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电波到流量:我和偶像的 30 年|故事FM

故事FM 故事FM 2020-11-08

🎧 点击上方图片,跳转「故事FM」小程序,收听真人讲述。记得添加「我的小程序」,一键收听全部故事哟!


「迷」这个字,原本表示过于喜爱某物,以至沉迷甚至情不自主。后来,这个字引申为一个群体的代称: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追星族、或者粉丝。

但我更喜欢用「迷」这个字来称呼他们,这个字里蕴含的「痴迷」和「迷失」恰好代表我们对这个群体的一般印象:

他们是一群精力无处发泄的年轻人,把时间和金钱花费在一个遥不可及的偶像身上。他们为了一个人,可以不眠不休,可以跋山涉水、倾其所有,甚至可能做出极端的行为。

但是「迷」们并不是简单的流行潮流的盲从者,而是时代的见证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迷」。

今天我们的三位讲述人,分别代表了 70,80,90 三代人,她们要来说一说,过去 30 年,「迷」的演化史


 朱莉,70 后,荣迷 

我是广州人,我成长的八九十年代是比较开放的。

因为身在珠三角地区的关系,和港澳的联系特别多,一般家庭都能收到香港的电台和电视,那时候接触的明星也都是香港明星。

那个时代乐坛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要算「谭张之争」了。

■ 张国荣与谭咏麟  图/来自网络

张国荣虽然是后辈,但短短数年间声望直追谭咏麟。两派歌迷经常恶意对抗,再加上传媒的煽动,最终演变成视同水火的局面。

「谭张争霸」我没有经历到,那个时候才上小学低年级。高年级的学长姐比较参与其中,还曾为他们两个大打出手。

等我念中学的时候,知道追星是怎么一回事了,张国荣已经退出歌坛了,那个时候成了「四大天王」的时代,班上都是黎明和刘德华的粉丝在「打架」。

■ 「四大天王」:刘德华、郭富城、张学友和黎明  图/来自网络

我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听欧美音乐了,所以哪派都不站。

1994 年还是 1995 年,我和一个好朋友,坐在学校操场上看人打篮球,然后就随便聊聊喜欢哪个明星,小孩子也没什么可聊的。

他说,「讲出来你可不要笑我。我喜欢张国荣,从 8 岁开始我就喜欢他了。」

我当时一听,两眼一翻,你怎么会喜欢他呢?

80 年代的张国荣形象太模范了,穿西装打领带,没有什么特别的,我觉得很老土。

后来等我自己也喜欢上张国荣,去这位朋友家一看,不得了:他家的收藏可以从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都是香港的亲戚帮他带的。

你现在看到肯定会很惊叹,但当时这就是一个粉丝应该做的事情。

■ 朱莉收藏的张国荣各种类型的作品

1995 年张国荣复出歌坛,第二年发行了专辑《红》。

这张专辑在当时其实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现在看来都有一些些踩界。当时专辑的宣传广告不能在黄金时段播出,里面有一些画面出现了针筒、鲜血,表演也特别大胆。

我看到立刻觉得不一样了,特别想知道唱片里到底有什么。

90 年代资讯真的很匮乏,追星的方式和现在比起来又笨拙又低效。

那个时候一盘正版 CD 可能要上百块,根本买不起,只能去音像店摸一摸专辑,然后把歌曲名都记住。

只要在家,就听电台。一听到前奏很熟悉,或者是我喜欢的歌,马上用空白卡带录下来。

■ 当时在中国家庭非常流行的「燕舞」牌双卡录音机,广告词「一曲歌来一片情」也广为人知

那时候想要见到明星,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不过好在香港明星大多影视歌多栖发展,今天听了他的歌,明天说不定就能在电视或者电影院看到他。

八九十年代,也是传媒和艺人相对融洽的黄金岁月,社会容忍度也比现在要高,对艺人的表达或者表演留有一定的空间。

就算偶像带头做了一些踩界的事情,只要是有艺术上的创新,粉丝还是会想办法跟上,不会反感。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当时喜欢的明星有很多,但只有张国荣的作品无论过了多久,我还是会沉浸其中。

