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华、刘社欣:培养时代新人的三重维度:思想内涵、内在规定、实践路径

胡华、刘社欣 中社学人 2022-09-09


培养时代新人的三重维度:思想内涵、内在规定、实践路径



摘要:培育时代新人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新时代的高度凝练与集中表达,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与迫切需要。从现实维度看,把握时代新人的命题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从理论维度看,把握时代新人的内在规定,体现了过程演进与阶段发展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主观能动与客观遵循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的有机统一;从思想政治教育维度看,优化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需要将培养时代新人的基本策略、行动自觉、保障机制作为教育引航、实践导航、制度护航,进一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时代新人全面发展。
关键词:时代新人;立德树人;现实维度;理论维度;思想政治教育维度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及其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1]。由此观之,现时代的每个人都是“现代的产物”,也都面临着所处时代的命题。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培养“时代新人”的重大命题,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从现实维度把握时代新人的命题内涵,从理论维度把握时代新人的内在规定,从思想政治教育维度优化时代新人的培养路径,对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丰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01

从现实维度把握培养时代新人的思想内涵

QINGMA XIANSHENG

一个重要论断的提出,往往要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由狭义到广义的现实发展过程。培养时代新人这一重要论述也具备这种特性,它同样具有极强的现实扩展性。从字义上看,培养时代新人可拓展理解为“党所经历的每个新时代或新时期”[2],而经历的每个时期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时代新人。从现实语境看,培养时代新人是基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提出的。有了这个“着眼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了重要抓手。培养时代新人是根据主体所处时代而展现出有别于其他时代的育人目标,是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肩负社会发展责任、实现全面发展的主体应具备的综合素养的集中反映。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本质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要求、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彰显三个层面出发,有助于从现实维度深刻把握培养时代新人的思想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本质体现

 

《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在这一社会形态中的个体不仅人格健全、身体健康,而且德行高尚、思想成熟,是一种全面发展的存在状态。当然,这一命题的提出不是没有先决条件的,唯物史观的考察方法“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离不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4]。作为前提的“现实的人”超越了以往哲学家的认知范畴。因为它既不是黑格尔认为的“抽象的自我意识”,也不是费尔巴哈理解的“抽象的类存在”,而是立足社会现实、从事实践活动的活生生的人,这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奠定了唯物史观的前提基础。深刻把握“现实的人”这一认知范畴,是打开时代新人认知之“门”的一把钥匙。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不仅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演变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也明确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脉络和实现人的解放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承载这一历史使命的坚强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素质问题,从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探索的重大问题。新时代方位上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命题,既是对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要求和任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青马先声)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关键词表征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三个层面的基本内涵,即根本层面上的民族意识的整体觉醒、核心层面上的国民意识的高度自觉以及条件层面上的物质领域的极大丰富。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富内涵,这是认识和把握时代新人的内在依据,也为培养时代新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新要求。从国家层面看,要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的创造精神与创新意识,提升广大青年的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以满足当今时代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从民族层面看,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延续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启迪后世的价值传统与思想根基;从个人层面看,要深入挖掘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追求与生命意识,培养个体的奉献精神、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这些目标要求指向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民,而是有本领、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一代。培养时代新人,就是通过培养具有高超能力本领、深沉家国情怀与强烈使命担当的时代新人,并回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

 

培养时代新人是在论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部分内容提出的,如此谋篇布局大有深意。价值观是时代精神的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与中国价值的集中彰显,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时代新人的价值依据。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的三个层面的基本要素看,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上述三个层面出发,培养时代新人,需要深刻认识作为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丰富内涵,将其作为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宏观价值依据;准确把握作为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根本要义,将其作为时代新人社会交往的中观价值指引;全面理解作为公民层面价值准则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思想意蕴,将其作为时代新人日常生活的微观价值参照。这表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要落实到具体实践主体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为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是造就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确保培养时代新人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这与培养时代新人具有本质一致性。这样,培养时代新人就自然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与现实需要。


02

从理论维度把握时代新人的内在规定

QINGMA XIANSHENG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写道:“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5]培养时代新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样需要自觉理解时代发展的境遇,来实现个人的思想自觉与时代发展的“和解”。时代新人是一个具有丰富意蕴的理论命题,它反映了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与时代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的全面发展“和解”的时代阐释。

 

(一)体现了过程演进与阶段发展的有机统一

 

