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墨韵节气 | 冬至

大同日报 大同日报融媒 2023-02-25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不仅与物候、时令准确对应,蕴含着四季更迭的奥秘,更蕴藏着生命脉动的哲学。


继2021“漫话节气”之后,大同日报新媒体今年以书法作品+古诗词的形式为网友奉献大同不一样的二十四节气——墨韵节气,特邀大同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杜鹃挥豪泼墨,让两种国粹碰撞出别样的精彩。





今年冬至 开始时间是

12月22日  05:48:01

壬寅(虎)年 十一月廿九


杨连禾  摄

何金春  摄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这一天,太阳黄经为270°,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


一年四季就像一个大圆圈,年尾连着年首,除夕连着新年。如果把这个大圆圈一分为二的话,分界线就是夏至和冬至。夏至是太阳北行的终点,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

咏廿四气诗 · 冬至十一月中

(唐)元稹


二气俱生处,周家正立年。

岁星瞻北极,舜日照南天。

拜庆朝金殿,欢娱列绮筵。

万邦歌有道,谁敢动征边?


至节即事

(元)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

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

呼卢笑语自从容。


01

冬至三候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02

冬至祭窑神

在传统节日当中,只有冬至和清明两个节气又是节日。过冬至的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官府要举行“贺冬”的仪式,祭天祭祖。


对于大同人来说,冬至又是祭窑神的日子。传说冬至是矿工保护神窑神爷的生日,所以这天也是各煤窑最隆重的节日,煤窑均歇窑三日。《民国志稿》载,“凡三日,酒肴宴乐,交相拜贺,故有新冬就年,窑伙拜年之谚语”。


这一天,窑神庙里灯火辉煌、香烟袅袅,窑主、人伙柜、先生和搂炭大师傅次第拈香叩拜,窑工轮流在窑神前顶礼叩拜,祈求窑神爷保佑自己平安无恙。夜晚,点燃旺火,各种社火入场竞技,鼓匠、戏班对台开演。如今,在我市各个煤矿仍然保留着贴对联、供猪头、点旺火、放烟花、吃酒席的风俗,这一天仍然是煤矿工人的重要节日。

03

冬至谚语

● 老大同人说:冬至后十天,阳历过大年。过了冬至,再数十天,就是阳历新年。


冬至饺子夏至面。 传说,古人在严冬时日常常被冻掉耳朵,女蜗用面捏成耳朵为人补上,饺子形似耳朵,后人便在冬至节包饺子吃,从此耳朵再没有被冻掉过。另有一说是古代名医张仲景在冬至节教人们熬制“祛寒娇耳汤”治疗伤冻,所谓“娇耳”,即将羊肉、药材等切碎,用面皮包裹,煮熟后连汤吃下,浑身发热。“娇耳”形似人的耳朵,又称“饺耳”。


●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如果冬至时节刮西北风的话,那么来年春天就会极为干旱,很有可能会闹旱灾。



文案 | 贺 英责编 | 周建新审核 | 邓 琳
监制 | 刘双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