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福胜: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探析

孙福胜 中社学人 2022-09-09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探析

摘要: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从概念、功能、启示等方面探究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考察意识形态的基本概念,阐释意识形态的批判力、凝聚力、发展力等重要功能,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对于现时代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价值取向、互联网环境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管控、学校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等现实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是以意识形态的基本概念为基点的,是在对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一切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进行全面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科学批判力、革命凝聚力和话语发展力等功能的旨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系统性的属于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为分析现时代意识形态问题的整体价值取向、管控互联网环境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开展学校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等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基本概念的考察

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深度的“解剖”,并以此作为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出发点。虽然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对“虚假的意识”(也称作玄想)进行了隐性描述,但是,就整体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概念的认识是始于对德国的“意识形态家”的“虚假的意识”的批判。在《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都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和作用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意识形态来源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活实践,意识形态生发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等重要观点,这为人们正确认识意识形态提供了科学指引。

1.意识形态来源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活实践
意识形态不是先验存在的,而是生成存在的,是在现实的人的物质生活实践中生成存在的。意识形态的实践性说明了,意识形态的来源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现实的人的现实的物质生活实践,是现实的人在社会中的实践的产物,是具有思想、观念、意识等现实的人的实践的结果。其一,意识形态离不开“现实的人”(有规定、有使命、有任务的“确定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1]152意识形态是现实的人在现实生活过程中生成的,是现实的人的现实生活的反映。意识形态也是人的现实生活过程的存在。“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152意识形态是被现实的人来意识的,只有现实的人才能有意识形态,动物是没有意识形态的。“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1]147意识形态是人与动物区别的尺度所在,人的意识形态是具有创造性的,动物却不具备。其二,意识形态离不开“社会”(“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1]161,意识形态作为现实的人的现实生活的反映,脱离不了现实的人的社会活动,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载体的,是以人的社会关系发展为动力的。而意识形态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保持则需要发挥社会的作用,因为,“意识起初只是对直接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之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1]161。“直接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这种意识形态是人初入社会中的初级意识形态,存在着明显的狭隘性和局限性。随着现实的人的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和实践活动的深入,意识形态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丰富起来,现实的人的意识形态由“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转向“社会意识”。“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里不言而喻,归根到底也是自然界产物的人脑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2]410-411,可知,就意识形态本质而言,意识形态是社会中的现实的人的人脑的产物,是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适应性。随着现实的人的物质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等因素的改变,意识形态也发生着改变。“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1]419-420但是,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是一直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向同步的,这内含着意识形态对经济的一种干预和制约,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力。

2.意识形态生发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
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等的集合构成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概念化、系统化、形态化、话语化的整体表达就是意识形态理论。简言之,意识形态是一种以物质经济条件为根基的并在其上生发出来的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等系统话语体系。如前所述,意识形态来源于人的现实生活实践,由社会经济发展所决定,而在一定条件下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物质经济产生反作用力。意识形态与物质经济两者共同融进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其一,意识形态的来源是人的现实生活实践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成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1]152来源于人的现实生活实践的意识形态,不仅是人的现实生活实践的产物和结果,而且是人的现实生活实践的反映和映像。这种对人的现实生活实践的反映和映像,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也就是说,意识形态的真假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意识形态的迷惑性和模糊性的一种表象。其二,意识形态的形式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1]152“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3]3。意识形态具有“道德、宗教、形而上学、法律、政治、艺术、哲学”等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这也意味着,意识形态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是相通的,意识形态是多领域多元化的,且极具有渗透性和复杂性。就不同领域的意识形态的意图而言,要用更多的更新的形式来把不同领域意识形态灌输进去、传播出去,这是意识形态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表征。其三,意识形态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构成。“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3]3社会变革主要包括物质经济的变革和意识形态的变革,物质经济的变革是精确性的变革,而意识形态的变革则是不精确的变革,因为意识形态的变革具有掩蔽性,意识形态的形式的多样性、渗透性、复杂性等特性,规定了对于意识形态的测量的难度之大。而意识形态与物质经济的发展的不同步性,也意味着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所内含的复杂性。不论如何,意识形态与经济形态都并存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中,这是意识形态存在的一条铁律。