时代新人的内涵生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对不同时代“新人”内涵的认知和理解也呈现出各有侧重但又前后相承的时代特点。这中对时代新人认知历程的整体把握,体现了过程演进与阶段发展的有机统一。早在1934年,毛泽东在论述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时就强调:“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6]这一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人”的最早表述,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了培养“新人”的出发点是共产主义精神,对象是广大劳苦民众,路径是与革命战争、阶级斗争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7]这一论述是对“新人”内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强调了要注重“新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不能设想每个人不能发展,而社会有发展”[8]。这一时期对“新人”的探索,聚焦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针对人才使用问题,明确指出:“总的看,我们对使用人才的问题重视不够。我建议中央总结一下用人的问题,尊重人才,广开进贤之路”。[9]对“新人”的思考聚焦于发挥人的主动意识和实干精神,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通过系列法律法规加以明确和保障。期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0]这一教育方针的确立,为推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提出:“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1]。这是以法律形式将“全面发展”载入国家根本大法,体现了对个体素质培养的深入认识。这一时期对“新人”的探讨,聚焦于“四有新人”的培养,强调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改革,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可见,培养时代新人不仅体现了时间纵轴的继承和弘扬,也呈现出现实横轴的拓展和丰富。作为个人和社会层面的具体目标,时代新人呈现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的过程性实践,作为国家和民族层面的战略目标,培养时代新人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育人诉求的时段性特征,体现了过程演进与阶段发展的内在统一。

 

(二)体现了主观能动与客观遵循的有机统一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向同行问题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问题,同向同行体现为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将社会历史看作是“现实的人”的发展历史,“现实的人”与社会历史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并将人的发展放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展中加以考察,他把人类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的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阶段。一方面,历史本质上是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的反映,它不能超越现实的人之外。离开人谈历史,历史会失去主体意义,而离开历史谈人,人的发展也将失去现实依据。这表明,历史是在人们追求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中形成的,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关系,既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也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内部结构和产物。另一方面,“现实的人”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质上是同一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对立统一于实践的两个层面。所以,马克思将“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通过实践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去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以此说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根据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指出的人类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阶段”,表现的正是多元需求和全面发展的人的现代性。(青马先声)

 

新时代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现实土壤。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了新时代历史方位的“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为时代新人多元需求和全面发展的现代性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时代新人追求多元需求和全面发展的现代性的重要动力。美好生活需要表明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领域和层次上已超出物质需要的范畴,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意味着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但这种需要会受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制约和影响,这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的需求变化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在人的发展状态上的表现。这个过程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这个过程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凝聚时代新人的价值认同提供了方向遵循。

 

(三)体现了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的有机统一

 

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有机统一的问题本质上是人的价值的实现目标和实现途径的关系问题,即目标与方法的关系问题。当今时代,已不再是陈寅恪所说的“专谋以功利机械之事输入”的时代,逐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华民族已到了“图精神之救药”[13],已达成“个人命运同祖国和民族前途命运紧密联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实现时代新人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的有机统一,需要将政治觉悟与责任担当、增强自信与坚守使命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要处理好育人目标与育人方法之间的关系问题。

 

从政治觉悟与使命担当的结合看,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高校育人工作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办学目标,要引导时代新人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实践探索、历史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有利于增强时代新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政治自觉,培养时代新人心系祖国、奉献社会的使命担当。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境遇看,我国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国际环境,譬如,美国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在全球横行、英国脱欧带来的“蝴蝶效应”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在一些西方国家,“资本运行的逻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及人的生存方式中,无论资本家还是工人都围绕着商品运转,人的多方面的需要被归结为纯粹的经济需要”[14];等等。这些现象对时代新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更要引导时代新人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明确远大理想目标。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从增强自信与坚守使命的结合看,时代新人之“新”是一种时代发展的积极回应: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将时代新人置于我国社会发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以考量;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的在于引导时代新人增强自信、自觉赓续民族精神的目标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论断,培养时代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在教育领域的自觉体现。即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落脚点在时代新人的积极培养上。时代新人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准确把握历史机遇期,积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才能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时代新人运用比较的、发展的眼光,将我国的发展成就置于世界发展的整体进程中来认识和把握。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多元的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经实践检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可资借鉴的国富民强之路。这种现实比较为国人带来了高度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应当自信、从容、全面的看待中国与世界:我国如何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用几百年完成的近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何以在当今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风景独好”?通过比较分析,引导时代新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经过反复比较作出的正确选择,提升时代新人的“四个自信”,增强时代新人的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



