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山村里的“心”地标:中关村人行桥

闫璐 城市设计 2023-02-06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中国乡建院,欢迎你关注他们


我们现在修筑的,不是一座桥,而是两座桥。一座是物质上的桥,另一座是人与人之间的桥, 后者更加重要。


活泼的联接-贵州中关村人行桥设计


 1 

起因


项目位于贵州省桐梓县中关村,当地人的生活与一条河息息相关。贯通南北的河将村子划分为二,阻隔了东西两岸人们的正常联系与交往,架在河上的几根电线杆是人们赖以通行的唯一路径。由于地处山区,每年夏秋之交的丰水期雨量集中,导致河水上涨将这座桥淹没,渡河便成了一件艰难而危险的事情。因此,在这建桥,不仅是一件改善当地村民出行条件的迫切之事,还可以将桥作为纽带,重建人们与村落,自然之间的关系。



项目区位



原状照片


 2 

设计


桥墩与基础


村落地理位置偏僻,作为主要施工人员的村民们掌握的技术十分简陋,这也限制了设计的复杂程度。为了保证在下一个雨季前能够完成施工,让村民正常通行,建设周期须尽可能的缩短,各种条件导致高技术含量的桥梁施工在此很难实现。


因此,需要借助一种简便且稳定的材料及施工方式,我们选用了在水利工程里常见的石笼网箱工艺,经过特殊处理的高强度镀锌钢丝经过PVC防腐包覆加工后编织成网箱,装填石料后经过绑扎即成石笼网箱,其特有的柔性结构使之既牢固稳定耐冲刷,而且可以抵御一定程度的沉降和形变,施工简便,造价低廉,无需机械,非常适合在山区等技术设备受限的场地施工。


为保证足够的桥墩重力并减小迎水面所受的冲击,桥墩采用船体形式,面宽1m,顺水纵深4m。放置网箱前预先平整河床,浇筑混凝土基础。



石笼照片


一段时间后河水中的泥沙及悬浮物会沉积于网箱石缝之中,慢慢成长出植物,使之与自然融为一体。


石笼做法



石笼堆筑成桥墩



桥面


三跨的人行桥桥面为钢结构,总共三段,每段分开焊接制作,通过螺栓连接。电焊工是在中国任何城乡都可以找到的成熟技术工种。易于购买的规格钢材和成熟的制作技术使桥面可以在现场短时间加工完成。


作为人行桥,我们希望过桥的同时能够有丰富的体验,选取一种可以看到河水的的通透材料作为桥面材料,在经过多番选择比较后,最后选定使用钢跳板作为桥面,用于脚手架的钢跳板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成品材料。跳板经过整体镀锌后极为耐腐耐压,作为桥梁使用和磨损程度最高的桥面来说最合适不过,而且钢跳板面层为高强度的镀锌钢网,满足桥面的通透需求,行人可以透过桥面看到河水。


为方便女士,在桥面上还铺设了一条60公分宽的钢板带,女士过桥也不必担心高跟鞋被卡住的问题。


桥体结构



桥体结构


桥体结构



灯杆扶手


桥身和桥面充满工业感的冷峻钢材难免少了一丝亲切,为了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呼应,灯杆和扶手秉承就地取材的原则,选用地道的乡间材料——竹子,内部通体打穿并埋入照明线路。


高高耸立的灯杆与河中绵延的芦苇荡遥相呼应,让桥与自然融为一体。夜幕降临后亮起的竹灯杆,仿佛在寂静山野中点亮的盏盏蜡烛,为山村平添一笔诗意。


竹灯杆加工过程




灯杆安装



轴测图



立面图




夜景照片



 3 

营造


建设的过程是设计师与村民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过程。自古以来筑桥修路在乡村都是一件累积功德造福子孙的大事,古时村民们甚至要在建好的桥边立上一块功德碑以表感激。


村里的男人们负担起填运石料,搬放钢架的重活。上梁要请最有威望的老人特意选定好时辰,几乎全村百姓都来到了现场观看,一番仪式后,全村青壮年一同上阵抬梁,梁板安放到位后鞭炮声响彻山谷。


这座完全由村民亲手共建的桥,将全村的人联结起来,亦让人们重拾起对家乡和土地的深厚情感。



村民一起抬钢梁



钢梁安装




上梁时现场照片



 4 

结语


完工后的步行桥成为了小山村的地标,朴素而和谐。


筑桥,本是普普通通的营造,却在乡间重新焕发了新的活力。孩子们兴奋好奇的打量脚下的钢板,在桥上奔跑踩出响声,年轻的情侣倚着栏杆互诉衷肠,古稀老人也在蹒跚经过时感叹一番如今的便捷安稳。清晨和傍晚,村民们自发来到这里赏景闲聊。它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也成了新的公共空间和交流场所。无论横跨的河流是细小或宽阔,桥的重生为整个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相信,筑桥的意义不止于完成桥的本身,更多的,是连接两岸人与人的关系,并让这纽带在时间的长河里历久长存。



桥上奔跑的儿童



桥头空间



建成照片



建成照片



在桥墩上读书



项目信息

主创设计师:傅英斌

团队:张浩然、闫璐

文:闫璐

摄影:焦冬子、傅英斌、张浩然

设计单位:中国乡建院

建造时间:2016.04-2016.05

项目位置:贵州省桐梓县中关村

材料:成品网箱、石料、钢材、钢跳板、竹子、混凝土等






扫描以上二维码

添加设计师傅英斌本人微信

与他畅谈你关于乡村建设的体悟




更多关于贵州省桐梓县中关村请点击


为了让你躺在深山星空下,去年夏天他们都对烤烟房都做了什么

设计师与村民一起建造了一座儿童乐园,把快乐还给山村的孩子


更多关于傅英斌团队的实践请点击


乡建新生力量建造营第一期:中关村烤烟房变形计

“烤烟房变形计”第一铲土带来的反思 | 建造营

低成本乡村实践:设计师把这30万花到了点上




城市设计已经开通号内搜功能,目录内点击历史-搜索,或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号内搜索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