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文章】章忠民、郭玉琦:百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逻辑与意蕴

中社学人 2022-09-09



百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逻辑与意蕴



摘要: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先后形成了三个历史决议,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理论先声和历史脉动。分析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内在关联,可归纳得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一脉相承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逻辑主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解决站起来、富起来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担负起解决强起来问题的使命和任务,更好地回答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与世界之问,展现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深刻意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梳理了党的伟大理论和伟大实践相伴而生的百年历程,展现了“理论引领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历史法则。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中,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在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结合中,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次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历史性飞跃,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逻辑步伐与意蕴,是总结百年党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对于推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以三个“历史决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历史演绎与理论定格


时值建党百年,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发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伟大号召,其深刻意涵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团结带领全党围绕“历史发展规律与大势”,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这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在百年进程中先后形成的三个“历史决议”,正是以“追溯历史、总结经验、统一思想、谋划未来”为重要主题主线和功能定位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三者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和所承担的使命任务各有不同,但都在回应党和国家现实之问的过程中孕育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的理论先声,为新的理论定格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指引党和人民开辟出一条颠扑不破的守正创新之路,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理论飞跃的纲领性文献。
1. “第一个历史决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搭建思想桥梁、构筑政治基础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一个历史决议”)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集中成果,作为党的首个重大决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波浪式前进中完成量变积累和迎来质变飞跃的辩证统一。第一,全面总结正反经验,完成由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准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贯穿整风运动全程,[1]有力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思想,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为“第一个历史决议”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样本与经验积累。“第一个历史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同时客观公正地面对错误,以总结正反两面经验的形式消除了党内历史疑虑,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堪称党的建设史上的一大创举,标志着党在军事上、政治上、思想上肃清了自成立以来的路线错误,使全党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前进方向。第二,确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质变飞跃的主体要素。“全党已经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2]“第一个历史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从政治、军事、组织、思想等方面阐发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的主要观点,实质上建构起了毛泽东思想的初始形态,强烈释放出“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必将使中国革命达到彻底的胜利”的鲜明政治信号和理论自信,[3]正式确立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蓬勃发展的主体力量,为毛泽东思想持续走向成熟奠定了政治和理论基础,极大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及实践的统一。第三,实现党革故鼎新的历史合题。“第一个历史决议”具有重大意义:其一,对建党以来的历史进行自我检视,客观分析党内错误思想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符合实际的规避路径,有效破除了思想的旧藩篱,为毛泽东思想的诞生搭建了思想桥梁;其二,充分肯定毛泽东是党在斗争中选择的领袖,毛泽东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科学理论,为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构筑起政治基础。它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达成了团结统一,预示着党站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历史坐标点,完成了革故鼎新的历史合题,发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先声。
2. “第二个历史决议”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新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内对于全会确立的道路与政策的模糊认识和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历史问题的错误认知亟须得到全面清理,邓小平提出了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基本原则:一是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二是实事求是分析新中国成立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公正评价其中的功过是非;三是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总结,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4]这三条原则贯穿全文,为赓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成果与实现新的理论突破创设了根本前提和逻辑理路。第一,把握规律,重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第二个历史决议”发轫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把握历史规律的行动自觉。“对过去的问题……作一个结束”,[5]包含“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6]的本质要求。“第二个历史决议”坚持这一辩证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正反经验作了总结,为全党如何看待党史上的重大事件树立了标杆,特别是对于“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深刻批判,在对其教训的基本总结和深层原因的剖析之上勇于承认错误,为党站稳实事求是立场厘清了思路、坚定了方向。“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7]正是公正评价了党在历史上的是非功过,才完成了对党的历史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关键一步。第二,维系党的理论根脉,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探索。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还是错误是第一位”,这是必须详解的中心问题。[8]“第二个历史决议”以新中国成立前28年的革命史充分证明了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毛泽东思想是“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的科学理论。[9]又基于新中国成立后的32年,客观评价了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是非功过,映衬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真理性。系统总结了毛泽东思想如何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重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由此将党从“文化大革命”的束缚中彻底解脱了出来,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使全党开启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第三,实现党继往开来的历史合题。“第二个历史决议”通过客观定性重大历史事件、正确评价党的领袖人物及其思想,达成了全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共识,使党成功复归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它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主要点总结为十个方面,初步建立起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体框架。这既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规律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党在新起点上继往开来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宣言,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新的飞跃创设了必要路径。
3. “第三个历史决议”标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理论新高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三个历史决议”)抓住百年党史主流本质,全景式展现了党带领人民在四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实践,诠释了伟大理论引领伟大飞跃的历史真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作了更为精准的“三分法”的概括升华,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0]第一,实现“两个结合”,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1]党的理论探索绵延百年,之所以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注入不竭动力,就是因为始终坚持科学真理立足于中国实际、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第三个历史决议”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两个结合”最新成果的重大历史地位,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两次飞跃的基础上,以更强的历史自觉、行动自觉和文化自觉,引领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话语体系,阐释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树立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碑。第二,立足“两个大局”,擘画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第三个历史决议”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推动我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构筑了“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图景,[12]用独创性观点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理论,深刻回答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课题,建立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度联结,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第三,坚定“两个确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两次飞跃的伟大历史合题。“第三个历史决议”既集前两个“历史决议”对于党的理论发展之大成,又以“三次飞跃”架构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立体图式,深刻阐明了“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的实践依据、时代期盼和民心所向。“两个确立”是从党的百年奋斗中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标识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地位,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两次飞跃的历史合题,为把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整体性发展提供了政治准则和行动指南。

