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较与借鉴 | 李保强 江迟:韩国“自由学期制”改革及其借鉴意义

2017-06-16 李保强 江迟 教育科学研究


摘要

2013年韩国政府出台了“自由学期制”改革政策。自由学期制是在初中某一学期以讨论、实习和体验等活动替代期中、期末考试的教育制度。此项改革重视引导学生的未来发展,致力于培养高级思维、问题解决和创造能力。经过三年实践,“自由学期制”已形成鲜明特色,包括课程编排的自由性、教授方法的丰富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学校内外联系的紧密性等。我国学校教育也应借鉴自由学期制改革经验,努力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的权力,重视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积极倡导学生多维评价和多向反馈,竭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教育改革;自由学期制;幸福教育;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近年来,韩国教育部提出“幸福教育”主张,并公布了“自由学期制”改革实施方案。其核心是减轻初中阶段一个学期的考试压力,为学生提供在校期间规划个人梦想和未来发展的机会。我国教育改革也一直重视减轻学生负担,强调人的各方面素质以及创新意识等的培养和个性发展。虽然中韩两国的教育政策在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上有些差异,但都力图减负,为学生发展创设更好的条件。“自由学期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代教育的变革趋势,值得关注和深究。


一、“自由学期制”的出台背景与目标追求


(一)出台背景

韩国教育部网站“自由学期制”主页援引了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一句话,“教育不是给木桶注水,而是点燃灵魂之火”。然而,韩国中学生面临着中考、高考等多重压力,学习负担繁重,很多学生为考试而学,无暇顾及爱好、素质和适应能力等。韩国政府意识到,教育在致力于培养学生一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对学生高级思维、问题解决、创造品格等未来指向性能力发展的引导。为了使学生善于发掘自己的理想和潜能,更好地迎接社会环境变化的挑战,必须在公共教育发展方面寻找新的突破口,并将兴趣和幸福作为解决教育问题的主要切入点。基于此,韩国政府提出“自由学期制”,将其视为夯实公共教育的核心政策而纳入国政议题。

2012年11月,韩国政府提出实施“自由学期制”的规划意见。

2013年5月,韩国教育部发布《为实现培养学生梦想与潜能的初中自由学期制度示范运营计划(案)》,正式引入“自由学期制”[1]。

2013年9月,韩国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了42所试点学校,实行“自由学期制”。

2014年12月,韩国教育部发布《初中自由学期制度扩散方案》,对“自由学期制”的内容和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对以后的扩散计划和推广日程进行了部署和展望。[2] 试点学校增至811所。

2015年11月,韩国教育部出台《为实现培养学生梦想与潜能的初中自由学期制实行计划(案)》。试点学校继续扩展,达到2551所。

2016年9月,韩国全面推行“自由学期制”,试点范围扩大到3204所中学。

为保障“自由学期制”的推行,韩国教育部还专门修改了《教育法》,要求公共机构无条件支援学校的体验活动,并在各市区成立发展教育中心,帮助和指导教师设计、安排学生的体验活动。[3] 同时,政府也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援,并计划逐步将其推广到高中和大学。

(二)目标追求

推行“自由学期制”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直接与其幸福感相联系,为了能让学生增加多种体验,找到特长,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合理设计,学校有义务提供咨询性、照顾性的教育服务来增进学生的幸福感。“自由学期制”政策出台的目的就是希望给学生的成绩和职业规划带来积极有效的影响。

推行“自由学期制”主要有三重目标:一是为学生提供持续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机会,让学生确立自己的梦想,思考、设计自己的个性与未来发展方向;二是实现从以知识和竞争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自我主导的创造性学习为中心的教育转变,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性和社会性等未来指向性素养;三是通过改革公共教育和提升公共教育信任度为学生提供幸福的学校生活。[4]自由和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无论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还是走向社会之后,都当如此。而自由与幸福处于不断生成中,教育就是要在此过程中做推动工作。

可以肯定,“自由学期制”的目标并不在于某一学期课程设置的变化,而是试图将其带来的理念延续至整个学校教育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梦想的勇气,强化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借以设计未来发展路线,并努力寻求发展契机,从而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


