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本大撤退?

樱桃团队 樱桃大房子 2023-04-29

点击【樱桃大房子】关注并设为星标


BTW: 今天直播完,真是累死我了,我在直播行业还是一个新手,感谢今天来直播间听我分享的老粉们,不知道是否有收获? 后面有空我多直播吧。下周三,大家都预约上

过去我们经常说“逃离北上广”,但后来发现逃离北上广的那些人,又回去了。

因为回去之后才发现老家的就业机会少,医疗教育资源跟不上,安不了肉身,更容不了灵魂。

但现在再说逃离北上广,可能有些人真的是逃离了。

因为这是一次是企业和人才的双逃离,人才跟着企业一起撤离一线,奔向二线。

头部互联网大厂在撤,中小科技企业也在撤。

这次樱桃专门让团队去研究了下大厂的一些城市分布和动态,大家随我一起来看。

首先是腾讯,马化腾把腾讯的一些研发中心迁出深圳,撤向武汉,现在腾讯的主要研发中心:深圳、北京、广州、武汉。

任正非把华为的制造中心,搬到东莞松山湖,仅留下少部分科研人员和一线员工留守坂田基地,作为华为的全球总部。

华为的主要研发中心所在地:深圳、北京、西安、上海、武汉、杭州、南京、成都、东莞。

阿里则直接把大本营设在了杭州,除了杭州,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长沙也都有阿里的总部。

阿里巴巴的主要研发中心所在地:杭州、北京、上海、深圳。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像小米、OPPO、vivo、比亚迪等也都是全国各地布局。不一样的是,高新技术企业多布局二线城市,中低端制造业还会再下沉到三四线城市。

也就是说一线城市正在分散一些研发人力去二线,而制造业中心正在分布在三四线,形成三级梯队分布。

在这里贴几张网友整理的2021年各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图,数据可能不全,简单看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有个趋势很明显:产业迁向二线,人口自然跟着回流。

我让团队专门统计了这几年一线城市和一些强二线城市的人口回流情况。2020年的数据大家可以忽略,因为是七普,数据增量会比较大。

可以看到,这几年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速是并不快。

2021年一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0.02%,上海人口仅增长0.04%。

可能有人会说,北京、上海在有意控制人口,这没错,可以再看看广深两地这两年的人口流入数据。

2021年,广深两地常住人口增量共11.81万人,加起来连郑州、宁波一年的人口增量都没有。

流失的人去哪了?回老家了吗?并没有,而是加入了二线城市。

杭州有统计数据表示,杭州新引进的跨城流动人才中,有超过20%来自北京和上海。

发现了没有,“家乡容不下灵魂”、“北上容不下肉体”有了最优解,人才的流向,说明大家找到了折中的方法。

那就是去家乡所在的省会,去北上广周边的二线。

企业为什么撤去二线?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过去企业喜欢扎堆一线,是因为一线营商环境好、人才多,黄金地段建个总部,也很有面子。

但现在不一样了,一线城市的地已经挤不出来分毫了,地太贵,分摊到企业头上的成本高了。

尤其是那种高度依赖土地来进行企业扩张的产业。

就比如深圳,在深圳寸土寸金的地方盖一栋自己的大楼,买地都要十几亿,再算上建筑成本,没有个几十亿是拿不下来的。

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已经是高利润行业了,但是它在坂田总部根本就无法扩张了,因为没有土地了,所以只能撤离到东莞。

最近几年非常明显:

第一个,把研发中心分流到东莞。

第二个,把培训中心集体搬到了杭州。

第三个,强化了一些二线城市的研究所,比如西安,成都,武汉等大研究所,还去苏州去建了一个苏州研究所。


华为的动作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方面他是属于高端制造业,极度依赖土地,一线城市如果土地成本过高,就会想去二线,毕竟二线城市都是举双手双脚来欢迎,另外大家注意到没有,成都,武汉,西安,包括南京,这四个强二线是高等教育非常发达的,大学教育资源很丰富,很容易招到人,同时也很容易找到上下游产业链,基础设施完善。

