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5月2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想做刑辩律师,先回家问问你妈吧

2015-09-22 金宏伟 金宏伟念兹集

司法考试后,照例开始有人规划自己的律师人生。常有人问我应该怎样做刑辩律师,这种问题已经回答过多次,贴两篇旧文,算是统一回复。


一、想做刑辩律师,先回家问问你妈吧


参加圣运所的《刑事辩护技巧与规范》研讨会,李庄的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刑辩能力是天生的。印象中,朱明勇律师似乎在其他场合也说过这句话。



如果是在几年前,我根本不相信这个观点,但如今,我信了。



王兴律师说,在当下的时代,刑辩律师首要的是勇气。王兴说的对。没有勇气,三言两语就被公权力吓得不敢说话,甚至连案件都不敢参与,纵有再好的技术,也毫无施展之地。



除了王兴说的这种正义的勇气。我觉得现实中还有一种作恶的勇气。有些律师,嘴上喊着公平正义,但骗起当事人的钱来那是毫不手软。这种事有人无师自通,有人无论怎样都不做出来。为什么?因为勇气是天生的。美国心理学家曾经有过研究(针对美国士兵做的试验,样本量很大,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有人天生胆大,有人即便看了无数心灵鸡汤还是胆小。训练可以使一个人在熟悉的场景下略微变得胆大,但一旦脱离了熟悉的环境,即便是受过训练,胆小的人还是会惊慌失措。



毛立新律师说,刑辩律师要善于利用媒体。利用媒体的技能何来?其实还是天生的。在当下的环境中,所谓律师与记者的关系,很多时候只是一种人际关系。律师会交朋友,随便一个小案子都会有记者报道。不会交朋友,想得到媒体的青睐,几率如 45 33789 45 15231 0 0 3453 0 0:00:09 0:00:04 0:00:05 3452同买彩票。这种为人处事的情商,不会学习就能学到的。



利用媒体同样涉及勇气问题。一样的事情,有人天生脸皮厚,会表演,敢出位,可能引发媒体关注的几率就高一些。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就是这个道理。你说一个小孩刚出生,谁教过他?可就是有人有奶吃,有人没奶吃。



王誓华律师说,刑辩律师要学会马拉松式辩护,不管公诉人有多少证据,一份份地质证,一份份地剥离。这种耐心,不是天生学不来。我见过太多的著名刑辩律师,根本不看卷。如果说这些著名刑辩律师经验多,不用看卷,那么你还会发现很多实习律师也不看卷。现实就是,有耐心的律师,做实习律师时认真看卷,成为著名律师还是自己认真看卷。而没耐心的人,无论你如何讲阅卷的重要性,他依旧不看。



朱明勇律师说,逻辑对刑辩律师很重要。逻辑是可以学习的吗?和勇气一样,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逻辑能力也是天生的。训练可以让人在熟悉的场景作出固定的逻辑模式,但进入陌生环境,天生没逻辑的照旧没逻辑。美国最高院大法官卡多佐说过:法律说到底是一个哲学问题。另一位美国最高院大法官法兰克福特说过:霍姆斯之所以是霍姆斯,就因为他是霍姆斯,与他的司法经历无关,而在于他天生就是一位历史学家、哲学家。



以昨天圣运所的研讨会为例。逻辑的基本要求是,有前提,才有结论,没有前提,任何结论都是错误的。那么昨天圣运所研讨会的前提是什么?似乎谁都没有提到。



英国律师有句老话,为了当事人,天崩地裂在所不惜。英美律师唯一的责任就是帮当事人脱罪,至于正义不正义的,不在考虑范围。按照这个标准,药家鑫、李某某的辩护律师是不是好律师?不管最终效果如何,至少人家确实挺玩命的。



好吧,如果不认可药、李的律师,那我们把为正义、公平、自由、法治等大词作为刑辩律师的追求。于是这里出现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法治?



桑德尔(就是讲哈弗公开课《公正》的那位桑德尔)有本小书,叫《金钱不能买到什么》。里面提到很多有趣的案例。比如,人们为了环保提出碳排放交易,认为这样可以鼓励减排。但实际是,凡是花钱购买了碳排放指标的,都拼命排放,生怕白花钱。全球碳排放不但没减少,反而更多。瑞士一个小镇,本来多数人自觉垃圾分类,但后来出台了一个规范,说为惩罚少数不分类的,谁不分类罚谁。结果呢?不分类的人越来越多,就是很多人把罚款看作一种服务的对价,我交钱,政府分类去吧。



我们也可以举出身边的例子。尾号限行,有人照样开车。被警察抓到了就交钱,然后觉得自己反正交钱了,就有理由继续开车,丝毫想不到自己其实在违法。



无论是世界的,还是中国的,很多的真实案例显示,什么道德啊、法治啊、甚至公平正义啊,其实定义起来都很飘乎。人们喜爱便利更多过公平、正义或法治。为什么每个人嘴里喊着法治却自己不遵守法律呢?一个根本的原因是谁也不知道法治到底是什么。



