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礼物文化 Gift Culture(2/2)

rokey Rokey的Blog 2022-05-15

来自 Alex Danco 系列文章翻译+笔记


  • 上篇:礼物文化 Gift Culture(1/2)

  • 以下并非全文翻译,是自己的笔记摘录,原文有更为丰富的内容

  • 其中包含我对观点的再组织,及自己的观点与理解。

  • 如有翻译解读有误,欢迎指正。


金钱的两面属性:


  • Adam Smith的视角下  (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1723– 17 July 1790)was a British economist, philosopher:

  • 贸易的根本是稀缺资源的以物换物,金属货币的演进是为了使这种双向诉求变得更有效率金钱的存在是关于稀缺的,货币是硬性稀缺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使用金银铸造。


  • 刚去世的 David Graeber,socialist activism and protests (占领华尔街的关键人物) 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著作:《债:第一个5000年》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


  • Graeber 的视角下:如果你回到5000年前问一位原始村民,你如何解决双向的需求问题?他会说我根本没有这个问题,如果我需要粮食而邻居有,那我就拿一些,我就欠他这些。这个概念下 “I owe him one”,金钱的本质是我欠你,money is fundamentally an IOU(I owe you)在这个范式下,并不代表硬性稀缺,而是表达了两个人之间的信任。金钱就像信任一样,可以产生或被摧毁,是本地的(Local)有场景性上下文的(Contextual),是由信誉造就的。


  • 作者观点:金钱既是一种稀缺单元,也是一种信任单元,但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的存在并不平均。在富饶的亚洲中世纪文明中,金钱的信任一侧占主导地位。但在古罗马,中国历代帝王或北大西洋的奴隶交易中,金钱的稀缺性一侧占主导。但永远是两面同时存在的。


我的思考笔记

  • IOU我的理解是:当看到优秀内容后对创作者内心由衷的感激甚至亏欠的心理,也会激发收益人积极的反馈或再创作。

  • 很多时候我会很希望和作者说声哪怕很简单的“谢谢!“ 。当持续的在一个好内容生产者获得优秀的内容后确实需要需要互动输出的方式,平衡亏欠感。

  • 微信的赞赏,抖快的打赏,B站为爱充电都是平衡IOU的方式。


  • 让我想到几年前看黄铮简单有力的文字,就会有IOU的感觉。会更深刻理解拼多多背后的思考,他将思考慷慨贡献出来,并不妨碍之后成功的创造拼多多。(早期帮黄铮设计过Google中国的产品及后来的欧酷网,当时对他的印象很深,思路不同,乐观坚决)。


  • 现代社会非物理性资源价值更大:数据,信息,知识,人脉...这类资源的礼物文化真实的可以产生非常有意义的帮助。


身份就像是金钱 Status is like money:

  • 一方面代表你拥有什么(稀缺性)被有形载体背书,零和的,有弹性的(Flex);另一方面代表了声誉,关于信任,代表你给予了什么,可以产生或被摧毁,不像是金币,而更像是“我欠你”IOU,这时的身份更适于过剩而非稀缺状态。

    Illustration by Jacob Catalano 


  • Gift Culture 通过奖励可以创造天才社区,但同时也让很多人无法融入,不能理解或参与。

  • Reddit的论坛文化 或 Snap Streaks(Snap中的连续沟通激励标识)都是适用于过剩环境。

  • 在作者所感知的Twitter环境中,Twitter也是关于你付出了什么(我欠你)。

  • 而 Instagram 是“我拥有什么”来表达社交地位。

  • Tiktok是混合模式 Gift Culture 和 Flex Culture:付出努力娱乐了多少人决定了你的地位,但最终变成美貌,富有,好皮肤和酷朋友的炫耀之地,回到了物质稀缺性。


Spiegel(Snap 创始人)2020年1月的"三角模型“:

  • 互联网通讯技术金字塔(从创作者角度)自下而上:

    1. 自我表达:普世需求。

    2. 身份:硬稀缺表达身份,少部分人可以做到。

    3. 才艺:更少人能做到。

    Illustration by Jacob Catalano

  • 人才核心的内容创造(Tiktok)一定比身份核心的内容创造(Instagram)更吸引人。

  • 最终用户关心的是更好的内容和朋友的动态。


我的思考笔记

  • 今天的Snap,Instagram或Tiktok都是复杂的构成,很难简单的用铁板一块来描述,比如Snap里面也有Stories这样的媒体,Tiktok中也有很多Ins网红和明星,如果从0-1的生产角度也许更有启发性。

  • Snap初期:年轻人普世沟通需求。

  • Instagram初期:搬运现实美图(现实稀缺)。

  • Tiktok初期:新信息格式下的新内容创造(适用Gift Culture)。




Alex Danco 原文链接:

第一篇:在Twitter世界中耕耘自己的地盘 Homesteading the Twittersphere:

https://alexdanco.com/2020/08/21/homesteading-the-twittersphere


第二篇:Julie Young访谈:

https://alexdanco.com/2020/09/04/scarcity-status-versus-abundance-status-gift-culture-part-3/


第三篇:稀缺状态 vs 过载状态 下的身份:

https://alexdanco.com/2020/09/04/scarcity-status-versus-abundance-status-gift-culture-part-3/


第四篇:Eugene Wei and Julie Young 访谈:

https://alexdanco.com/2020/09/12/the-kids-are-alright-an-interview-with-eugene-wei-and-julie-young-gift-culture-part-4/




我相信数字世界中的赠予并不是零和,慷慨奉献并不带来拥有的减少,反而会带来有意义的回响。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也希望可以帮助转给更多的人,也许可以带来更多思考或再创作。🙏




最近文章:
- 礼物文化 Gift Culture(1/2)
- Spotify 的第三格式
- Zoom Zapps 与线上工作的未来
- 微信公众号编辑器应该是个Notion

- 早期只有“记录者”,现在只看到“创作者”

- 图片媒介的积极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