二、百年历程中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逻辑步伐与主线


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主线,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间,党就不同阶段的特定任务进行了科学有效的理论追问、思想探索和学说创新,诞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大理论成果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产生必然的、内在的辩证联系和历史呼应中,“以马化中”和“以中化马”辩证统一的逻辑脉动得到鲜明展现,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逻辑主线。
1.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相伴而生的逻辑步伐逻辑主线是事物发展的共性本质,逻辑步伐则是逻辑主线具体化于局部过程的个性反映。我们应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两者交融重叠、相伴而生的逻辑链条辩证演进的步伐中,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逻辑主线,以两种逻辑链条的内在规律性解码实现三次飞跃的历史趋势。第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百年党史的两种逻辑链条。两者均以党的成立为逻辑起点,相伴而生,同频共振,贯通百年,产生了划时代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一方面,党带领人民先后取得了革命与建设的辉煌成就,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中国奇迹,实现了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把握历史主动,推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由此建构的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逻辑链条,从概念上将党的百年奋斗划分为三大阶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阶段性使命,诠释了百年党史的目标指向及奋进步伐。另一方面,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主体与行动实践主体,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以马化中”)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中化马”)的良性互动,先后形成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勾勒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链条和百年党史的理论基因及创新步伐。第二,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彼此融通的本质关联。百年党史的两种逻辑链条并非孤立地发挥作用,两者具有实践意义上的协同性和思想理论上的交融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以马化中”与“以中化马”的辩证法。“以马化中”,即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化解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问题,推进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大业接续发展并取得历史性成就。“以马化中”的逻辑步伐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历程为实践载体,彰显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时代伟力。“以中化马”,即以中国实践的独创性充实、反哺马克思主义,以此来解决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现实性难题。“以中化马”的逻辑步伐正是对党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开创的理论成果的集中概括,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理论形态。第三,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次伟大飞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产生历史呼应。从毛泽东思想引领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站起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国家和人民真正富起来,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情势下一系列理论与实践课题作出科学阐发,促进了党和人民向着强起来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步迈进。可见,伟大理论发轫于伟大运动的现实发展,伟大运动需要伟大理论的指引与革新,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百年进程产生历史呼应,并形成双向互洽循环系统的驱动力和总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既嵌套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进程,又引领推动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三次伟大飞跃的实现,两者在党和人民命运与共的百年历史中建立了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内在规律性链接。
2.  以历史发展的辩证法透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逻辑主线中国共产党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创新理论,驱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演绎迸发出交互联动、相伴相生的逻辑步伐。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中的辩证关系,分析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逻辑主线,有助于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研究。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以马化中”和“以中化马”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中的最大辩证法即“以马化中”和“以中化马”的互动与统一。一方面,“以马化中”的价值旨归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难题,党的思想理论引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正是“以马化中”的时代划分标识。另一方面,“以中化马”的历史旨归是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熔铸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架构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整体图式,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飞跃,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场域。