二、“自由学期制”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点


(一)基本内涵

自由学期制是在初中某一学期以讨论、实习和体验等活动替代期中、期末考试的教育制度。改革重视引导学生的未来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问题解决和创造能力。“自由学期制”改革,强调灵活安排课程和活动,为学生的梦想和职业探索提供发展契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积极参与并获得多样化的经验,形成学校成员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和互相信赖模式,实现学生、家长和教师都满意的“幸福教育”。

自由学期内的课程安排与普通学期有所不同,其做法是:将现行的每周30小时的教学课程和3小时的创意体验活动,改为20小时的教学课程和13小时的自由课程。20小时的教学课程主要在上午进行,包括国语、英语、数学、社会、科学、技术、家庭、体育、道德等,通过调查、宣讲、讨论、实习来学习,采取以学生参与为中心的方式进行;13小时的自由课程为下午的自由活动,突出了课程设置的丰富化和自主性,其内容结构如表1所示。[5]

自由学期里没有任何考试,成绩则由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综合决定。课程评价是通过持续观察将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记录下来,增加对学习活动的记录,加强对学习的过程评价,而不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

“自由学期制”经过试点学校的摸索,形成了一套相对合理的流程和做法,有效保障了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和有效落实。

(二)主要特点

1. 课程编排和实施的弹性化

如表1所示,“自由学期制”试图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增强学生发展活力,推动学校教育产生变化。该项改革打破了原来的学科界线,开发跨学科课程,同时对基础课程进行内容压缩,按主题将不同学科融合起来,设置融合型课程。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力所能及地开展社团活动、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一系列的课程改革过程,旨在有效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和自由性。”[6] 由此,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参加彰显自己特色的活动课程。

2. 教授与学习方法的多样化

“自由学期制”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化,使师生从授受教科书的单一模式中逃离出来,尤其是学生摆脱了被动学习,有更多的精力寻找感兴趣的领域,主动选择学习方法,开展计划设计,获得活动过程体验。“以爱好和兴趣为基础,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教科书的内容,而且可以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采取调查、演讲、讨论、实习等方法,发现学习和生存的意义。”[7] 教学方法的丰富,不仅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有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人生。

3. 评价方法的灵活性

“自由学期制”废除传统考试评价体系,评价方式灵活多样。“教师所进行的核心能力评价是对学生参与互动的过程和表现予以评价。过程性评价是教师按照课程核心能力标准,对学生在该领域的能力进行不同等级的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参与过程进行不同等级的评价。”[8] 至于评价是否要结合学生自我评价与家长评价等,一般由学校自主决定。

4. 学校和社区合作的紧密性

“学校内部通过跨学科的授课方式增加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学校外部,则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增加与所在地区社会的联系,助力学生了解社会,增加教师的社会责任感。”[9] 学校加强与社区、社会团体、公共机构的联系,增多了学生参加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和体验不同职业。不仅如此,学校还努力寻找海外合作资源,创建国际合作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职业体验机会。


三、“自由学期制”的实施成效与现实问题


(一)实施成效

2013年秋,韩国实施“自由学期制”的学校仅有42所,2014年增至811所,占韩国初中学校总数的25%,2015年达到2551所,占韩国初中学校总数的80%,2016年高达3204所,范围遍及全国,在实施学校数量上呈逐年攀升趋势,体现了先试点后推开的规律。

韩国教育开发研究院对开展“自由学期制”改革的学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后发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满意程度均呈上升状态(见表2)。[10] 其积极效应增强了韩国政府在2016年全面推广“自由学期制”的信心。

首先,从学生层面看,“自由学期制”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自由学期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自我表现能力、师生互动亲密程度普遍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学习压力的恐惧;学生成绩上升,性格更加开朗自信,越发了解自己的特长,找到了自己的未来目标和发展方向;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都有了显著提升。

其次,从教师角度看,“自由学期制”促进了对中学教师的教育培训,增加了教师体验科目,鼓励教师灵活使用社会和公共资源。同时,教师的工作量虽然增加了很多,但他们不仅合作意愿和团结精神增强,而且自身尽量合理安排课程,除传统课程的备课外,还要做体验活动设计、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校指导等,教师责任感大增。