另一方面,企业去二线还有一个核心考虑,就是房价太高了,员工都买不起房啊,买不起房就无法安定下来,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

深圳核心地段的房价,贵的30多万,便宜的10多万,就算是百万年薪,在深圳买一套房也要攒个几年。

更何况,百万年薪毕竟只是996打工人里面的少部分。

所以在深圳经常可以看到双城生活的打工人,工作在深圳,住在惠州,一趟通勤下来没两个小时到不了。这在其他一线城市也是一样的。

这些问题,企业肯定都是知道的。

搞科研哪里都可以搞啊,地租人力成本太高时,企业就会选择去二线,也能顺便解决员工买不起房的问题。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而且现在的二线城市,已经跟过去大不一样了。

过去你可以说,二线城市建设不如一线,但现在,不管是交通、教育还是医疗,二线都不输一线,甚至赶超一线。

现在成都的地铁里程公里数,跟深圳是差不多的,而且城轨人均乘车里程大于深圳。

教育资源,除了杭州差点,南京、武汉、西安、成都这些二线省会的高校资源并不落后。

医疗资源就更不用说了,现在比较有名的四个医院: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除了一个在北京,另外三个分别在长沙、济南和成都。

医疗强、教育强、生活方便、房价还不贵,科技公司没道理非要挤在一线。

产业的走向,就是人的走向,也是买房的方向。

重头戏来了,高新技术企业都去哪了?

最新的数据没有找到,只找到了2020年的数据,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排在前10的,除了上海、深圳,其他都是二线城市,杭州、成都、武汉、南京、西安这些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增量非常大。

2021年,据搜狐城市统计到的数据,南京是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最多的城市。

这跟我的预判其实是很一致的,州、成都、武汉、南京、西安,苏州一直都是我看好的强二线城市。

今年我也一直在跟大家强调,新一轮的牛市顺序,肯定是强二线率先启动,而不是一线,逻辑就在这里。

这老粉都清楚,新粉看我的文章不多,今天就算再强调一遍,逻辑也再给大家顺一遍。

企业搬迁,对于原城市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包括人才、GDP、税收收入的损失,但对于搬迁地来说却是巨大的利好。

你想啊,企业进来,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进来,跟进来的一定是高收入群体,

高收入群体进来了,房价还怕不涨吗?

一线城市的房价之所以一直居高不下,就是有持续不断的高收入群体进来,需求源源不断,房价肯定就难下来。

不过我判断这一轮的行情,产业和人口回流二线是其中的两个原因,大家还要看到这一轮行情的前提,就是过去一线涨的太多了,这一点我也说过很多次,就不再细说了。

当然我不是说一线不行了这些,一线仍然有最强的资源这毫无疑问的,只是我们也应该要看到二线的成长性,明白吗?

总之,这一轮行情轮动的逻辑已经变了,你要明白一些从产业变迁,人口迁移等大的层面要看到这些变化。

看我的文章,我希望你有收获,对买房子要有全局观,不要只落到那些细节。看久了,你就会更通透,更专业的。



提醒下:现在我们很多线下和线上的闭门分享会和直播,已经不会在公众号通知了,会在官方微信上通知,大家想参加的务必加上微信。
另外,有人跟我说存在一些非樱桃团队成员以我们名义在联系沟通的,也请认准我们官方企微来确认。
特别提醒:本周五有武汉专场闭门直播,请加上VX,发送武汉两个字参加。




推荐:樱桃年度市场预判的文章已经发布了:2023楼市预判:新一轮大牛市会来吗?

我其他的观点,务必关注我的另外一个号:



对了,跟关注我的宝宝们说下,微信推送规则彻底变了,如果你还想收到我们的推送通知,一定要记得加个“星标”




长按二维码关注“樱桃大房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