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长文:左右两派经济学皆误国,中道兼容才是正途

风雨云雾 风雨观点 2021-07-29

想进群的朋友可以加上面微信号“风雨锐评助手”的二维码。成为好友后,请直接说想进中医群或时政群。不要打招呼,不要客套,直接说想进中医群或时政群。 



左右两派经济学皆误国,中道兼容才是正途

 

有人问我属于左派还是右派,本人的回答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非左非右。

为什么持这种信仰呢?至少从经济学看,左右两派都存在致命的缺点,严重误国。右派新自由主义已经被特朗普砸得粉碎。左派主张一大二公、内需主导、缩减甚至取消外需也是极其荒唐,没有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这篇文章就来驳斥一下左右两派。先从右派开始。

 

驳右派:特朗普让新自由主义崩盘  

(选自《何新经济学思想述评》第二编之《论中美经济战争和经济安全》一文)

美国发动对华经济战争之后,中国国内居主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错愕、茫然无措。

在新自由主义学术的描绘中,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遵循着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原则,是新自由主义的大本营所在。主流经济学家没有想到,美国的人设(网络用语:人物设定)竟然一夜间坍塌成为废墟。于是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主流经济学家们跳将出来,一个个破口大骂特朗普混蛋,美国破坏了规矩。

但主流经济学家们却丝毫不反思,如果按照他们的主张,今天的的中国经济必处处受制于人,无论在金融、贸易、高科技上都会遭到沉重打击,在经济战争中沦为战败国。最后再度成为半殖民国家,并非不可想象。

这一场中美经济大战,让新自由主义理论在所有主要方面都骤然崩坍,无法修复。

(1)新自由主义认为,经济学是独立的,不能与政治军事挂钩。

特朗普们认为,政治军事与经济密切相关,正常的经济手段干不过,就必须采取政治军事等手段,保护自身利益。无论手段多么肮脏,只要对自己有利,都是合理的。

(2)新自由主义认为,分工合作才能使全球经济效率达到最好,破坏产业链是一种完全违反经济规律的行为。

特朗普们认为,经济规律必须服从自身利益,如果美国在正常的经济竞争中落于下风,那么这种所谓的规律就是狗屁,必须加以破坏。于是不惜疯狂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和高科技战,企图沉重打击中国的产业链条。

(3)新自由主义认为,经济全球化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每个国家在全球性的规则(WTO)下,都有发展的机会,都可以依照规则参与合作和竞争。WTO之内,阳光无比明媚。

特朗普们认为,WTO之类组织,不过是个工具,好用的时候就用,不好用的时候完全可以抛弃、抵制。美国发动的经济战争,几乎每一条措施都严重违背了WTO规则,但对于特朗普们来说,这才叫公平。美国的定义是,凡对美国不利的,就叫做不公平;只有美国得利的,包括通过烧杀抢掠获得的,才叫做公平。特朗普甚至一度认为,退出WTO是有利于美国的选择。

(4)新自由主义认为,经济全球化如此深入,什么民族经济、自主创新,都是完全没必要的东西。一国之内没有的产品,完全可以到其它国家购买,而买到的产品往往更好,何必去花巨大代价自己去搞研发呢。

特朗普们认为,在发动经济战争时,重要一点,就是要充分抓住对手的产业链弱点,实施最狠辣的打击。(如果华为不是有强大的“备胎计划”,恐怕很快就会被美国打残。)

(5)新自由主义认为,股指期货等衍生金融产品,是金融领域的塔尖产品,具有无比的先进性。

然而事实一再证明,多种金融产品,皆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是经济上屠杀中国小民的有力工具。

(6)新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干预经济有害无益,因此,国家应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特朗普们认为,如果不利用国家力量打一场经济战争,美国将失去霸权地位。只有其它所有国家都受美国的支配和奴役,将全球秩序建立在美国霸权基础之上,这种秩序才值得维护和遵循,否则就是“坏的秩序”。为了维持自身霸权,美国可以动用一切手段。新自由主义所谓“国家力量不应干预经济”,纯属胡扯。