再次,从家长立场看,“自由学期制”打消了父母对教育的考试顾虑,提升了家长对学校教育改革的支持度。经过验证,家长发现,孩子见识变广,知识面变宽,想法也逐渐变得成熟,自觉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为进一步减轻家长担忧,学校主动加强了与家长的配合,学校和家长积极沟通,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形成了良好的互动。[11]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家长社团,积极利用多方资源,支持改革行动。

(二)现实问题

“自由学期制”在摸索与实践过程中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特别是其实施早期,“国民对政策的不认可和不信任、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实施过程中缺乏专家指引、与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不相符等都会影响改革的进一步实践”[12]。

1.“自由学期制”政策执行的连贯性和持久性让人忧虑

“自由学期制”在三年的时间内吸引了整个韩国社会的关注和讨论,这项政策能否具有连贯性和持久性,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同时,因为“自由学期制”实行的学期和普通学期学习任务和课程安排的不同,如何衔接两个任务截然不同的学期也需要反复实践。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密度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完善各自的角色以有效推进政策的执行。

2. 实施“自由学期制”的学期取消考试,导致学生和家长对文化课的漠视

多数家长认为,取消考试与考试型升学制度不符,会直接影响学生成绩。没有考试无法刺激上进,所以,普遍担心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真态度会受影响。考试的取消容易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一种错觉,令他们可以略微放松对文化课学习的要求,用更多的时间寻求自由,培养兴趣。取消考试变相地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学习动力自然会有所下降。但是,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初中一、二年级的课程是为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在校期间因自我松懈导致学习出现断层,加剧了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导致花钱去课外辅导班的情况增多,无形中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3.“自由学期制”的实施令学校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资源面临严峻挑战

学校的基础设施可以应对原来正常的学校生活,但是,“自由学期制”的实行需要学生接触各个领域的从业人员,开拓职业体验活动,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这些工作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学校内部无法完全提供体验的机会。2000多所学校都要进行活动体验课,场地不足的问题让教师头疼不已;上课的教师对课程开发研究准备不够,学生因可轻易获得优质教育而惰性增加;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增加了教师的业务负担,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严重不足;此外,企业和民间机构提供的学生实践机会过少。


四、“自由学期制”的生态价值与借鉴意义


(一)生态价值

“自由学期制”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一个大胆尝试,其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生态重建和发展的价值。

1. 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高课程计划能力

试点学校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自我认可度、自我效能感大幅提升,课程的计划和把握能力也得到锻炼。在实验阶段,尽管很多教师曾对这项政策深表忧虑,但教师们依然积极参加组织活动,不仅按照宗旨和目标进行备课,而且依据专家的意见革新了教育课程的编制和评价。教师积极改善教学理念、过程和方法,迅速应对学生的各种反馈并及时调整课程计划,有效履行其教育使命,实现了自我价值。

2. 促进活动授课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广泛参与

为更合理地实行“自由学期制”,学校对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进行了调整,根据主题开展多种讨论活动,如,协同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学习。在普通的国语、英语、数学等课程时间内,增加了讨论和沟通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在社会、科学等课程中,学校尽量开展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和认知。跨学科授课方式也逐渐增加,如,音乐剧实践课,汇集了国语、英语、音乐、体育等科目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和指导,突出了活动开展的复合价值,同时增加了教师间跨学科的交流与互动。

3. 赋予学生自主权,强化学习积极性

“自由学期制”的实施促使学校提供给学生多种体验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发展了学生的梦想,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创造了学校的幸福教育氛围。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理念和高级思维能力。在复合型学习方式的熏陶下,学生参与多样化课程活动,有效增加了对学习的投入,对自主找寻学习动能有着积极影响,有利于焕发学生主体的生机和活力。

4. 形成学习生态系统,建构学习共同体

“自由学期制”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视“学习”活动为教育的中心,构建起整体、合作和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学习生态系统。由于社会多样化的人力、物力资源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和学习环境,所以,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机构”的媒介方式,有利于维持相辅相成的学习生态网络。其实,学习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开放的学习活动系统,在这个共同体的学习环境中,学校不断增加与外界的沟通,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性,创生相应的机制,促进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无疑,“自由学期制”对构建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价值非凡。

