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联出的这份杂志,专门解决9-16岁孩子课外知识这道最难跨的坎

米饭 少年商学院 2021-05-17

文 | 米饭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副主编


英国作家尼尔·盖曼在《睡魔:好心人》中说:


我列了一张单子,关于那些学校里不会教你的东西。他们不会怎么爱一个人。他们不会教你怎么做一个名人,怎么做一个平凡的人。他们不会教你怎么离开一个你不再爱的人。他们不会教你怎么理解别人脑子里发生的事情。他们不会教你对一个濒死之人说什么。


这就是当前我们的孩子所面对的教育环境。

 

教科书里堆砌的大量信息,已经不足以让青少年们快速适应现实世界,因为学习者即将面对的世界是灵活多变的,兼具未知与已知。

 

而这正是《少年》杂志创作的初衷——

 

那就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里,引导他们看到学校、课本以外的世界,去思考什么样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


比如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如何辨析和判断,如何自己解决问题,如何和自己以及这个世界相处,如何培养健全的心智以及人格......


《少年》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


由三联出品的青少年刊物《少年》,是国内第一本针对9-16岁青少年,进行人文思维启蒙的原创杂志。


从封面我们可以看出主创团队赋予《少年》的调性和理念——


这是一个少年面对广阔世界的感受,好奇、兴奋、有一点不安,有一点害怕,但更多的恐怕是焦躁和迫不及待。世界那么大,还有那么多神奇,你没有见识过;还有那么多情感,你没经历过;还有那么多未知,等着你去探索。

 

脚下的礁石告诉他们,人生远远不止眼前的这一刻,他们是不断流变的岁月、历史与人类代际中的一环,而且,和父母一样,他们对自己,对这个世界负有责任。

     (《少年》2020年6月封面页)


杂志共设5个栏目,分别是“思考、专题、新知、专栏、阅读”,话题多元且极具创意,文字诙谐有深度,能够轻易让读者体验到脑洞大开的刺激感。

 

内容涉及哲学、科学、心理学、文学等领域,从对当下的热点事件的思考,到对自然科学以及人文历史的探索,再到用心挑选推荐给孩子们的书摘以及书单,无一不体现主创们对内容甄选的独到眼界和深刻洞察。

 

细读下来,这套杂志在帮助孩子们扩展知识边界的同时,还能帮他们建立跨学科思维,构建自我与历史的关联,感受到与自然、宇宙的联结,助力他们认识世界、了解自我。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威廉戴蒙认为,这个时代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问题,不在压力太大而是无意义,他们的人生没有方向。“为了某件并非他们选择的,也非他们相信的事情而努力奋斗是不可持续的。只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才能释放巨大的能量、创造力和深度的满足感。”

 

青少年的特点,他们已经具备独立阅读能力,阅读带来大量的思考和困惑。同时,他们的心智不足以独立地找到解决这些困惑的方法和途径。他们需要有人引导他们独立面对真实的世界,学习批判性思考,学习探索自我,学习如何与朋友相处,与世界相处,学习追问人生的意义。

 

《少年》正是这样一本应运而生的启蒙读物。

   

(《少年》2020年6月目录页)


2020年(4期),原价80,售价76
2021年(6期),原价150,售价142.5
2021年5月-2022年12月(10期),原价250,售价237.5

默认中通快递,除新疆、西藏、青海补运费,港澳台不发货,国内其他地区包邮

注意事项:因期刊特殊性,下单后非质量问题不支持退换货,介意慎拍。

《少年》(双月刊)


适合年龄:9-16岁


现在订阅有3种规格可选:


2020年(共4期)

团购价:76元(原价80)


2021年(共6期)

团购价:142.5元(原价150)


2021年5月-2022年11月(10期)

团购价:237.5元(原价250)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走近《少年


1、思考栏目:独立思考


《好好思考》中成甲老师提到:

 

“学习的初级阶段往往是关注“具体答案”,而学习更高级的阶段关注的是形成答案的思路,即思考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少年》思考专栏会继续以当下青少年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启发他们思考与自己、对他人,以及与世界的关系。除了思考专栏之外,杂志中人文学科的内容,比如哲学、历史、文学中也包含了大量启发思考的素材,是我们的心智赖以获得洞察力、理解力和智慧的最佳材料。

 

在这个栏目当中,主创们沿用了一套非常经典的思维模型,即“What-Why-How",以及延伸出来的“What if”——

 

《 WHAT: 什么是权利?》

《 WHY: 为什么聪明人会做傻事?》

《 HOW: 怎么做一个好朋友?》

《 WHAT IF: 假如世界重启》

......

