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抄袭 I 冤枉啊!画了30年的+号,竟被人说成涉嫌抄袭?

抄袭菌 抄袭的艺术 2021-09-26



其实最近有很多人给抄袭菌发消息说,让抄袭菌关注下这两位艺术家:

抽象绘画大师 皮耶罗•多拉齐奥 和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丁甲~


其实这个说法由来已久,我也就没当真,无奈大家都这样说,今天我就拿出来给大家看看,证明你们都是瞎说,哈哈哈哈

再说了,艺术是要不断传承的,可能艺术就是这样,this is China,认真你就输了



呃,抄袭菌上面说的是不是很犬儒主义?

😄🐶


好了,不瞎说了,我们还是看看作品



⚠️⚠️⚠️

前方图片太多

压抑住耐心 慢慢观看

因为文末要回答问题的




丁甲


被批评家认为是国内抽象艺术及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85”新潮美术运动中兴起的国内抽象艺术的领军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抽象派画家中的先驱者?他也是第一个为世界顶级品牌爱玛仕设计丝巾的中国设计师。

经常参加各地大小展览、博览会,及举办个展,

如:威尼斯双年展(1993)、横滨国际当代艺术三年展(2001)、上海双年展(2006)、深圳雕塑双年展(2012)和釜山双年展(2016)。许多大型艺术机构曾展出他的作品,包括纽约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罗马国立21世纪美术馆、以及柏林汉堡火车站当代美术馆


1993年,丁甲参展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


自80年代后期的1988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30年,不断画着的十字(十示)也称为中国抽象艺术重要成分之一,甚至把十字和米字格定义为他的专属符号,如:2015年“中国艺术权力榜”中获得最具分量的“年度艺术家大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词是:“用近30年时间创作‘十’字和‘米’字,将这一看似简单的形式发展成自由而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不断对绘画本质进行深层追问。”


他工业制图般的不断重复着图像形式,他就像耶稣一样不断引导着世人真理,他“有如神助”的重复也成为了一种力量,一种能量,一种化身为神的原力。



当然把自己定义为“极简主义艺术家”的丁先生的作品也是“当代的”“创新的”“本质的”甚至是“永恒的”,那种自我相信的“真”是不容置疑的,他用30年的“自我探索”完善了自我作品的价值,用坚韧、耐心修成了“自我的艺术哲学”。


芭莎艺术曾经采访过丁先生,

芭莎:有人将你的作品与中国城市的变迁联系在一起,如何看待?


丁:30年的创作,可以用三个阶段来概括。一个是平视阶段,作品是平面化的,有限的透视和波动化的前后关系;

第二个阶段就是俯视,也就是荧光色系列,俯瞰城市、广告牌、霓虹灯,看城市化的进程;

到了2010年,这个角度又换成仰视,有的时候是星空,有的时候是无穷的东西。在平面化阶段时,我的理想是做形式主义画家,但随着中国的变迁进程,我被点醒了,于是决定用另外一个角度看生活的城市。

——时尚芭莎艺术



再如公号:烟囱PSA 写到:

虽然丁长期潜心于艺术创作,但他也敏锐地洞察到了所处的上海这座城市自改革开放后的迅猛现代化变迁,作品画面中的“十示”符号如同测绘城市的坐标。进入21世纪,上海这座城市也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版图中成为了一个霓虹闪烁的不夜城丁开始使用荧光色回应所身处的城市化进程的背景:城市的霓虹灯、夜景、建筑的泛光照明,甚至连植物在夜间也是灯光璀璨的。回忆起其绘画中长达十余年的荧光时期,丁将它们称为“上海的本色”,既概括了这座城市虚幻而又灯火通明的的夜晚,亦记录了艺术家与城市之间的互动


