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留地 | 从每一个“不理想”出发,打造上海naive理想国

designRESERVE 舶乐汇ONBOX
2024-09-04

北京、阿那亚、上海,余留地设计团队在这三个地方,完成了品牌的“理想国三部曲”。上海理想国位洛克·外滩源,在那里,上海navie理想国成为具有号召力的文化资产,与周边产业一同构建了当地人文活跃的社区生态。


“洛克·外滩源 ROCKBUND”位于上海市黄浦外滩区,一直扮演着文化枢纽的角色,这里孕育了中国第一家公共博物馆,最早的现代画廊和最负盛名的剧院,还有由邬达克设计,完成于一九三十年代的真光与广学会大楼曾是出版机构和新式开架书店的摇篮,在中外思想交流史上承前启后。上海navie理想国就在这片区域建成。


▲从圆明园路看夜间naive理想国

▲洛克·外滩源及苏州河口地区的城市更新

▲洛克·外滩源街区平面,红色位置为naive理想国



01

边缘透明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相遇


虽然拥有“理想国imaginist” 旗下丰厚的出版资源,但“naive理想国”并不是一家照搬书本的文创品牌,空间主理人叶莺深知实体书的救赎必须打破身份的封印和经营的安全网。“naive理想国”努力把真实的人物从书架上请下来,与客人相邻而坐,畅所欲言,举杯共饮甚至翩翩起舞。


在设计总监宋方舟看来,设计中最大的挑战是避免审美的套路。每一个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从场地的“不理想”出发。一边审视城市发展的矛盾,一边梳理复杂的场地限制,在与业主反复的思想交锋中,逐渐确立空间自身的存在逻辑。三个项目如同三部曲形式的小说,既有截然不同的场景和情节,也有贯穿呼应的人物和主题。


北京naive理想国

▲阿那亚naive理想国

上海navie理想国位于洛克·外滩源街区的最深处,街道的比例像拉高了十倍的上海弄堂,也令人联想到纽约摩天楼的陡峭剪影。两条小料石铺装在这里形成交叉路口,其中一条是历史建筑和新建筑之间的夹巷,另外一条是连接圆明园路与虎丘路,穿过安仁里建筑骑楼的消防通道。狭窄迂回的路径过滤掉主街的喧杂,但也因两侧封闭的建筑立面而略显冷清,在深夜里甚至透出中世纪的阴森感。余留地团队将修复街道的公共性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首层位于安仁里的主入口 

▲外立面全部打开后与街道贯通的室内 

▲流动的城市街角

Allan B. Jacobs在《伟大的街道》一书中提出,“最优秀的街道都有一个特别之处,它们的边缘都是透明的,那里往往是公共领域与不那么公共的,或者彻底个人化的私密领域相遇的地方”。开发商交给naive理想国的店铺虽然有玻璃幕墙,但因为紧邻消防通道,不仅封闭甚至视线模糊。

余留地提供了新的立面方案,结合开启式玻璃隔断与滑动消防卷帘,可将首层室内变成街道的延伸,实现“私域公享”。在这里,公共空间因为边界的消失而变得很薄,也因为活动的聚集变得更厚。无论从外滩任何方向进入街区,都会被无形的力量吸引到理想国的门廊下,一个流动的城市街角。


▲公域和私域之间消失的边界

▲从主入口看室内图书陈列区域

▲入口处的街道转角处理



02

一层空间

探寻亲密的尺度


室内空间不足百平方米,呈拐把型。长的一边是书架和共享桌,短的一边是吧台和卡座。空间整体被明朗的珊瑚红色调笼罩着,与室外街区建筑的大面积灰色调背景形成反差。在直射日光鲜有降临的深巷里,透过落地玻璃溢出的温暖色调抚慰人心。设计团队也借机向几步开外的广学会大楼和女青年会大楼致敬。这两栋建筑大胆选择红色纹砖和暖色水刷石覆盖表面,朴素而柔情,在曾经被古典和霸权主义雄浑气概统治的外滩天际线里,卓然特立。

