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逄锦聚: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

中社学人 2022-09-09




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


摘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概括的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和发展。在这些经验中,坚持理论创新是重要经验之一。历史地看,党的百年历程是不断实践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相统一的历程:一方面,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为实践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新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也为世界经济和经济学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实践发展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不断开辟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总结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全面、深刻、系统反映了党对中国、对人类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决议》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等十个方面总结概括的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具有根本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必须长期坚持,并在时代和实践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以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为题,重点对坚持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谈谈学习体会。



一、党的百年历程是不断实践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相统一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持续奋斗,以伟大的实践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功业,为促进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胜利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使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完成了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的历史任务,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团结带领人民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不断实践探索的结果,也是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伟大实践的结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创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做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继续坚持理论创新,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新的实际出发,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并从十三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继承、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已有成果,而且创新发展了党在百年创新中形成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和科学方法论,创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方法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带领全国人民接续奋斗,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南。”


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经久不衰,保持生机活力的极其宝贵的经验。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党的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新飞跃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历史条件下创立的,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保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集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于一体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在当代中国、21世纪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内涵极其丰富,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对这一思想的内涵和体系结构进行了多角度的概括,有的概括为“七个坚持”,有的概括为“一个判断、一个目标、五大理念、一条主线、一种方法、根本保证”,有的从“本质论、价值论、认识论、实践论、方法论五个维度”进行概括,本文借鉴这些成果,尝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概括为“十五个坚持”。


1.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把经济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并且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高度从制度上确立下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集中回答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这就从总体上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确定了明确的方向和战略目标。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定不移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最鲜明的特色。从担任总书记伊始作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着力改善民生和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再到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多次强调:“我们要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同时强调,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4.坚持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阶段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坚持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但同时又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适时地做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包括具体发展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针对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世界形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的判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的实际出发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加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又适时地提出“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的科学判断。这些科学判断为科学决策、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坚持并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基本确立到不断完善,经历了不断探索的过程,人们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在这些认识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定下来,反映了党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6.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中国化的又一次新飞跃。


7.坚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构建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8.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曾反复指出:“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到农村去,多到贫困地区去,了解真实情况,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当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9.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上述目标,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所有这些都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任务和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


10.坚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进入202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多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他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今后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而且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2.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我们要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在世界范围,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同时提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些重要思想对于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3.坚持统筹安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阶段,针对国内外发展大势,2015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我们搞开放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挑战。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8个方面列举了16种需要高度重视的风险。2019年1月21日,中央专门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分析了要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对美经贸斗争、科技、社会、对外工作、党自身等8个领域的重大风险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4.坚持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思想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的。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厚的哲学基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观察、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定信仰和高度重视。他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坚持运用这样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加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握天下大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包括“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这些战略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娴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重大经济问题的战略思维和高超艺术的集中体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保障。


1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构建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鲜明主张。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2020年,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要“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要“深入调研,察实情、出实招,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要“把握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短期波动中探究长期趋势,使理论和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要“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主张,而且身体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创立,主要是习近平总书记本人勇于创新的成果,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经济学理论创新的结晶,与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经济思想一脉相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而且蕴含着现代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境界;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中国经济学的宝贵财富,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学创新贡献了中国智慧。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实践永无止境,党的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前沿,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是党的理论创新的要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特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各种风险挑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创新,并在实践创新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仍是重大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坚持理论创新,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科学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认真总结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好发挥好中国共产党百年积累的宝贵经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回答好时代和实践提出的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建设好现代化国家,如何在世界风云变幻中取得更大胜利,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等时代课题、实践课题,交出合乎实践要求、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满意的答案。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坚持理论创新,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积累的宝贵经验。要紧紧把握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密切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破解新难题,取得新成就。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坚持理论创新,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要坚持以经济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更大程度地扩大开放,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文明建设基础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指导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进的思想指南。让我们坚持实践创新不止,理论创新不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注:本文的脚注请查看期刊原文。




相关阅读






作者简介:逄锦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讲席教授。


文章来源:《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12期


本次转载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中心微信公众号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