他永远是我心中的第 1 位。

■ 张国荣,热·情演唱会  图/来自网络

1995 年,张国荣复出的时候,恰逢香港传媒被「狗仔」文化全面攻陷的年代,客观专业的评论被猎奇报道所替代。而张国荣当时前卫、野性的风格正好成为低俗文化的祭品。长期受到隐私侵害和抑郁症的折磨,2003 年 4月 1日,张国荣从中环文华东方酒店 24 楼跃下身亡。但张国荣生前引起的争论,并没有因为他的亡故而消失,反而激发了更多的抨击和不实报道。而张国荣的粉丝们,默默守护着和偶像的约定,珍惜他留下的声誉和美德 。像朱莉一样的荣迷,习惯了在作品中一遍遍追忆,即使遇到误解和诽谤,她们也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 娱乐史小贴士

我当时和一个北方的朋友一起去香港办事,那天正好是 2012 年 3 月 31 日。

他肯定是不了解张国荣的。应该只看过他的一些电影,不知道他的生命是怎么结束的,也完全不了解他的同性伴侣和他是怎么回事。

突然就和我说起了张国荣,反正讲的没有一个字是对的。

我没想要反驳他,因为每个人接受的东西不一样,这是他的理解,我不可能每个人都去纠正。

我们办完事以后,我和他说,我正好要去一下港岛,你要不要一起过海?

然后差不多到文华酒店的时候,我又和他说,我要去做一件事。

他觉得很奇怪,因为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到了以后,隔了很远就看到好多好多的花牌、花束,上面写着「纪念张国荣」「想念哥哥」类似的文字,每一束上面都有写。

■ 某一年文华酒店的纪念花束

他就站在那里问我,「你来这里干什么?」

我说,「我来给我的偶像献花。」

从他脸上我能看到他内心的变化,非常震惊,大概有 20 分钟,他就一直站在那儿。

等他缓过神来,问我,「这张国荣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都多少年了?」

我说,「整整 9 年了。」

他说,「你能不能重新介绍张国荣给我认识?」

去年我还问他,经我介绍以后有没有去听他的歌?他说听了,但有一些真的欣赏不了,不过对这个人的看法完全改变了,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心里觉得很安慰。

2003年,张国荣去世后,属于香港巨星的时代,正式走向历史。新千年的到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一阵韩流开始吹向中国大地。电视剧像《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电影《我的野蛮女友》,还有综艺节目《情书》《X-man》都给当时的 80 一代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文化冲击。2003 年,对于很多韩流粉丝来说,同样是一个载入历史的年份。这一年的年末,韩国著名偶像制作公司 SM 推出了一个五人男子组合,东方神起,以超群的唱跳技术和酷炫的曲风,受到了全亚洲少女的喜爱。
💁🏻 娱乐史小贴士


 左拉,80 后,仙后 

2006 年,我跟着姐姐看了好多韩国综艺,在节目里认识了这个组合的成员郑允浩,一下就沦陷了。

■ 郑允浩在综艺《情书》中展现舞技

他虽然是个新人,很低调,但只要音乐一放起来,一站在舞台的中央,他立刻就是舞台的王。

然后通过这种方式又认识了东方神起的其他成员,对这个团体产生了兴趣。

那个时候城市居民家里也都有电脑了,能上网的时候我会去他们的百度贴吧看「精华帖」。当时已经有相当大规模的粉丝群体了,翻译资源的、发官方高清图的、创作周边的……都看不过来。

我们家的电脑还特意买了一个自带刻录功能的光驱,放寒暑假的时候,我会把网上所有找得到的东方神起的资源:MV、歌曲、综艺、反转剧全都下载下来,刻录到光盘里,然后再用签字笔标记好分类。

■ 左拉当时制作的剪贴本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因为偶像而想要学会一门语言,期待有一天能当面用他的语言告诉他我有多喜欢他。

于是我大学选择了韩语专业,并且在大二那年有了一次去韩国交换的机会,认识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同好。

那时候,一些日本,包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粉丝,她们追得比较疯狂。

有些粉丝因为追的时间长了,和偶像也混了个脸熟。有人放消息说,欧巴在哪个咖啡馆和朋友喝咖啡,她们就会偷偷跟过去,在门外等着。

有一次郑允浩从咖啡馆出来,正好看到我朋友,一下就认出是自己的粉丝,然后走到她们面前,说,「你们不要再跟着我了,吃没吃饭,我给你们钱买饭吃吧。」

真的从郑允浩手里拿到了零用钱!我当时想,怎么会有对粉丝这么好的人。

作为当时风头最劲的偶像团体,针对东方神起的恶性粉丝事件并不少。郑允浩自己曾喝下黑粉递来的水,结果发现是强力胶,还住了院。

另一个团员金在中,晚上睡觉的时候发现有「私生饭」(注:刺探明星私生活的粉丝)站在床边,直勾勾地盯着自己。

■ 东方神起前成员金在中在日本综艺上分享自己被私生饭骚扰的经历(中文字幕 @ JYJCN 字幕组)