▲首层室内全景

▲日间咖啡吧台

围绕首层阅览区的书架具有连续的弧形轮廓,以打破新建的安仁大楼过于挺直重复的节奏。余留地有意将书架做成墙体构造的一部分,墙既是厚重的,也是柔软的。陈列的图书陷入墙身,形成如龛一般的微空间,使步入的读者有种被拥抱感。但谁也不会久留,毕竟回旋有限。

取下书,一转身,就可以坐在带台灯的长条桌上,点杯咖啡或者鸡尾酒,慢慢读起。理想国的出品以社科专业类、高精尖货居多,每一册背后都站着至少一位大师。所以,书架设计的重点不是展现品类齐全,数量可观的卖相,而是如何让读者的眼光捕捉到熟悉的身影。在余留地的设计中,贯穿的是探寻亲密的尺度。


▲书架和可移动的阅读桌

▲形成连续壁龛的弧形书架墙

▲整体呈现珊瑚红色调的图书陈列区



03

author's room

对内心世界的想象


壁龛的深度让读者有种陷入书架内的拥抱感,首层空间体现了理想国作为文化机构的开放性,而二层空间,也称“author's room”,则是对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想象。


上海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出现了以鲁迅,陈独秀,胡适等为代表,将现代都市作为主要居住地的知识分子社群。如张爱玲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间公寓”,文艺创作者们成长的心理环境,也开始从“院文化”走向“寓文化”。在高密度,聚集式的现代楼宇中,个体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被挤压出更复杂微妙的层次,也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书写的历史中去。


▲首层与二层的空间图解

▲张爱玲与姑姑张茂渊曾共同居住的公寓

去往“author's room”的路径,就仿佛寻访都市隐者的过程。路口标识并不显眼,有时需要询问店员或者保安,才能找到大田秀则画廊(由Neri&Hu负责设计)旁通往楼上的电梯。到达二层后,走出电梯,是白纸般空荡的公共走廊。一个具有神秘感的坚硬盒子被嵌在低矮的天花下,令人不禁想起电影《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里奇妙的夹层空间。水泥漆和木嵌板构成的凸凹图案,如同附近街区历史建筑上截取的片段。半透的小窗映着灯光和人影,好奇会引导着访客摸出房间的门道。


▲二层“author‘s room”的外观

▲“author‘s room“外墙的窗洞和具有坚壳感的墙面图案

▲如建筑的片段插入白色的走廊

经过有衣帽间的幽暗门斗之后,首先是书房模样的会客区域,背景是四扇竖条形的窗户。窗外几乎是紧贴着两栋宏伟的建筑遗产,左边是协进大楼(建于1923年),右边是哈密大楼(建于1927年)。由于房间的进深很浅,对面建筑的窗户仿佛触手可及。外墙修补的砖缝,石材的毛糙颗粒都历历在目,好像用胶片拍摄的,被放大挂在墙上的一组历史图片。



房间的吊顶整齐对位窗间墙,加强了四组景框的透视感。透视线向室外)延伸,沿着两栋大楼的间隙,结束于旧英国总领事馆的两层外廊,背后隐若可见陆家嘴的天际线。


▲“author's room”书房的窗户外如历史照片般的建筑景观

▲从视点降低的餐厅看临窗的书房

▲从书房可以眺望外滩最早建筑之一,旧英国领事馆

这条掠过历史与当代的轴线,恰好落在书房靠窗的一张书桌上。坐在这里,不仅可以窥视楼下安仁里的人来人往,也可以观照“author's room”内各房间的动态。比“书房”标高低五十公分,需要拾级而下的是“餐厅”,一个围绕吧台布置的区域。

这个高差反映了楼下消防通道与书店的层高变化,同时也给二层室内带来场景转换。被酒瓶与书籍环绕的“餐厅”揭示出主人的癖好——以理想国的出版物为灵感,调制出最启人心智的咖啡与鸡尾酒单,用嗅觉和味觉来“品尝”文字。吧台的台面和酒架的背面都使用了晶莹的翡翠绿色大理石,仿佛通过打磨抛光,重新唤醒一间老公寓里尘封已久的厨房。


