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海兰 | 汉语国际传播的微观基础与路径选择

王海兰 宁继鸣 孔院研究 2022-04-24



编者按:本期文章立足语言经济学视角,提出个体的语言选择和语言使用行为是语言国际传播的微观基础,改变语言学习的成本-收益结构,提高语言学习收益,降低学习成本是推动语言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应贯穿的重要原理。通过实证调查,文章发现当前汉语学习的动因主要是文化动因、经济动因和教育动因,并从适应和满足个体汉语学习动因和目的的角度提出汉语国际传播的4种路径:经济路径,文化路径,教育路径和汉语国际推广路径,同时针对每种路径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原文载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年第2期。



引言


语言传播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个既定传播函数中,某种语言或语言种类在交际网络中所占比重的增加”,其实质是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数量的增加,以及该语言使用范围的扩大②。


从宏观上看,语言传播是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微观的视角看,语言传播归根结蒂在于个体对这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宏观因素最终都要通过作用于人,才能对语言传播产生实质性影响,脱离了个体的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行为,语言传播将无从谈起。


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传播与个体对这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是同一个过程,只要有人使用或学习这种语言,该语言就在传播;同样,只有当人们使用和学习这种语言时,这种语言才得以传播。因此,个体的语言选择和语言使用行为是语言国际传播的重要微观基础,探索语言国际传播的路径需要从剖析个体的语言行为入手,通过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语言行为来实现。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个体对母语以外其他语言的学习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人们学习一种语言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同时获得一定收益。个体基于对语言学习成本-收益的考察而决定是否学习这种语言,当学习一种语言所获得的收益大于支付的成本时,个体才会选择学习该语言。


因此,从微观个体的语言学习动因视角看,影响语言传播规模和程度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习这种语言的成本,包括需要支付的学费、教材费等货币成本,以及由学习这种语言的难易程度和学习效率等因素决定的时间成本等;二是学习这种语言获得的收益,包括掌握该语言技能可能获得的高工资率和高就业率带来的经济收益,以及交际机会增加、更好的文化融入等非市场收益。学习一种语言的收益由该语言使用国的经济实力、所承载的文化影响力、以及使用者数量等因素决定。


汉语国际传播遵循语言国际传播的一般规律,其核心在于汉语学习者群体的扩大和使用范围的拓宽。从这个视角出发,个体的汉语学习和使用行为是汉语国际传播战略制定的微观基础。


近年来,不少学者从个体汉语学习动机的视角探讨汉语国际传播问题。贺阳探讨了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国际传播的相关性,从激发个体的汉语学习动机出发,从汉语的有用易学和积极拓展汉语的国际用途两个层面提出了汉语国际传播的策略。卢德平⑤建立基于汉语国际传播推拉因素的分析框架,提出汉语国际传播不仅要考虑传播国推的因素,同时要考虑对象国的拉力因素,拉力因素中就包含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中的使用行为等。


本文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学习者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实证分析明确微观个体学习汉语的主要动因和目的,即个体为什么学习汉语和学习汉语是为了获得什么,为宏观上理解汉语国际传播寻找微观基础,探讨基于适应和满足个体学习汉语的动因和目的的汉语国际传播路径。


汉语国际传播的微观基础:个体的汉语学习动因


外语的习得与母语的获得不同,外语的习得,特别是成年人的外语习得,通常要经历一个有意识、主动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启动和持续都是特定学习动机驱动的结果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语言学习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个体的语言学习行为是基于自身利益追求而做出的选择,语言学习的成本和收益是影响个体是否学习一种语言的重要决策变量。扩大汉语学习者群体,增加汉语学习者数量,实现汉语国际传播,关键在于提高个体学习汉语的收益,降低其学习成本,使个体投资汉语可以获得大于零的净收益,并且这种净收益能够持续下去。


个体学习和使用一种语言的动因和目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反映了个体对语言学习成本的考察和语言学习不同收益形式的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汉语学习者数量逐年增加,汉语学习需求日益多样化,学习汉语的原因也越来越多元化。根据国家汉办的粗略估算,目前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有的为了了解中国文化,有的因为经济动机,有的出于父母的要求,有的则没有明确的原因,等等。


本文在二语习得动机理论和语言经济学关于个体的语言选择和语言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个案的深度访谈设计问卷,面向韩国、泰国、蒙古、南非等多个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开展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构成个体学习汉语动因和目的的主要维度,及其占主导作用的维度,探讨基于满足和适应个体汉语学习动因的汉语国际传播路径。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本文以国内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2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以及海外泰国11所大中学学校的汉语学习者、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和荷兰莱顿大学孔子学院的学员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62份,回收率为76.2%。