丁 | 十示 2018-3 | 椴木板上综合媒介  | 120 x 120 cm

丁 | 十示 2017-18 | 椴木板上综合媒介 | 120 x 120 cm

丁《2017-19》,椴木板上综合媒介,120×120cm,2017年

丁《2017-B11》,纸上手工丙烯,32×43cm,2017年

丁《1995-24》,亚麻布面粉笔、炭笔,140×160cm,1995年

丁《2004-B1》,制图纸上彩铅,35×50cm,2004年

丁《1993-7》,布面丙烯,140×160cm,1993年

丁《2017-B20》,手工纸上丙烯,32×43cm,2017年

丁《1991-1》,布面丙烯,120×140cm,1991年

丁《1996-B24》,纸上炭笔、粉笔,52×69cm,1996年

丁,十示 2016-2,2016,椴木板上丙烯雕刻,240 x 240 x 6cm

 十示 2016-3 2016 椴木板上综合材料

丁 十示 2016-5 2016 椴木板上综合媒介 240 x 240 cm

十示2015-10 椴木板上综合媒介 480 x 240 cm 2015

丁《2018-8》,椴木板上综合媒介,366×488cm,2018年

丁 十示 2010-16 布面丙烯 2010 140 x 200 cm


自8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以来,丁逐渐疏离当时的主流艺术风格,在接收中西方不同流派之间的艺术风格的启发后有意识的转化、吸收,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而这当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与“×”这两个总是出现在他作品中的符号。他在画布、硬纸板、各类纸本上作画,使用油画颜料、炭笔或圆珠笔,从平面绘画延伸出装置、建筑等实验,不断尝试多种多样的媒介形式。

——烟囱PSA


丁,《十示1993-B22》,纸上彩色马克笔,38×53cm,1993

丁《十示1991-B9》,纸本绘画,36×48cm,1991年

丁,《十示-蚀刻》,铁板蚀刻板镶嵌,40×40,2016


丁《十示2010-16》,布面丙烯,140x200cm,2010年

十示手稿12 彩色铅笔、纸 2008 19.5 x 27 cm

 十示手稿13 彩色铅笔、纸 2008 19.5 x 27 cm

十示 2015-16,2016 ,240*240*6cm ,绘画, 椴木板上丙烯雕刻、彩色铅笔

十示 1993-21 布面丙烯 1993 90.8 x 121 cm

十示 1994-10 粉笔、炭笔、亚麻布

 十示 93-B12 粉笔、炭笔、纸 1993

 十示 94-B59 炭笔、墨、粉笔、手工纸 1994

十示 94-B61 铅笔、炭笔、纸 1994 46 x 56 cm

十示 95-B63 丙烯、粉笔、炭笔、瓦楞纸 1995

十示97-B26-B29,1997,瓦楞纸上粉笔、炭笔,260×80cm,四幅

十示 1996-37 粉笔、炭笔、成品布、亚麻布 1996 120 x 140 cm


1991

2016


有文章这样写到:

1988年,丁甲开始画《十示》“十示”是印刷业术语,也是精确的象征。当时,丁甲就是用尺子和胶带工作的,他将十字引入自己的画中,形成纯抽象的视觉效果。在199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丁甲说,《十示系列》的精确像“1加1等于2一样完整、确定。使用清晰、纯真的表达,抛弃是非的混沌”。《十示》的“自动主义的取色原则,即对塞尚、马蒂斯色彩理论的不信任。”


丁甲的首张“十示”绘画创作于1988年,他也被认为是当时全国性前卫艺术运动“85新潮”(由评论家高名潞提出)中的重要成员。“85新潮”是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审美的一次决裂,期间涌现出许多进步思想,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不可避免地对丁甲日后几十年的创作产生影响。从80年代后期开始,他将“十示”这一标志作为结构和理性的代表,以及反映事物本质的图像表现的代名词。丁甲在独立的创作体系中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实践,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快速城市化及其巨变。


当然还有文章这样写到:

1983年毕业后,丁甲被分配到一家玩具厂从事图样设计工作,在工作之余坚持画画。他在图样设计和印刷的过程中发现了“+”字符号,没有人能够预料这个最为基础、简单的符号在丁甲的笔下被赋予了无数的可能性,成为了他未来三十余年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烟囱PSA

丁 十示 2018-5 椴木板上综合媒介 2018 120 x 120 cm

丁先生站在为展览“挑战的灵魂”特别创作的作品前




 或许这就是你们眼中的历史 

 其实在85新潮时期国内艺术家睁眼看世界的时候 

 在遥远的意大利 

 也有一位艺术家默默的

不断地画着“+”和“x” 

 已经几十年 

 他就是 


皮耶罗•多拉齐奥 

Piero Dorazio 

(1927-2005)


