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莞松山湖,从华为到大湾区科创加速器

城市设计 2023-02-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丈量城市 Author 1/6图片工作室



你是否有这样的印象反差?

从前提起东莞,是那些家具、衣帽服装加工、

电子产品代工的「世界工厂」;

而如今再提起,你能想到什么?

是松山湖畔的华为、

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工厂」、

还有越来越多的「智造」企业……


▼ 松山湖园区鸟瞰


2021年是松山湖建园20周年,

过去20年,从天然水库到科学城,

从制造工厂到科技高地,

松山湖已然成长为

湾区乃至中国科创的金色名片。


▼ 松山湖,广深科创走廊的核心节点




01

东莞松湖

从无名水库到科创高地


MEASURE THE WORLD


2000年,

东莞还在「三来一补」的浪潮下全速前进,

以制造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那时候工厂、外贸仍是这座城市的主基调。

而此时,松山湖还是大岭山镇境内的

一个未经雕琢的大型水库。


2001年,

东莞政府以湖泊为中心,

提出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这是松山湖第一次正式出现在政府的文件中,

也由此开启了松山湖从荒芜之地,

变身科学乌托邦的进阶之路。


▼ 松山湖主要园区及企业布局(拍摄于中集智谷展览馆)


如今的松山湖,是科技创新的旗帜,

自开发建设以来,松山湖创造了各项奇迹:

2018年,松山湖GDP迈入「600亿俱乐部」;

2019年,GDP增速全市第一;

近三年,在全国115个高新区中

综合排名一直稳固在前30位;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倍;

是东莞自主创新的旗帜、转型升级的先锋、

创新创业者实现梦想的乐园……


▼ 松山湖创新园,科技共山水一色




02

华为入场

松湖创新产业生态展露锋芒


MEASURE THE WORLD



如果说,是一件事让松山湖

乃至整个东莞扭转人们的固有认知,

那么一定是华为的入驻。


2012年,

由于深圳不断高涨的成本和有限的土地,

很多大型企业寻求从深圳外迁,

其中就包括华为。


而松山湖则凭借地缘、

产业配套、城市环境优势,

以及更有力度的政府支持,

成为了华为转移的目的地。


▼ 华为松山湖终端总部基地(欧洲小镇)


其实,华为很早之前就开始布局松山湖了:

2005年,华为子公司

聚信科技有限公司在松山湖成立;

2006年,华为松山湖南方工厂项目开工建设;

2011—2012年,

华为供应链部门大部分迁到东莞;

2013年8月,华为总裁任正非宣布

华为终端公司将迁移至松山湖;

2018年,华为终端总部开始搬迁。



1、龙头布局,打造华为「公司镇」


如今,华为与松山湖相互成就、互为名片。

其中最知名的便是华为松山湖终端总部基地。

总部投资100亿元,

占地面积为126.66万平方米,

共有12个建筑组团,装下了近20万华为员工。

距离华为坂田总部约50公里,

开车1个小时左右。


▼ 整个总部园区以欧洲各国建筑形态为特色,在松山湖自成一道风景


华为在松山湖的布局

不仅仅是研发总部功能这么简单,

除了终端研发总部欧洲小镇之外,

还包括最先迁入的制造工厂——

华为南方工厂;

承担员工居住生活功能的人才公寓——

溪村公寓、湖畔花园、绿岛花园等;

以及承担人才培养功能的华为培训大学;