▲从书桌观照浴室和餐厅内的吧台

▲从餐厅吧台反观书房

▲餐厅吧台使用了翡翠色大理石制作墙面和台面

▲从书房的洞口可以窥视吧台

混合了书与酒的餐厅角落

▲吧台是通向主人内心世界的窗口

二层空间私密性的极致,是嵌套在书房里的“浴室”。这是一个半封闭,胶囊形的房间,与书房隔着一层天鹅绒软帘。内壁镶嵌着白色带黑纹的马赛克瓷砖,工艺做法在外滩源的历史建筑里能找到很多先例。弧型墙面和顶棚让灯光变得非常柔和,声音也略带回响。正中间是一尊白色带铸铁脚的浴缸,被拆封的书填满,散发着淡淡的草木混合香味。浴缸靠着整面墙镜,从镜子里可以反观书房。每一个走进这个房间的人都仿佛闯入禁地,下意识扮演起窥视者的角色,也成为被窥视的对象。

虽然房间最初的使用场景是闭门论道,或者播客录音,开业后却逐渐成为访客们的自拍乐园,在社交媒体中演绎着风情万种。《私密性与公共性:作为大众媒体的现代建筑》一书中,Beatriz Colomina 提到弗洛伊德在维也纳生活工作过的最后公寓,他在书房的窗户上悬挂了一面带有装饰镶金边框的镜子。“镜子(灵魂)和窗户(自然)处在同一高度上,既反射出居室内部的影像,也成为投射到外部世界的一幅自画像”。文化空间的本体和传播媒介的客体之间共生与转换关系,也是设计团队创作“naive理想国”系列时始终关注的主题。

▲弗洛伊德在维也纳时期使用过的最后一间书房

二层空间“浴室”的墙面上挂着《罗马假日》的编剧,美国小说家Dalton Trumbo泡在浴缸里写作的照片。拥有同样喜好的作家,包括Virginia Woolf 在内,还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字。有关浴室如何成为生命的子宫隐喻,有关禁闭如何有助于回归自我,有关身体如何通过毛孔的舒张而让感官获得解放,有关伟大的灵感如何源于最原始的欲望,以及有关都市生活的浸润如何催化人性的千姿百态,都将在理想国的浩繁卷帙中被持续书写下去。


▲书桌、浴室和镜子,室内与城市之间暧昧的关系

▲首层空间关系图

▲二层空间关系图

▲沿安仁里建筑骑楼和消防通道的剖面图

沿安仁里夹巷方向的剖面图

新旧建筑之间夹巷内的立面图




项目信息

 地点:上海黄浦区洛克外滩源虎丘路78号

 业主 :北京理想国时代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余留地设计团队 :宋方舟,岳峰,傅诗,黄景宁,林画儿

 视觉标识 :立入禁止 / Studio NA.EO

 定制家具:吱音ziinlife

 摄影 :朱海 @ AGENT PAY

 竣工时间 :2023.09

 项目面积 :300平方米(包含外摆)



余留地是一个以建筑设计为起点的创作团队,由宋方舟和岳峰在北京成立,并在上海和加利福利亚设有漂移工作站,致力于高品质城

市生活

文化空间的

再生产。团队包含来自城市,建筑,景观,室内和视觉艺术等不同领域的成员。



戳一下关注舶乐汇ONBOX公众号 ⇩
扫码进入舶乐VIP会员群⇩获取更多资源
⇩⇩⇩



-推荐阅读-

2024米兰国际家具展预告,精彩抢先看

Bon Vivant | 百年庄园,融合中古风和侘寂美学


YSG | 海港边的黑钻石,奢华与宁静的艺术之作




编辑/                南风


关注舶乐汇ONBOX
第一时间获取更多设计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舶乐汇ONBOX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