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功献、吴艳林:以“三牛”精神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社学人 2023-08-28





以“三牛”精神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摘要:<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三牛”精神,在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过程中争当孺子牛,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克服新挑战迎接新任务的过程中争当拓荒牛,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争当老黄牛,以实际行动践行“三牛”精神,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三牛”精神,在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过程中争当孺子牛,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克服新挑战迎接新任务的过程中争当拓荒牛,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争当老黄牛,以实际行动践行“三牛”精神,创造新的历史辉煌。新中国成立72周年前夕,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三牛”精神名列其中。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传承和弘扬,它是党领导人民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锻造形成的,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阔步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坚持价值引领,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阔步前行


“三牛”精神以为民服务、创新发展和艰苦奋斗为精神内核。为民服务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充满生机活力的内在动力,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三牛”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导向、发展理念和优良传统,是对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大力发扬“三牛”精神,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可以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

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和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地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之中。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在党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最有力的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的过程中,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践中,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尊重人民的改革诉求,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裕,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进入新时代,为实现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飞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持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文化强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及建设美丽中国等领域,广大党员干部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和更大的安全感,一心当好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树立创新发展的发展理念

人民创造历史,创新引领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百年辉煌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创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创新自始至终贯穿于党和国家的工作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中多次反复强调“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内容涵盖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理论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等诸多领域,高屋建瓴,视野宏大。创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位居核心地位,缺乏创新驱动,现代化建设就会止步不前。牵住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就能抢占发展先机,赢得比较优势。培养、吸引、用好高质量人才既是创新的根基,也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党和政府加强制度建设,为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体制机制保障。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需要创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也需要创新,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更需要在创新中寻找路径,在开拓中构建新局。面对“两个大局”,面对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只有通过发扬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立时代潮头,不断突破自我,以大无畏的精神姿态做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拓荒牛,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干革命、搞建设,离不开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一代接一代接续披荆斩棘、艰苦奋斗的结果。


艰苦是成事之本,奋斗是胜利之基。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靠艰苦奋斗发展,也要靠艰苦奋斗创造未来。然而,任何事业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也必然要求我们继续发扬老黄牛精神,永远保持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作风,埋头苦干,担当责任,敢于迎难而上,不向困难低头,脚踏实地,提振精神,练就真本领。要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攻坚克难的合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行动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二、把握精神内涵,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做“三牛”精神的践行者


孺子牛精神、拓荒牛精神、老黄牛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初心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奋斗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传承与弘扬。“三牛”精神有其丰富的内涵:孺子牛——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拓荒牛——创新发展、攻坚克难;老黄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


(一)当好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深刻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民之所望,党努力之所向。党带领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当好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一方面,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让群众上得起学,买得起房,看得起病,找得到工作。“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做人民之所需,始终保证人民是改革发展成果的享受者,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真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要切实将赢得民心民意、汇聚民智民力作为党员干部实际工作的着力点,了解人民的迫切需求,虚心向人民请教、学习,认真接纳群众针对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提高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在巩固脱贫战场、抗疫斗争一线、乡村振兴阵地,冲在前、干在前、拼在前,持之以恒,以实际行动当好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


(二)当好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拓荒牛,勇于以开拓创新啃下硬骨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在创新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创新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需要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前进道路上必定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这个时候,我们越要攻坚克难,越要创新发展。一要树立敢于创新、敢于攻坚的意识,保持革命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的那股“闯”的精神,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没有一股韧劲,一股干劲,就很难取得工作上的新突破。二要提升善于创新、善于攻坚的能力,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学习,结合自身内在优势,把握科学规律,冲破经验、迷信和权威的束缚,在制约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短板环节不断探索新思路、提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中开创工作新局面,让创新成为中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鲜明底色,使创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助力。


(三)当好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继续在苦干实干中笃定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创造美好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艰苦奋斗。我们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只有提振精气神,锚定新目标,保持奋斗姿态,兢兢业业,踏实进取,学习老黄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让老黄牛精神代代相传,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书写现代化建设的辉煌篇章。


做好老黄牛,既要求我们坚定政治信仰,在自己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埋头苦干,勤奋工作,脚踏实地,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在建设伟大祖国中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又要求我们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勤俭节约,不论是在恶劣的环境下还是在艰苦朴素的生活中都能够“稳坐钓鱼台”,牢固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同时还要求我们要甘当绿叶,当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根钉”“一块砖”,强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与使命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愿景书写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



三、找准助力路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全面发扬“三牛”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为此,要找准以“三牛”精神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加强“三牛”精神的宣传教育,建立“三牛”精神的实践机制,树立“三牛”精神的模范榜样,使“三牛”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得到全面发扬。


   (一)加强“三牛”精神的宣传教育

    加强“三牛”精神的宣传教育是为了在全社会营造学习“三牛”精神、践行“三牛”精神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以“三牛”精神作为新时代接续奋斗的精神航标。要通过宣传教育,使“三牛”精神深入人心。


首先,要积极拓展宣传教育的内容,以党的百年华诞为契机,系统梳理党百年探索征程中为民服务、创新发展和艰苦奋斗的丰富内容,深入研究党的百年历史所培育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色基因,为人民群众学习“三牛”精神提供丰富的“营养剂”。其次,要积极创新宣传教育的形式,通过具有中国风格、时代特色、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宣传特点,讲好“三牛”故事,传承“三牛”精神,为人民群众学习“三牛”精神提供途径。最后,要建立常态化的宣传教育模式,时时讲、处处讲、常年讲,长期持久地宣传;讲得有系统、讲得有规律、讲得有水平,通过深入有效的宣传,使学习、践行“三牛”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建立“三牛”精神的实践机制

弘扬与践行“三牛”精神,既要靠人民的自觉,也要靠制度的保障。传承发扬“三牛”精神,必须把建立健全实践机制作为基础性环节,在建立机制、执行机制、检查机制上着力。


一要建立健全践行“三牛”精神的激励和转化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绩效评价制度,把对“三牛”精神的学习创造性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使其从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激发全社会成员学习和实践的动力。二要严格落实“三牛”精神的执行力度,通过约束和督导,让“三牛”精神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领域全面执行,使孺子牛精神、拓荒牛精神和老黄牛精神成为人民自觉的行为方式。三要创新“三牛”精神践行的检查机制,以理论阐释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方式,对践行“三牛”精神的成效进行全方位考察,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评价,促使“三牛”精神的践行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树立“三牛”精神的模范榜样

弘扬和践行“三牛”精神,离不开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和弘扬“三牛”精神的过程中,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方式聆听学习和践行“三牛”精神的模范榜样人物的故事,感受他们为民服务、创新发展和艰苦奋斗的境界,是保证“三牛”精神贯彻落到实处的一个有效途径。


可以在全社会开展学习和弘扬“三牛”精神模范榜样的评选和表彰活动,将他们在学习和弘扬“三牛”精神中的感人事迹、典型事例等通过电视广播媒介、报纸书刊媒介及思想政治课、宣传标语、宣传图片等多种形式传达给全体人民,提高其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学习和弘扬“三牛”精神的模范成为全体人民效法的榜样,使更多的人在奉献人民、开拓创新、不懈奋斗中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关阅读







作者简介:徐功献,法学博士,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吴艳林,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资助: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发展史研究”(编号:17ZDA007);

文章来源:《党政干部论坛》2022年第3期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