“以马化中”和“以中化马”辩证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完整发展脉络。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首先,三次理论飞跃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性和时代继承性,前者为后者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发展,三者统一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追寻。其次,三次理论飞跃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中亦表现出阶段性和差异性,这是党的思想理论与时俱进、自我革新的逻辑基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事求是、因时制宜、因势利导的内在要求。因此,党的思想理论内含“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辩证互动,勾连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逻辑主脉。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逻辑主线。解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必须以历史实践为载体。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建构跃升的辩证互动、同频共振,生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逻辑主线,这就是以“以马化中”和“以中化马”相统一为逻辑功能、以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统一为逻辑特性、解决实际问题与实现理论飞跃相伴而行的逻辑主线。中国共产党围绕这条逻辑主线,推进其思想理论在引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进程中实现了三次飞跃。这为我们深入理解“第三个历史决议”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重大政治和理论研判,提供了鲜活的历史逻辑注解。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后相续又不断飞跃的内生动力及重大契机党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映射出三次理论飞跃引领时代进步的重大意义。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相伴而生的逻辑关系,提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前后相续中实现飞跃的内在动因与契机,既是对百年激荡内在规律经验的总结,又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提供内外系统成因的科学分析。第一,百年历程辩证互动的内在张力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后相续又不断飞跃的内生动力。党和人民在不同时期都曾遇到目标追寻与现实问题间的矛盾。“站起来”时期,“三座大山”的压迫与人民求生存、求发展之间的矛盾激发出用救国理论建立先进社会制度、摆脱被动挨打困境的时代伟力;“富起来”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催生富国富民理论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党再次展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疆域,用强国思想回答中国乃至人类社会何以实现更高理想的伟大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就是在指导解决不同时期的矛盾与问题中推动了历史发展进程,接续释放着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先声。由百年历程辩证互动迸发出的理论与实践、目标与现实之张力,贯通于党和人民的奋斗全过程,锤炼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跃升的内生动力。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二分法”到“三分法”的重大契机。“两个确立”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分期的重大研判,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业已迎来理论与实践新突破的重大历史契机。其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时代课题,从十个方面明确了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思想和治国理念,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新高度。其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从实践层面为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夯实了根基。其三,新的历史方位赋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历史地位与使命,呼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理论升华。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第三次飞跃”的动力解析。“以马化中”和“以中化马”、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辩证统一的逻辑主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锤炼出理论跃升的内生动力。将这一动力在时空要素、主体要素构成的三维坐标轴上作具象分解,有助于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政治领悟。其一,从时间进程看,前两次飞跃环环紧扣、层层递进,为新飞跃提供了经过历史检验的成果积累,赋能了历史契机的成熟。其二,从现实空间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构成新飞跃的凭依空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解决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为己任,在不可逆转的民族复兴进程与国内外风险挑战和重大阻力的相互激荡中升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其三,从主体要素看,作为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总书记具备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主观条件,如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理论文化素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以及“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政治胸怀和魄力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形成巨大历史合力,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以“三次飞跃”的整体逻辑领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深刻意蕴


