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剧情烧脑细节扎实,3000 万观众喜爱的国产硬科幻如何讲出好故事?丨专访《黑门》导演徐一超

阿浮 故事研习社 2023-11-25


办公室放着枣花酥,开会人手一个陶瓷缸,街上中学生穿着蓝白校服……这些画面都来自一部设定在 2058 年的硬科幻作品《黑门》。

在《黑门》的世界里,科技高度发达,脑科学蓬勃发展,人脑可以直接与计算机互联,「脑机系统」早已走入平常人的生活。在这样硬核设定下,你仍旧能听到亲切的中国各地方言,看到无数接地气的小细节。这些元素,都是主创团队为了加强,这个发生在近未来中国故事的可信度精心设置的。

顶级科技集团开会,人手一个陶瓷杯

「我们看好莱坞电影的时候,经常看到发生在华尔街、时代广场的故事。同样的『华尔街爆炸』场景,在纽约观众眼中有更多的信息量和连接感,我们去看可能就只是美国某处发生爆炸。这里面的区别是非常大的。」《黑门》导演、编剧徐一超在接受故事研习社采访时提到,「所以,我们才想,能不能做一些只有中国观众能看懂的东西,把方言等等这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融进我们的故事里去。」

即使是带有强幻想属性的科幻故事,《黑门》团队也希望尽可能让观众相信这一切是真实的:「中国北方仍大量存在上世纪 80、90 年代的建筑,《黑门》设定在 2058 年,距当下也不过 30 年。现在看 30 年前的建筑文化还在,为什么 30 年后它们就要消失呢?有些东西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是不应该发生强变化的。为什么未来的汽车一定要会飞,人们喝水一定要用奇怪的杯子?90 年代的时候我也想着未来天上飞满汽车,到了 2022 年也没有实现。在黑门的世界里,我们更希望描绘可能存在的未来。」

2058年,依旧纯手工制作地道的驴肉火烧

截止 22 年 11 月,这部看似小众的国产动画在 B 站播放高达 3114 万,评分冲上 9.7,在豆瓣也获得 8.3 的高分。比起在视觉特效上卷生卷死的国创作品,《黑门》靠扎实的讲故事技巧,专业缜密的背景设定,收获了大批观众的青睐。

故事研习社有幸邀请到《黑门》的导演、编剧徐一超老师,从剧情及人物的角度分享《黑门》的创作幕后,探讨中国科幻的发展前景,及科幻类型常年被贴上「小众」标签的根本问题。

《黑门》第十集的开头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施工单位对烂尾楼拆除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拖工的后果谁都无法承担,一筹莫展之际,神秘人袁致仁从天而降,通过蜂群思维影响普通技术工人,让他们写出完美的爆破方程式。

科幻作品中出现复杂理工概念并不少见,有趣的是,《黑门》中这个并没有几秒镜头的庞大方程,是真实存在,可供参考解析的。而这个拆烂尾楼的故事,也是以这个球形方程为起点设计的。

「这段创作特别有趣。我当时想写袁致仁通过蜂群思维,让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迅速掌握一些本无法掌握的能力。但是我自己又不会这个,最后找到了《黑门》的科学顾问姜森原老师,问他能不能给我一个方程,让我编一个故事进去。姜森原老师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本科期间蝉联过国内奥林匹克数学大赛的冠军,他觉得这事儿特别有意思,就把最近正在看的球形方程给我,看能不能写进去。」

最开始拿到这个方程,徐一超坦言自己也属实没看懂。琢磨了许久才研究出来,球形方程或许在建筑爆破上有一定价值,这才促成了最终剧情的诞生。

经得起专业人士暂停研究的球形方程

「我们为了观众可能不会注意的小方程,采用了极端逆推的创作方法,其实不符合创作规律,但是我们整个团队希望《黑门》的科学设定经得起推敲,做到尽可能对观众负责。」

在徐一超看来,科幻所谓科学幻想,需要尊重现有的科学。硬科幻作品的创作要有精密的底层架构设计,并尽可能保持自己作品的科学基底正确无误。「我们有媒体传播的责任,我们不能传达错误的科学,这是我们科幻创作者该有的自守。」

