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9.1《植树问题》微课视频 | 练习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四年级资源 2021-08-08

微课视频第一课时


微课视频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

1. 有一根木料,打算锯成5段,每次锯下一小段用3分钟,全锯完用几分钟?

2. 一条林阴道长18米,在路的一旁从一端到另一端每隔2米放一盆花,一共安放多少盆花?

3. 在一条路的一侧从头到尾种树,每隔 15 米种一棵树,共种 41 棵,这条路长多少米?

参考答案

1.       12分钟

2.       10盆

3.       600米

教学设计

教材第94、95页  植树问题n      教学提示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广场敲钟等,这些问题情境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如两端都要栽,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或是两端都不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的规律,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n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间隔数的含义,建构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模型,能解答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建立起解答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n      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间隔数的含义,能求出间隔数并根据两端植树的情况,利用模型思想求出植树的棵数。难点  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准备:  铅笔、橡皮、直尺。n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猜谜导入。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猜个谜语放松一下,好吗?(课件显示):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生:手   师:大家真聪明,就是我们的手。瞧,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其实,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好多数学只是,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5  5个手指)  师:老师也从中得到了一 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4个空格)师: 对了,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看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师:4个手指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呢?  师:手指数与间隔数其中的关系你发现了吗?(手指数比间隔多1)  师:还可以这样说?    (间隔数+1=手指数)师:在我们的手上都有数学只是,看来数学真的是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学习和间隔数有关的问题,它就是“植树问题”。设计意图: 在猜谜语活动中,体验间隔数的含义、手指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为本课时教学“植树问题”探究间隔数和棵数大小基础。(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获取信息。师:学校为了改变校园环境,要在校园内种上一些树,校委会决定公开招聘植树方案设计师,你们想不想成为我们校园的植树方案设计师呢?师:我们一起来先看看设计的具体要求吧!(课件显示)   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教学楼前种一排玉兰树,每隔5米种一棵。请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师:从要求上,你获得哪些信息?生:40米长的教学楼前,每隔5 米种一棵玉兰树 师:每隔5 米是什么意思? 生: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 米,也就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 2、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师:现在,请4 个同学为一组开始设计吧,看看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各需要多少棵玉兰树呢?(教师巡视) 3、讨论交流、展示方案。 方案一:一端不种,另一端种。(如下图,也可以是线段示意图)

40÷5=8(棵),有8个间隔,我们只种一头,另一头不种,所以我们只用8棵树。 方案二:两端都种。(如下图,也可以是线段示意图)40÷5=8(棵)就说明有8个间隔,为了让我们的学校更美,我们在两头都种上树,所以我们再用8+1=9棵树。 

方案三:两端都不种 。(如下图,也可以是线段示意图)40÷5=8(棵),有8个间隔,我们想学校的树已经很多了,为了让我们的活动范围更大,所以在两头都不种树,所以把8-1=7棵。 

4、探究发现、总结规律。 师:同学们设计的真不错,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三个设计方案中种的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方案  一端植树,另一端不种,种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只栽一端时,种树棵数=间隔数        第二方案   两端都植树,种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两端栽树时,种树棵数=间隔数+1    第三方案  两端都不种,种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两端都不种,种树棵数=间隔数-1   5、教学例2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吧,你会解答吗?(课件显示   同学们在全长是60米的小路同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两端各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大家一起把题读一遍,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生1:路程是60米。生2:小路同一侧植树,两端各种1棵。生3:每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60米。师:两端各种一棵是什么意思?同桌讨论一下,怎么计算?  (预设) 60÷6+1=11(棵)师:同学们真棒,什么也难不倒你们。师:如果这条路的两侧都植树,怎样计算?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学生明白:要求出两侧都种树苗的棵数,只要求出一侧种树的棵数,再乘2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 在方案征集中体验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案,在讨论交流中理解“间隔”的含义,在探究画图中建构起三种方案解决的数学模型,最后在实际问题解决中体验运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