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10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肉价暴跌60%,猪农都要哭了!

金石道人 经济学博士 Today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来自公众号【金投研】。


主理人是一个让我非常佩服的投资者。


第一次听说他创立的这个公众号时,就觉得理念特别好——“诸多专业投资人尚且坚持学习,普通人唯有更加努力地学习,才能摆脱韭菜的命运”。


希望我们能一起收获十年十倍。

点击查看硬核财经猛料:和6000个EMBA老板聊完之后,我的录音放在了这里!




前几天出门买菜,突然就发现超市的猪肉竟然只要7块一斤,着实有点惊到我,对比几个月前一度40几块一斤的价格,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去年,因为非洲猪瘟和猪周期的双重压力,猪肉价格飙升。


根据猪易商城数据,全国生猪外三元价格在今年1月份近36元/公斤,达到本轮猪周期的最高点,随后就开始直线下跌,直到今年6月份才有了稳定迹象。


 

截至9月份,这个价格是14元/公斤左右,已经跌破了今年6月份低点了。


相比最高点,跌了近60%!


而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9月18日—9月24日,猪肉批发价格每斤9.87元,再降至10元以下,其中环比降1.7%,同比降58.5%。


猪肉价格连续下跌,养殖户损失惨重,搞得国家都看不下去了。


9月1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发布会上说,近期猪肉价格下跌非常快,也希望大家趁这个机会多吃猪肉、多买猪肉。


 

而关于猪肉下跌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很多人都熟悉的名词:猪周期。


猪肉是民生大事,二师兄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全国人民的心,而回到资本市场,更关心的是当前处于本轮的哪个阶段?猪周期何时结束?拐点何时来临?有没有什么关键指标能判断拐点来临?


产生原因


养殖行业进出相对容易,新世纪以来,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农,原本家家养猪的局面变成大量小养殖场,这类主体又特别容易受超额利润或亏损刺激,而大量补栏或退出行业。


但是,近20年来,我国的猪肉需求稳定,基本没有增长,这种“需求稳定,供给分散”的局面是造成猪周期的根本原因。


猪周期表现为猪价的周期波动,而背后实质是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周期变动以及由此导致的生猪出栏量的周期变动,过往猪周期一般是由盈利变动驱动能繁母猪存栏量自发变动。


简单说就是猪价上涨--养殖户扩大产能--供给快速提升--猪价下跌--养殖户亏损于是减产--供给下滑--猪价上涨......



 

由于生猪的繁殖需要时间,产能的去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导到价格端体现,这会导致猪价并非触底后立刻反弹,这使得猪周期的持续时间较长且稳定。


在亏损区间时,大量养殖主体会存在熬过底部迎来价格回暖的心态,往往优先淘汰低效母猪产能而非彻底清栏,这使得周期总存在一段磨底时期,持续亏损消耗则会较彻底地完成产能清退。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轮猪周期都是部分落后产能的清退、头部企业市占率上升的过程,规模化养殖是大势所趋。


对比美国,我国生猪养殖企业集中度不高,尽管本轮周期的高景气阶段中大量规模企业大量扩充产能,制定了较高的出栏计划,但依然处于规模化早期阶段。


从我国上市生猪养殖企业的出栏量市占率情况来看,2018-2020年,其市占率之和由6.9%增长至10.5%,依然大幅落后于美国的40%。


 

回顾猪周期


2002年之前,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并不显著,由于需求的持续扩张,1997年之前猪价基本保持单边上涨趋势,之后由于需求下滑,猪价出现了下滑,但波动也较小。


 

从2002年开始,周期波动开始显著,我国至今共经历了5轮猪周期。


根据历史经验来看,猪周期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较强,从2006年开始经历的三轮猪周期有一些共性。


1. 从时间来看,在前三轮猪周期中,一轮完整的猪周期在4 年-5年左右,可以分为上行期、下行期和筑底期三段。


其中上行期的时长在1.5 年-2年左右,下行期时长差异较大,时长在1年-2.5 年左右,在猪价一次探底后,还会在低位持续一段时间,称之为筑底期,一般在8个月-12个月左右,随后二次探底,并开启下一轮猪周期。


 

2. 从底部判断的指标来看,猪粮比接近5基本可以确认为底部,从 1998年至今的数据来看猪粮比接近5基本上可以确认为处于猪价的底部区间,但是,通过这个指标难以确定猪价的高点。


 

这背后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规律,猪粮比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越高则说明利润越高,按照我国基本情况,当猪粮比为6时基本处于生猪养殖的盈亏平衡点,


而猪粮比跌至5时说明养猪已经是亏本买卖了,这会极大损耗养殖户的热情,在供给端限制了产能。


3.供给端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的产能波动与10个月后的猪价呈现反向变动关系,能繁母猪出栏量的大幅恢复基本可以对应约10个月后的猪价走低。


由于猪的繁殖与生长周期,盈利阶段补栏产能需要一定时间变现为可售卖的仔猪或育肥猪等。即使价格进入下行轨道,提前出栏或是捂栏抗价的操作空间有限,即同期增加产能集体出栏导致价格下滑是较难避免的。


 

4.排除2018年非瘟影响的异常项,每轮猪价高点前自繁自养模式亏损时间加总均在8个月以上,同时,2016年与2019年猪价反转前,代表性上市公司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投资建议


回到本轮猪周期,我们认为,从持续时长与猪粮比两个指标来看,本轮猪周期下行期已基本结束,目前猪价进入筑底期,根据历史经验来看,这段时间通常为8-12个月左右。


根据猪粮比来看,目前猪价已经跌破养殖户成本线,大部分养殖主体处于亏损状态,基于此,我们预计本轮猪周期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021年下半年-2022 年上半年将持续下滑。


综合考量,我们认为,乐观预期下,2022年下半年猪价将迎来下一轮猪周期拐点,不过考虑到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在去化的同时结构也在优化,下一轮猪价拐点时间可能延后,悲观预期下,也可以于2023 年上半年看到猪价拐点。


回到投资建议上,尽管猪周期短期暂时看不到趋势反转的迹象,但中期来看,目前已经是本轮猪周期的底部区域,投资者既可以提前布局,静待明年下半年或2023年上半年的趋势反转,也可以持续跟踪,在对应的时间段内观察趋势反转的信号。


我们精心准备了一份产业链重点个股名单,进入金投研公众号主页,在对话框中输入“猪肉”,就能得到表格。

点击查看硬核财经猛料:和6000个EMBA老板聊完之后,我的录音放在了这里!


>广佛银行融资政策大全<   

| 金投研好文推荐:这届年轻人,随不起份子钱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