(7)新自由主义推出“科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认为最好用计算机模拟和预测出国民经济或市场供求的取向和动态,抛开一切“人为的、主观的”利益因素,才能使经济达到最优状态。

特朗普们认为,经济的优劣,首先要依靠人的感受,现在大家感受美国经济不好,计算机模拟指导国民经济,毫无用处,甚至十分有害。倒是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和预测中美经济战争的情况,以便确定如何对中国经济实施打击,才最有利于美国。

(8)新自由主义长期鼓噪“资本无国界”、“科学技术无国界”,这次被重重打脸。美国不仅使用资本打击对手,而且在科学技术领域大打出手,对中国的华为公司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9)新自由主义认为,在充分的市场竞争基础上,实现帕累托均衡,才能使经济状态达到最优。

美国主流人士认为,只有垄断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美国必须在金融和高科技上处于垄断地位,才能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对于其他国家通过市场竞争不断追赶美国,美国必须采取一切手段,打压追杀之。让市场充分竞争,是不能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的。

金灿荣指出,美国是打压老二的专业户。历史上五个老二,英国、德国、苏联、日本、欧盟,都被美国干掉了。其手法往往十分肮脏,无所不用其极。不要忘记,这五个老二之中,至少日本和欧盟都是美国的盟友。所以,在美国眼中,为了维护自身霸权,对盟友也是可以实施极限打压措施的。

美国对于特定外国企业的打压,并非从华为开始。法国人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和马修·阿伦合著的《美国陷阱》一书,以皮耶鲁齐自身经历为依据,并由此延伸到多个企业案例,描述了美国利用《反海外腐败法》打击美国企业竞争对手的内幕,揭露了美国的公共权力和国家暴力如何直接和间接地为美国企业在全世界的扩张与竞争开路的真相。

更有人指出,美国为了自身阴暗目的,对战略对手国家的科学家、重要人士实施了大量暗杀事件。当然事后通报,很多是以所谓“自杀”结案的。

 

 

驳左派:论国民经济的真正财富

左中右经济学的根本分野点在哪里?风雨锐评认为在于市场。右派把市场视为拜教物,认为市场万能,可以自动摆平一切经济问题。左派认为市场是个怪物,一无所能,每天都产生资本主义,有害无益,应取消市场、减少外需。中派认为,市场既非圣物,也非怪物,而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资源,是经济生态中最重要的资源。必须大力利用和开发之,着力拓展内外需。

在经济学上,不要迷信什么教授、博士的头衔。头衔越高,可能脑子越糊涂,越容易误导人。包括左派教授,同样错得离谱。例如,最近人大一位贾教授写了一部《国内大循环》,主张中美脱钩没关系,因为中国商品换来的都是美元废纸;主张不要追求外贸顺差,而追求适度的逆差。以国内大循环来完全取代国际循环。这些全都是误国之论。中央提出的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不是取消国际循环,或者以国内循环完全取代国际循环。而且这也只是目前全球疫情肆虐下的方针,并非长期方针。一旦国际环境转好,可能就需要适当转变之。

只有参与国际大循环才能不断壮大国力,持续发展经济,这是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但很可惜,国内左派经济学家基本不懂(实际上右派也不真懂)。下面就通过一篇长文,好好说明这个问题。有本事的可以挑战反驳。想反驳的,可以联系公众号中提供的各个微信号。

以下文章选自《何新经济学思想述评》第二编。

 

论国民经济的真正财富

 

一、配套的工业产品才是真财富

 

何新指出,人类对于经济财富的基本认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别:一种是资本经济,一种是实物经济。

实物经济形态下,人们认为生产的产品量越大,财富即愈多。这种观念在农业经济为主的时代大体可以认为是正确的,或者说是有效的。因为粮食可以直接食用,并不需要太多配套的设施和其它产品。而在工业经济状态下,需要许多配套的产品,才会形成有意义的新事物。比如,一座现代式高楼,不仅需要钢筋,还需要水泥,以及构建门窗、地板、管道等的多种材料。在工业经济的状况下,某种产品量过大,与其它产品不配套,就很容易产生浪费。这种被浪费的材料,就不能称之为有效财富。中国在大跃进时期,曾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结果遭遇重大挫折,原因之一即在于产业发展目标过于单一,其它方方面面的东西不配套,造成了资源、人力、投资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浪费和低效。