奥古斯丁说过,时间是什么,我清楚,但你让我解释时间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孔老夫子也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恭。我们天天喊着公平、正义、法治等等大词。如果没人较真,似乎每个人也都精通法治。可一旦有人追问。嘿,哥们,什么是法治?很多人就说不清楚了。如果你再进一步问题,你让别人法治,那你自己按照法治的要求办事吗?可能大部分人就更没底气了。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连法治是什么都没搞明白,你连自己能不能法治都保证不了,空谈技术,岂不是叶公好龙?



所以啊,回过头来咱们重新说“刑事辩护的技巧与规范”。我真觉得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聊聊什么样的人适合当刑辩律师。



你可以说你为了正义而坚守刑辩。但逻辑是天生的。你没逻辑,连法治是什么都不知道。可能你每天很努力,很忙,但是你会很焦虑,总觉的自己做了很多,但做出来的东西似乎永远不是自己想要的。你越努力就越焦虑,最终成了愤世嫉俗的抑郁症或随时准备迎战的神经质。因为,你不知道你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要得东西的真实所在是什么。你劳碌一生,其实只是磨盘上的驴。



如果你不为正义而战。勇气啊、情商啊、耐心啊,这些也都是天生的。回家问问你妈,你小时候是否调皮捣蛋,是否能花言巧语地讨来更多压岁钱,是否能把坏事描成花,是否敢于挑战父母或老师的权威?如果这些事情你都没做过,我劝你还是尽早改行吧,你天生不适合当刑辩律师,什么技巧对你都没用。你小时候没做过这些事情,就意味着你长大也学不会如何面对法官的压制,学不会如何忽悠着当事人掏钱,学不会如何把媒体关系玩得团团转。估计这辈子你也就是混迹在打架斗殴、赌博骗钱的小烂案子里,说点认罪态度较好,请法庭从轻的屁话。于是呢,你其实还是一头磨盘上的驴,并且还是一头吃糠都吃不饱的驴。



说了这么多,你还要做刑辩律师吗?你能做刑辩律师吗?真的回家问问你妈吧。




二、江湖


赴了一场吃吃喝喝的宴,说了满圈久仰久仰的话。席间大佬分别来自江西和湖南,于是有人说江西和湖南在一起正好就是江湖。“江湖”,听到这两个字,我突然之间就有了写写这个律师江湖的想法。


在律师这个坑里摸爬数年,各色人等也算见了不少。大体上,有四种律师最是有趣。人数最多的,是“勾兑派”。小到会见,大到平案,甚至是污人反坐,关系千万重,运用存乎一心。在著名的亚洲第一看,没关系的可能连去几次都排不上会见,有关系的半天能见三四个。至于断狱,认识了长老就能把袁宝璟一家三杀的故事,更是尽人皆知。


当事人找这类律师的好处是一切尽在掌握,坏处在于到底是真大圣还是假孙猴,谁也说不清。手眼通天的神仙确实有,但可遇不可求。倒是骗子多数都在此派滥竽充数,结果好了就是他的袖里乾坤,结果不好则是你功夫没到位。没点火眼金睛的本事,遇到此派律师的下场就会死的连骨头渣都落不下。


人数第二多的,我觉得是“形式派”。此派中人乍看起来好似律界精英,很有点乘风化龙的霸气。但看多了他们做的案件,此派无非是程咬金的板斧三招半。第一招,面对对手,张飞喝断当阳桥,全凭咋呼。第二招,面对同行,烽火戏诸侯,爷的地盘爷做主。第三招,面对当事人,包块砖头充大款,玩的是愿者上钩。最后半招,面对舆论,报喜不报忧。


此类律师,形式大于内容,但这不等于其辩护是无效的。诉讼如同争伐,多数时间双方进行的是心理博弈。有时,律师在形式上一咋呼,对方真以为被律师抓到把柄,那么案件的结果就对当事人有利。空城记的故事,人人都懂。不过,历史上东施效颦,学空城计而失败的案例同样比比皆是。如果对方不吃咋,那么当事人的案件结果就不会太好。另外,因为人都有路径依赖,一旦一个人习惯了咋呼,就会忽视对实质辩护的训练,所以形式律师在咋呼无效后,往往后继无力。


接下来一路人马是“别人都是傻逼派”。此派中人的鲜明特点是要求所有人统一思想,一致行动;他认为是对的,别人也应该认为对;他认为高尚的,别人也应该认为是高尚;他认为应该做的,别人也应该认为应该做…总之,一切以他的标准为标准,不同意他的意见的都是傻逼和犬儒,不配做律师。


