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演化与使用中的“省力原则”

陈衡 计量语言学
2024-09-04

小编按: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学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不仅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更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上,曾多次强调培育交叉学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近,我国在交叉学科研究的制度方面又有新的重大举措,教育部设置了“交叉学科”门类(门类代码为“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适时成立“交叉科学部”。另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将数据看作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对于任何与时俱进的学科而言,如何基于数据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成为当务之急,语言学作为一门“领先学科”自然也不例外。从即日起,本号开始推送浙江大学刘海涛教授团队的一组科普短文,以期充分体现语言研究的数据驱动本质和语言学内在的交叉学科性质。这组短文原刊发于20151113日《浙江大学报》第576期第3版,今天推送的是陈衡副教授的文章《语言演化与使用中的“省力原则”》。

作者简介:陈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它对我们来说,犹如空气,无处不在。

然而,关于语言,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所有的人,那就是它何时、何地产生,怎样发展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语言?

语言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类语言有书面记载的历史就有四五千年之久,至于口头语言的产生更有至少几万年的历史,因此,从这些有记载的语言文本中挖掘语言演化的规律,并进而探讨语言起源问题不失为最可靠的实证研究方法之一。

词是语言系统的核心部分,而在词的各种结构属性特征中,长度属性又是最直观和根本的属性。因此,我们提出假设,词长,即词的长度,是语言演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特征,它的演化很有可能会引发整个语言系统的演化。

为了证实这一点,我们从汉语近2000年的书面记载中选取了6个时段作为参考点,大体对应先秦、魏晋、宋元、明清、民国、当代。考察的结果如图所示汉语的词长在这2000年间是呈不断增长趋势的,从以一字词为主发展为以二字词为主,并且,多字词的比重也有所增加



汉语词长概率分布的演变

 

举例来说,在先秦时代,孔子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而现在,如果我们依然这样说,不懂古文的人可能就不能明白,而如果换成学习了并时常温习它,不是也很愉快吗?就比较明白晓畅了。这里,我们会发现,古代的一个简短句子到了现代我们得用几乎两倍的字词成句去表达,这里面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呢?难道是现代人自找麻烦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其实是人们在力求保证有效沟通基础上追求省力原则的结果。所谓省力原则,就是付出最小的努力,但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词变长了,但沟通更省力了,这听起来似乎有点矛盾,实则不然。古代社会相比现代落后很多,语言要传递的概念少,因此,只使用一些单字词就可以表达所有的概念。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需要传递的概念增加,词的数量就随之增加。这时,如果只靠单纯增加单字词的数量,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单字词的数量会最终超出人的记忆能力;另一个结果是为了达到区分大量不同单字词的目的,字的发音会越来越复杂,而这最终也会超出人的分辨能力。所以,利用已有的单字词组成二字词或多字词就可以一方面大大增强编码新概念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免去记忆过多复杂单字词的任务,所以最终还是省力了。

词长的增加也引起了语言系统的变化。由于双字词的产生成倍地增加了可以用来编码新词语的数量,因此每个单字的发音就不需要保持原先的复杂度,从而慢慢简化了。而在书面语中,汉字也同样在简化,例如,古代的學而時習之现在就写作学而时习之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计量语言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