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打造传染病救治的“网顶医院”

岳超群 广东卫生在线 2024-01-15


11月24日,广东通过国家评估,成为第一批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省份。戳这,查阅此前报道>>

勋章的背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贡献了一份沉甸甸的力量——这里是广东省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重要战场,1999年至今接生500余例,无一例新生儿发生HIV感染;这里也是全国首批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医院,总体母婴阻断成功率98.8%以上。


作为一家以传染病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广州八院还有更多赫赫有名的战绩,艾滋病诊疗水平全国领先,乙肝、丙肝治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非传染病救治领域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故事,并且以2021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为契机,正在实现新的跨越。


“我院以传染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引领,立足‘强专科、优综合’战略,结合华南区域传染病中心的总体定位,打造国内一流,以传染病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党委书记杨柳平如此描述发展愿景。


让患者看见冬日暖阳

出生20年后,小丽回到广州八院,送上一面锦旗。她是全省第一个成功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的婴儿,而今已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健康地生活在阳光下,拥有父母所期待的简单与平凡,也带给许多处于病痛中的人以帮助。


项目开展的24年里,还有500多名和小丽一样的幸运儿在这里出生。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除了艾滋病孕产妇分娩,艾滋病患者的手术、肿瘤治疗等也是特色项目,吸引着省内外患者慕名前来。


这里还率先成立了全省首个艾滋病“一站式”服务中心,感染病大楼划分出专门区域,艾滋病防、管、治、关爱部门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体化服务链。在这里,感染者大多数一周内就可以完成诊断并开始治疗。


阿林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出现发热,自行检测显示感染了HIV,因为惧怕他人知晓,挣扎良久才鼓起勇气来到医院。在“一站式”服务中心,他完成了心理减压。完成检测不到3天便拿到了确诊报告,接着医生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坚持一段时间后,阿林的外周血已检测不到病毒,免疫功能维持正常。去年12月1日,他还参加了感染病中心每年一度的聚餐,和病友一起分享抗艾历程。


“在广州八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随访病例数超过1.6万。用国际上最严格的检测下限指标来衡量,抗病毒治疗成功率也能达到95.5%。”感染病中心主任李凌华介绍,治疗成功意味着患者每毫升血液里的HIV病毒载量小于50拷贝,基本不具备传染性。


此外,医院每年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综合调研、举办临床学习培训班;设置了医学模拟中心,接收网点医院的医护人员开展传染病救治、院感防控等方面的实操培训。作为省艾滋病诊疗质控中心,医院积极推动全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成立了广东省艾滋病专科联盟。目前全省共86个治疗点为患者提供抗病毒治疗服务,覆盖21个地市。其中有48个点开展“一站式服务”、48个点开展“个案管理”,持续缩短确诊-治疗时间,加强患者随访管理,降低失访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及时性。


▲成立广东省艾滋病专科联盟,推动全省艾滋病防治水平提升


同样成绩亮眼的还有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肝病中心。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医学及管理规范化促进项目示范医院、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分中心、全国首批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医院,广州八院的肝病中心在乙肝临床治愈、慢性丙型肝炎和难治性丙型肝炎、肝肿瘤综合治疗等方面都有着特色优势,打响了“看肝病,到八院”的口碑。


发现感染乙肝病毒一年后,阿如的肝功能出现轻度异常,到广州八院就诊,肝脏组织活检的病理结果显示:“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轻度、G2S2。”这意味着,他已经发展为一名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先后采用干扰素治疗和单纯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022年5月,肝病中心提出干扰素并联合口服抗病毒药治疗的新方案,一年后,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了。


“曾经以为我将永远是携带者,但是专业的技术、科技的发展,让我战胜了病毒。希望更多病友能和我一样,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获得乙肝临床治愈的机会。”阿如写下一封长长的感谢信。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医院对慢乙肝优势人群进行以长效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总体乙肝临床治愈率近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开展丙肝患者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2000余例,治愈率高达98%以上,明显高于国内外同类临床研究报道的数据。


▲2023年全国爱肝日义诊公益活动


“作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广州八院在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临床救治、研究成果上,均居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院长余纳介绍。


在广州八院,招聘面试的时候有一道必答题:“你怕传染病吗?”将答案作为遴选人才的重要标准。“医院始终将攻克传染病作为立身之本,所有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应的传染病防控和救治知识。”纪委书记张坚揭秘硬核战力的根源:顺应新时代新形势,医院在转型中实施“强专科、优综合”战略,传染病相关科室不再是隶属于内科的亚专科,而是围绕其建立内外妇儿及重症医学等相关科室,在临床诊疗中形成健全的体系支撑。


守好祖国“南大门”