受试者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年龄为12岁~60岁,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程度的汉语水平(初级、中级和高级)和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本科、硕士和博士),既有奖学金学生也有自费生,有全日制学生,也包括部分在职人员,这可以避开由于单一汉语水平、单一国家、单一类型的影响带来的偏差,使得分析结果有一定代表性和较强的说服力。


本文主要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的汉语学习动因和目的量表是作者以二语习得的动机理论和语言经济学关于语言选择的有关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对部分来华留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同时选取100名外国留学生进行试测后进行修改补充编制而成的。量表共设置了53项问题,每项问题分为完全同意、同意、无所谓同意和不同意、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5个等级,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和1分。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1.因子分析


对53项问题进行KMO and Bartlett检验,得到KMO=0.917,接近1,巴特利球体检验的p值为0.00<0.05,表明原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随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7个公共因子,对53个测度项进行若干次分析,逐次剔除无效测度项,最后保留32个项目。提取的7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累积贡献率为67.372%,即约67.4%的总方差可以由7个潜在因子或维度解释。

表1 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表1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明了32个有效测度项在7个潜在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即7个潜在因子所支配的测度项。由表1可以看出7个因子之间没有交叉支配,即每个测度项只受一个因子的影响,且没有单指标因子出现,即一个因子至少支配2个测度项。根据每个因子支配的测度项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分别给7个因子命名:


(1)经济动机因子(ECONOMY),强调“为获得经济收益”而学习汉语,包含可以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可以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可以在工作中得到晋升等8个测度项;


(2)教育动机因子(EDUCATION),强调“为获得教育机会”而学习汉语,包含想获得学位、需要到中国学习其他专业、想获得更多教育机会等5个测度项;


(3)环境因素因子(ENVIRONMENT),强调“因父母和周围环境因素影响”而学习汉语,包含父母希望我学习汉语、身边对我很重要的人认为我需要学习汉语等4个测度项;


(4)社会地位动机因子(STATUS),强调“为获得更高社会地位”而学习汉语,包括认为学习汉语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标志、学会汉语可以使我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等4个测度项;


(5)学习成本因子(COST),强调“因学汉语的成本低”而学习汉语,包含学习汉语的费用比较低、来中国留学费用低、学习汉语比较容易等5个测度项;


(6)个人兴趣因子(INTEREST),强调“因为个人兴趣”而学习汉语,包含喜欢汉语、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和喜欢中国人等3个测度项;


(7)期望在中国停留因子(STAY-IN CHINA),强调“因希望在中国生活和工作”而学习汉语,包括希望能在中国生活、希望能在中国工作等3个测度项。


对53项问题进行KMO and Bartlett检验,得到KMO=0.917,接近1,巴特利球体检验的p值为0.00<0.05,表明原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随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7个公共因子,对53个测度项进行若干次分析,逐次剔除无效测度项,最后保留32个项目。提取的7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累积贡献率为67.372%,即约67.4%的总方差可以由7个潜在因子或维度解释。


2.操作化和7个维度的排序


通过7个维度的均值比较以及对7个纬度所支配测度项的认同百分比对7个纬度进行排序,找出受试者学习汉语最主要的动因和目的。


首先看均值比较。32个测度项的整体克朗巴赫系数(Cronhach' Alpha)为0.925,7个因子所支配测度项的克朗巴赫系数(Cronhach' Alpha)在0.778~0.921之间,体现了较高的可靠性,每个维度内的问题可以看作单一维度进行累加。


为了强调每一维度的整体性而非独立的测度项,调查采用每一维度的平均值作为整个分析的基础。例如,个人兴趣这一维度支配了Q1,Q2和Q33个测度项,那么IN-TEREST的值为(Q1+Q2+Q3)/3,INTEREST得分越高表明调查者对因为个人兴趣而学汉语的认同度越高。根据该公式,得出汉语学习的原因和目的DE 7个维度均值,如表2所示。

表2 汉语学习的原因和目的的7个维度描述统计


由表2可知,在构成学习汉语动因和目的的7个维度中,均值最高的是ECONOMY和INTEREST,两者都接近4分,这表明整体而言,调查对象十分认同学习汉语是为获得经济利益或因为个人兴趣。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个体学习汉语最主要是出于对未来就业、收入等经济利益的追求,或者是出于对汉语或中国文化的喜爱等个人兴趣的考虑。


