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炫富的张晴,不就是这个社会最真实的映像吗

2018-01-11 金宏伟 金宏伟念兹集


昨天开车时,听1039交通台的主持人也在说“亚太第一律所炫富女律师”这个梗。杭州保姆纵火案屡调证据而不得的问题少人问津,一个小姑娘或基于内心自卑,或基于对郭敬明的喜爱,写点“小时代”风的律师故事,就被调查了。


但问题是,张晴律师写错了吗?


贷款也要买豪车,借钱也要背名包,刚入行的学生也要把自己装的像个老中医,这在律师圈很少见吗?张晴律师不过做了一点很多律师都在做的事情,就虚假宣传了?


有人说张晴的“北大”是虚假宣传。但问题是,嘲笑张晴的人调查过吗?不是全日制的,那是不是自考的?是不是函授的?是不是各种研修班的?只要张晴能拿出一张带着北大钢印的毕业证,她说自己是北大毕业有问题吗?


《肖申克的救赎》里,主人公帮助青年通过函授拿到了文凭,他们的笑容多么真实。国外很多所谓的大学毕业生或是函授,或是社区学校,但他们的文凭并不会被社会嘲笑。你去看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幸福来敲门》,金融大佬都是这样拼出来的。而换到我们这里,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在日理万机的工作状态下还能搞到各种学位,硕士博士挤破脑袋为个编制就去应聘纯体力工作,各种学校为了赚钱就开班招生,拿到学费的时候很高兴,别人说自己是你那毕业的就甩锅?张晴的行为不可笑,可笑的是我们当下拿教育不当教育,只当作生意的开班热。


还有人说张晴的“合伙人”是虚假宣传。但问题是,律师圈里打着“合伙人”title却不是“合伙人”的事情少吗?一个律所分出十好几个“合伙人”层级,除了权益合伙人、执行合伙人、管理合伙人可能是真正的“被注册的合伙人”,连“高级合伙人”都有可能只是专职律师,这种事情少吗?


至于说这个“主任”,那个“理事”,还有各种“委员”“金牌主讲人”“兼职教授”“联席讲师”“发起人”“十佳”“最受欢迎”,blah, blah, blah。这种屁话,律师圈很少见吗?


有些“十佳”都是八百年前的,有些“委员”都是卸任了好几届的,有些“客座教授”不过就是去学校参加个模拟法庭充个临时指导的……这样硬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律师圈少吗?


广告圈里是不是个人物都叫经理,金融圈里懂不懂行都是VP,媒体圈里有没有上过学都称老师,这不就是这个社会的真实状态吗?


各位自己就活在一个垃圾场里,笑别人之前,没想过自己是啥高级格调吗?


本来听了炫富这个梗,我只当一笑了之的玩笑。没想到后来看到官方还真要正式调查了。我们律师进法院无需安检却总被安检,没见调查过。我们律师申请证人出庭总是被认为“与案件无关”,没见调查过。我们律师迟到了算撤诉,法官检察官迟到了连个客气话都没有,没见调查过。居然一个小姑娘自己做点白日梦就被调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