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深编辑干货分享:如何创作鲜活的人物

菲菲 故事研习社 2023-11-25



▶ 人物悬浮?


▶ 写什么角色都像在写自己?


▶ 总是无法写出人物弧光?


经常有作者向编辑倾诉这类困惑,该如何解决人物塑造问题?

《代笔作家》剧照

有一些工具书,会教作者设计人物,例如从外表、职业、性格、特长、反差萌、口头禅等方面入手,或是将人物分为外在因素、内在因素、社会因素,详细填写人物清单或撰写人物小传。

可即便做了这些工作,为什么下笔时仍出现人物不真实的问题?

或是时不时人设崩塌,做出不像这人该做的事;或是出现大量无关细节,写人物吃了什么穿了什么,即便作者特意设计了引人好奇的怪癖,却因为和主线无关而显得画蛇添足,拖慢故事节奏。

其实设计人物是在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人物,而下笔仍写不活人物,就只有一个原因:

你根本不够了解人物

罗伯特·麦基在《人物》一书中写道:「最优秀的虚构人物需要作家进行严苛的浓缩和敏锐的心理透视」。

“严苛的浓缩”让你聚焦人物身上有意义的细节;敏锐的心理透视让你穿透人物伪装的面具,理解人物一切行为抉择背后的真正缘由。

如何才能穿透人物内心,浓缩出有效细节?

 从设计人物到写人物,这中间至关重要的一步其实是——演人物

《喜剧之王》剧照

如果能像演员一样,让自己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扮演人物,甚至成为人物。那么自然而然就能够想人物所想,说人物所说,做人物所做,这样写出的人物细节,也是最精准的。

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深海》,呈现了一段令人目眩的海上梦幻奇旅,然而谜底揭开,我们知道那是小女孩参宿在跳海后濒死的幻想。

小小年纪为什么跳海?这符合人物行为逻辑吗?

画面中为什么多次强调参宿的红色外套?为什么参宿有将自己遮在红色帽衫下的习惯?

大巴车上,我们看到弟弟和爸爸妈妈坐在一排,参宿一人在后排,她会逗弟弟开心,也会在受到指责后躲在帽衫里暗自神伤。

登上轮船前,我们看到参宿想给生母发消息,却因生母之前回信息的冷漠,而删删改改最终放弃。

甲板上,我们看到全家福拍照时,参宿被遗忘却不敢闯入。即便被客气邀请过去,她也拿着玩具板尴尬地挡住自己,并和父亲保持距离。

后来在参宿的回忆中,我们看到她曾有个幸福的家,一切止于父母的争吵和母亲的离开。

继母送的鞋不合脚,她会笑着说喜欢。医生诊断她抑郁症,没有换来关心,反而是父亲的指责,参宿也默默承受。

《深海》剧照

所有这些细节,都在支撑着同一件事:现在的参宿是不被爱着的、患有抑郁症的小孩。

所以生母的红色外套成为她唯一的情感寄托,于是观众会看到爱穿红衣服的小女孩,把自己藏在红色帽衫中,藏住的,是一个孩子的伤心。

所以小小年纪参宿会选择跳海,家遗忘了她,没人关心她,她病了。

经常有作者说,写的人物不讨喜,没有办法得到观众的认可。

这里就来到一个分岔路:

原生家庭带来痛苦的人,不止参宿。

可是参宿在面对抢走父爱的弟弟时,依然充满爱心;参宿会躲在帽衫下乖巧懂事;参宿会在幻想中美化继母和父亲;参宿会在即将醒来时拼死挣扎,只求再见救她的陌生人一面,哪怕是幻境。

这些行为表现,折射出参宿独一无二的内心世界,她是温柔的、善良的、富有想象力的、美好的、勇敢的。

在对待他人,对待世界的一次次行为抉择中,读者和观众就能够逐渐从人物表面伪装的微笑,看懂她内心的痛苦,并最终体会到人物灵魂的高贵之处。

亨利·詹姆斯说过,写小说的唯一原因,就是要跟生活竞争。同理,创作人物的唯一理由,就是要跟人性竞争,炮制出一个比我们可能遇到的任何人都更加复杂、更有启迪、更具有磁性的人。如果故事和人物不去跟现实竞争,那我们便不会去写它们。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触及人性、触及灵魂、层次丰富的人物,才可能打动我们,带领我们去经历比现实更独特的体验。

故事,也才有意义。

而要创造出有深度的人物,首先第一步,就是给人物以经历。

《初恋的恶魔》剧照

海明威曾经说,冰山之所以雄伟壮阔,是因为水面之上只有它的八分之一。

而水面之下,冰山还占据了八分之七,就是不会被呈现给读者的幕后故事。

冰山之下是否深刻完整,与呈现给读者的故事同等重要。它发生在小说之前,是人物一切行为逻辑的源头。

有人说,人生是 10% 发生到身上的事+90% 对这些事的反应。


你的人生是这样,你笔下人物的人生,更是这样。

最初那 10% 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就是身为作者的你,炮制的冰山之下的幕后故事。

而 90% 对这些事的反应,就塑造了故事起点的人物,他们还将经历更多 10% 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我们称其为「情节」,每一次对充满矛盾冲突的情节的反应,都在一次次重塑着人物,使他们一步步走出人物弧光,走到距离起点无限远的故事终点。

热播电视剧《狂飙》中,高启强从卖鱼的老实人,变成一方黑恶势力。

《狂飙》剧照

人物在故事起点与终点的巨大差距,就拉出了一道反面「人物弧光」。每一点改变,都是高启强和别人在对待同一事件时的「不同反应」所造成。

当小混混误以为高启强背后有警察高官做实力靠山,看似老实的他,没有否认,反而一次次刻意加强这种误解。

我们在看到命运无奈的同时,也看出高启强赌徒般的性格,哪怕因为虚张声势而遇到威胁性命的挑战,高启强仍铤而走险,展现出强大的心理素质。

人死在高启强面前,大多数人都会慌乱,高启强也是。但因此得到三万块钱时,本来坑钱的俩小混混不敢再要,努力想撇清关系,高启强却安然收下钱,且逼迫小混混拿走一部分,对他们进行「利益捆绑」。

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情节发生在主角身上,而主角也一次次做出不同常人的抉择和反应,就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同时,塑造出了人物的内在冲突与外在冲突。

当然,找到人物的正确反映并不容易,这需要作者从人物的经历中,不断发问。

他内心自卑吗?他敏感吗?他会感到孤独吗?他会感到责任深重吗?他会想伤害别人吗?他的底线在哪里?什么样的事会促使他的思想彻底发生转变?

你可以问出更多问题,帮助你感受人物。也可以针对你已经有想法的剧情,去一次次试探人物的反应。

所以总结来说,角色与角色的差别就在于,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反应。要写出不同的人物,就要写出他们完全不同的反应和抉择

《狂飙》剧照

最后嘱咐一句,刻画角色就像完成一幅画,除了找到独属于这个人的颜料、笔触,也要注意笔墨分配。

对于主角,尽可绚烂多彩的描绘,不吝使他成为画卷的主题,让他有机会深入人心。对于配角,也切记不要喧宾夺主,笔墨过多。

祝大家写稿顺利,写出有魅力的人物。



作者档案

菲菲,每天读点故事 APP 资深编辑,主收悬疑向(国风探案;现实悬疑;惊悚悬疑);

邮箱:190028008@qq.com(仅使用邮箱)



作者丨菲菲
编辑丨宇宙剪刀手
运营丨宇宙剪刀手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封面来自《狂飙》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你的创作之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