随着华为业务的扩张,

原先的台科园片区也被打造成

华为智能制造基地和云数据中心等等。


▼ 华为松山湖布局示意


可以说,

十多年间,华为在松山湖的布局,

步步深入、功能齐全,

如今已然打造成为

一个新型的开放式「公司镇」。


▼ 欧陆风情的华为「公司镇」



2、整链迁入,引入华为系科创生态


华为对于松山湖乃至整个东莞的

经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017年,华为系一举夺得

东莞市实际出口总额、主营业务收入

和纳税三项冠军,成为「三冠王」。

同时,华为系还是东莞两家千亿级企业之一。

同年,松山湖规上工业增加值332.69亿元,

华为系企业占比例高达56%。


强企到来,不仅是GDP账本上的增值,

重要的是产业生态的改变。

东莞政府认为,短期内,

100多家华为供应商

将带来年采购30亿美元的利好。


长远来看,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和经济,

更重要的是数万名研发人员,

而这,也是未来会改变东莞的重中之重。

且估计未来华为有5%—10%的员工出来创业,

也会给松山湖及东莞的创新产业

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 松山湖部分科技企业


因此,与华为同频,显然是明智之举。

在华为到来的第二年,

松山湖高新区工作计划就直接提出:

「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补链强链

和「华为产业链」开展招商。

而市场经济作用下的事实也是这样:

「华为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


随着华为的到来,

众多合作伙伴也随之搬迁到东莞,

以便为华为提供更快捷高效的服务。

比如,软件服务商中软国际、

易宝软件、软通动力、华微明天等,

元件供应商蓝思科技、歌尔智能、

华贝科技、长盈精密等。


除此之外,松山湖还以产业园为主体,

大力推动园内企业围绕华为产业链各个环节

进行深度合作。


▼ 围绕华为的产业园(拍摄于中以创新园)


例如,距离华为不到2千米的松湖华科,

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

专业管理与技术服务的产业园。

当前园内至少有5家企业在与华为合作。


利用地理位置优势,

根据华为搬迁入驻的部门和业务,

吸引能与华为形成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入驻。

为此,园区会给企业一定的房租补贴、

技术支撑、创业辅导等政策倾斜。


中以创新产业园,

也凭借毗邻华为总部的独特优势,

在西侧开辟专属通道,

供园内供应商与华为洽谈,

整体营造便捷的营商环境。


▼ 中以创新园打造华为内部通道


除了产业方面,生活配套也紧跟而上。

在教育方面,从幼儿园到大学,

华为为其松山湖总部打造了一条

永续的科技人才培养链。


例如,民办国际化学校清澜山学校,

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和主办,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负责教育教学管理,

提供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

贯通15年的全学段国际品质教育。

并且特别设置华为员工报名通道,

向华为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推介。


此外,华为大学、华为研究所、

华为台科园南部学校等也为更高等的

人才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


▼ 建设中的华为大学及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


在医疗方面,

这里有康华医院·华为门诊部,

由康华医院携手华为打造,

为华为乃至整个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的基础医疗服务提供保障。

医疗团队均从康华医院调遣,

整个团队共60人,

与总部全面共享设备和名医专家。


还有艺术、文化、生活购物、

休闲配套也在逐步跟进,

望野博物馆、开明美术馆等相继落成,

万科生活广场、南部滨湖区等也建成完工,

满足了松山湖的高端科技人才

时尚、丰富的业余休闲生活。


▼ 松山湖周边美术馆、博物馆群落


▼ 万科生活广场





03

创新驱动

科技产业引得来更能接得住!


MEASURE THE WORLD




1、空间创新:向天空要工厂,

「工业上楼」注入产业发展新活力


自2018年起,广东省

明确将逐年减少珠三角城市新增用地指标。

而东莞也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逐年深化

和城市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

把「拓空间」作为首要任务。


▼ 深圳「工业上楼」的全至科技园


2019年5月,东莞市出台的「一号文」

《关于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

将「拓展与优化城市发展空间」

作为东莞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并提出「开发建设高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

