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时代,别“稀释”了感恩的习惯

2017-01-23 周林 亮剑东南


题记

有多少时候,我们对别人的一丁点伤害,往往记忆深刻、难以释怀;又有多少时候,我们对别人的些许温暖却难以感恩于怀、铭记在心?

“下这么大的雪,小孩咋去上学的?”

“没事,有我同事的家属开车接送,放心吧。”

“雪天路滑,不容易,你要多谢谢人家。”

“都是老同事,很熟的,没必要客气。”

“话咋能这样说,感谢不只是口头,要记在心里,也让你的孩子多学会懂得感恩!”

下雪了,因担心在老家生活、年过古稀的父母安全,便给母亲打个电话。没想到,没等我开口,母亲倒是先挂念起我们。短短的通话,老人家几次提及,一定要感谢人家往返学校接送照顾我的孩子,注意安全,慢点开车。

纯朴的母亲,朴实的话语,却讲得我汗颜,让我深思。

多少时候,我们对他人造成的一丁点伤害,甚至是不经意间的,往往记忆深刻;而很多时候,对于他人给予的温暖,却难以感恩于怀。

其实,我们都知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也明白其中浅显通俗的道理。然而,真正从行动上做到这一点,不少时候却很“艰难”。这种“艰难”,不是在于我们意识不到,往往是从内心深处“忽视”了。

母亲的话,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孩子到新校区上学后,离家远了,早上上学的时间提前了,加上深秋以后天黑得早,还没有等到放学,就已夜幕降临。这种情况下,再让上初中的孩子骑车来回,确实诸多不放心。由于妻子不在驻地,自己工作岗位又特殊,无法抽出时间接送,一度对孩子如何上学来回感到头疼。

就在这个时候,楼上楼下的3位同事达成“默契”:由他们的家属轮流,负责驾车接送4个孩子,其中就包括我的孩子。真是雪中送炭啊!对他们的这一“特殊关照”,我甚是感动,无以言表。

此后,无论遇到风雨交加,还是我出差、晚归,因为有了“嫂子们”对孩子的照顾,我心中多了一份坦然,少了一份不安。斗转星移,更是“淡漠”了接送孩子这一概念。

以致有时,因为自己晚上加班太晚,第二天睡过了头,是同事的家属送孩子时发现“缺人”,赶紧打电话给我,才没有误了孩子上学的时间点;自己出差难以返回,没法给孩子做饭时,又是同事们及时把温暖送上……

回味母亲的声声叮咛,回想同事和同事家属的善待之举,我不禁抚心叩问:时间久了,自己的感恩之心是否被稀释?是否把他们的关照当成了“举手之劳”而“习以为常”?无论是自己还是孩子,有没有心存谢意、胸怀感激?

扮靓夜空的不只是月亮,还有那繁星斗闪;温暖心灵的不只是伟大壮举,还有那小善小德。我不由想到,近两天,在由同年级孩子的家长组成的微信群里,一名家长主动提出,帮助其他孩子买中考体育需要的跳绳和实心球,不但热心帮着订购,还亲送到学校,交到孩子手中。她的这一善良举动,能不让我们心生感动吗?


“多说一声谢谢”“多怀一份感恩”……由此,联想很多时候,我们对人们的一些小善之举、小德之行,难以及时回报个微笑,说一句感谢。以至在这个“匆匆赶路”的时代,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让感恩的好习惯走出了自己视野,脱离了自己嘴边,乃至羞于说出口。

如今城市发展迅猛,住宅小区越来越多,人们生活在变得更加舒适的同时,邻里关系却越来越疏远。毗邻而居,原本有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缘分。然而,一扇门、一堵墙、一幢楼,却隔断了邻里间的关系。一位记者在采访中就有切身体验:“你知道对门邻居叫啥吗?”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这可能这就是超经典的歇后语吧:最熟悉的陌生人——邻居!

想到这里,不禁低思自己内心的种种“九九”。人与人之间,不愉悦的事情常有发生,也不会一直心想事成,甚者会波及至切身利益……就在那一瞬间,你的“九九”是早前的温暖,还是刹那的憎怒? 

让好传统回归,让感恩心永在。

感恩,一如春天花丛里的蜜蜂,在花朵传粉中酿出甜蜜;感恩,就像漫漫大雪里的一把暖火,在点燃你我内心温暖中传递热量;感恩,就是四季里的旋律,舞动的是最美心灵音符。

懂得感恩,我们的心就会时时被温暖拥抱;常怀感恩,世界在我们眼里就会变得愈加美好。


亮剑东南编辑部出品

作者:周   林

编辑:张   震、唐硕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