 

在第三辑的思考栏目中,有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标题叫做《如何分辨“狗屁”?》,这篇文章诙谐之中深入浅出,用非常有趣的视角教会孩子们如何在“后真相时代”学会批判性思考,警惕互联网时代情绪激烈的热点新闻评论,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并提出了7点建议。

 

我们可以看看文章开头部分是如何落笔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生存,信息触手可及,十分便捷,但代价之一就是要忍受非常多的‘狗屁’(Bullshit)。相比1000年前的人,我们每天要遭受的狗屁可能比他们一辈子的还要多。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点头,赶紧清醒一下,我在放‘狗屁’呢。 


我怎么可能知道你一天要遭遇多少‘狗屁’?谁是活在1000年前的普通人?我怎么知道他们一天要处理多少‘狗屁’?


     
(《少年》2020年8月思考栏目)
 

2、专题栏目:加强少年与时代的关联

 
《少年》的前两辑分别开设了2个专题——
 
专题1:“博物馆”
专题2:“中国人从哪里来”
 
每期专题会从少年的视角出发,但努力更贴近时代,与他们共同理解我们这个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
 
第一期博物馆专题的《策展人的一天》就是这样一种尝试,试图和孩子一起去理解一个展览的整个运作过程。
 
这期专题非常有助于青少年的文化艺术启蒙——
 
《蒙娜丽莎》到底有什么了不起?
如何像福尔摩斯一样看一幅画?
如何认识一只中亚玉杯?
......
 
我们可以看看,主创们是如何用具象生动的语言,去引导孩子们理解高深抽象的绘画的:
我们要学会训练自己的眼睛...... 这些画之所以挂在墙上,并不是为了让我们膜拜,也不是让我们猜测画家的爱情生活,或者哪个有钱人把它捐给了博物馆,而是让我们自己进入画面,好奇、观察、提问、思考、感受、困惑,接受画中人发出的叙事邀请。那个西装革履、眉头紧锁的男人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那位优雅高贵、不可方物的X女士又是谁?她在想什么?为什么她的脸偏向一边?她手上的戒指是订婚戒指吗?她的爱情生活是什么样的? 一旦你真的花5分钟、10分钟,甚至一个小时来观看一个画面,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细节,一些看上去很简单的画面也会慢慢浮现出一系列复杂的东西,一些你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会浮现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不仅仅是在看,而是在观察了。
       
(纵向深度&横向关联)
   
(不同职业的理解)
 

3、新知栏目:拓展少年知识边界

 
新技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文化环境。除了提供各种新工具之外,也给现代生活提出了各种新的问题,包括社会、文化以及伦理层面的问题。
 
《科学:新冠疫苗怎么还不来?》
《关于海洋,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2020,我们去火星》
......
 
孩子们需要学会如何面对这些问题:
疫苗从研发到使用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要花至少10年时间。目前,研发速度最快的疫苗是埃博拉疫苗,时间是5年。 为什么研发疫苗要那么久呢?疫苗毕竟不是真正的感染,即使人体对疫苗产生了免疫反应,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也不一定能起到保护作用,甚至可能有害。为了确保安全,研究人员必须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试验规模往往在几千人甚至上万人,而且还要经过很长一段观察期。 如果为了节省时间,省去这一步行不行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无法预计会出现什么后果。
   
(《少年》2020年6月刊新知栏目)
 

4、专栏栏目:培养跨学科思维

在第四个栏目当中,《少年》为青少年读者们呈现了心理学、哲学、科学等领域的优质内容——
 
《如何与世界相处:爱惜羽毛》
《谁的青春不长痘》
《“图灵测试”的未来》
《如何跳出自己的视角》
......
 
