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知道吗,他们心中有只黑狗 —脑人言·2019年抑郁症主题征文

脑人言 脑人言 2022-06-09


责编丨Ivy排版丨王子铭


抑郁症就在我们周围。世卫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3亿多抑郁症患者,患病率超过4%,全球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人数可能高达100万人。同时世卫组织精神卫生处顾问费立鹏曾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论文称,我国仅有不足10%的抑郁症患者接受了治疗。同时由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治疗方法仍存在限制,抑郁症患者预后普遍较差,有着较高的复发率。就像丘吉尔在日记里书写的:“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抑郁症需要被公众了解和重视。当前抑郁症的识别率和知晓率较其他疾病较低,与大众对抑郁症认识不足、患者在与人交往时常表现得与他人无异有关。同时抑郁症是最易导致自杀的精神疾病之一,据世卫组织2019年报告,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提高大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十分必要。


为了向社会各界介绍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为抑郁症患者营造更包容的社会环境做出努力,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 “脑人言”原创科普团队与9月至10月举办了“远离脑中的黑狗”抑郁症主题征文大赛。在这期间,我们很高兴地收到了60余篇愿意科普抑郁症知识的读者投稿。这其中包括对抑郁症的生物基础、治疗手段等相关研究的科普,也包括正在或曾经亲历过抑郁症痛苦的普通人的故事。经过具有脑科学相关专业背景的编辑初审及从事一线科研及临床的专家评分,我们挑选出以下13篇文章与各位读者分享,揭开抑郁症的面纱。


01. 黑狗日记 (一等奖)
作者:风之影


以日记的形式,作者记录了对自我心理的观察和内省:让我们看到了她在患病期间的痛苦和挣扎;看到了她对意义的追寻和质问;看到了她在不断的抗争中如何终于接纳、疗愈了自我。使得读者有机会感同身受地理解抑郁症患者的感受和经验,敏锐和坚强。



02. 抑郁症:从关键分子到关键脑区 (二等奖)
作者:XT(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博士生)


人们常说,抑郁症是“大脑生病了”。对抑郁症的治疗而言,重要的问题则是,大脑哪里生病了,少了什么分子让它生病了?是哪些生物学特征的改变造成了抑郁症?本文描述了抑郁症发病机制中可能参与的关键分子和脑区,并梳理了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如何随着科学发展逐渐发展。依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出现的高效、新型的治疗方案也让人们深信:抑郁症并不是不可战胜。



03. 你是真的抑郁了吗 (二等奖)
作者:Candy(电子科技大学 神经免疫学博士生)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感到抑郁情绪的时候。遇到负面事件,也可能会有较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抑郁心境。这时我们可能会自问,“我是不是有抑郁症了,我该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抑郁状态和抑郁症的区分,抑郁症的成因,以及普通人可以预防或对抗抑郁情绪的一些方法。



04. 好好吃饭也能抗抑郁吗?——浅析肠道菌群和抑郁症的关系 (二等奖)
作者:林大白 (复旦大学 神经生物学博士生)


影响情绪的因素不仅仅来自于我们的大脑,还有可能来自肠道。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大脑中枢功能,如何影响情绪等话题成为了抑郁症研究中的新热点。本文带我们了解了“脑-肠道-微生物轴”与抑郁症的关系,并指出了“好好吃饭”,维持肠道菌群的稳定对抗抑郁的重要性。



05.尾随孩子们的黑狗:青少年及儿童抑郁症 (三等奖)
作者:曹安杰(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大多数人难以想象,无忧无虑的孩童也会遭遇抑郁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和背后的精神健康问题往往被打上“不懂事”的标签,很少能引起家长的重视。然而近年来,无论是未成年人的抑郁症发病率,还是学者的研究结果,都呼吁着人们承认并重视儿童抑郁症的存在。抑郁症究竟为什么会降临在孩子们的身上?什么样的因素让孩子过早的承受了心灵重担?怎样的治疗才适合孩子们呢?本文从一位小朋友的病例故事展开,向我们介绍了青少年与儿童抑郁症的相关情况。



06. 当抑郁症戴上“微笑面具” (三等奖)
作者:一个废松鼠(天津师范大学 心理学硕士生)


好多活泼幽默的喜剧明星竟然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不是应该都看起来很…抑郁吗?“微笑抑郁”了解一下!“微笑抑郁”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形式。许多人为了获取社会与他人的认同,习惯用幽默,交际,微笑来掩盖自己的抑郁情绪。这种反应模式不但使他人难以察觉患者的抑郁情绪并提供帮助,也会让患者积累越来越多的压力。那么,“微笑抑郁”的症状是什么,哪些人更容易“微笑抑郁”,我们又该怎么自助或帮助他们呢?