在专业科学基础上,《黑门》的故事设计也自有考量。观剧过程中,即使不是科幻爱好者,也不会因为任何设定介绍,失去对故事本身的注意力。

《黑门》第六集全篇剧情,由郎宁、图毅两位男主的不同视角、双故事线切换交叉而成,看似炫技的视角交错设计,并没有让观众觉得逻辑混乱或被打断。节奏恰当的多视角切换,反而将故事推上了新的高潮。

郞宁线:去天河农场寻找答案

图毅线:听袁致仁讲述蜂群思维理念

「这里采用平行剪辑的手法,并不是我们想玩个什么花样,而是我们需要这么做。我也看过一些为了平行而平行的作品,这样做一点意义没有,做起来也很辛苦。」

《黑门》通过展现两人交错的行动线传达:两位主人公,郎宁和图毅的命运是紧紧绑在一起的。

平行剪辑的叙事手法更好地向观众强调他们命运绑定的原因:「袁志仁对图毅说:『有些事你要自己去找答案』,这个时候我会把视角切到郎宁,他正在去天河农场找答案的路上。图毅听到『你可能要付出很大代价』时,镜头再次切到郎宁,他在无人区跟一个不知道为什么要攻击他的陌生人搏斗,身中数刀。这都是我们在试图向观众阐述:他们的命运被迫紧密交织。」

「直到最后,郎宁发现了袁致仁的真实身份,图毅听到了袁致仁对身份的自述。你会发现,他们两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我们做平行剪辑不能说是一种手法,更像是把两个角色的命运通过一条线的方式呈现。

图毅(左)与郎宁

郎宁和图毅的命运互相交织,两人的性格和人生轨迹全然不同。

郎宁像狼一样刚烈,图毅内向却坚毅。徐一超为我们讲述了两个人物的对比设计:「郎宁是努力却没有天赋的人,他的成就全是自己拼来的,他一辈子在做自己完全不擅长的事情,但仍然做得很好;图毅则是天赋异凛,却没有环境和机会让他展现这种天赋,可能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擅长什么。我觉得这两个人代表了生活中的两种境遇。」

郎宁和图毅都在成长,逐渐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观众可以看到他们面对同样问题时不同行动和选择,而整个《黑门》的主题就是选择。如果有观众看完后开始思考这件事情,也许我们的故事会有更多现实意义。」

郎宁和图毅的名字暗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黑门》里有趣的人物姓名设计不在少数:天泽科技投资人姚倩淑(摇钱树),知道所有事情的张小泉(晓全,晓得全部的事),捐献自己的特殊大脑供科学家研究的吴梅(无没)……

「没有吴梅就没有脑机系统,但使用脑机系统的人并没有意识到,有人做了这么重要的贡献。吴梅(无没)像她的名字一样,是一个貌似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人。我们写到一半才发现吴梅特别像海拉细胞,它在生物学、生命科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没几个人知道它的贡献。不过我特别希望这样的角色能引起观众的注意,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时,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在背后付出,这些人应该被我们知晓和铭记。」

像海拉细胞的吴梅


《黑门》中反派角色袁致仁的名字被反复设计,经过四五个月才被确定下来。《黑门》的故事里,袁致仁一直强调利用蜂群思维推进人类进化,在创作团队来看,袁致仁代表着人类进化本身,于是在他的名字里埋下「从猿至人」的隐喻。「致仁」的另一层含义则指他的行事有自己的道德标准,遵循「至仁至义」,很少去强求别人。「人物的名字代表了创作者对人物的定位。(袁致仁的姓名里)这两个潜在含义都存在了,我才觉得这个角色的名字是我满意的。」

代表着进化的袁致仁有颇为古典的名字,穿戴也是比较传统的中式服装;郎宁、图毅一行人组成黑门医生,制服上印着「元亨利贞」。走在科技尖端人群身上频频出现历史元素,这种对比带来充满宿命感的观看体验,我们特别向徐一超导演提问了,这些元素结合背后的设计逻辑。

留长发穿传统服装的袁致仁

黑门医生的制服上写着「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在典籍上有着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解释是春夏秋冬四季运转的自然规律。黑门组织希望得到自然的公序,黑门医生身上的「元亨利贞」则代表,他们是让一切回归自然运转的人。「如果有一天世界不再有春天,他们就把春天找回来。他们并没有自己的追求,只是想让事情按照自然的规则去运作,这也是中国古代的智慧。」

