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案】教科版科学一上 2.6《做一个测量纸带》

点击☞关注 小学科学网 2023-01-03

教科版1上培训合集

前言:本次推送的资源主要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的培训资料,资料均来资源教育科学出版社,推送的目的在于让全国使用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的教师和学生,更加地熟悉教材,了解编者意图,更好第进行课堂教学。文章所推送的资料版权均为教科社或原作者所有,纯属公益推荐!让我们一起好好地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一起为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而努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卷首语




科学家这样做

带你认识《科学》教科书第一页的“小姐姐”,英国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


培训视频




《植物》单元

培训视频|喻伯军:一上 "植物"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培训视频|谢小立:教科版科学一上“植物”单元试教分享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植物”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比较与测量》单元

培训视频|童海云:一上 "比较与测量"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培训视频|习文:教科版科学一上“比较与测量”单元试教分享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解读




公开课视频+素材




第一单元《植物》
【教学素材1】  【教学素材2】
1.《我们知道的植物》       公开课1
2.《观察一棵植物》          公开课1    公开课2
3.《观察叶》                     公开课1   公开课2
4.《这是谁的叶》              公开课1
5.《植物是活的吗》           公开课1       公开课2
6.《校园里的植物》           公开课1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
1.《在观察中比较》           公开课1    公开课2
2.《起点和终点 》              公开课1    公开课2
3.《用手来测量》      公开课1   公开课2    公开课3   公开课4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公开课1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公开课1
6.《做一个测量纸带》   公开课1  公开课2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公开课1


【教材简析】

使用小立方体测量圆桶边沿长度或测量更大体量物体的长度时,将无法测量或非常不方便。所以本课,学生需要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种便携式、可以弯曲的、能测量更大物体、方便计数的测量工具——测量纸带。

聚焦板块以一个问题:如何测量这个圆形物体的长度?引出需要制作一个容易测量的工具的话题。

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第一个主要活动就是做测量纸带。书本39页以四幅图展示制作过程。第一步用小方块在白纸上画连续的格子,第二步剪下条状格子,第三部连接起来,第四部标上刻度。在这里,第一步画格子时需要提醒或者示范给一年级的学生看,小方块要首尾相连,上下底边要保持平行。第三步粘贴的时候接缝处要紧密咬合。第四步刻度的起点,也就是第一条线应该是“0”。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看图做,然后集中展示纠错再达成共识。这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将会体验“起点”、“首尾相连”、“标准单位”等测量的因素。

探索环节的第二个活动是用自制的测量纸带测量圆桶等物体。活动手册第13页设计了记录单。围成一圈后,与“0”刻度相对应的数字是圆桶一圈的测量值。提醒学生多测几次,得到精确的数值。这个活动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学生会在利用制作好的测量纸带进行物体测量活动中,促进学生对测量工具的方便、准确等概念的理解。

研讨环节的核心问题是“测量纸带和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容易携带,可以测量圆桶形的物体,有刻度读数简便,也更准确。这些共识应该是学生互相研讨后得出的。 

拓展环节,通过上个环节的讨论,用自制的测量纸带有好处,肯定也有不足,测量工具还会怎样发展,自然就引向了第七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学情分析】

从第一课到第五课,测量工具发展到“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基本上,孩子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某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长度是固定不变的,测量需要统一一个标准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做一个测量纸带”则是指向根据实际需要让测量工具更方便,也更准确。因为这个纸带上标上去的刻度是大家都统一的,不变的。会思考的孩子便会想到用纸带先测量圆形物体的长度,再把小方块画到纸带上。刻有方块的纸带便在这样的活动需求中产生了。

同时,一年级的孩子已经能使用剪刀来剪纸,对于测量纸带的制作,难点在于如何保证每10个方格纸带之间的粘贴是准确的,因为准确地制作好测量纸带,才能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更好地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2.利用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3.运用十进制计量测量。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小组合作能主动参与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的测量带来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一个测量纸带并用来测量。

难点:用制作好测量纸带进行准确地测量。

【器材准备】

教师:10个小立方体、测量纸带一条、心形纸盒一个

学生:印有10个一组小方格纸的复印纸若干,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或固体胶,一支标记笔,学生活动手册,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塑料桶、10个小立方体、透明胶带]

1.PPT出示上节课图片,教师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会用小立方体测量长度。回家后,用小立方体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用小立方体很难测量一些不平的东西,比如说塑料桶一圈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PPT出示塑料桶) 

预设:剪一条和塑料桶一圈一样长的纸带,再用小立方体测量;用比较软的物体测量;在纸带上画上小方格等 

2.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方法,那哪一种更方便呢?先小组内讨论一下。 

3.选取一到两组分享讨论后的观点。

4.教师小结:如果小立方体可以弯曲,卷起来,像这样变成一条纸带,那样测量的时候会不会变得更方便呢?

5.经过讨论,我们发现做一个测量纸带更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测量纸带。(板书:做一个测量纸带)

二、探索:做一个测量纸带和测量身边的物体(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印有10个一组小方格纸的复印纸若干或者活动手册上的小方格纸、剪刀、双面胶或者固体胶、记号笔、科学书、塑料桶]

1.提出思考:我们该怎样做测量纸带?(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制作步骤) 

(1)“画格子”。准备印好格子的纸(或在白纸上用小立方体画出几列格子); 

(2)“剪纸条”。用剪刀剪下每一列格子,注意前面纸条的一端要留出空白的位置。教师演示。 

(3)“粘纸带”。将几列格子首尾相接粘贴好。注意三个要点“首尾相连”“两端对齐”“连成直线”。让学生上台粘贴 

(4)“做标记”。依此方法,粘成更长的纸带后,在纸带合适的位置写上数字,让学生上台标一标。

2.视频播放制作过程。 

3.提出问题:做测量纸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PPT出示,并提示起点,数字的位置等) 

4.小组代表领取材料,制作测量纸带。

5.我们做好了纸带,下面我们要用纸带来测量两个物体,一个是科学书的长度,一个是水桶一圈的长度(周长),大家先来预测一下它们分别有多少个立方体的长度。 

6.小组合作先预测一本书的长度和小桶一圈长度并测量,并记录结果。 

(PPT出示记录表--活动手册第13页,视情况讲解记录方法)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记录单]

1.实验后汇报数据,为什么每组数据不一样? 

2.你们在测量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呢? 

预设:起点不一致,数字位置不一致,没有首尾相接粘贴等。

3.对于这些问题,你们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对测量结果和测量方法进行交流) 

4.提出问题:测量纸带和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 

预设:更方便,能够测更长的物体,可以测不平整的物体等。

 

四、拓展:用测量纸带测较为复杂的物体(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心形纸盒、测量纸带]

1.老师发现大家非常厉害,我还带来了一样东西让大家测测看,你们能接受挑战吗?(PPT出示心形纸盒图片) 

2.请两位学生上台测量心形纸盒一圈的长度,其它学生观察。 

3.他们测量的方法正确吗?结果是否可信呢?谁来评价一下? 

4.小结:今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棒,我们一起制作了测量纸带并且用它对物体进行了测量。课后大家可以用我们的测量纸带试着去测量身边的其他物体,比如我们的身高或者腰围。 

【板书设计】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