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导读 | 《孔子学院研究年度报告(2018)》文献分析与概述

王琦 孔院研究 2022-04-24

本期文章对《孔子学院研究年度报告(2018)》的编撰目标、总体框架及文献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与分析,以期客观反映2017年孔子学院研究文献的概况。




1编撰目标

《孔子学院研究年度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基于2017年度孔子学院研究成果形成的研究报告定位是对孔子学院年度研究文献进行集成与梳理,对研究现状开展综合分析;功能是对孔子学院研究发展脉络的呈现、规律要义的洞悉、动态导向的判断;目标是使孔子学院这一新生事物在社会语境和学术语境中获得相应的定位和意义空间,获得功能与价值的确认与诠释。


对孔子学院研究文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动态,以及社会对其存在的认知路径、基本态度与价值判断。


对孔子学院研究文献的系统分析,既是对孔子学院内理、结构、概念、功能、意义等意识性存在的离析与挖掘,也是对政府决策、内部治理、行业发展、社会预期以及舆情舆论的一种影响与策应。


2总体框架

按照教学研究、发展研究、影响研究、舆情研究、案例研究五个维度,报告对研究文献进行了划分,尝试客观反映2017年度孔子学院研究的总体情况。


教学研究,是指在汉语国际教育框架下,围绕孔子学院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基于海外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多样性,教学需求的多元化,以及相关理念、理论、实践,包括网络与教育技术的采用等问题展开的研究。


发展研究,是指与孔子学院自身建设和发展相关的研究,主要涉及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资源配置与综合协调、质量建设与发展评估,以及如何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和人文交流等问题。


影响研究,是指由于孔子学院的存在和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内外部环境,以及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国家软力量建设等产生影响的相关研究,同时,也是对孔子学院功能和价值的观照和呈现。


舆情研究,是指对境内外媒体刊载或发布的关于孔子学院的报道与评论,以及专家学者对相关报道评述的分析和研究,旨在通过对相关舆情信息的综合分析,客观呈现孔子学院的年度舆情生态、媒体舆论中的孔子学院形象以及孔子学院媒体话语的生成机制与构建策略。


案例研究,是指对海外孔子学院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个案呈现与分析。案例分析沿着三条主线来展开,每年选取其中一条主线甄选案例进行分析:一是围绕孔子学院某个主题项目;二是围绕某个国家(地区)的孔子学院;三是围绕孔子学院的某个群体。


3文献情况

根据报告文献检索和筛选标准,最终确定2130篇/部中外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总体概述、框架设计、择要摘录和探究分析,其中包括中文文献2074篇/部,外文文献56篇/部,基本反映了2017年度孔子学院研究文献的概貌和代表性成果。


1从文献数量来看

2017年孔子学院研究文献共2130篇/部,其中期刊文献1178篇,包括中文文献1135篇、外文文献43篇;学位论文865篇,包括中文文献857篇、外文文献8篇;图书文献16部,包括中文图书11部、外文图书5部;中文会议文献39篇、中文辑刊文献32篇。具体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是孔子学院研究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文献总量的55.31%和40.61%,并且,与上一年度相比,各文献类型数量所占比例基本保持一致。具体如下图。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文献较2016年总量和不同类型文献数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期刊文献增加417篇;学位论文文献增加133篇;会议文献增加12篇;辑刊文献增加6篇。


孔子学院的价值和意义已经嵌入各个学科的话语体系当中,成为学术研究的选题或举证,既是孔子学院自身发展与影响力提升的现实推动,是学界对孔子学院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经济、教育、政治等存量价值探讨意识的提升,也是社会语境下公众对孔子学院认知转变的反映。


这种意识的提升与认知的转变在2017年度的期刊文献表现显著。2017年期刊文献的增长率约为54%。纵观期刊文献的选题与内容可以发现,超过45%的期刊文献将孔子学院作为主要或重要论据以支撑研究论点。相关主题主要包括孔子学院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互动与互助;孔子学院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功能与价值;孔子学院与海外中国关注的演变与渐进等。在这些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研究、国家传播能力与形象塑造研究、海外汉学研究等文献中,都不乏孔子学院的“身影”,孔子学院研究的空间更为开放。


孔子学院的发展也引发了海外学者的关注和讨论。近年的文献看,海外学者对孔子学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孔子学院对中国外交和软实力的影响;二是孔子学院、办学主体与合作大学的关系与张力;三是孔子学院的教学、课程与师资的现状与问题。


2017年海外研究的选题与内容延续以往的主题,但是在具体概念、国别关注和意识认识上显现出一定的转变早年的一些海外研究强调,孔子学院是中国的外交方式之一,是中国提升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加强地缘政治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2017年有美国学者提出,在全球语境下,孔子学院的存在和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地缘文化影响力,而无须过分强调孔子学院的政治影响力作用。这一研究分析了孔子学院的文化影响力,淡化了孔子学院的政府色彩,更加客观地阐述了孔子学院何所为,也更加理性地分析了孔子学院何以为。