多拉齐奥从1940年代开始从事艺术活动。1947年与阿卡尔迪等艺术家一起,起草了“形式ONE”宣言。该宣言的宗旨是用抽象语言来更新艺术。由多拉齐奥、佩里利和圭里尼、随后由阿卡尔迪、毛杰里、圣菲利波、孔萨格拉和图尔卡托参与创立的“形式ONE”是与具体艺术运动平行的一种现象,虽然它的文化母体不同,但它的形式研究和前者一样,旨在尝试对具象表现的超越。

——康丨輝丨夢丨工廠

赵葆康 吴继峰 编


我们找到了

多拉齐奥60年代的作品

大致在57年——63年间


Reticolo , 1953

Reticolo , 1953


Title:Reticolo Blu, 1957

Ohne Titel 1957

Reticolo , 1958

Giada I , 1959

VERONICA I , 1959

Senza titolo , 1959

Sempre al verde , 1959

Enigma , 1959

Grey, 1957

Giada I  1959

MULTIPLICAZIONE, 1960



Pilota 21, 1962

Berlin Air , 1962

Time Locker , 1963

Reticolo , 1964

Grille Jaune (Yellow Grid) , 1963


Title:Grille II, 1964

Durante l'incertezza ,1965

PREZIOSA - 1965

CARTOGRAFIA CELESTE , 1962

Pink, 1962

Untitled, 1960

Untitled, 1960

Studio 21 , 1960

Reticolo , 1960

Untitled , 1960

Ognuno tesse le sue indulgenze I , 1960

Una Certa Serenita , 1961

Jeux d'air 1962

Il Rosso di Sotto (The Red Beneath) 1961

Verdino  1962

Primo viaggio  1961

Ohne Titel , 1962

Introspezione  1963

Senza titolo , 1963

Jeu écossais III , 1963

Modesto B, 1962

Lucullus , 1962

Equidistanza , 1963

Terra verde , 1963–1964

Una Certa Serenita , 1961

About All , 1962

Ohne Titel , 1962

In pectore I , 1962

TRE VERDE , 1960

Sempreverde , 1960

Title:Trama Aperta II, created: 1965


Piccolo orange, 1962

JEU DE DISTANCE 1 , 1964

Untitled, 1962


Jeu Flamand II, 1963

Giada II , 1961

Marmaraviglia II , 1963


ORANGE TOUCH , 1965

Primo viaggio I  , 1961

Pas du cancer (The crab's step) , 1961

 few roses 1963

La ribambelle des Gobelins 1964

cercando la magliana 1964

无题,1963

Reticolo, 1961

Untitled , 1962

Untitled, 1960


Senza titolo (Untitled) , 1961

Petite vertu , 1963


Candidly , 1962

Mariée (Bride) , 1963


Ohne Titel, 1962–1962

Sottovoce bleu ,Painted in 1960-1961

Vedere oltre 1962

Senza titolo , 1965

Ohne Titel , 1965

Untitled , 1965

Komposition in Blau und Rot , 1967

Senza titolo , 1961

Progres rythmique , 1963

Ohne Titel , 1964

St. Peter's dream , 1964

Composizione , 1965

Jeu flamand    1963

Jeu Flamand X, 1963




绘画艺术的目的不是或多或少地巧妙地制作图像,而是在寻找视觉感知的关键元素,这些元素创造了一种观察和理解这些图像的方式。

——Piero Dorazio, Cui prodest, 1967



多拉齐奥的抽象作品抓获的不是生活,他抓获的是在视觉上和感情上稍纵即逝的光点。光栅的图像体现了抒情和微妙的质感,脆弱但是结构坚固。图案的纹理、纯净的色彩和光线的拉伸,艺术家像织布一样而努力工作。

然而,多拉齐奥的优雅的抽象不只是大气和空灵, 扭曲的网格呈现出流畅而强烈的笔触表现,揭示了艺术家极强的自信。郁郁葱葱的视觉表面,刚性结构之间的平衡和处理,凭借其强烈的色彩和质地粗糙的脉动,群体的构成似乎已经得到解决,画在纸上的带电的网动感而优雅,仿佛穿越神秘的自然。多拉齐奥把重点放在他的作品的精髓上:图案表面本身、柔软、有光和色注入、精致、保证笔触、显著的抒情性和高度个性化的组合。


