酵通缩,讨论失去的二十年会不会在天朝上演,产生了救市和政策预期,开始求雨;直至6月降息开始,政策开始一点一点送达。

蓓姐说,政策端纠结和含蓄,市场就是振荡没有趋势,大家就这么耗着。 

夜壶已经一滴尿都没有了,流动性淤积在银行间,企业和居民找不到扩张的信心和方向,经济学家拿着东亚邻国的“二十年模拟五十年高考”,高呼着“资产负债表衰退”“企业家情绪低迷”“政府应大力加杠杆”。

江湖风波告急,庙堂坚如磐石。

当一个新的泡沫刺穿了一个旧的泡沫,当“终局思维者”开始变得越来越像“长期主义流氓”,人们终于发现,原来的线性估值逻辑都失效了。

站在2023年年中的我们,怀揣着“今年总不会比去年差”的预期,迎接着“风高浪急”的现实。也许,对长期悲观的短期化,对慢变量的快贴现,对自然复苏的操之过急,对一揽子政策的求雨心切,满怀期待的落空,才是下一阶段,主导新一轮行情的预期差所在。

所有柳暗花明的“泰来”,总在万籁俱寂的“否极”之后。

猜你想看

230613-政策止疼药

机构正在丧失定价权

230531-坐在村口等政策

A股乱纪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