等措施,向上拓展空间,

集约化用地成为东莞当下的必由之路。


于是,「工业上楼」在松山湖应运而生。

通过建造工业大厦,

将大型机器搬到高层进行生产作业,

打造现代化的「摩天工厂」,

从而实现向存量挖潜力,向土地要收益。


设想,一个占地4000平方米的厂房

建设成为楼高10层的工业大厦,

那它创造的效益就是原来的10倍。


▼ 松山湖片区的「摩天工厂」


如今,在松山湖,一个有高层厂房的园区,

往往刚上市就能够顺利签约,

甚至一「厂」难求。相比之下,

做纯研发和办公的产业园,

由于不能跟实体制造结合,

则没有这么吃香。


位于松山湖北区的松湖智谷,

正是按照「工业上楼」的形式进行开发建设,

致力打造现代化的「摩天工厂」。

松湖智谷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

目前一期全部交付使用,

总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


截至2020年8月,已经正式签约企业160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家,

国家高新企业51家,华为供应商企业10家,

形成了高端智能装备、高端电子信息、

新材料、大数据四大主导产业。


▼ 松湖智谷工业大厦布局情况


一开始,松湖智谷A区的工业大厦

是按照传统标准建造的,

一到三层层高6米,四层以上层高4.5米,

一楼承重1000kg/㎡,楼上750kg/㎡。


而后,根据入驻企业的使用情况反馈,

由于管道设施铺设和生产工序问题,

这样的楼层高度设置

不能满足全部制造企业的需求。


因此,

后期的工业大厦首层层高增加到8米,

2—5层层高增加至6米,

5楼以上层高改为4.5米,

并对楼层的柱子进行加固,提高其承重。


▼ 松湖智谷「工业上楼」企业——光宇实业


运货问题是让工业「上楼」的头等难题。

松湖智谷为了方便制造企业搬运沉重的货物,

每栋大厦内配备了客梯、货梯共5台,

并设置了吊装平台、卸货平台、

大型货物中转平台、物流中转仓库等,

满足智能制造企业的货物「上楼」难题。


园区企业山灵数码

正是受惠于「工业上楼」的方便快捷,

进驻后,已经节省了至少一半成本。


▼ 楼层中间大型缺口处为货物吊装平台


由于能够上楼的都是一些先进制造业,

「工业上楼」也倒逼了松山湖的

经济结构调整,助推了产业升级。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上楼。

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比较大型的设备,

其中有一些由于自身的重量、体积问题,

不适合在高层厂房进行生产活动。


一般来说,工业上楼的企业

主要是一些生产设备较为轻便、污染较小、

生产过程中产生震动小的高端智能制造业,

主要是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及机器人、

物联网、大数据等企业。


因此,「工业上楼」的推广,

也加速了松山湖传统制造产业的迭代与升级。


▼ 松湖智谷「工业上楼」入驻企业状况



2、技术创新:为数据联网络,

让产业园成为数字经济「黑土地」


电子信息业是松山湖的主导产业,

在松山湖已形成超7000亿的市场规模。

但仅仅引来大批企业的入驻

并不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怎样让企业过的更好,创造更大的价值,

才是产业发展的永久命题。

因此,松山湖的产业链仍面临着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任务。


▼ 松山湖周边产业园重点发展方向包括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


2019年10月,瞄准「痛点」的松山湖,

携手华为共同推出「松山湖产业云」项目,

旨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支持企业「上云用云」,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推动松山湖企业

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松山湖坐拥大量制造企业,

是让数字经济「落地」的绝佳「黑土地」。

过去两年,华为携手松山湖管委会,

联合15家生态合作伙伴,

已帮助100多家重点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通过打通设备、生产和运营系统获取数据,

实现提质增效,帮助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同,

成功打通了供应链数据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正业科技、中软国际等企业,

正是通过「上云」,

获得了更便捷、规范的服务,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帮孵计划」


如今,这股数字化浪潮正逐渐成为

东莞探索高端智造的缩影,

并形成了新的产业生态圈。


光大We谷是东莞唯一一座

数字产业聚集试点园区和东莞市软件产业园

「双牌」为一身的产业园,

目前入驻企业已经超过了500家。


2020年,

光大We谷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共建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未来将会围绕5G和工业互联网,