长期的实战淬炼,广州八院在面对各类突发传染病时也有足够的底气,收治了全国首例基孔肯雅热、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人感染高致病 H7N9禽流感等患者;在足以写入史册的新冠战疫中,这里又成为广东救治的主战场,是守护祖国健康“南大门”的坚固堡垒。


常年监控各地传染病信息,这支队伍培养出了高超的职业敏感性。在2019年底收到武汉有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后,立即启动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人员培训等,当战疫在广州打响,有备而战的市八人迅速进入状态。


2020年1月21日收治的一名55岁女性患者,经过9天治疗后于30日顺利出院,成为广州市首个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告诉群众“虽然没有特效药,但不用太害怕,这个病可以治好”;2月5日,一名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因急性妇科病在负压病房接受手术,转危为安,向公众证明医院面对紧急情况也有救治能力;2月19日,84岁高龄、患有各种基础病和慢性肾衰竭、接受过人工右髋关节置换手术和心脏介入治疗的阮阿婆,靠ECMO续命12天后脱离危险,用事实告诉大家,医护人员为每一个生命都会全力以赴,危重症患者也可以转危为安。


在谈新冠色变的疫情初期,这些无疑都安抚了人们紧绷的神经。


此后的抗疫历程,嘉禾院区的其他业务基本按下暂停键,全力以赴做好新冠相关病例收治,截至2022年12月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前,累计收治患者1.6万余人次、涵盖108个国家和地区,救治成功率超过99%。


这期间有许多温暖的时刻。2021年6月9日,2名阳性考生在医院隔离病房里,顺利完成高考,还迎来医护人员准备的惊喜派对;2022年11月1日,在发生胎儿窘迫后,广州首例新冠确诊孕妇剖宫产下小公主,健康评分为满分……


▲为2名在隔离病房特殊考场参加高考的的阳性考生加油


这其中有挺身而出的担当。“新十条”出炉前两个月,面对居高不下的感染病例,医院将潜能发挥到极致,同时做好“一院五区”的患者救治工作,除了守好嘉禾院区、东风院区大本营,还由医院领导班子分别带队,分别进驻亚定点医院、健康驿站、南沙康复病区,派出支援的医护人员近3000人次。


这其中更有舍己为公的付出。2021年6月起,广州八院所有干部职工纳入闭环管理:医护人员在隔离病区连续工作28天,出来后按规定完成集中休整14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短暂的7天休假后又回到隔离病房,如此循环往复。


“我们的医护人员太不容易了!”余纳语带哽咽。弦一拉满就是3年,全院90%的医护人员都进过隔离病房,他们中有80后的党员业务骨干,一家五口有三人奋战在抗疫一线;有很多中青年医护人员结婚不久、或者稚子尚幼就走上了战场……他们错过的,或许有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有对高龄长辈最后的陪伴,有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没进隔离区的医护人员,也基本都是因身体状况无法满足要求的,他们在辅助岗位上同样不辞辛苦、默默守护。


在持久战中,隔离病房管理是巨大难题,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各家医院的通行做法,广州八院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创新。“我们采用循环模式。所有进隔离病房的党员组建成一个临时党支部,由一名支部书记、一名副书记整体管理,但在具体管理中分设隔离病区、休整酒店、社会面3支队伍,分别配置3个支部委员,成批次参与轮转,确保支部的稳定性,保障熟悉情况和迅速开展工作。临时党支部在隔离病区设立医疗组、院感组、护理组、关心关爱组,党员带头,给患者更好的救治和护理。”杨柳平说。


▲注重人文关怀,隔离病房里的生日会


为了强化院感防控,嘉禾院区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合纵连横”的院感防控体系,创新实施“红、黄、绿”分区管理,分别对应高中低风险区域,采取物理隔断措施,对高风险和低风险区域的工作人员进行分类、分区精准管理。“我们还专门设置了院感中央视频监控室,实现全院无死角覆盖,确保及时发现风险点,以及出现职业暴露后准确评估风险程度,为后续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副院长陈淑贤谈到,包括隔离病区到酒店的路上,全流程、全环节都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记录,确保任何一个环节都可回溯。


2022年初,广州启动琶洲方舱建设,杨柳平受命带着一支医疗、院感、护理、后勤、管理等专业的九人小分队进驻。2022年4月,在完成“打样方舱”建设后,他带着团队编写了一本近10万字的《方舱使用手册》,为后来的多个地市、医院提供了宝贵借鉴,也为进入方舱的医护人员提供了指导。


在做好医疗救治的同时,医院也积极为新冠治疗寻找更佳方案。2023年3月23日,国家药监局公布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来瑞特韦片获批附条件上市,这是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CL单药抗新冠病毒一类创新药物,适用于轻中度新冠患者。这也是国际首款无需联用利托那韦的拟肽类3CL靶向新冠治疗药物。