(二)借鉴意义

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提到,“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韩国在实行“自由学期制”期间,组织学生进行课题讨论、职业规划体验、开展兴趣小组和项目合作等活动,实行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的考核制度,很多“非传统”方式让学生大受裨益。韩国的改革实践与我国的《纲要》意图相近,对我们不无启迪。

1. 努力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的权力

“纪律是学生成长的护栏,自由是学者诞生的热土。”[13] 促进学生发展,需要在精心呵护学生的同时,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权。可以说,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发展,更不会有所谓的创造。“自由学期制”令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兼具,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有效性兼备。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且有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学生突破教室局限,参与工作实习、实地考察、创业磨炼、社区服务等多种活动,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形成学习能力。这种生活化教育形式不拘泥于书本和课堂,却能提供大量富有选择性的课程和活动,其实质亦即保证学生生活的质量,维护其生命的价值。

2. 重视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

教育的目的在于不教育。在初中阶段,为学生提供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恰恰有利于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被呵护成长到自我成长的过渡。研究表明,个体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所拥有的自由度对其创造力具有积极影响。培养独立性与自主性,必须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看法与见解,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自由学期制”改革的初衷就是为学生带来改变。然而,现实非常严峻,已获得高学历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知道自己真心想要做什么,对人生和未来感到迷茫。面临职业选择困境的学生不在少数,这正是教育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提供青少年学生主动参与各项实践活动的机会尤为重要,如此才能使他们获取丰富经验,提高学习内驱力,明确为自己前途而学习的目标,增强自主探索人生的力量。

3. 积极倡导学生多维评价和多向反馈

秉持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乃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学生的成长是多维的,这决定了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不仅是学业层面的知识技能,还包括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学业内容。学生的成长不囿于学校环境,通过课外时间体验生活、感悟世界,更能锻炼能力,拓展视野。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给予多元评价和多向反馈,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与变化,如,利用成长记录的方式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等,收集学生各方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自评和他评、平时作业作品、学习报告、讨论发言等,使学生能更加了解自己,增强自评能力。所有这些,在我国的改革中亦有相近的做法,值得发扬光大。

4. 竭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热词”。首先,尊重和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自由学习中实现自我。我国的学校教育,每学年只有几天的综合实践课程,难以对学生的生活技能构成持续影响。积极赋予学生项目选择权,做更多的活动安排不失为一个努力方向。其次,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思维和自主习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借助学生自学、讨论、探究、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等形式,不断鼓励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赋予学生较大自由,包容学生错误,尊重学生思想和权力。为此,要尽心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思维环境,引发学生的实践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生活的幸福指数。

总之,“自由学期制”注重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心灵的自由,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正是我国教育的短板。有鉴于此,我们应当积极借鉴韩国经验,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熏陶,进一步实践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优质教育和幸福教育。


注释

[1][2] 梁荣华,孙启林.2014年韩国教育述评//韩国发展报告(2015)[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74-75、175.

[3][8] 여지영, 채선미. 중학생의 자유학기제 경험. 한국콘텐츠학회논문지[J].2016,16(5):698-709.

[4] 孙启林,索丰.2013年韩国教育述评//韩国发展报告(2014) [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94.

[5] 교육부.자유학기제 소개 [EB/OL]. http://www.ggoomggi.go.kr/page/new/notice/introduce/page_new_introduce,2016-10-08.

[6]  김달효. 사례연구를 통해 본 자유학기제의 가능성과 한계[J].교육문화연구.2015,21(5):179-202.

[7] 류정섭. 자유학기제란 무엇인가?[C]. 한국가정과교육학회 학술대회, 2013:9-19.

[9] 김나라,최지원. 해외사례 분석을 통한 자유학기제 운영 방향과 과제[J]. 진로교육연구,2014,(9):199-223.

[10] 교육부.학생의꿈과끼를키워행복교육을실현하는중학교자유학기제시행계획(안)[Z].2015-11-25.

[11] 최상덕. 자유학기제 정책이 교육현장에 미칠 영향과 EBS의 과제[J]. 미디어와 교육,2015,5(1):68-89.

[12] 신철균,황은희,김은영. 자유학기제 운영 실태 분석 연구[J].아시아교육연구,2015,16(3):27-55.

[13] 李保强.教育格言论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44.


(责任编辑:金平)


论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第6期,文中图表略,详见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