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济大学扎实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大力传承和推广优秀文化

同济大学校办 语言与全球治理 2022-04-24

同济大学扎实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大力传承和推广优秀文化

同济大学校长办公室


语言文字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相融相生。同济大学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视其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和创新源泉。

完备体制机制,全校协同联动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统筹下,建立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全链条工作流程、全覆盖工作网络和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每年在语言文字工作和相关教学科研中投入专项经费,有序规范、持续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全校语言文字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分工明确、条块结合、协同推进、有序联动,各部门在制度建设、能力建设、教育教学、宣传普及、科学发展等方面各司其职。

打造特色品牌、凸显文化内涵。结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学校打造“同济出品”特色文化品牌,凸显语言素养、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的文化内涵。设计创意学院开展字体设计研究,面向社会举办汉仪星课堂、文字设计策展、字体设计展等活动,讲好中国汉字故事。组织师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各项书写、演讲活动,历年多人次在国家级和上海市级比赛中获奖。图书馆为师生提供汉字研习、书画诗词、经典诵读、民乐等传统文化活动,形成“闻学堂”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教育品牌。打造“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育”系列特色主题活动,开发“同济出品”系列文化育人产品,原创舞台剧《同舟共济》、校园版《江姐》等品牌项目。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并向社区、社会溢出知识、溢出文化。依托“上海华文教育基地”,开展“一带一路”中华文化传播系列活动,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辐射力和凝聚力。

依托科教融合,提升工作能级。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贯通本科、研究生、继续教育的终身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学生培养方案,列入专业必修课或大类基础课。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以85岁高龄开设《科学与文化》公选课,呼吁汉语走向世界,成为科学研究的工作语言之一。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探索构建“‘一带一路’汉语(文化)+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汉语与中华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的工程类高端复合型人才。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要求纳入教师职务评聘、日常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及各项管理工作中,开展新进教师培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活动,提升教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水平,每年组织师生(包括国际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语言文字学术交流,鼓励教师承担语言文字类学术职务,出版“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系列丛书”“‘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系列丛书”等专著、译著、教材教辅书共计35本,其中在国外出版专著5本,形成了国家语言文字传承推广的同济经验。

注重辐射引领、加强国际传播。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推动语言文字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国家战略。2018年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传播校企联盟。近年来,主办“一带一路”语言文字交流与传播高峰论坛15次,打造“汉语科技融合创新平台系列讲座”等学术讲座品牌,吸引相关领域超过330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会。学校主动担当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在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共承办4所孔子学院、3所孔子学堂,年均汉语课学员超过1万人,各类文化活动参与人次上万,充分发挥了学校的传统国际化优势,以语言促进合作,以交流推动文化融合共生。

拓展传承新路,融入自主智能。“十四五”期间,同济大学将依托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整合土木、建筑、医学、交通、环境、经管、人文、外语、汉语国际教育等学科资源,面向“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建设“一带一路”汉语智能学习系统,实现语音校正、汉字纠偏、单句测评、语篇修改等自主学习功能,提高语言互通人才培养效率。同时根据“一带一路”建设所需不同工种的汉语需求,组织编写具有国别针对性的“工种汉语”教材,并构建工种汉语在线学习平台。成立全国首家针对老龄社会语言问题的“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对老龄化及语言蚀失等问题进行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语言认知康复服务。聚焦国家语言安全、城市应急语言治理能力、智慧城市语言服务和全球语言治理等问题,成立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决策咨询三位一体的“同济大学语言规划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责任编辑:莫文闻 聂阳阳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近期热点消息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tjglobalgovernance@163.com


语言与全球治理

审核:沈 骑

编辑:康铭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