这些人都不能称之为「粉丝」,不过在当时,能见到偶像一面的确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梦想,还会有很多中国粉丝会去 SM 公司楼下日夜不停地蹲守偶像。

我当时的梦想就是,能在韩国本土看一场东方神起的演唱会,没想到 2009 年 10 月的时候,东方神起宣布解散。

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感觉天都要塌了。

和上一代的偶像不同,韩国偶像组合的作品和形象更依赖背后的制作公司,而不是个人表达。一个偶像组合想要诞生,公司需要在前期付出好几年的时间对成员进行训练和包装,并且签订极为不合理的合约,在出道后不断地被公司榨取商业价值。2009 年 7月,东方神起中的三个成员,以合约时间和收入分配不当等原因,提起对 SM 公司的诉讼。
💁🏻 娱乐史小贴士

■ 金俊秀、金在中与朴有天三人对所属经纪公司SM提起诉讼,揭露了大型经纪公司不平等的「奴隶条约」。

因为牵连到官司,郑允浩他们发不了唱片,都去演戏了。

当时我认识的几个同好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说可以去拍摄现场探班。

这对我来说简直太新鲜了,然后我们 4 个女生,包了一辆出租车就去了。

他拍戏的地方是在城市的另一边,路上花了四五个小时。那个时候真是年轻,无所畏惧,也不怕遇到坏人,一心想着我终于要见到偶像了。

我们装成工作人员偷偷溜进体育馆,结果发现全场只有我们 4 个粉丝。

我们坐在看台上,离郑允浩有个一百米左右。虽然看不清他,但他的一举一动都令我们非常兴奋。

拍摄中途,欧巴去上厕所,正好从我们看台旁边的出口出去。

看着他越走越近,我的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整个人僵住。

我的那个台湾朋友因为之前和他打过照面了,胆子很大地冲下去,对着欧巴说,「拜拜。」

郑允浩抬头看了我们一眼,眼神就是:我的粉丝来了,那种感觉。

我们 4 个当场就疯了,不停地互相击掌拥抱,「他的脸好小,腿好长,欧巴看见我了!」

■ 2017 年 8 月 21 日,东方神起成员郑允浩和沈昌珉现身机场  图/视觉中国

允浩旁边有一个很有名的保镖,我们都认识,他跟在后面狠狠用手指了一下我的台湾朋友,好像在警告我们不要搞事。

等允浩上完洗手间就不从我们这个门回来了。

那一天我真的终身难忘,看着他永远不会被摄像机记录到的那一面,我心里很珍惜,这是真正属于粉丝的快乐。

东方神起是我青春的一部分,虽然最后他们解散了,好像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可是,谁的青春又是完美的呢?

不论他们现在是什么样子,我永远能骄傲地说出来,我喜欢东方神起。

■ 红色是东方神起组合的应援色,2013 年左拉在上海看了两人制东方神起的 Catch Me 演唱会,圆了自己少女时代的梦想

(Tips:左拉在 B 站的频道 @左拉在福冈 分享了更多自己追星的回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 B 站)

进入 2010 年以后,移动互联网和社交软件的兴起,缩短了明星与粉丝之间的距离,新生代偶像更加注重通过人设和粉丝建立感情联系,养成系偶像越来越主流。2018 年,中国的偶像产业元年。《偶像练习生》和《创造 101 》两个节目的火爆,让「制造偶像」这件事彻底大众化。今天的偶像,比过去任何时候和粉丝的联系都要紧密,关系也更加复杂。
💁🏻 娱乐史小贴士


 小C,90 后,101 粉丝 

我是 2018 年因为选秀节目入的粉圈。

原本看这个节目是为了消遣,没想到节目处处诱导你,让你 pick 你想选的人,然后给她投票,你仿佛掌握了这个练习生的命运。

然后你发现,为什么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不错的选手,在节目里的排名却不高呢?理所当然就想把她送到更高的位置上去,于是我就加入后援会了。