这个结果与我们的经验判断是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贸易参与度不断加深,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趋势持续走强,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个人与中国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贸易和教育文化合作关系。随之而来的是,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中,对掌握汉语技能的劳动者的需求上升,汉语的经济价值和国际影响力也在日益上升,汉语学习者或使用者所掌握的语言技能资本存量随着汉语的“升值”而“升值”。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者把汉语技能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来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趋势将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增强。


EDUCATION、STAY-IN-CHINA、STATUS的均值都略高于3分,但并不是很高,表明整体而言,对4个原因和目的的认同处于无所谓同意和不同意与同意之间,但更接近前者。COST的均值最低,少于3分,表明整体上来说,受试者不认同因为学习成本低而选择学习汉语。


其次看对7个纬度的认同百分比。为了进一步说明7个纬度的排序,通过每一个维度所支配的测度项的认同程度来统计7个纬度的整体认同百分比。


由因子分析可知,ECONOMY、EDUCATION、ENVIRONMENT、STATUS、COST、INTEREST和STAY-IN-CHINA7个维度所支配的测度项数量分别为8、5、4、4、5、3和3。


假设在每个纬度所支配的测度项中,如果受试者对其中至少67%(三分之二或以上)的测度项都选择同意或完全同意,那么就视其同意该维度为学习汉语的动因和目的。例如,STSTUS支配了4个测度项,如果受试者对其中的3项或4项都选择同意和完全同意,则视其认同学习汉语是为获得社会地位。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统计,得到7个纬度的认同百分比,如图1所示。

图1 汉语学习动因和目的7个维度认同百分比


图1表明,在构成汉语学习动因和目的的7个纬度中,受试者认同度最高的是INTERST,68%的调查对象同意学习汉语是出于个人兴趣,其次是ECONOMY和EDUCATION,一半以上的受试者同意学习汉语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或为获得教育机会。认同百分比最低的是ENVIRONMENT和COST,只有少部分人同意学习汉语是因为父母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或者是因为学习成本低。


综合均值比较和认同百分比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基本判定:个人兴趣、为获得经济利益和为获得教育机会是当前母语非汉语者学习汉语的3个主要动因和目的,学习成本低还未成为人们选择学习汉语的主要原因。


汉语国际传播的路径选择:基于个体汉语学习动因的分析


战争和殖民扩张曾经是语言传播的重要途径,但是到了当代社会,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民族主义思想崛起,依靠武力或政治强权已经无法强迫他国学习某种语言,语言的传播更多依赖于经贸文化交流或其他国家及其国民基于自身利益追求而进行的自主决策。政府可以通过影响个体语言投资的成本-收益来影响个体语言选择⑦,这也是一国政府在推动本国语言对外传播方面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和决策依据。


汉语国际传播从本质上来说依赖于个体对汉语的学习和使用,因此汉语传播的路径在于影响个体对汉语的选择,包括学习选择和使用选择。能够影响个体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路径都可以成为推动汉语国际传播的途径。


上述汉语学习者汉语学习动因和目的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动机、个体兴趣和教育动机是当前个体学习汉语最重要的原因,学习成本低还未成为影响个体选择汉语的主要因素。


基于分析结果,本文从影响和适应个体汉语学习动因出发,从经济、文化、教育、汉语国际推广4个方面提出汉语国际传播的路径选择。


(一)经济路径


语言与经济具有天然的密切关系。作为交流的工具,人类的一切经济行为都离不开语言,而与之对应的则是经济的发展对语言的演变、传播、消亡都产生着重要影响。“语言强,则经济强”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语言的强大不仅给一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带来政治、文化、社会等综合收益,反过来,“经济强,则语言强”也并非无条件成立,经济强只是语言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例如日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日本经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日本经济达到顶峰时,日语并未随其经济的强大而自然强大。


从微观个体的语言技能投资行为看,只有当学习一种语言所能获得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时,理性个体才会选择学习这种语言。对于以获得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语言学习行为而言,劳动力市场是个体语言技能实现其经济收益的社会中介,个体只有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与其所掌握的语言技能相匹配的岗位,其在语言学习上的投资才能真正实现收益。因此,从经济角度看,激励个体选择学习汉语,促进汉语国际传播,一种可行的路径是扩大汉语在国际经贸中的使用,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创造更多与汉语技能相关的就业岗位,使个体掌握汉语技能后获得足够的经济回报率,包括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工资率等。