联合园区企业,

共同推进东莞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 光大We谷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数字经济对于华为和松山湖来说,

是「双箭头」的互惠互利。

华为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

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实现载体,

而松山湖也获得了更快速的产业提升路径,

政策利好+产业生态的打造,

让松山湖数字经济「C」位崛起。


2020年11月25日,

松山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式成为

广东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之一。

未来,松山湖还将为更多的企业

提供「云」服务,助力本地产业升级转型。



3、环境创新:以环境留人才,

为高科技人才「定制城市」


松山湖发展至今,

已经凭借着龙头企业的带动

大力度的政策倾斜引来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

但是,如何把他们留住才是最关键的!

松山湖所做的一切可以说是

为高科技人才而「定制城市」。


我们常说,科技创新不只是科学家的事,

一个可以激发科学家创新思想的城市环境

也尤为重要。


▼ 如今的松山湖


而当代科技人才向往的,

正是这样「生态+科技」的都市绿野:

是高端国际化的工作氛围;

也是诗意山水的惬意生活环境;

是像微软、谷歌一样在「处处皆是绿」的

怡人环境中科技办公。


而松山湖就为科技人才

定制了一个「科技桃花源」。

这里环境优美舒适,峰峦环抱,

环湖而立,四周郁郁葱葱,

科技、工业与景色三合为一,

呼应着「科技共山水一色」,

满足了现在科技工作者们

对于理想工作生活环境的一切想象。


▼ 放眼望去,松山湖满眼碧绿


这,正是松山湖之所以能引进华为等

众多高科技企业的重要原因——守住环境。

这些年来,和规划之初相比,

松山湖的环境建设标准一直没有降低。


2001年,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设立之初,

定位就是一座集科技、产业、生态、

人文为一体的生态科技新城,

并且尤其强调生态,预留了很多生态用地。

而今,一个个低密、疏朗的产业园区

已经成为松山湖办公的代名词。


在华为总部103平方千米中,

有8平方千米的湖面、6.5平方千米的湿地、

14平方千米的生态绿地

和超过300千米的生态绿道,

绿化覆盖率超过60%,建筑密度仅有21%,

人均绿地面积是全国标准的6.8倍,

湖区的负氧离子含量是世界卫生组织

规定的「空气清新」标准的10倍。


▼ 华为总部低密的花园式办公环境


中集智谷产业园也以现代化、

设计感的商务花园办公闻名。

放眼望去,仿佛不像一个产业园,

看到的是一栋栋从花园中长出的总部独栋,

还有指状的定制总部,

都和山水绿意形成了自然的「对景」。


▼ 中集智谷花园式企业独栋俯瞰


这里有大量建筑面积1000—1800平方米

的花园独栋,一企一栋,

为入驻企业定制专属的生态办公领地,

花园露台、玻璃幕墙,

独立景观及办公设计、超低密度的建筑等,

与松山湖的整体环境相映成趣……


▼ 中集智谷「指状」定制总部,与山水自然形成「对景」




04

迈向科学

下个十年再「蝶变」!


MEASURE THE WORLD



华为的入驻,

是一家强企带来了一条产业链的龙头效应;

片区的整体创新,让松山湖整体

从制造向「智造」、从引人到留人转型。

如今的松山湖,是有能力创造

近700亿GDP的经济发展引擎,

凭借极为硬核的高新技术能力,

成为湾区科创脊梁。


未来,松山湖更耀眼的角色,

将是代表整个大湾区科学创新的名片——

松山湖科学城。


▼ 松山湖科学城总体布局


已建成的散裂中子源,

和正在进行中的南方先进光源、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

构成了松山湖更进一步迈向科学城的底气。


▼ 松山湖科学城联动光明科学城,携手辐射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蓝图


未来也将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携手,

串联成广深科技创新轴,

带领整个大湾区与世界对话,

打造成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






1/6图片工作室出品





点击图片,阅读城市设计近期热门文章 ▼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