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佘双好、马桂馨: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佘双好、马桂馨 中社学人 2022-09-09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和制度化建设的思想指导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进一步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明确了培育和践行的主体和着眼点,指明了培育和践行的常态化发展和长效机制建设方法、路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常态化和制度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指导;常态化;制度化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充分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培育路径和基本要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发展、常态化推进和制度化建设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识,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主体,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发展和制度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把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工作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01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较为集中的论述主要包括:一是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专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论述,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的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把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把“育新人”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担当,进行了专门论述。三是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基本精神风貌。四是2019年10月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五是2020年5月8日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胜利的精神力量。六是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又一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除此之外,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也都论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有一个逐渐深入、持续聚焦、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主要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局角度,对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宏观指导。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主要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具体要求,推动建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回应了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指明了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培育时代新人的时代意义。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建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主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进行了深入挖掘。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容丰富,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党的十九大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条目,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提出了总体的指导性的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命题,到党的十八大凝练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到党的十九大明确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作出的最新定位和阐述,也昭示着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眼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阶段,着眼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1]42这一观点,在理论上首次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与“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有机结合起来。


3.注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进一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大引领作用”,即“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1]42


4.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出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42要求坚持价值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面贯穿、深层次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


5.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途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建设文化强国的五项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1]42


6.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4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0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新发展

对比党的十九大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能够发现:在党的十九大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主要围绕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培育要求等问题展开;在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除了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和明确培育要求外,还着重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价值、培育主体、引领作用、向其他领域的贯穿融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以及制度保障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论述的新发展。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价值更加明确

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价值和时代内涵的论述更加丰富、更为精辟。在党的十九大之前,习近平总书记主要以“文化软实力”“社会评判的价值标准”“民族精神纽带”“思想道德基础”等表述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价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160这一精辟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精神的关系,进一步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内在逻辑,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3]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而时代精神又是那个时代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了时代特色,具有深深的时代精神烙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既是通过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人价值准则来实现国家精神、社会精神和个人精神的有机统一,从而构筑国家、社会、公民三者有机结合的价值设定所内生的中国精神;也是主动回应西方国家演绎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挑战,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精神价值的重要之举。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体更加聚焦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论述的重要问题。在党的十九大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而在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培育主体的基础上,更加聚焦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基本内容和明确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新任务。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作为着眼点,进一步明确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点对象和目标任务,深刻回答了党在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进一步探索把握时代新人的标准和要求,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和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4],更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中的作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之前,他强调通过发挥榜样引领、价值引领、先进引领后进、高尚人格引领社会风气等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后,他更加强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引领、培育、提高作用。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1]42,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5],再到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以此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6],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总结文化建设长期实践经验、准确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要求和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论断,并作出部署。在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同时,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彰显。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7]是我国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的“八个经验”之一。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明确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8]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下,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铸就起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建设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穿融入更加鲜明

在党的十九大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的论述都强调贯穿、融入,但是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党的十九大之前,习近平总书记主要强调其他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持和保障作用,要求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42,特别是在法律法规的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党的十九大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明确将“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宪法中的地位,使其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规范。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9]同时,一系列具体执行文件也相继出台:2018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10];2018年9月最高法院制定发布了《关于在司法解释中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规划(2018—2023)》,“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裁判标准和裁判尺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11];2019年10月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则更加具体,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全面体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体现到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公共政策制定修订、社会治理改进完善中,为弘扬主流价值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12];202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宗明义,其第一条就明确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法的目的之一。[13]无论是法律原则、具体条文、公共政策,还是道德建设纲要,都贯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我国社会发展各方面。


5.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更加辩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阐释。党的十九大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之上,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和涵养作用;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16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14]新时代既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和涵养作用,更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弘扬,在弘扬中发展。“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升道德情操、树立良好风尚、增强文化自信”[15],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更加强化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措并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强调要加强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的要求,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思想觉悟和行为习惯。以制度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向长效化、常态化和纵深方向发展。但立物易、立心难,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长”“常”二字,即形成长效保障机制和常态化工作机制,在经常性的活动之中要注重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既需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依制而行”的工作,也需要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入制”的进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依制而行”,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的制度化,使这项建设任务有明确制度可遵循、依可靠制度而落实、为刚性制度所保障,真正贯彻落到实处。“转化入制”,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贯穿社会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的力量,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使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德治和法治相得益彰。


03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来看,党的十九大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呈现出新的要求和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既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发展、常态化开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导,也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遵循。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党的十九大后,制度建设成为治国理政的突出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等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着重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等方面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要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和“四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搭建文化建设制度实践载体平台,有计划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新文化建设工程”“志愿者服务活动”“诚信教育活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等实践活动,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化建设和制度化建设落到实处,以此实现制度功能的现实转化,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价值追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发展。


2.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倡导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就要注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在实践中增强融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17]。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根本任务,体现到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各个方面。加强思想教育、道德教化,改进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评选表彰工作,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不仅要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环节。


3.着眼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培养

习近平明确要求,“十四五”规划时期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而教育的重要问题则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18]学校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深入探索把握时代新人的标准和要求,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抓住青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广大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和规范要求。学校要将“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从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提升个人修养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促使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注重推进形成高水平的时代新人培养体系,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中融入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要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


4.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建设

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建设,完善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制度,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经验,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和根本保障。有效推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建设:一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制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原则、具体法规和公共政策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价值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二是与时俱进地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制度。完善和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各项制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全方位深层次地融入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规章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三是不遗余力地遵守和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制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加强对其制度执行的监督。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坚持政策目标和价值导向的统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97.

[5]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8-03-09(1).

[6]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8(2).

[7]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N].人民日报,2020-05-09(1).

[8]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2).

[9]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N].人民日报,2018-08-25(1).

[10]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N].人民日报,2018-05-08(1).

[11]最高法出台五年工作规划在司法解释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8-09-19(11).

[12]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0-28(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20:8.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4.

[15]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05-13(1).

[16]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

[17]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6)[2020-08-1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18]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2).








原题目: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和制度化建设的思想指导——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作者单位:佘双好,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桂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文章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0年第5期


本次转载来源:核心价值观研究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