经济收益是个体进行语言技能资本投资最重要的一种收益形式。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获得经济收益”是当前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汉语升值。为获得经济收益而进行语言技能资本投资,其持久收益来源于劳动力市场对该语言技能资本的持久需求,因此,只有当国际劳动力市场上能提供更多的与汉语技能相关的就业岗位时,才会不断有人为获得经济收益而学习汉语


我国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贸易关联的日益加强,将会自然而然地扩大汉语的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使汉语的经济价值得以提升,掌握汉语技能的人可以获得高收益,进而产生更多的汉语学习需求。


从推动汉语国际传播的角度看,除了适应和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所引致的自发性汉语学习需求外,还应因势利导,主动地借助经济发展的推力提高汉语的价值,使国际劳动力市场产生更多与汉语技能相关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大的汉语学习需求。


为实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例如,在中国出口的产品中配备汉字说明,这不仅使汉语言文字伴随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同时它可能对采购和销售中国产品者的汉语水平提出要求,那些会汉语的人将更有可能获得这份工作,或者相比于不懂汉语的人获得更高工资。再如,在经贸谈判、签订经贸合同时适当使用中文,这将会促使期望与中国开展商贸往来的公司聘用懂中文的翻译人员,创造更多需要汉语技能的就业岗位,这也将推进个体选择学习汉语。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充分发挥汉语在“贸易联通”中的作用,促进汉语在“一带一路”贸易中的使用,提升汉语经济价值,以此促进汉语的国际传播。


(二)文化路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语言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语言传播必然带动文化传播,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同时还应当看到文化传播也能极大地推动语言传播,一国通过提升其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激发他国对这种文化所依附语言的学习,文化传播也是语言传播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不乏成功案例。如韩国语,从使用人数上看属于小语种,但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创造了民族语言国际传播的“神话”。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不仅在中国大陆、港台和一些东南亚等地,在东欧、北美等地也先后刮起了“韩流风”,掀起了“韩语热”,目前韩语的使用率在世界几千种语言中已经排名在前11的位置,而推动韩语快速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韩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韩剧”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有力地推动了韩语的传播


实证分析显示,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喜爱和学习兴趣是当前汉语学习者选择汉语的重要原因。所有受试者中有72的人认为学汉语是因为喜欢汉语,69的人认为学汉语是因为喜欢中国文化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将自然地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反过来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明又是吸引海外民众学习汉语的重要动因对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创新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推动汉语传播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喜爱一直是众多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重要原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优美独特的汉语以其特有的神奇魅力吸引着世界其他民族和人们汉语国际传播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相辅相成二者互为途径又互为结果需同时推进


为推动汉语国际传播从文化发展角度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和份额加快中国影视动漫的发展与传播通过影视传播带动汉语传播加快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中文图书的研发与国际推广等通过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而吸引海外民众基于对中华文化的喜爱或向往而学习汉语当然由于文化天然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任何一种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都必须重视对传播环境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受众需求等要素的选择与判断受篇幅所限本文对此不展开论述


教育路径


语言具有文化属性和工具属性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语言技能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个体掌握某种语言技能后不仅可以通过该语言技能直接获得收益如从事翻译外语教学等职业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其他教育人力资本个体只有掌握语言技能后才能获得由该语言所承载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语言学习成为人们进行其他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必然选择和必要手段换言之得其他教育人力资本也是个体进行语言学习的重要目的


全球化发展带动了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等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为适应这一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个体越来越需要通过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与此相关的各类教育成为当今语言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例如就当前国内兴起的英语热而言其中一部分群体加大投资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国深造希望在国外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和英国以其发达的高等教育每年吸引大批学生来本国留学英语在世界范围的国际传播起到了巨大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我国采取的来华留学资助政策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华进行汉语和其他专业的学习同时伴随国际社会不断兴起的汉语学习高潮已有67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政令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或设为高考科目学生可以通过汉语学习获得更多教育机会本文调查结果显示,52的受试者认为学习汉语是为了获得教育机会”,来华留学增加上大学的机会等成为个体学习汉语的重要目的之一


发挥教育在汉语传播中的作用,既要有宏观层面教育改革的推进,还需要微观层面教学策略的改进,其核心是实现汉语学习者的教育人力资本增值和教育成本减少


首先要继续推进教育改革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国内教育文凭的含金量”,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外国人来华留学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原则扩大教育开放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教育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其次促进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政府间学校间等多种合作形式提升汉语在国外教育中的地位推动汉语进入当地国民教育体系


