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解中国要读哪些人?这四个姓周的值得关注,简称“四周论”

李华芳 读品贩子 2021-05-31

最近周黎安老师的官场+市场竞争再次在我朋友圈刷屏,这当然是个很有力的解释框架。参见周黎安的演讲《经济学的制度范式与中国经验》(非常值得读,强烈推荐)。



但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些细节,能更好理解中国。要理解中国肯定是要读很多很多人的作品。


所以下面这个囿于我自己的阅读经验,可能完全是偏见。


我觉得首先是要加上周其仁对企业家精神的论述。周其仁的代表性作品:

  • 周其仁, 1996. 市场里的企业: 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经济研究, 6(7).
  • 周其仁, 1997. 机会与能力: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 管理世界, 5(81).
  • 周其仁, 2002.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周其仁, 2004. 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其次要细化周飞舟对财政分权与不同层级及时期政府竞争细节,看如何与“官商两市”框架结合。周飞舟的代表性作品:
  • 周飞舟, 2006. 分税制十年: 制度及其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 6.
  • 周飞舟, 2006. 从汲取型政权到 “悬浮型” 政权. 社会学研究, 3(1).
  • 渠敬东, 周飞舟, 应星, 2009.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 中国社会科学, 6.
  • 周飞舟, 2009. 锦标赛体制. 社会学研究, 3(5).
  • 周飞舟, 2010. 大兴土木: 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行为.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3.
  • 周飞舟, 2012. 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兼论 “项目治国”. 社会, 32(1).
  • 孙秀林, 周飞舟, 2013. 土地财政与分税制: 一个实证解释. 中国社会科学, 4.

再加上周雪光从组织视角理解的中国官僚行为与治理。周雪光代表作品:
中英文有很多,但相关的文章基本都小结在下面这本书里了。
  • 周雪光, 2017.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 三联书店.
因为这本书不能在大陆出版,所以周老师开放了版权,放在自己主页上 https://web.stanford.edu/~xgzhou/zhou_book2017.pdf 

把上面这些加起来,就我自己阅读的感受而言,我觉得对中国的体制和发展还是能有一个站得住的理解的。

巧合的是,这四位老师都姓周,我觉得可以把这个叫做“四周论”。

如果读者诸君有人因此受启发,把这个在英文论述里加以介绍,不妨写成ZZZZ。这样比较有冲击力,4Z就差点意思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