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求是学刊》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求是学刊杂志 求是学刊杂志 2021-09-20

《求是学刊》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求是学刊杂志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

莫纪宏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知识学特征分析

□ 新时代思想理论研究

周 丹  尹江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的法治意蕴


乔 榛  李丽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与逻辑

□ 学术名家与当代学术史

李亦辉 

文本·文献·文化:古典小说研究的基本维度及方法论意义

——以张锦池先生《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考论》为中心

□ 文化哲学研究

涂良川 胡海波 

兼蓄存异的文化交流与中华文化自我的生成


 范 鹏 李新潮 

“两创”思想对“激进-保守”文化困境的四维超越 

□ 时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刘英杰 田 雨 

从反本质主义的“身份”到逆向文化策略

——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观探微 


柴文华 段澜涛 

论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中的“孟荀之辩”

□ 农村问题研究

孙 贺 傅孝天 

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石丹淅 王 轶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政策促进

□ 国际经济问题

丁文丽 胡列曲 

如何推动货币国际使用:国际经验与启示


王海英 衣淑玲 

“一带一路”倡议下IIA投资仲裁机制的区域化改革前瞻 

□ 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杨立新 

侵权责任追偿权的“背锅”理论及法律关系展开

——对《民法典》规定的侵权责任追偿权规则的整理

□ 古代文学研究新视界

袁济喜 

张融现象与宋齐文士活动


刘宝春 

徐陵、庾信创作差异及其个性投影

□ 欧美问题研究

石庆环 李俊霖 

二战后美国国会立法机制改革研究


本期论文速读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知识学特征分析

莫 纪 宏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所蕴含的各种法治思想特征,分别表现为法哲学、法价值论、法制度论、法规范论、法行为论、法社会学等不同法知识学形态,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内涵。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博大精深,使其居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百科全书”的理论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特征,深刻地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与其他现象之间的“十个关系”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术体系以及话语特征使得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同时也使得我国的法学研究事业彻底地摆脱西式法治话语的影响,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法理学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的法治意蕴

周 丹,尹江燕

摘要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才能获得真实的内涵和完全的意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是人民性、法律性、实践性的统一。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执政党建设、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坚持法治价值理念,全面依法治国,通过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迈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与逻辑

乔 榛,李丽娜

摘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取得成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都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谓适逢其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包括一系列基本制度的构建,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其中,这是一个伟大创造。它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选择,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逻辑演进的结果。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性以及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性。其中,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并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寻找其根据和发现其逻辑的基础。

文本·文献·文化:古典小说研究的基本维度及方法论意义

——以张锦池先生《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考论》为中心

李 亦 辉

摘要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艺术呈现与文化意蕴都具有高度复杂的特征,单纯的文本、文献或文化研究难以揭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达成对研究对象的整体观照,只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张锦池先生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考论》是一部不拘守一端而以“文本、文献、文化”综合研究见长的著作。在研究方法上,张先生既不守旧,也不趋新,而是根据古典小说名著自身的特点,以文本细读为研究基础与核心环节,自觉于关键细节、主要人物和结构布局诸方面着力;在文献考辨方面,既注重纯文献问题的细致梳理和缜密考索,更长于亦考亦论、考论结合,体现出考据与义理相结合的特色;在治学理念上,“求实为主,求新为辅”,将相对抽象的思想、文化问题与具体的文本、文献相结合,从而对研究对象做出既切合实际又鞭辟入里的文化解读,并在古典小说研究中得到鲜明体现。

兼蓄存异的文化交流与中华文化自我的生成

涂良川,胡海波

摘要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更是中华文化自我的当代生成。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与生成中兼包并蓄、求同存异的文化交流,不断为中华文化自我的生成注入了源头活水和不竭生命。中华文化“各美其美”的文化思维建构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主体与凝聚民族精神的精神内核,“美人之美”的文化融合造就了中化文化不断更新、发展的文化生命,“美美与共”的文化交融生成了中华文化独特的个性和世界性的情怀,“天下大同”的文化意境为世界与人类贡献了文化智慧,展示了中华文化自我的独特的文化魅力。

“两创”思想对“激进-保守”文化困境的四维超越

范 鹏,李新潮

摘要

如何对待本国传统文化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百多年以来,人们始终在保守与激进、“全盘西化”与“保存国粹”所组成的文化谱系当中左摇右摆、左支右绌、进退维谷,形成了近代中国极富悖论性的“激进-保守”的文化困境。新时代以来,“两创”文化观中蕴含的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从容自信的文化心态、可解析性的文化认知、实践取向的文化标准分别替代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或自卑或自负的文化心态、整体主义的文化认知、或内或外的文化标准,从而超越了“激进-保守”的文化困境,开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境界。

从反本质主义的“身份”到逆向文化策略

刘英杰,田 雨

摘要

文化身份长期被视为固定不变的本质。然而,斯图亚特·霍尔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视角出发,对“正统”文化身份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和质询。霍尔以微观话语视角切入文化身份议题,揭示了宰制性资本主义主导权力话语对从属社会群体和边缘民族文化身份压制和剥夺的实质,对意识形态的霸权微观机制给出了新的批判维度。与此同时,霍尔还致力于逆向文化策略的探索,以期通过话语斗争夺回文化身份署名权,力图实现文化身份被压制后的重返。当今,后现代的全球化进程促使文化身份焦虑问题愈发凸显,霍尔的文化身份研究作为资本主义社会演进的回应,为“反抗霸权阶级及其盟友”的压迫提供了崭新的视野和工具,对其深入阐析有助于推动文化身份问题的中国省思。

论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中的“孟荀之辩”