以下呈现的这个片段,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分析诱发社交焦虑症和拖延症的心理机制,鼓励孩子们通过直面困难去克服心理障碍:
我认为有一条心理学原理广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被普遍低估了,那就是:我们自己的行为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判断和感受。 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叫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大概意思是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比如说,人不是因为害怕而逃跑,而是因为逃跑而害怕。 为什么人会因为逃跑而害怕?因为我们不仅基于情境信息,也基于自己的行为信息,来判断自己的情绪。而且,在我们内心深处总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而不是愚蠢的。如果我在逃跑,必定是因为面对着可怕的事情。这是我们的内心自动给我们的行为加上的注解。
      
(那些还没有答案的科学问题)
     
(亲爱的弗洛伊德医生)
 

5、阅读栏目

此外,每期还有文摘、小说、书讯、写作,这都是在鼓励表达。
 
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在发声,发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如何表达自己,在表达自己的同时还要学会怎么分辨信息,保护自己,这些都是当今时代特别重要的生存技能。
 
在2020年的四期《少年》里,表达和写作的板块在持续扩大。《我的生活》、《大人vs小孩》、《我的调查》、《亲爱的地球》这几篇文章,都是青少年们在杂志上的投稿。
 
这里放上栏目里的一段文摘:
要让人工智能理解这个世界,它需要理解“你”。要让一台机器完全理解人的复杂性,这是不可能的。 你可以给一套人工智能系统输入世界上所有的数据,但它仍然不能反映或者理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人类是多维的角色,远远超出二维数据的机器的理解范畴。
     
(《人工智能》文摘)

为什么要把《少年》带回家?

1、主创团队强大,内容优质有深度


· 浓厚的人文底蕴:《少年》秉承“三联”品牌浓厚的人文底蕴,文字生动有质感,强调创意与交流。

· 精心策划的封面主题和专栏:结合当下热点,精心策划每一期封面主题。为青少年呈现文化、科学、情感、历史、哲学、艺术等特色栏目,开拓青少年眼界,注重各方面知识的扩展。

· 优秀的创作团队:主创:陈赛,《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负责周刊关于心理、教育、艺术领域的专题的编辑和写作。其他几位也是在各自领域里深耕多年,成果丰硕。《少年》特邀国内外知名的教育、心理专家、人文学者为杂志撰稿,保证内容的高质量和高品质。
       

2、设计灵动有质感,展现形式图文并茂


除了优质的原创内容,《少年》还特邀了国内外知名设计师、插画师为杂志做设计。设计灵动、图片精美,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这期《少年》共3期,每期88页,厚度适中,由国内专业的杂志团队全彩印刷,每期都有新闻图片、历史资料图、漫画、示意图等近百幅高清插图。
       

3、口碑炸裂,读者反馈积极

 
《少年》杂志上架以来,全网口碑炸裂,不少读者发出感慨,这不仅是一套为少年们量身定做的优质读物,更是能够滋养成年人的精神食粮。

它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能够开启孩子们的心智模式,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一场不可多得的精神洗礼,在闲暇之余,让你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如何和自我以及世界相处,加深自己在科学以及艺术上的多维度体验。
    
满满好评↓↓↓
   

《少年》(双月刊)
适合年龄:9-16岁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现有三种规格可供选择:


2020年(共4期)

团购价:76元(原价80)


2021年(共6期)

团购价:142.5元(原价150)


2021年5月-2022年11月(10期)

团购价:237.5元(原价250)


· 发货时间:

2020年:工作日48小时寄出;

2021年:1/3月刊工作日48小时寄出,其余在5/7/9/11月下旬各寄出一期;

2022年:2022年的2/4/6/8/10/12月下旬各寄出一期


· 物流信息:默认中通快递,除新疆、西藏、青海补运费,港澳台不发货,国内其他地区包邮


· 注意事项:因期刊特殊性,下单后非质量问题不支持退换货,介意慎拍。

 

现在购买即享团购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购买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