03

从思想政治教育维度优化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

QINGMA XIANSHENG

唯物史观认为,“现实的人”与社会历史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体现了社会历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有机统一。对时代新人实践特征和理论特质的全面分析,体现了对“现实的人”及其所处的时代发展的科学把握。对培养时代新人实践路径的探讨,内含着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深刻揭示。习近平强调:“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15]。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着眼于教育、实践、制度三个层面,将育人与育才、育德有机统一起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教育引航:培养时代新人的基本策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16]。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基本策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要重点围绕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核心价值观培育等方式来实现对时代新人的教育引航。

 

一是强化时代新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信仰。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都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强化时代新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一方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时代新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内涵与理论实质,坚定时代新人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引导时代新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7]。另一方面要加强中国梦教育。党的十九大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这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要前提。要把握好这一首要前提,需要引导时代新人深刻认识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新时代展现的光明前景,帮助时代新人将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现实把握上,引导时代新人秉承爱国传统、坚守中国精神,将爱国之志、报国之情、强国之梦转化为思想指南、理性自觉、实践行动,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和见证者。

 

二是强化时代新人的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关系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社会公序良俗风尚的构筑、公平正义与德性良知的传承、诚信友爱与爱岗敬业的坚守。将“培养什么样的价值观”与“培养什么样的人”密切结合起来,是加强时代新人的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导向。一方面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要把握时代新人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托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譬如,创作符合时代新人表达风格、学习需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作品,引导时代新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精髓和现实意义,使时代新人深入把握肩负的社会职责与国家使命,从而实现科学认知和价值认同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通过构建课堂教育、文化熏陶、实践体悟、榜样示范“四位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体系,挖掘和发挥先进典型、优秀事迹、革命先贤的榜样示范效应,引导时代新人在见贤思齐的氛围中,砥砺高尚品质,陶冶价值情操,塑造优秀新人形象,传播主流价值;通过引导时代新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推动时代新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激励时代新人树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价值理想,增强时代新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是强化时代新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时代新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涉及师生、家庭、社会等诸多资源,涵盖课堂、课程、培训等各种教育要素,要坚持校内要素与校外资源的协同建设,构建时代新人思想道德建设协同体。一方面,“必须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不断革新,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传授人生智慧”[18],通过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开展道德讲堂、公益活动,讲述道德楷模、感动人物的优秀事迹,譬如,讲述抗击疫情过程中不顾个人利益与生命健康的“美丽逆行者”的感人事迹,引导时代新人感受他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道德境界,激发时代新人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养成崇高的道德品格,争做新时代道德规范的坚守者、道德责任的践行者。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譬如,崇德尚义、仁者爱人、德行天下的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只有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共渡难关的人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要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运用时代新人喜闻乐见的接受方式,将这些道德典范和伦理价值利用各种线上线下的平台、在途充分展现出来、有效传播出去,发挥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情感人的柔性作用,为丰富时代新人的精神世界、提升时代新人的道德境界提供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

 

 (二)实践导航:培养时代新人的行动自觉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不能把思想同思维着的物质分开。物质是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19]。在社会实践中培养时代新人,需要将时代新人“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20]将实践的观念和意识有效转化为培养时代新人的行动自觉。

 

一是强化劳动实践观念。劳动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人通过劳动实践既认识主观世界,又认识客观世界,既认识世界又改造世界。习近平指出:“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1]劳动实践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关键环节,具有强健体魄、强化德行、开阔视野的综合育人效果,有利于为时代新人担当时代使命奠定实践基础。通过引导时代新人领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深刻内涵,帮助时代新人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实践观;通过引导时代新人开展生产劳动、企业走访、实习实训、社区活动、志愿服务、暑期调研等实践活动,帮助时代新人掌握知行合一的科学思维与工作方法;通过统筹协调课堂内外、高校内外的多样化实践资源,把时代新人置于有利于其成长和发挥其作用的平台与场合,提升时代新人的知识运用和转化能力,引导时代新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增长见识、磨炼意志。

 

二是锻造劳动实践能力。社会实践的外化和行为自觉的内化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环节。“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培养时代新人不能局限于大学校园,还应引导时代新人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培养时代新人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既要学习课本知识,也要深入社会实践,药引导时代新人“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22]。在社会百态中体悟道理,找到人生意义与时代价值,明确承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的历史使命,做不懈奋斗的追梦人;在工作岗位中体验磨砺,汲取来自人民群众中的集体智慧,“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23],提升自身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水平,做创造价值的圆梦人;在艰苦环境中锤炼意志,深刻把握个人奋斗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在服务社会和报效国家的过程中,增强时代新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现的能力,做服务社会的筑梦人。

 