在全球化语境下,追踪国际研究前沿热点,跻身国际学术行列一直是学者们努力贯彻并终生追求的目标,孔子学院研究也不例外。2017年,在孔子学院研究外文文献的作者中,也不乏中国或华裔学者。Jiani分析了孔子学院对吸引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Chen分享了美国宾汉姆顿大学孔子学院的京剧推广与传播经验等。这些文章为海外学者了解中国研究视角提供了路径,有利于推动孔子学院研究国内与国际的接轨与对话。


团队合作、团队规模等的构建与提升对学术影响力具有放大作用。孔子学院研究文献数量的增长一方面反映了孔子学院在学术话语体系下的升值,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近年来新兴的孔子学院研究团队的努力,如华南理工大学安然团队、中央民族大学吴应辉团队、山东大学宁继鸣团队等。


2017年孔子学院研究就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团队的集成效果,在图书出版层面的体现尤为突出。山东大学宁继鸣团队出版《孔子学院研究年度报告》皮书系列,华南理工大学安然团队出版《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研究》等专著或编著,都对孔子学院研究具有推动作用。


2从文献主题来看

根据本报告对研究文献划分的五个维度,对教学研究、发展研究、影响研究和舆情研究等四个维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其中,教学研究1166篇/部、发展研究224篇/部、影响研究721篇/部、舆情研究19篇。与2016年的对比情况如下图。


教学研究

与上一年度相比,2017年孔子学院教学研究增加了361篇所占比重增加近4个百分点。汉语教学是孔子学院存在的基础,也是孔子学院发展中的首要任务,教学研究也一直是孔子学院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该类文献从汉语和文化教学人才与师资培养方法完善与资源配置等方面呈现孔子学院海外教学现状与问题,探讨教学相关要素的改善与提升、完善学科专业的理念与框架。


从不同类型文献所关注的内容来看,期刊文献更多地关注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学位论文文献更多地关注孔子学院海外教学现状、汉语教学实践等问题。文献所呈现出的现象也较为符合现实情况:学位论文的写作群体主要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他们具有海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一线经验,便于将实践落实到毕业论文的选题当中;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现状、专业学生培养的局限、海外孔子学院教学质量的反馈,推动专家们反思专业建设的问题、完善人才培养的体系,并付之于学术期刊加以探讨。

发展研究

2017年孔子学院发展研究文献数量较上年虽然略有上升但在整体文献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0.52%。在建设发展的新时期与新阶段,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孔子学院进入了发展的“新常态”。对下一阶段孔子学院的体制与机制、治理与管理、方式与策略等问题的探讨成为业内专家和孔子学院相关者非常关心的话题。


然而,由于孔子学院直接参与者的学科背景相对集中和单一,囿于地理位置国内研究者难以开展较为深入的实地调研,孔子学院发展研究文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略显不足,这也导致了孔子学院建设者、合作者和一线教师对其下一阶段发展政策、结构、方式等的困惑和焦虑。


探讨孔子学院的发展问题,不仅需要跨学科理论支撑和海外一手资料,更需要研究者不断提高学术研究素养,跨学科学者的加入与专业学术团队的协作成为孔子学院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传播学、语言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的重要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孔子学院研究问题,相关孔子学院研究团队也正在集聚与建立,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文章,对未来孔子学院研究的持续“加热”具有推动作用。

影响研究

2017年孔子学院影响研究占研究总量的三分之一,与往年文献相比,研究主题从外交能力、贸易影响、文化交流等中观层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等更为宏观的命题拓展。


着孔子学院自身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孔子学院已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被感知而不被认知的语言与文化推广机构而存在,它开始融入社会发展中,嵌入学术话语官方话语媒体话语体系当中


学术研究不是完全“价值无涉”的,孔子学院的功能、价值和影响一直是海内外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由于国家利益的出发点、文化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对孔子学院影响因子的抓取、凝练和解读受研究者自身价值观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博弈,这也使得孔子学院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舆情研究

2017年孔子学院研究文献中不乏海外媒体报道,特别是美国媒体,有很多涉及孔子学院的报道。新闻不是社会状况的一面镜子,而是对已经显露出头角的那方面的报告。对新闻报告的关注,能够让我们及时掌握事件发展的动态,挖掘背后的社会、心理意义,从而应对并预警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风险,延续并完善具有积极效用的方式和功能。


整体而言,孔子学院在海外发展的客观现实有目共睹,但近年来从海外传来的不少“风声”也促使我们从“他者”视角来重新审视海外孔子学院所处的环境和面对的问题。


孔子学院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其意义可以是多样和灵活的,而权威人物或关键人物对它的阐释和解读则更容易扎根于公众心中。对海外官方或权威媒体的报道进行话语分析研究,能够及时把握当地公众对孔子学院的认知状况,更好地选择孔子学院的传播内容,完善传播方式,改善传播效果。