来瑞特韦片的三期临床实验有124例是在广州八院进行,纳入实验的不少患者都具有高危因素,包括肥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包含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当时临床救治工作忙碌且紧张,但为了让更广泛的患者受益,我们义不容辞。而且作为传染病老院,八院有丰富的经验,平时也高度重视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建设,有底气做好这项工作。”副院长邹尚荣谈到,“付出是值得的,临床验证效果甚至超出预期。”


百年老院的新使命

新冠疫情再一次敲响警钟:公共卫生体系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广州毗邻深圳、香港,本身也是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必须拥有强大的传染病救治能力和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为此,广州八院决定扛起旗帜,建设国内一流的以传染病为特色的研究型医院、辐射华南地区的传染病临床救治“网顶医院”。


随着嘉禾院区二期工程竣工,今年2月,东风院区全部医疗业务全部搬至白云区,感染病中心、肝病中心相继在新院区开诊。目前医院床位1000余张,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三期工程建设也在有序推进,完成后总床位将达到3100张。


当然,“网顶医院”不能只是规模大,关键还得实力强,在传染病疑难重症救治、快速诊断、院感防控等方面都必须成为标杆——过往无数次的实践证明,传染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提升救治能力离不开多科学协作,传染病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有强大的综合学科作为支撑。


“领导班子讨论,一致认为应该主抓三件事:首先是党建引领,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互促;其次是学科建设,为医院发展注入持续生命力;最后是人才引进和培养,抓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和原动力。”杨柳平表示。


学科建设已明确思路:以现有的新突发传染病、艾滋病、肝病、中医专科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临床重点专科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在全院形成布局合理、技术水平较高、各具优势(特色)的重点专科群。


为此,医院规划了分层分级的学科发展路线,实施激励支持计划,对感染科、肝病科、中医肝病科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消化科等3个重点培育学科,呼吸科、妇科、口腔科、血液科等4个潜力学科,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经费支持。


“我们鼓励良性竞争,争取有更多的学科实现良好发展。”副院长胡凤玉表示,恢复常态化诊疗秩序后,医院也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新引进消化科、心内科、血液输血科、眼科、麻醉科等学科带头人,并选送数十名优秀员工外出进修,“医院出台了系列政策,学科带头人‘一人一策’;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工资及绩效奖金照发,并报销学费;博士后工作站引进人才年薪不少于50万元……”


她分享了一个小细节:学科带头人锁定人选后,院领导会一个个电话联络,了解对方希望建设什么样的队伍、开展哪些业务、需要哪些支持等,给平台、给待遇、给政策,其中,为了打动某个学科带头人,她打了数次电话。


医院也坚持擦亮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底色:着力打造四大重点学科群、四大传染病研究平台,分别是新突发传染病重点学科群、艾滋病重点学科群、肝病重点学科群、中医重点学科群,传染病研究所研究平台、临床验证研究平台、临床药学研究平台、感染防控平台。


医院传染病研究所拥有的高端病毒学与免疫学研究平台,在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新冠疫情等的战斗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医院拟建设国际化、具有传染病特色的临床样本资源库及数据库,联动医院、大学、企业和重大研究平台,全面提升产学研融合、创新能力,为传染病诊疗探索更优化的方案。


“以一流传染病学科建设为着力点,打造一流的传染病临床诊治技术、一流的传染病临床救治队伍和基础研究队伍;以一流的传染病研究平台为方向,建立特色传染病临床诊治学科群和高水平传染病研究平台,建设国内一流、以传染病为特色的研究型高水平医院。”余纳分享了背后的构想。


“网顶医院”当然也肩负着提升全省传染病防治水平、健全传染病防控体系的重任,为此,广州八院也在砥砺深耕。3月28日,医院牵头成立了广州市传染病救治专科联盟,首批纳入23家医疗机构;11月19日,医院又联合广东省多家医疗单位,成立了广东省肝病联盟以及广东省人工肝专科联盟,为全省肝炎、肝衰竭等的诊治水平提升再添新助力。


从1921年广州小北象岗顶废庙,1名医师、8名看护搭起广州市立传染病最早的班底,到而今的技术力量雄厚、科室配置齐全,传染病救治能力华南领先,栉风沐雨百年,初心不改,这家老院终从举步维艰走到星河辽阔。


广州八院将以‘平战结合、分层分类、高效协作’为原则,在构建高质量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织密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余纳掷地有声。


欢迎订阅《人之初》杂志(点击下方图片)

▼▼▼





记者 | 岳超群
编辑 | 叶溱 任君飞 责编 | 张秀丽
来源|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推荐阅读

陆敏强:一个外科专家的诗和远方


明年起执行!新版广东药品目录公布,超6000种药品纳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打造传染病救治的“网顶医院”

岳超群 广东卫生在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