三是创设劳动实践环境。培养时代新人是一项久久为功的育人工程,是立足千百万人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的完成离不开良好的实践环境。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流动,不断激发广大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24]。营造良好的劳动实践环境有利于满足时代新人的发展需求,增强时代新人的获得感、满足感。为此,要紧密结合时代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注重挖掘和发挥政治仪式、社会纪念活动、传统优秀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德育要素与实物载体有效结合,落细、落小、落实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增强时代新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开展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时代新人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汲取砥砺奋进、开拓奉献的精神资源,并将这些精神资源中蕴含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融入时代新人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使勤于奋斗、敢于担当、乐于践行成为时代新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持续抓好劳动实践养成教育,扎实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引导时代新人自觉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使时代新人自觉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崇高的人生追求,不断增强时代新人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能力和本领担当。

 

(三)制度护航:培养时代新人的保障机制

 

培养时代新人是一项范围广、领域多和跨度长的系统育人工程,既需要教育引航与实践导航,也需要制度护航。构建长效的制度保障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推动育人政策、育人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三个层面的制度护航,确保时代新人教育培养环节的协同性、规范性与合约束性,有效统筹协调各方面、各要素资源,为时代新人培养提供制度支撑。

 

一是国家要做好育人管理政策的顶层设计。培养时代新人,事关国家未来发展、民族前途命运,是党和国家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谋划和制定的重大战略。习近平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25]。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做好政策法规的顶层设计,加强宏观规划与战略指导,并给予发展方向层面的政策引领和人、财、物的支持保障;要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教育先行、教育优先发展理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牢牢把握育人工作领导权;要引导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教育教学体系;要健全和落实培养时代新人的政策、资金、管理与保障机制,深入推进教育管理和教育机制现代化,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鲜明的方向引导和坚实的政策支撑。

 

二是社会要营造育人环境保障的良好氛围。营造稳定谐和、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对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环境保障作用。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聚则事业兴。发挥人才的聚合优势需要营造关注、关心、关怀时代新人的社会氛围。要在各类公共场所、交流平台等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时代价值、实践遵循,在全社会凝聚立德树人的思想共识;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理论宣传、教育教学和社会生活之中,使时代新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能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和熏陶;要大力宣传榜样人物、典型事迹,用先进模范的品行德行和人格魅力感召人、激励人,营造人人学习、人人参与、人人传播、人人践行的社会氛围,强化时代新人的家国观、道德观、职业观,激励时代新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热情,厚植时代新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与使命感;要制定和出台人才孵化、技能养成、箐英计划等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完善时代新人在创新创业、学历提升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育人风尚,引导时代新人在社会实践中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青春力量。(青马先声)

 

三是学校要发挥育人队伍保障的主体作用。学校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主场域,教师是知识、价值和思想的传播者,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品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专业学习、价值领悟。学校要落实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立学、施教育德,“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26],在此基础上,引导时代新人养成美好品德,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帮助时代新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校要健全教师发展机制,着力提高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的“质”与“量”,打造业务精湛、素质过硬、道德崇高的师资队伍,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有力的队伍保障;学校要引导教师将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有效贯通的长效育人机制,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

 

余 论

 

培养时代新人是习近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时代高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出发而提出的育人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新时代合乎逻辑的继承与创新,是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育人使命的时代回应,彰显了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实现从育人战略转向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信仰坚定、志向远大、本领过硬、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这是时代发展之大势,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


基金项目: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组织党建特点与功能强化机制研究”(18BKS10);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研究”(18JDSZ1001);2020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网舆生态治理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研究”(2020GXSZ071);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2020年党建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网络空间治理研究”(2020BK148);2018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广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2018JKSJD02);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21年度课题“系统协同视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联动机制建构研究”(2021GZGJ130)。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76.

[2]刘建军.论“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2019(2):4-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3.

[5]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3.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631.

[7]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8]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16.

[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9.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7.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591.

[1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13]吴宓.吴宓日记第2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00.

[14]王秀敏,于慧.激进需要的满足与现实乌托邦的期许——阿格妮丝·赫勒需要理论的旨趣[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5):103-109.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13.

[16]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09-10(02).

[17]胡华.系统论维度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多维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2):55-60.

[18]胡华.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4):116-119.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55.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3.

[2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

[23]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1).

[2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25]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01).

[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9.

QM




本文作者:胡华,安徽淮北人,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刘社欣,男,湖南邵阳人,法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来源:《广西社会科学》杂志2021年第10期
本次转载来源:“青马先声”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作者投稿并授权发布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