理论跃升是在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过程中与实践深度结合而实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1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发展过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蓬勃生命力的鲜活写照,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不断彰显理论光辉。
1.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升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境界以解决中国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彻底解决“挨打、挨饿”的基础上直面化解外部责难与风险挑战的使命,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实现理论超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建构负责任大国形象,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境界。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强国梦的必然要求,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动力、改革目标、事业布局、外部条件及政治保证等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理念,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擘画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时间表,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意蕴,成为开启中华民族强起来伟大跃升的理论密钥。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伟大成就。“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实现强国之梦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其背后凝结着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的原创性战略思想与科学理念,这些理论成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价值遵循统一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凸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指导解决中国之问的理论功效和深远意蕴。第三,坚持“以马化中”和“以中化马”辩证统一以解决中国之问。“以马化中”和“以中化马”是三次理论飞跃的基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之问,又用鲜活的中国实践反哺马克思主义是其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意蕴。我们应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标识概念,用理论创新解决不同阶段的现实难题以实现理论超越;坚定“两个确立”,坚持问题导向,赓续党的理论根脉,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新发展,一以贯之地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2.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繁荣发展以解决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世界文明成果辩证结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汲取新经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提供强大动能,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第一,深刻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命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16]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区间,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大立足点”、“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标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等理论和观点,并科学布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清晰路线图和具体行动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相关论述,铺设了通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之问,是对马克思“资本主义跨越论”的实践证明和重大发展。第二,丰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17]一方面,在统揽“四个伟大”中突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等原则,贯彻“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执政方针,为中国共产党何以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另一方面,坚持在守正创新中构建党的理论建设新模式,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一大创举,在同西方政党的实践对比中实现了对西方政党建设理论的扬弃和超越。第三,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信,焕发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以解决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深度洞察时代发展潮流与世界大势,针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思想,在21世纪再度揭示了“共产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真理,焕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我们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着眼于新问题,主动应对重大挑战,推动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
3.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创新局以解决世界之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危与机并存。一方面,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搅动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霸权主义有所抬头,诸多新兴经济体陷入发展困境;另一方面,世界正迎来“东升西降”的重大转机,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巨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话语权显著增强,不断为人类和平发展事业贡献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世界话语体系,提振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以独创性的中国方案着力破解“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世界难题,绽放出观照世界的真理之光。第一,拓展“让马克思说中国话”的世界视野。“让马克思说中国话”包含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应用的逻辑旨归。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的深入,“让马克思说中国话”具有了广阔的世界视野,延展出在世界范围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与传播体系以解决世界性问题的理论意涵。其一,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为人类谋大同的理论抱负,提出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倡导尊重和维护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自主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中国在应对世界性危机与挑战的过程中成为大国典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使科学社会主义构想的人类更好社会制度逐步成为现实。其三,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力借鉴。这些新思想、新实践在提升我国处理国际事务的话语软实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劲动力。第二,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被提升到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使中国实现了对西方“国强必霸”的现代化范式的超越,有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由此,在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为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智慧,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的姿态嵌入人类文明发展远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影响并改变了世界格局,重塑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充分展示了带领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现实路径与真理意义。第三,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伟大旗帜,彰显大国担当以解决世界之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澄清了“历史终结论”的迷雾,消除了“文明冲突论”的阻碍,破解了“零和博弈论”的困局,完成了对“西方中心论”的理论与实践超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18]预示着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进程。我们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世界历史进程的整体关联,只有这样才能夯实我国作为世界负责任大国的理论底气,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社会进步潮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是百年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生共荣所得出的重大结论。我们要以大历史观精准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理论定格,透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后相续又不断实现理论跃升的逻辑及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以“理论引领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辩证视点,深切体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深刻意蕴。展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未来的成功前景,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赓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实践成就,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为中华民族和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实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奏响前进号角。

参考文献:
[1][2][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8,998-999,999.[4][5]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610,668.[6]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7]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7.[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6.[9]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84.[1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21-11-12.[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12]黄坤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N].人民日报,2021-11-22.[13][1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2.[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1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7]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20(10).









本文作者:章忠民、郭玉琦,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2022年第02期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