——康丨輝丨夢丨工廠

赵葆康 吴继峰 编


抽象绘画大师   皮耶罗•多拉齐奥

Piero Dorazio   1927-2005


1927年 生于意大利罗马。

1947年 获法国政府拨款,在巴黎居住一年,并入读Ecole des Beaux-Arts。

1949年 参加萨尔茨堡的Leopoldskron研讨会。为Giornale della Sera和Il Mondo期刊撰写文章。

1950年 研究罗马大学的建筑。组织L'Age d'Or,画廊书店和前卫艺术家和作家的国际会议场所。

1951年 在米兰三年展上展出。参加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群展。成为L'Architecture d'Aujourd'hui和Art d'Aujourd'hui杂志的意大利记者。

1952年 赢得奖学金到巴黎学习。出版杂志Arti Visive。

1953年 应邀参加哈佛大学国际暑期研讨会,并于明年在美国度过。

1955年 出版LA Fantasia dell'arte nella vita moderna,这是第一个出现在意大利的现代艺术国际调查。

1956年 在波西塔诺艺术工作室教授绘画和马赛克技巧。

1956年和1958年  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

1957年 在La Tartaruga画廊举办了他在罗马的首次个展

1958年 使用新技术进行实验,并制作一系列重叠笔触的单色绘画。

1959年 参加卡塞尔的Documenta 2

1960年 被任命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绘画,雕塑和平面艺术系主任。

1961年 他获得了坎丁斯基大奖和巴黎双年展奖(他拒绝了100万法郎,作为抗议阿尔及利亚法国政治的标志)

1962年 参与杜塞尔多夫Zero Group的成立。

1966年 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举办了第二次个展

1970年 任命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罗马建筑学院讲座。

1978年 在Todi组织每个陶瓷Moderna的Scuola Atelier。

1979年 他的第一次回顾展在法国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该展览随后在布法罗的奥尔布赖特 - 诺克斯美术馆和美国的许多其他博物馆展出。

1984年 开始为报纸Corriere della Sera写艺术批评。

1986年 获得Accademia di San Luca奖

1990年,他获得Alcide de Gasperi艺术与科学奖,并于1993年被任命为柏林AkademiederKünste的成员。

1996年 Pananti在佛罗伦萨出版的Catalogo Generale(1962-1993)

1997年,他获得Accademia dei virtuosi del Pantheon的米开朗基罗奖

2005年5月7日  在翁布里亚佩鲁贾去世


多艺术家简历可参考:http://archiviopierodorazio.it/en/biografia-ok/



看了两人作品后

我们对比下时间

开始:

多拉齐奥1957开始

丁甲1988开始

相差约31年


结束:

多拉齐奥1965基本结束这一系列

丁甲2019至今仍在继续

相差55年




还有,由上文

抄袭菌才知道他俩都遇见了光

还竟然都爱上了光💡

但终究是冤枉还是石锤?

你们怎么看呢?

评论区讨论起来~~~~~~



本文部分图文来源及参考:

烟囱PSA《丁x,一直在!》

康丨輝丨夢丨工廠《抽象绘画大师 皮耶罗•多拉齐奥 (二)》

时尚芭莎艺术《丁x:重复是一种力量!》

艺术台《丁x | 中国抽象派画家中的先驱者》

http://www.artnet.com/artists/piero-dorazio/31

https://www.artsy.net/artist/piero-dorazio

http://archiviopierodorazio.it/en/

及其它媒体


【 抄袭菌推荐产品 也可点击阅读原文支持】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

“没有用”才是艺术最大的作用

BBC这3部经典流行了半个世纪,今天我替你抢到了


⏰广而告之:

法律维权、艺术版权维权,一下解决

抄袭菌推荐专业的解决之道

(点击👇图片快速进入小程序)

声明:图文来源网络,抄袭的艺术重新编辑整理,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一并致谢,并客观发布。本文不代表“抄袭的艺术”任何观点,转载请务必与后台联系,盗文引起的举报和纠纷与本号无关,看完别忘了四件事:打赏、评论、点赞、转发哟,科科


别低头皇冠会掉,别懦弱抄袭会笑

抄袭君微信:brrrrrra

投稿邮箱:chaoxiart@126.com


放心,扫码打赏不显示头像

PS.我辛苦码字,随时被封,为躲避追杀,我特么就不能赚一笔是一笔?


👇别说了,点击左下支持,点右下🌺给个好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