■ 《创造 101 》101 位女训练生经过 4 个月的封闭式训练和录制,最终靠大众投票选出前 11 位成团出道

以前的后援会更像是享用偶像工作成果的地方,但对于我们来说,后援会是为偶像「打江山」的地方。

大家分工明确,有做图的人,有写文案的人,还有专门负责打榜投票的人,叫「打投组」。

「打投」是一场人力、物力和策略的综合较量。

他们负责调配这个群体里所有的力量:有钱的捐钱,去买卡充会员;有时间的人去绑定账号投票;有技术的人可以写脚本简化整个流程,让投票变得更高效。

数据是流量的生命。

当你加入粉圈的时候,他们会说服你:你的一票力量很小,如果把所有人的一票都汇聚起来,那就大有可为了。比如可以和其他粉丝团体合作,互相投票,形成「合纵连横」之势。

为了短时间内能冲更高的票数,粉圈里还有一招官方不太鼓励的做法:集资。

比如现在有两三个人都要争同一个出道位,粉丝要如何评估对方的实力?看超话粉丝,还是微博关注?那都太水了。

人数上最直观的是看粉丝控评的水准,另外也可以通过集资的数量反观你的实力。

■ 某练习生的集资页面

聪明的粉丝团体绝不会树大招风的,他们会把钱分成「明账」和「暗账」,让对手看到自己的「明账」然后低估己方的实力,再打个出其不意。

为了增加集资,粉丝团体还会互相 Battle(打擂台)。

人在比较的过程中,是很容易产生集体荣誉感和认同感的。

如果今天你的粉丝团要和竞争对手 Battle了,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能集到更多的钱,如果输了,就要给对方投票。

你会不会投呢?

只要你这次投下了一块钱,下一次他们一定还有办法让你投更多的钱。

假如你在比赛的过程中,你 pick 的偶像有上升趋势,要挑战一个更高的位置了,那你要小心了,可能被你们超过的粉丝团体会抱团在一起「围剿」你。

这叫「防爆」,就是「防止爆红」。

他们可能会去翻找你过去的不当言论啊、黑料啊,希望用「狙击」你的方式,巩固自己偶像的地位。

这个逻辑虽然非常病态,但却是普遍存在的。

如果你挺住了,那你就生存下来了,但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销声匿迹了。

我们如果事后复盘的话,当初的很多所谓的「黑料」真的是欲加之罪。

当然,粉圈除了内部打架,我们也经常「出征」,为了维护偶像的形象,去和普通网友发生骂战。

其实这种行为也是导致我后来「脱圈」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你浸染在这个组织里的时候,你真的会被一个团体的目标所引诱。

假如今天你偶像公司的审美真的很差,只要粉丝联合起来去抗议,去讨伐,就能换掉这个人的话,你会不会被引诱?

■ 2019 年 1 月,火箭少女 101 上海开唱  图/视觉中国

粉丝其实是很有权力欲的一群人,为什么要去举报,让我不喜欢的东西消失,其实他们是在追求一种全面的胜利。

尤其当他们声势很大的时候,他们越想乘胜追击。

「喜欢」其实是一个很单纯的词,但怎样去实施喜欢却因人而异。而真正悲哀的一点是,喜欢真的不代表我愿意理解他,愿意替他着想。

大家只是嘴上这么说,其实本质上所有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如果你也有印象深刻的追星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封面图 句句 设计
未注明来源图片由 受访者 提供

参考书籍及视频:

[1] 洛枫 《张国荣:禁色的蝴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2] 陈意欣《从局内人观点探索迷文化》 ,2008.7

[3] “Passion Tour”  (热 · 情演唱会),香港:环球唱片有限公司,2001

[4] 《情书》第二季,韩国,20051015 期

[5] 《All About 东方神起》第一季,韩国,2006

[6] 《行列法律相谈所》日本,20190106 期



 Staff 
讲述者 | 朱莉 左拉 小C
主播 | @寇爱哲
制作人 | 也卜
声音设计 | @故事FM 彭寒
文字 | 也卜
运营 | 翌辰

 BGM List 
01. StoryFM Main Theme - 彭寒(片头曲)
02. Monica - 张国荣(1984)
03. 红- 张国荣(1996)
04. Cecilia - Chet Atkins(唱片店、杂志和电台)
05. Ashes In My Memory - 彭寒(文华酒店)
06. Rising Sun - 东方神起(2005)
07. Process - V·A(欧巴在咖啡馆)
08. 土地 - 彭寒(无悔)
09. 想唱就唱 - 2005超级女声全国十强(2005)
10. 卡路里 - 火箭少女101(2018)
11. Pretending To - Tsutchie/Force Of Nature(对决)
12. Night Train - 彭寒(片尾曲)

 故事FM 
用你的声音,讲述你的故事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蜻蜓 FM | 喜马拉雅
QQ 音乐 | 荔枝FM | 懒人听书 | 酷狗音乐
均可收听
▼ 点击「阅读原文」,讲出你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