「袁致仁的形象设计,是从他外在的变化展现人物内在巨大的改变。以前的他是留着学生头、穿着实验外套的科研工作者,但从研究蜂群症开始,他开始变得偏执。不再剪头发、穿上传统的中式服装,都是他成为苦修者的外在化表现。」

年轻时的袁致仁(左一)

作为反派人物的袁致仁,并非是站在被观众共情的主人公完全对立面的存在。随着小丑、洛基等典型反派人物的个人故事越来越丰满,也愈加受到观众的欢迎,文艺创作中反派设计开始被更多讨论:反派的动机和价值应该被知道吗?这是一种对反派的洗白吗?

徐一超导演为我们讲述了塑造「非典型反派」袁致仁的背后故事:「如果故事想要表达善恶分明,伸张正义的结果,可能需要设立一个邪恶的反派来推进。随着文艺创作的不断演变,观众开始接受反派有自己完整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越被认可,反派角色越真实。但《黑门》的主题并非如此。我们想去讨论一些和科学、哲学有关的内容,这样的故事并不需要无故邪恶的反派,反而要去展现面临同一技术问题时,不同价值观的人物如何解决难题。」

「我们想通过袁致仁这个角色传达:无论你选择如何解决问题,一定不能伤害其他人,不能为了自己所谓的正义,去践踏别人的权利和生命,就像一句老话『通往地狱的路,通常是由善意铺成的』。如果大家在看过《黑门》之后有所思考和启发,我认为这就是科幻的价值所在。」

硬科幻门类常给观众/读者留下晦涩难懂、设定复杂的印象,不少新人创作者在开始科幻创作时,会纠结于如何平衡设定介绍和剧情推进的问题。对于科幻故事门槛高的刻板印象,徐一超给出了新的角度:

「现在非常流行的仙侠魔幻题材有一套自己的设定,筑基、结丹这些概念并不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所有带设定的作品都有门槛,为什么要说科幻的门槛更高呢?如果一定要说科幻作品有什么门槛,可能在影视的娱乐价值之外,有多一些需要去反复理解的内容存在。这个过程对有的人来说乏味无趣,对有的人来说反而更有嚼头。」

在徐一超看来,娱乐性的降低会导致受众变小,但不代表作品无法被观众接受:「不是有最大传播力和娱乐性的作品才是有价值的作品,这是创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随着《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的出现,中国科幻类型逐渐收获更多的观众和读者。徐一超觉得中国科幻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从科幻观众的角度看,科幻领域目前非常小,观众对科幻的接受度非常高。从低起点起步,(中国科幻)将来会出现跨越式的发展。《三体》的改编作品和《流浪地球》第二部即将问世,2023 年一定会是中国科幻蓬勃发展的一年。

《流浪地球 2》海报

「对于创作者而言,我们国家的科幻创作是一片沃土。我们有大量的职业科幻文学作者,但影视团队人员相对稀少,我们必须要面对科幻受众小和创作成本高的问题,这是科幻影视需要解决的事情,但从现在趋势来看,我相信后续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如果说世界上哪个文化体系和国家对科幻创作而言有最好的土壤,中国无疑是排在世界前列,甚至有可能是第一。」

采访的最后,我们请徐一超为没有了解过《黑门》的朋友推荐这部作品:

「《黑门》作为第一部硬科幻国创作品,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难理解。在整个世界观之外,《黑门》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且有趣的故事,希望大家在看《黑门》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部作品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观点,受到一些启发。希望大家多多关注《黑门》,多多关注中国科幻,多多关注中国原创作品。」

真实可信的科学背景,高趣味完整的故事剧情,充满巧思的文化元素设计,以及贯穿始终值得思考的故事内核。我们认为,这正是《黑门》能够打动观众并收获无数喜爱的原因。




采访、撰文丨阿浮
运营丨码字博格
本文封面来自《黑门》

每天读点故事【100个好故事计划】征文火热进行中

获奖人数不限,最高奖金万元!

↓ 点击图片查看征文详情 ↓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你的创作之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