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刘元堂著《宋代版刻书法研究》出版

书目文献 2022-10-26



《宋代版刻书法研究》

刘元堂 著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 年 12 月

定价:90.00 元






内容简介





《宋代版刻书法》通过对《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所影印的四百余部宋代古籍及有关图录的认真查阅、比勘和归纳,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书法学、版本目录学等学科既有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首次对宋代版刻书法风格、书手与刻工等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揭示出宋代版刻书法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不仅扩展了宋代书法的研究领域,也为版本鉴定提供了数条前人未所道及的可靠依据,尤其利用刀法特征对南宋前、后两期浙本的鉴别发前人之未发,易于操作且准确有效。

宋代版刻楷书,两浙崇欧,四川尚颜,福建兼具颜、柳,江淮湖广风格不显。北宋至南宋早期,各地沿袭了五代的传统,以模仿唐楷名家为能事。南宋中期,地域风格逐渐彰显。至南宋晚期,大都流于程式化。刀法是版刻书法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由圆润走向方楞是各地版刻刀法共同遵循的演变规律。南宋早期两浙地区版刻楷书横画末端极少出现直角三角形,晚期则大量出现。

宋代版刻行书不仅保存了大量著名书家、学者的精美手迹,而且具有版刻特点及地域特征。这与宋代版刻篆、隶的“楷化”一样,都与刻工的刀法有关。

唐、五代、两宋版刻书法的书手,其主流经历了由民间书手到著名书家、再至民间书手的发展过程。南宋中晚期,已经很少有著名书家参与一般书籍的写稿工作。刻工的刀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南宋刻工的日刻字字数,最低约一百零几字。另外,印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宋代版刻书法的演变规律,即弱化欧、颜、柳三家楷书的个性特征、寻找其共性特征的过程。宋代版刻书法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宋体字是明中叶大量覆刻宋版书的产物。

结合版刻书法风格及其刻工等因素,本文纠正或解决了汲古阁旧藏《龙龛手鉴》、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大集譬喻王经》、上海图书馆藏《元包经传》等宋代古籍的版本鉴定问题。






作者简介





刘元堂,1972年生,山东乳山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致力于书画创作及理论研究。






总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版刻书法简述 ·····················009

第一节 版刻书法的产生 ··················009

第二节 版刻书法工艺流程················017


第二章 宋代版刻书法之先声 ··············025

第一节 唐代——版刻书法之初起·········025

第二节 五代——版刻书法之奠基·········033


第三章 北宋版刻书法 ·······················043

第一节 北宋大藏经版刻书法风格········044

第二节 北宋单刻佛经书法风格············053

第三节 北宋佛典以外刻本书法风格·····063

第四节 北宋版刻书手与刻工·················072


第四章 南宋版刻楷书 ························079

第一节 两浙地区版刻楷书书法风格·······081

第二节 福建地区版刻楷书书法风格·······098

第三节 四川地区版刻楷书书法风格·······105

第四节 江淮湖广地区版刻书法风格·······109


第五章 南宋版刻行草书及篆隶书 ·········117

第一节 南宋刻本牌记、版心行草书·······118

第二节 南宋刻本序跋行草书··················122

第三节 南宋版刻行草书综述··················132

第四节 南宋版刻篆隶书·························138


第六章 南宋版刻书手、刻工与印工 ········145

第一节 南宋版刻书手····························145

第二节 南宋版刻刻工····························149

第三节 南宋版刻印工····························161


第七章 宋代版刻书法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165

第一节 宋代版刻书法演变规律···············165

第二节 宋代版刻书法的影响···················170

第三节 “宋体字”辩·······························177


附论 利用南宋版刻书法风格对有关版本的鉴定 ····183

第一节 汲古阁旧藏宋刻本《龙龛手鉴》等“非南宋早期刻本”辨······184

第二节 思溪藏本《圆觉藏》与《资福藏》的鉴别·······191

第三节 上图藏宋刻本《元包经传》“非南宋早期蜀本”辨······198


结语 ···························203


附表一:现存《开宝藏》经卷一览表······206

附表二:国内藏《崇宁藏》经卷一览表·····207

附表三:南宋刻书地域表······················213

附表四:南宋刻本年表·························214

附表五:南宋版刻序跋行书作品一览表······223

参考文献··········································235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序言





中国古代典籍赖版刻书法以传。然从书法艺术角度视之,此类书迹一向未能得到足够关注与研究。若质之书界学者,或谓此非书法也。然考之古籍刊刻字迹,有出自文人士夫之手,亦有出自民间书手者,而对应于刻帖之大量文人士夫手札文稿,或北朝民间书迹,在今日书学专家眼中之地位,何其如此相殊耶?此一存在多少年之怪现象,至元堂弟所著“中国书法史”博士论文《宋代版刻书法研究》出大可改观也。

此著对古籍版刻书法之发源及流变之大势,加以认真梳理与阐述,而聚焦于宋代,对此一时期版刻书法之承传与发展之论证,涉及“书体”“书手”“刻工”与“印工”及其演变之规律与影响,条分缕析,并涉及对世称“宋体字”之认识。又有对数种流传宋刻本之鉴定。其论证层层递进,旁征博引,开合有度,辅之以不可或缺之图例,又有多项附录图表。其观点鲜明,论据详实,语言生动。读其文,循其思路,步步深入,大得释疑解惑之乐。至于文中例举宋人岳珂、郑思肖以至清冬心先生之书画作品中效法版刻书趣之手迹,更令人大受启迪,读之豁然。此乃书法风格出新之别种途径也。之所以可行,乃因其本具实用与审美兼优之特质。学书取法在古刻帖之外,又增一可资借鉴与取法之古迹。就其形式之视觉认识而言,刻帖字迹为黑底白字,此为白底黑字,如此而已矣。

今元堂拟将此著出版,予受命聊缀数语置其前,是为序。

辛丑夏徐利明于石头城下






书家刘元堂之学问





杜泽逊

元堂之书法,青年翘楚,而其学问,知者盖寡。今举一事,以谂当世君子。雕板印刷,起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衍于元明清,衰于民国,今成绝响矣。唐五代印本传世甚罕,治版本之学者,率以宋元为重。明末清初有钱谦益、毛晋、钱曾、季振宜、徐乾学,乾隆间聚于清宫天禄琳琅。中叶则黄丕烈、汪士钟。后期则瞿、杨、丁、陆四家。民国以来则傅增湘、李盛铎、赵万里,皆其卓异者。鉴别之法,举凡版式、字体、序跋、牌记、避讳、刻工、纸张、墨色、装潢、钤记,无所不包。语其通则,张元济先生每言刀法,黄永年先生谓字体最重,当代言版本者,纠葛正在于此。盖学问、艺事不能兼通也。

数年前,元堂来游,不耻下问。乃授以版本目录之学,质以字体刀法之事。旋游金陵,卒博士业,毕业论文即以《宋代版刻书法研究》为题。南京图书馆藏《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宋金元版数百种,皆逐一详观而笔志之,诸家图录景刊之宋元各种亦细阅之。然后类聚群分,条析件系,同一刻工所刻之字,排列而图示之,然后知刀法影响版刻风格者甚大,旧所鉴别多有可商也。夫《中华再造善本》为空前钜帙,宋金元刊萃于一编,诚不朽之盛举,而逐页观摩,心营目识,尚不闻其人,宜其版本之学创获独多也。学问之与艺事,岂可分治哉。我于元堂受益良多,举此可见其馀也。

2014年8月31日

购买可识别海报二维码或点“阅读原文”!


转自“古典文献学微刊”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