柴文华,段澜涛

摘要

劳思光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著有《新编中国哲学史》,其中的“孟荀之辩”颇具特色。他认为孟学是儒学正宗,荀学是儒学发展的“歧途”亦即异端,具有明显的尊孟贬荀的倾向。劳思光的尊孟贬荀根源于他主体性的理论设准,以心性学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质,对非心性学的哲学颇有微词。事实上,孟学和荀学各有特色,应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但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来看,荀学成就更大。有正统就有异端,异端是思想发展的动力之一,应该正确对待。

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孙 贺,傅孝天

摘要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在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由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两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共同联系的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农业现代化联结的是农村的生产力,农村现代化联结的是农村的生产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交互作用规律支配下历史演进。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进路,要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上系统谋划,在补齐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短板方面集中发力,在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夯实基础,充分释放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耦合互促的乘数效应。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政策促进

石丹淅,王 轶

摘要

基于鄂、渝、湘、黔4省(市)16县1131名农民工返乡创业者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并采用单一指标创业质量评测法计量研究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务工经历、创业年限、职业技能水平、干部朋友、亲朋创业、互联网+创业、返乡创业政策等对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返乡创业质量提高2.6%,务工经验每增加一年,返乡创业质量增加6.4%。互联网+返乡创业者的创业质量比非互联网+返乡创业者高25.8%。对返乡创业政策越知晓,其返乡创业质量相对越高。

如何推动货币国际使用:国际经验与启示

丁文丽,胡列曲

摘要

尽管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但政府政策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与其他经济体央行建立货币互换安排,来解决国际市场美元流动性不足问题,极大维护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欧盟认为当前的欧元地位与其经济地位并不相符,从促进欧洲金融部门深化、扩大欧元在国际金融部门以及关键战略性部门的使用等角度推出了一系列提升欧元国际地位的举措。新兴经济体也在本币贸易结算和发展本币债券市场方面努力推动本币的国际使用。这些维护和促进货币国际地位以及推动本币国际使用的经验,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启示:积极推动人民币货币互换网络的发展;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与结算;进一步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倡议下IIA投资仲裁机制的区域化改革前瞻

王海英,衣淑玲

摘要

就国际投资协定(IIA)中解决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投资争端的国际投资仲裁机制面临的“正当性危机”而言,IIA的碎片化无疑是成因之一,而其多边化或区域化则有助于提升IIA条文解释的一致性和仲裁裁决的可预见性。欧盟正在推动IIA投资仲裁机制的多边化,并使其成为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工作议题。我国和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该议题工作组的成员。以此为契机,我国应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下IIA投资仲裁机制的区域化改革,寻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能接受的改革模式。

侵权责任追偿权的“背锅”理论及法律关系展开

——对《民法典》规定的侵权责任追偿权规则的整理

杨 立 新 

摘要

侵权责任的追偿权,存在于连带责任、替代责任、典型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先付责任、补充责任以及附条件的不真正连带责任等不同形式的多数人侵权责任之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特别是在侵权责任的立法中,对于如何确定追偿权,认识不一致,理解不相同,立法规定也有异,缺少统一的见解和对策。事实上,侵权责任追偿权的法理基础,通俗地表述就是“背锅”理论,即在多数人侵权责任中,责任人为行为人造成的损害“背锅”;既然是责任人为行为人造成的损害“背锅”,就应当有统一的“甩锅”的规则,这就是追偿权的原理。整理《民法典》关于侵权责任追偿权的规定,可以看到多数规定是正确的,但也有部分规定有待于一步深入研究,旨在提出更好的解决追偿权的具体规则。

张融现象与宋齐文士活动

袁 济 喜

摘要

张融是南朝宋齐时代的文士,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性格表现。他为人狂而不野,诞而有检,与皇帝及大臣有着广泛的交往;他善于把握尺度,保全自己,成为一种独特的士人现象,折射出汉魏以来文士命运与人生道路的变迁。与此同时,他的文风与文学理论也自成体系,继承了汉魏以来文学自觉的传统,同时又有所推进。从社会现象的维度去研究文人命运,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徐陵、庾信创作差异及其个性投影

刘宝春

摘要

徐陵、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两位重要的文学家,早年因为写作轻艳、清丽的宫体诗文而名声大噪,号称“徐庾体”。实际上,徐陵、庾信是两位有着鲜明独特个性,也有着鲜明独特文风的文学家,个性、气质在他们的创作中有清晰的投影。徐陵刚毅、果断、自信、无畏、讲法度、有气度、理性,重“理”,有政治家的气质,所以他的作品注重理辩,注重实用,强调“文质互宣”,擅长书牍文和诏策军书等实用文书的写作;庾信恭顺、抑郁、萧散、矛盾、敏感、多情、易受伤、感性,重“情”,是个典型的文人,因而他的创作注重情感的抒发,崇尚“含吐性灵”,擅长诗赋等抒情类文体的写作。虽然个性、气质对作品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他们中后期的创作中,但这种影响在他们早期创作的“宫体”/“徐庾体”作品中已经显露端倪。

二战后美国国会立法机制改革研究

石庆环,李俊霖

摘要

立法机制改革,是二战后美国国会以提升自身立法能力的方式来制衡联邦行政权扩张的积极尝试。通过分析改革成效可知,既有的改革措施确实对提升美国国会立法能力和维护其在联邦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这些措施均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围绕国会立法权行使方式展开的权力博弈,改革的实际成效始终未达到预期。如果美国国会仍试图继续其立法机制改革,则必须要找到既能有效提升立法能力,又能远离国会内部“权力游戏”的新路径。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

http://qsxk.cbpt.cnki.net/WKE/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qsxk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qsxk1974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