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国学】厚德载物

学国学




【原典】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六二,直方大,不心,无不利。              

——《易经·坤卦》

【释义】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象传》。孔颖达疏:“君子用此地之厚德容载万物。”言“君子”者,亦包公卿诸侯之等,但“厚德载物”,随分多少,非如至圣载物之极也。坤卦是地理形势的象征,《坤》的象辞首先对卦相作出解释。“坤”的符号组成,象征着两个“地”重叠,说明地之厚,说明地势舒展,“地势坤”即地势顺。


从地的属性以及“直、方、大”的地势,“象辞”的制作者联想到:仁人君子是怎样行事的。他认为,人们要像大地一样,以宽厚的土层承载生长在它之上的万物。“厚”又可以用作动词,“厚德”即“厚其德”,即打下深厚的道德、学问、修养的根基。“载物”引申为包容一切。君子应效法坤地之厚德,容载万物。


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以宽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解析】


“厚德载物”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到今日乃至未来都是中华儿女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的建设,树立立德为本、以德为先的道德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深入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积蓄奋斗力量。

【解读】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在讲话中他引用“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典籍名句指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我们的国家、民族之所以有今日,和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良传统,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锤炼而成为民族的共同性格、优秀素质和理想境界的,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前行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精神文化内涵,并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厚德载物”观念融入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还提到,要“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其实质就是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的建设,树立立德为本、以德为先的道德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深入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来源:学习强国等

编辑:卫馨  

复审:王亮  陈超逸

终审:林中华

投稿邮箱:hhnykg@163.com

扫描二维码

进入“淮河能源集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