意识形态的概念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实践性、阶级性、差异性、多样性、复杂性、发展性、掩蔽性、相对独立性等多维特性。其中,实践性是意识形态的第一特性,意识形态都是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脑的产物,不是神和上帝创造出来的,是物质经济决定的,但受到来自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不确定性、不平衡性、杂乱性、迷惑性等特征,还会出现一种虚幻的映像。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存在着虚假性、虚伪性,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可能导致对大众的蛊惑,造成大众思想观念理论的混乱,引发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的剧烈场面,即“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意识的矛盾,思想斗争,政治斗争,等等”[1]196,甚至带来社会动乱,这是意识形态的负效应。

二、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基本功能的阐释

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前人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活动中,在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初步预想的前提下,重新建立起来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对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等一切旧的虚假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革命主体的动员和团结以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宣扬与教育,所生发出来的强大的批判力、凝聚力、发展力等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功能。

1.实施科学批判
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普遍认为意识形态是可以通过批判来达到消失的目的的,马克思恩格斯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两个不是”和“一个只有”:“两个不是”,即“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怪影’、‘幽灵’、‘怪想’等等来消灭的”[1]172;“一个只有”,即“只有通过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1]172。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对意识形态的存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一方面着重强调了意识形态的消亡的条件和前提,通过批判来揭露意识形态的本来面目,这种批判是彻底的理论批判和全面的现实批判。对虚假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进行澄清,能够避免虚假的意识形态蛊惑人心,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虚假的意识形态既要进行理论批判,又要对其物质经济条件这一根源进行彻底剖析,只有彻底搞清楚虚假的意识形态存在的物质经济基础,才能彻底解决虚假的意识形态的存在问题。另一方面着重强调要进行社会革命,意识形态的批判最终要转化为实际行动,只有采取根本性的革命变革,才能够把批判变为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力量,因此要发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动员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为消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特别是要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资本至上”“商品拜物教”等剥削人奴役人的错误意识形态彻底打倒。本质上讲,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教条的虚假的意识形态。只有革命的实践才能有理论的解放,消灭虚假的意识形态也只有依靠革命的实践才能实现。

2.凝聚革命力量
深刻认清资产阶级的虚假的意识形态是有效开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前提。资产阶级的资本逻辑、商品拜物、权力角逐、霸权思维、“只见物不见人”、“物质利益高于人的生命”等等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一己私利,这种自私自利的获得是建立在广大民众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悲苦命运基础上的,只有变革资产阶级的物质经济基础性质,才能够建立起真实的意识形态,也就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当然,这一过程是极为漫长的,斗争是极为复杂的。其一,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阶级性。在资产阶级建立早期,为了与封建贵族的意识形态进行对抗,并争夺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资产阶级联合农民阶级对封建贵族展开了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各方面的斗争。如“在议会制共和国时期,法国农民的现代意识同传统意识展开了斗争。这一过程是以教师和教士之间不断斗争的形式进行的。资产阶级打垮了教师。”[1]764资产阶级打垮教师,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本质就是资本剥削人奴役人的资本逻辑的意识形态,让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掌握着支配其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其二,意识形态是由不同阶级的经济状况所决定的。“一切历史上的斗争,无论是在政治、宗教、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还是在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的,实际上只是或多或少明显地表现了各社会阶级的斗争,而这些阶级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又为它们的经济状况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生产的性质和方式以及由生产所决定的交换的性质和方式所制约”[1]667,意识形态的斗争是社会各阶级物质经济斗争的一种必然产物和外在表现,是由各阶级的物质经济状况决定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规律,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由无产阶级的物质经济状况决定的。其三,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需要在革命斗争中得到锤炼。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尽管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巴黎公社所显示出来的无产阶级“努力劳动、用心思索、战斗不息、流血牺牲”“英勇、高尚和献身的精神”“正放射着它的历史首创精神的炽烈的光芒”[2]110,这些都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红色基因,把全世界无产阶级紧紧凝聚在一起,这种志在培育“一个新社会”的高尚的意识形态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音符和生长力。