聘请此类律师,最大的风险在于他们会用强烈的个人好恶而绑架当事人利益,但好处是如果当事人自己没意见,甚至当事人恰好和这类律师对脾气,那么整个合作过程还是很惬意的,甚至是案子输了但心里还是解气。非常适合别的门路走不通,但又不想窝窝囊囊被人踩死的当事人。


这类律师多数是真的正义斗士,虽然有时他们的正义标准挺文盲的。不过要注意的是,委身其中的骗子貌似也绝不比勾兑派少。嘴上公平正义,手脚不拘小节,言行分裂的很。即便是真的斗士,这类律师中学识功底坚实的人也不多,更常见的是断章取义地听来只言片语就以为是普世价值的偏执者。


还有剩下一路“运气派”。这类律师术业精深,但也只限于术业精神。他们法律运用与证据分析都一板一眼,能让人感受到法学的力量,可遗憾的是,除了开庭,他们在其他时间似乎都在隐形似的。即便遇到质疑,这类律师的口头禅是“律师的战场是法庭”,绝口不提公检法基于错案连锁反应现状下的攻守同盟,也好像真不知道中国是公安做菜法院吃似的。于是,聘请此类律师,就仿佛买彩票。运气好,没有任何案外因素,出具一份像样的法律意见,基本还是有效果的,而但凡案子有那么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道道,这类律师就没戏了。


行文至此,四路人马写完,还没说到这两年最热火的死磕派,因为在我眼里,死磕并非是一个派,而是江湖本身。原因有三:


遥想当年,讨袁护国军是何等金戈铁马,不明所以的真会以为天下归心。不过到头来,自治的自治,拥皇的拥皇,革命的革命,各有城府。死磕派就好似这讨袁运动,在特定的时间,因为特定的事件,发出一种强烈的表达,仿佛戮力同伐,但不过是相似诉求的巧合。其聚也突,其散亦忽。此其一。


一说死磕,能被大家一下子想起来的可能都是和公权力较劲的一批律师。但其实,所谓较劲无非就是要求公权力严格遵守法律,此类要求原本就是所有律师都应该做到的基本执业操守。只是在当下这个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多数人把律师做成了一个守规矩、讲迎合、会讨好的服务行业,所以突然冒出一批咬文嚼字的,各方反倒不适应了。当然,批评者说和公权力较劲会损害当事人利益。这实在是低估当事人的智商了。能找律师和公权力较劲的当事人,都是其他门路已经尝试过,走不通的,所以才找帮手。正所谓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有枷锁,无论较劲与否,这类当事人的境况都已经不可能更坏了,所以他们才选择置之死地而求后生。简单说,死磕的本质就是武功里的长拳,人人都会,基本功,只是看当事人愿不愿意让你用,以及你自己想不想用不用,根本算不上一个派别。此其二。


再者,并非只有和公权力较劲才是死磕。给领导当孙子,为客户全天候待机,见到明星同行就使劲巴结,喝散了家庭喝伤胃,说不定哪天领导下台了还要一起变号友,这算不算死磕?当然是死磕,我常常觉得,勾兑派才是最玩命的死磕。八百度的眼镜像个秤砣似的架在鼻子上,依旧天天挑灯夜战地啃比房顶还高的案例,这算不算死磕?当然也是。还有,明明自己就是个无赖,却非要把道德两字写在脸上,就像罗兰夫人说的那样“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这算不算死磕?至少我觉得也算。这类人拿着“死磕”二字当生意招牌,谁有资格认定人家不是?《霸王别姬》中有个桥段,小学徒看着台上风光无比的师兄,边哭边说“这得挨多少打才能成角儿啊”,回头小学徒就自杀了。律师江湖也是这样,死磕是这个江湖的第一规则,也是维系这个江湖的髓脉,人人都在死磕,唯一的区别只体现在死磕的对象不一样而已。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台上风光的路都是用自己的血泪一点点淘换来的,很多事情你可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去做,不得不依附,不得不求全。你不是在死磕公检法、就是在死磕客户、同行或者技能,甚至是在死磕自己的自尊和廉耻心。死磕就是混在律师的基本生存技能,不拿出点跟丫杠上了的精神,谁都无法在律师这个江湖里出人头地,不管你是走哪一路的。此其三。

查了一下公号的订阅,发现貌似学生的人较多。上面一点文字,算是一点就业指导。当然了,可能您会问我是上面哪一路的。嘿嘿,用周润发的广告语回答您,我才刚上路诶。上面四派都有我要学的地方。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又有学识,还有关系,既能咋呼,还能搞的像正义化身,何乐而不为?当事人之福嘛。我唯一常常提醒自己的是,行于黑夜,不忘初心。千万别因为江湖玩了自己,于是等自己有点江湖地位时就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地又去折磨别人。这句话,也送给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