所以,在工业经济状态下,配套的产品才是有效财富。但是,工厂四处林立,生产者彼此不协调,配套并不容易达到。因此,工业经济都必须以金融为核心才能运转起来。这就意味着,金融成了工业产品配套的力量,而配套才是真正的财富,于是金融本身成为最有价值的财富。这就是资本经济的财富观。

如何衡量资本经济?首先取决于金融。金融力量的强弱如何界定?在于调动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一国之货币,如果仅能在国内使用,那么其调动资源、实现产品配套的能力一定是相当有限的。如果能够在国际上随意使用,其调动资源的能力,以及实现本国产品配套的能力,必将成倍、成十倍地增强。如果说普通流通货币代表弱财富,那么国际硬通货就代表强财富。拥有国际硬通货的多少,是衡量国民经济财富的最重要指标。

由此可知,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搞所谓拉动内需的政策,是难以获得真正财富的。前苏联经济被一夕打爆,根本原因之一即在于缺乏国际硬通货,前苏联并非一个拥有大量真财富的国家。日本泡沫经济在1990年代破灭之后,其与美国经济总量的比例,由1990年代的六成多,降至二三十年后的不到三成,这表明日本由房地产泡沫拉起来的内需经济并非真财富,日本1990年代的真实财富(主要是与出口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生产力)大约只能相当于账面财富的一半,二三十年后被打回原形的日本,其账面财富(GDP)才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国家财富状况。

获取国际硬通货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获取外贸顺差,第二种是将本国货币变身为国际货币。这两种途径都要依靠艰苦努力,甚至激烈斗争才能实现。美国对中国努力获得真正财富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不断使绊子。但相对而言,美国对中国获取外贸顺差的行为容忍度稍高一些,而对人民币国际化,例如推出人民币原油期货的措施就难以容忍。可以说,推出人民币石油期货、国际铁矿石期货,这些有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措施,正是2018年美国对中国开打贸易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经济学家宣称:“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由百分之六十以上降到了百分之三十左右,降了一半,低于国际指数。中国国内市场的内需很广大。内需为主足够支撑中国经济。所以中国不怕对外发生贸易战。”这是一种极其荒谬的言论。

因为内需支撑的经济并非国家真财富,而往往是一种高风险泡沫,或者低效资产、弱财富。主张以内需为主导的言论,在客观上起到了配合美国的绞杀战略,消解中国的真正财富,从内部打击和摧毁中国经济的作用。何新指出:“贸易依存度持续下降,其实就是中国外汇储备近年连续下降的原因。”张铁锋认为,贸易依存度下降,实际意味着国家真实财富增长力度不断减弱。这些年GDP数字上的增长,其实多数涨的是假财富,只要经济泡沫一破灭,这些虚假财富就会立即被打回原形。

从世界经济史来看,当代近二三十年在日本和中国相继发生的泡沫经济规模尤其庞大,危害十分严重。其根本原因即在于中国和日本都是人口过剩而人均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人口与国内资源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的配套,内需主导的经济政策将使经济要素配套问题变得极其尖锐。

何新指出:“所谓内需主导的观念,是不了解资本运动本质的观念,是实物经济的观念。中国现代资本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建立在两个基本国情或曰社会前提上:  

(1)人力储备严重过剩,  

(2)资源储备严重不足。  

如果中国经济主要以内需为主导,中国就会失去大量购买外部资源的能力,就无法从国际市场上汲取足够的经济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  

(何新1998年札记:《资本运动规律不利于“内需主导”》,2018年6月整理)

