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从“起航”到“领航”——7位专家学者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中社学人 2023-08-28



坚持唯物史观才有学术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并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把唯物史观真正落实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立足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重要的理论范畴已经确立并得到广泛认可。着眼理论,还需要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确立为中国理论的重要范畴,代替具有明显意义阈限性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逻辑的辩证统一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完成理性升华,超越实践的具体性,实现理论的普遍性本质。


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构建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学科自信的表现,符合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其学科体系构建方式本身就突破了传统分学科方式的学科建设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构建在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构建过程中起到了先导和示范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示范引领作用。


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马克思典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已经发展到应自觉思考如何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时候了。建构上述“三大体系”,马克思本人及其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光辉典范,简称“马克思典范”。如何继承马克思“超功利”的人类性情怀和科学精神,或许是今天建设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最根本的主体性力量。


处理好“六对关系”,助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建设

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回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空境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无疑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机遇、回应挑战,在辩证把握一系列关系中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真正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价值。 


加强学科建设,为增强思政课效果夯实基础

如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增强大学思政课的效果,这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历史性课题,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责任与努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秉持为国家意识形态战略服务基本定位,践行“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党的百年奋斗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史。今天,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我们必须担起该担的责任,拿起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查看全文 请点击阅读原文





原标题:从“起航”到“领航”——专家学者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