07. 唤醒幽默:微笑中疗愈忧伤 (三等奖)
作者:P先生的微笑(辽宁师范大学 心理学博士生)


情绪加工和调节的异常是抑郁症的核心特征之一。导致这一症状的原因,可能来自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系统发生了生理性的改变,也可能来自于不恰当的情绪调节策略。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不良的情绪状态,改变心情的色调吗?作者着重向我们介绍了“幽默认知”, 通过幽默发展积极出认知重评,能帮助患者重新诠释生活事件的正面意义并可以辅助抑郁症促进恢复



08. 有人在回忆里等我 (三等奖)
作者:苏南车


“抑郁症”这个短短的词背后,是千万患者切身的困境和遭遇,体验和生活。本文通过自我叙事,向我们真诚地分享了作者的患病体验、治疗方案后出现的相关副作用、以及治疗后的心境变化。作者同时用流畅、情感充沛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社会支持为患者带来的温暖与希望。



09. 氯胺酮-抑郁症患者的福音 (三等奖)
作者:温歌华(中国医科大学)


服用抗抑郁药物为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然而,传统的抗抑郁药物有着起效慢,作用时间短,和副作用等问题。近来研究发现,常在小儿麻醉药物中被使用的氯胺酮,有着快速、强效、持久的抗抑郁作用。本文对氯胺酮潜在的抗抑郁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三种可能。



10. 抑郁症诊断所面临的困境 (三等奖)
作者:吱吱之(东南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生)


虽然临床上历经数次修订发展,有抑郁症的通用诊断与分类标准,但现有的分类标准依然较为主观。而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常见抑郁症状多种多样,抑郁症诊断仍然面临着挑战。本文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上述困境,以及几种可能帮助我们以更客观的标准诊断抑郁症的替代方法。



11. 抑郁知多少 (三等奖)
作者:鱼米(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硕士)


抑郁症是情绪的一场感冒,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一直试图解释导致人们抑郁的原因。有些学者试图找到遗传学上可能存在的“抑郁基因”,有些学者提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认知定势,当代社会中特定的环境因素亦有可能加剧了人们的焦虑和抑郁。本文全面地描述了抑郁症的可能发病原因,并对治疗方法和调节情绪的小技巧进行了介绍。



12. 我们与抑郁的距离 (三等奖)
作者:小阿保(广州中医药大学 硕士生)


产后抑郁的母亲,工作中持续被打压的员工,无奈学习着不喜欢专业的学生…本文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象为主人公,通过三个小故事向我们描述了抑郁症临床表现在生活中的体现。与仿佛来自我们身边的故事相结合,作者介绍了抑郁症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而提醒了我们,抑郁症离我们并不遥远。



13. 寻找共同体的征程 (三等奖)
作者:深山白鹿


强烈困扰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中包括无意义感和无价值感。然而,无意义感和无价值感可能并不仅仅是心理问题导致的感受,也是个体置身于宏大的哲学问题和社会背景中时绕不过去的思考。作者通过自述,阐述了自己作为抑郁症患者被无意义感缠绕的痛苦,也分享了他在痛苦中如何逐渐从哲学角度去思考和讨论了意义,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和道路。


或许因为抑郁实在是太过共通和常见的情绪,人们很难意识到当自己长期处于抑郁中时,原来不是自己软弱或有其它过错,而是大脑的生理基础出现了问题。人们有时也很难意识到,朋友说“我最近很难过,好像得了抑郁症”时,他们究竟在经历什么。感谢各位作者的来稿,让我们或了解了抑郁症的病理知识,或能帮助自身预防和调节抑郁情绪,或更能理解了患者的遭遇和内心。感谢各位评审专家在征文比赛期间的辛苦付出,也感谢读者对征文比赛一直的关注和对投票活动的积极参与。与黑狗抗争的道路也许漫长与艰辛,但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理解、支持和科研发展,陪你一起赶走心里的这只黑狗。


图片来源:
图1 Pxhere图库 图2, 4 Pixabay图库图3 Visualhunt图库

推荐阅读

漫画 | 我的快乐丢失了, 我要把它找回来

脑科学史话丨“窥窃”所罗门智慧之人——康拉德·扎卡赖斯·洛伦茨

FM脑科学新闻 | 神经科学新进展——社交、认路、决策你知多少?AD、慢性瘙痒新突破!

关于我们

脑人言”是公益的脑科学原创科普团队,由海内外一线科研人员组成,专注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脑机接口等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关注请长按上方二维码;转载请联系:trueyLucidity合作请联系:iam7182加入作者团队请联系:chinatang2010

友情赞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