有人会问,这十几年来中国外贸依存度下降,难道意味着中国的真实财富增长一直停滞,甚至倒退吗?当然并非如此。因为国际硬通货的主要来源有两个,外贸依存度主要影响外贸顺差。而获得国际硬通货的另外一种途径——人民币的国际化,则在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获得了新的巨大发展机遇。换言之,虽然外贸顺差在减少,但中国可以通过人民币国际化获得新的真实财富。

当然,一带一路战略得以实施,与中国“拉动内需主导”时期大量搞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壮大了相关的建设力量有关。但这只能说是一种将弱财富夯实为强财富、真财富的战略转移途径,变废为宝、不得不为,而绝非是内需主导战略本身有多好。如果不是一带一路战略把坏事转变为好事,换来大量真财富,中国经济早已不知发生多么严重的内爆了。

 

二、工业产品配套的有效途径

 

前文说到,配套的工业产品才是真财富。但是这里有一个真配套和假配套的问题。

真配套,根据人们的真实需求,购买产品后确实起到了生活生产上的某种作用。

假配套,一是为了投资增值而购买(宏观上由凯恩斯主义支撑),二是为了配套而配套(宏观上由行政指令支撑)。前苏联经济之所以一夕崩溃,原因之一即在于国内产品由行政指令形成的假配套东西多,形成了很多的虚假财富,又没有能够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把弱财富夯实为强财富。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也是大量假财富现形的表现。凯恩斯主义的内需主导政策,刺激房地产泡沫不断胀大,远离人们的真实需求,导致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最终虚假的财富因泡沫的破灭而幻化为烟云。

其实,日本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应分为前后两期。在1985年签署《广场协议》之前,日本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主要刺激外需,推动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这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真实财富。1985年之后,日本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主要刺激内需,拉动房地产泡沫,这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虚假财富。由此可见,工业产品是否配套(或者说配套能力的大小),一个决定性的标准就是能否取得国际硬通货。如果能,那么基本可以断言,相关产品是(能够)配套的。如果不能取得国际硬通货,那么,是否能够配套,就存在疑问。

当然,我们不能说没取得国际硬通货,产品就一定不配套。这需要进一步深入考察。如果在抑制了泡沫经济的前提下,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均衡稳定发展,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这个经济体系基本是健康的,国民经济可以很大程度反映真实财富。事实上,前苏联在严格实施计划指令经济之时,还是有大量真实财富的,各种产品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能够实现相当的配套。但在计划经济被骤然废弃的情况下,这些真实财富瞬间就变成了难以配套的虚假财富,令人嘘唏!

计划经济是重要的,它能够实现国内产品相当程度的配套,从而支撑起大量真实财富。当然,经济计划的有效性需要不断改进,现代大数据技术为此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人们有必要全面重新审视和发展经济的计划性。

不过经济史表明,一国经济通过封闭模式,腾挪空间始终是有限的,会严重削弱产品的配套能力,因此参与国际交流就显得极其重要。这意味着国际硬通货是比任何有效的国内配套财富更强大的财富。任何有效的计划经济,都无法取代国际硬通货的重要作用。或者更直接地说,国际硬通货的地位始终高于国内经济循环取得的财富。国际硬通货是真正的强财富,国内循环得到的财富始终是弱财富。当然这个“弱”,也有程度差异,高效的计划经济,能够相对变弱为一定程度的强。

这意味着,追求贸易顺差和本币的国际化,应当始终优于单纯国内的经济运动。鼓吹“以内需主导取代外需”是极其错误和荒谬的。当然,由于国际经济的强烈博弈性质,追求顺差和本币国际化不会一帆风顺,会有很多波折,需要分阶段实施。

在改革开放的初、前期阶段,人民币的国际化风险极大,稍有冒头,就可能全军覆没,带来难以控制的灾难,因此中国当时主要是追求外贸顺差,获取国际硬通货。在此过程中付出了大量血汗劳动,左派称中国遭受到巨大的剥削,应该停止这种血汗模式,是毫无道理的。因为不如此,中国就无法获得大量的真实财富,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必须不断升级产业,提高产品的品位,从而不断增强获取财富的能力。