3从专题研究与相关研究来看

专题研究是指以孔子学院为核心或关键词展开的研究,相关研究是指将孔子学院视为重要概念、素材或举证展开的其他主题的研究。专题研究是针对孔子学院自身发展、功能实现与社会影响的直接研究,相关研究是针对其他研究选题而间接呈现孔子学院的功能、发展与社会影响。


2017年孔子学院研究文献包括专题研究共353篇/部,占总数的16.57%,相关研究共1777篇/部,占总数的83.43%。如下图。专题研究包括期刊文献195篇(含外文文献19篇);学位论文136篇(含外文学位论文2篇);图书7部(含英文专著1部);会议文献3篇、辑刊文献12篇。相关研究包括期刊文献983篇(含外文文献24篇);学位论文729篇(含外文学位论文6篇);图书9部(含外文图书4部);会议文献36篇、辑刊文献20篇。

高质量相关文献在孔子学院研究方面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不亚于专题研究。孔子学院在相关研究中的高频率“出场”,更加清晰地反映出孔子学院的社会嵌入性,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语境、在国家形象与国家能力的中观语境、在汉语教学推广的微观语境中的价值正日益形成学者共识,成为这些研究领域的普适性素材。


这种现象在2017年期刊文献相关研究中尤为明显,983篇期刊相关研究中,孔子学院影响研究有446篇,占45.30%。不少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自信、“一带一路”等宏观命题的研究文献中都会分析孔子学院的作用:在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构建的中国选择中,孔子学院被视作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形象塑造需要适切的对外传播方式,孔子学院作为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对海外中国形象的认知具有正面效应。


4从发表刊物来看

2017年孔子学院研究中文期刊文献共1135篇,涉及期刊520余种,其中核心期刊文献265篇,占中文期刊文献总量的23.35%。如下图 。

核心期刊中,CSSCI 来源文献195篇,中文核心期刊来源文献176篇,中文科技核心期刊22篇。其中,有128篇文献发表在既是CSSCI又是中文核心的期刊上。2017年刊发孔子学院研究的中文科技核心期刊数量上升,主要是中医药领域的期刊,发表文章多为孔子学院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发展、影响等问题的探讨。


2017年发表孔子学院研究文献3篇及以上的核心期刊共17种,具体见下表。除该表所列核心期刊外,《东岳论丛》《国际经济合作》《江苏社会科学》《拉丁美洲研究》《理论月刊》《社会科学》《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现代国际关系》《新闻大学》等核心期刊分别刊发2篇孔子学院相关研究文献。

与2016年相似的是,孔子学院相关问题在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领域继续得到关注,部分高校学报也相继刊发孔子学院研究论文。与2016年相比有所发展的是,传播学领域相对权威的期刊发表的孔子学院研究得到了广度和深度的延伸,从传播视角和语境出发探讨孔子学院的运行管理、话语建构和国家形象塑造问题,体现出孔子学院研究在传播层面进行理论探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专题研究文献是对孔子学院针对性问题的抓取和挖掘,2017年度发表孔子学院专题研究文献2篇及以上的期刊共18种,见下表。其中,《国际汉语教育》《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对外传播》《现代传播》都是业界认可度较高的期刊。


5从学位论文来看

2017年孔子学院研究中文学位论文共857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学位论文没有进入数据库,据此推断,国内学位论文及其来源高校的实际数量应超过上述数字。


其中博士论文有20余篇,集中在公共外交、语言政策、经济投资、国际关系等领域,将孔子学院作为案例或举证。博士论文《孔子学院的品牌成长——基于服务导向的实证研究》(山东大学)开展跨学科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探讨了孔子学院品牌建设与发展的问题。其中硕士论文有836篇硕士论文,来源于全国110多所院校,数量与2016年基本持平。


学位论文主要来源机构(前30位)的整体情况见下表。其中,孔子学院专题研究学位论文数量较多的高校包括:山东大学14篇、北京外国语大学13篇、哈尔滨师范大学10篇、上海外国语大学9篇、广西师范大学7篇、渤海大学7篇、上海师范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各4篇。

与2016相比,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依然是孔子学院研究学位论文出产量较高的学校。此外,天津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院校的孔子学院研究学位论文数量也不断上升。


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首先,上述学校设置国际汉语教育等相关专业,招生人数可能影响学位论文的数量;其次,上述学校重视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与交流;再次,上述学校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海外孔子学院任教的人员数量较多,积累了实践经验与一手材料;最后,上述院校的研究生导师支持孔子学院研究或孔子学院框架下的汉语教学与文化活动研究。


关于会议与辑刊文献,2017年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多篇孔子学院研究论文,《孔子学院发展研究》《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等辑刊也都较为关注孔子学院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略


推荐阅读

年度成果 |《孔子学院研究年度报告(2018)》

宁继鸣 | 孔子学院共同体意识:全球治理与区域合作

宁继鸣 |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与“学科”双重属性的反思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徐媛媛

校对/谢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