3.引领话语发展
无产阶级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也代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意识形态,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以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让全人类获得解放为价值取向的,这是与资产阶级所信奉的“资本至上”的意识形态有着根本区别的。持续不断地宣扬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持续不断地教育无产阶级用最先进的意识形态,也就是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来武装头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付诸行动,才能够确保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得到可持续的宣扬和传播,才能够更为有力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1]434-435一方面,共产党人担负着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持续不断开展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要着力开展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意识形态的教育,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用集体主义思考问题,坚守爱国主义,这是共产党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另一方面,共产党人要加大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批判资本主义虚假的意识形态的力度,拨开云雾见真容,引导广大民众看清资本主义的真实面目,资产阶级的利己性和逐利性是其本性,这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奉为圭臬,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马首是瞻,实质就是愚昧无知和自欺欺人。通过开展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升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增强与虚假的意识形态作斗争的能力本领。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立足物质经济基础,指向人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鲜明的高度的批判力、凝聚力、发展力等基本功能,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的朴实无华的浓浓的人情味,有着显著的铸魂强本的理论正能量,有着积极的正本清源的话语引领力。

三、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现实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后人提供了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论指导,通过深刻理解资本主义虚假的意识形态的“资本剥削人压迫人奴役人”的资本逻辑本性,更加坚定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自信、实践自信、话语自信。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初级阶段,需要从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主动强化互联网环境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管控,大力开展学校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等方面着力,让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化作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朝着自身解放继续前进的强大力量。

1.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先进的意识形态、落后的意识形态、虚假的意识形态、真实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等不同类型的意识形态。这些不同类型的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其一,深刻认清与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取向相背离的意识形态的实质。作为“颠倒的观念,即歪曲的意识”[3]445,落后的、虚假的、资本主义的等意识形态是不足取的,尽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曾在历史上发挥了一定的革命作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资本逻辑泛滥,资本对人的剥削和奴役程度的加深,资本的“物役性”愈益显著和流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了一种束缚人、奴役人、阻碍人的发展的且带来了社会不公正、贫富差距大、生态遭破坏、环境遇危机、强权带欺凌等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遭到了广大民众的反感和批判,由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要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发展形势进行不断调整,以便能够适应资本主义延缓其灭亡所处的发展的客观境况。其二,系统把握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的价值。作为代表无产阶级以及人类整体利益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是以维护人、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等为价值取向的,最终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在现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现时代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旨在解放人、发展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人和睦相处等。在全球化的大变局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的号召团结合作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新的意识形态横空出世,也是现时代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先进的意识形态。毋庸置疑,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取向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是明智的、有力的、可行的。意识形态所昭示的不同人的意识形态的价值意蕴是会因意识形态类型不同而改变的,也就是说,意识形态的价值性是其内在的一种客观规定性,体现着一定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是意识形态理论的灵魂和精髓,只有深刻把握住了意识形态理论的价值取向,才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有的放矢,取得成效。理论证实,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能够确保行动的方向正确。实践表明,只有不断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识形态,才能得到广大民众拥护,才能干成事创大业,才能行稳致远,这正是秉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先进的意识形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现实助推力。