最后改进汉语教学策略,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本。汉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如果不在可能范围内降低汉语的学习难度,减少学习成本,学习者就可能产生畏难心理,一定程度上阻碍汉语的国际传播⑩。改进汉语教学策略,使汉语学习更容易,更高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信心,也是从教育层面推动汉语国际传播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汉语国际推广路径


语言国际推广与语言国际传播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语言国际推广是指一国出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为推广本民族语言的国际传播和发展而开展的活动,提供的产品和相应的服务⑪,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世界主要国家都积极投身于本国语言的对外推广,并取得显著成效。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具备对外推广民族语言的实力和能力的国家都会基于对本国利益的追求,采取主动性的语言国际推广战略。语言国际传播强调一种语言其学习者和使用者数量的增加,以及使用范围的扩大,而这一过程可能是国家或机构有意识推动的结果,也可能是个体自发决策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界定二者的关系:


首先,语言国际传播是语言国际推广的重要目标,语言国际推广则是语言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积极推广本国语言,从服务于本国利益的角度看,其目的在于提高本国语言的国际地位,扩大使用范围,实质就是推动语言的国际传播。语言国际推广作为有组织、有计划的专门性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推广国不仅将语言推广工作明确定位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制定了积极的语言推广政策,建立形式灵活多样的语言推广机构,提供大量的资金投入等,形成并建立了完善、坚实的语言国际推广支撑体系⑫。不同国家所采取的语言国际推广战略和具体措施都将对个体的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行为产生影响,包括学习收益的提升和学习成本的降低,吸引更多个体学习和使用这种语言,其结果就是语言的传播。前面我们提到,语言传播具有自发性,当个体经过语言学习的成本-收益比较,认为其收益大于成本时,就可能做出学习这种语言的决策。


语言国际推广最核心的一点是,它是一种主动的、有组织、有计划,同时具有一定目的性的行为,通过建立海外语言国际推广机构、派遣语言教师等措施,可以大大促进一国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改变个体学习这种语言的成本-收益结构,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满足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因此能吸引更多个体学习该语言,提高语言传播的速度。


其次,一种语言的国际传播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宏观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国际推广仅仅是推动语言传播的一种路径。语言国际推广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取决于语言推广的战略和策略,另一方面取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所决定的语言的价值,语言国际推广必须遵循个体的语言学习行为机制和语言传播的基本规律,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真正的传播效果。


为适应国际社会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旺盛需求,2002年我国开始酝酿借鉴其他国家推广本国语言的经验,在海外设立汉语教学和推广机构,进行有组织、成建制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由国家12个部委参与协作,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孔子学院为龙头的汉语国际推广体系,有利推动了汉语在海外的传播,不仅满足了国际社会的汉语学习需求,同时创造了更大的需求。


汉语国际推广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效一方面是因为汉语国际推广本身适应了世界各国了解汉语和中化文化,以及当代中国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它整合调动了国内优质教育文化资源,通过中外合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有效流通,大大降低了海外民众学习汉语的成本。为进一步满足海外汉语学习需求,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与认识,我们需要加强汉语国际教育,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加快孔子学院的内涵发展,进一步推动汉语国际传播。与此同时,应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协同对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框架下定位和规划汉语国际传播。


结语


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其影响力和重要性迅速上升的进程中,汉语国际地位的提升成为维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深化国际分工,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的重要因素。加快汉语国际传播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国家面临的历史机遇。


最后有三点需特别强调:


第一,汉语国际传播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仅是在对个体汉语学习的动因和目的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影响和适应个体汉语学习行为的角度提出传播路径和具体措施。加快汉语国际传播还需要其他路径的配合,例如提高汉语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等。


第二,本文所提出的汉语国际传播经济路径、文化路径、教育路径和汉语国际推广路径,这4种路径是相互交叉,并非完全独立的,例如经济路径中也包含着文化路径。需要通过4种路径的综合作用达到影响和改变个体学习汉语的成本-收益的最佳效果。


第三,汉语国际传播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汉语国际传播要服务于我国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的需要,在汉语国际传播过程中应该树立成本-收益意识,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汉语国际传播效果,实现汉语国际传播的增值效应。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

作者王海兰,经济学博士,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州大学语言服务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经济学、语言服务、语言传播。作者宁继鸣,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言与文化传播、孔子学院与对外传播、汉语国际教育政策、语言经济理论及应用。



图片/Pixabay网站

编辑/徐媛媛

校对/谢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