2.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管控
意识形态理论及其表现形式的变更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与意识形态的决定因素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联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人类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也不断调整、变化、更新,正如恩格斯所说:“人是唯一能够挣脱纯粹动物状态的动物——他的正常状态是一种同他的意识相适应的状态,是需要他自己来创造的状态。”[2]845人类社会发展初期,人的意识是人对于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1]161,是一种“自然宗教”的意识形态。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促使人由“纯粹动物式的意识”逐步向着“人的意识”“社会意识”转变,而“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1]161,这同该阶段的人类社会生活状况有直接关系。其一,随着社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人类需要的不断增长、人口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人类的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改变,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工具的革新和人的意识形态变革的可能。时至今日,互联网的大规模使用和发展,地球村居民成为了网民,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意识形态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复杂化掩蔽化,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意识形态的兴起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便捷化交往、虚拟化共存、多元化思潮等共存的局面。人的意识形态也不再是最初的“纯粹动物式的意识”。其二,“人的意识”的觉醒与生长,借助互联网不断发声,网络意识形态的争论异常激烈。“形形色色的虚假观念”,甚至一些黄赌毒、假恶丑、自私自利等具有严重腐蚀人类心灵的虚假的意识形态又开始死灰复燃、甚嚣尘上,将一些网民引入歧途,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争斗更加复杂激烈。规范和引导互联网环境下的网民的意识形态十分必要和重要,积极营造遵守互联网法规,遵守公序良俗,讲道德、说真话,不造谣、不传谣等互联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网民在互联网环境下理性发声、善性留言、德性传音,主动自觉做互联网环境下的先进的意识形态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与愚昧的落后的虚假的意识形态作坚决斗争。网络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无疑是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这是与科学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有着直接联系的,人的发展的技术工具的改进,为意识形态的新事物的问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的争夺也是先进的意识形态与落后的意识形态在技术层面和话语层面的争夺,所带来的深层次的影响则是文化、制度、人才等争夺,由此,科学有效管控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极端重要的。

3.强化学校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教育是人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实践活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也映现了人的教育活动的目的,即人的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意识形态教育为达到这一目的提供理论武器和实践路径。选择哪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则就成为了衡量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尺度。落后的虚假的错误的意识形态是必须要被揭露和抛弃的,而担负这一重大职责的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最先进的阶级,“这个阶级构成了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从这个阶级中产生出必须实行彻底革命的意识,即共产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当然也可以在其他阶级中形成,只要它们认识到这个阶级的状况”[1]170。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立足人类社会发展现实并指向人类社会发展未来的,目标是培育高尚品德、高超能力、高度奉献的新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现时代的社会主义的中国,重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一,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合乎人的发展的规律和合乎人的发展目的的科学的意识形态教育。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遵循了人的成长规律和发展规律,采用“不同类别循序渐进”的培养方法,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根据每一个人的个性来因材施教,根据人的发展的差异性、阶段性等特征,采取逐次进阶的方法,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贯穿在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教育之中,而且对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更为严格,确保共产党人的初心不变、使命不变、本色不变,紧密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公奉献等优良传统,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改革创新实干的意识。其二,加快新时代大中小学生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更为紧迫。弘扬正能量,高昂主旋律,学校协同社会各界积极搭建大中小学生接受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平台,加大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学科、课程、教材、师资、学术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让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进头脑、入内心、见行动、有声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更要主动自觉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工作、生活、交往、话语、研究等各个方面,都要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武装自己,努力发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强大力量。当然,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本身就是一种正能量,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一种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意识形态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不仅为当时的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批判武器,与资产阶级等形形色色的虚假的意识的阶级展开意识形态斗争,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而且为后人正确认识和理解意识形态的概念、特性、功能等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工具,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未来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含“第一阶段”的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在以强有力的感召力和生动的发展力引领着新时代的人的意识形态发展。在新时代,既要弘扬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加大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更要积极融入互联网环境下的意识形态的复杂斗争中去,重视和借助互联网来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掌握和应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的“核心技术”和“引领方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筑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战略高地,努力推进人类社会发展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孙福胜,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5期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http://www.fyss.cbpt.cnki.net/WKC/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20&st=0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