在改革开放进行了三十年之后,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技术能力明显上升,已经可以在相当宽广的领域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此时,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继续通过追求贸易顺差获取真实财富,变得越来越困难,或者说边际效应不断降低。人民币的国际化由此呼应而出,为中国继续创造真实财富提供了新的根本支撑。“一带一路”战略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强有力手段,因此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

但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在人民币国际化面临重重困难和风险的情况下,中国仍然需要以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背书、保驾护航。如果恢复内需主导的战略思路,势必要加大国内货币发行量,这将会冲击人民币汇率,导致人民币信用下降,甚至引发外部疯狂的汇率攻击,人民币国际化将被迫骤然停止。外需将进一步堵死,于是经济发展更加依靠内需,不得不发行更多钞票,进一步冲击人民币汇率,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人民币的瘫痪。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也绝不能走内需主导的道路。

今后相当长时间,中国经济工作的基本战略,应当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核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且强力推进工业升级,在高新科技产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而绝不是“以内需取代外需,以应对贸易战”。

简单总结,内需主导是工业产品的低效配套方法,有时甚至是无效和负效配套方法。计划经济是中效配套方法。赚取外汇是高效配套方法(因之外汇是真财富)。人民币国际化是超高效配套方法,但是必须达到非常苛刻的条件才能顺利推进,否则将面临巨大风险。这里需要着重反复强调的一点的是,内需主导与人民国际化具有重大的内在矛盾。搞内需主导,就难以搞人民国际化(或者说风险很大);搞人民币国际化,就不能搞内需主导(可能引来极大祸端)。

 

三、财富真假的更深层机理

 

事实上,外需和内需还有一个重大的差别。内需中的刚性需求,或者说基本需求的占比很大。例如吃穿住行,这些需求人类自古以来就有,具有某种“不变”性或“变化缓慢”的特征,推动科技进步的能力是比较弱的。外需则离基本需求较远,与选择性、新颖性的科技产品更为密切,而推动科技进步则是资本经济最重要的功能。在这个意义上,外需经济也强于内需经济。换句话说,外需比内需更能带动科技进步,更能体现资本经济的优点。

各国经济高速增长期,都容易引发货币的大幅增发,以便配套出口增长,往往因此形成通货膨胀。但是,外需主导和内需主导最终表现出来的经济效果却截然不同。

外需主导的经济,其通货膨胀被科技进步所吸收,表现得物有所值。也就是说,由于出口产品的质位提高了、产品花色类型更加丰富,虽然物价比以前上升(表现出通货膨胀),但是从外需的观点看,却可以理解为“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上升,花色多样,物有所值”,因而经济仍然是健康的。具体说就是,外国人心甘情愿以更高的价格购买质位提升之后的科技产品,意味着本国创汇能力的增强,从而有能力购买到更多的外国资源。虽然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量增加了,但同时由于创汇能力的增强,购买外国资源的能力也增强了,于是通货量与对应的资源量仍可相匹配,说明经济体仍然健康。日本和中国出口大幅增长时代的经济情况证明了这一点。

何新曾经指出:内需主导的经济,包括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经济形态和统制计划经济形态。

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经济,通货膨胀被某些资本品(例如房地产)吸收,但在外国人看来,这些资本品(例如房产)价值其实甚小。换言之,这些资本品在外需经济上的意义很小。缺少外需就缺少外部资源支撑,这些资本品呈现的泡沫最终必然破灭。为什么呢?

资本品之所以被称为资本品,是由于它的投资价值。购买相关产品之后,即坐等升值。如果没有科技含量作保障,那么这种所谓升值实际就是起着吸收货币过多流动性的功能。好比上游放水,下游的人想尽办法截留更多的水进自家田地,截留得多的,叫做“投资有方”、“回报丰厚”。但是要保证资本品价值不走贬,上游放水是不能停的,金融流动性一旦枯竭,资本品就失去了投资意义。试想,如果金融流动枯竭,房产价格下跌,甚至仅仅持平,长期持续下去,人们对于房地产的投资意愿必然越来越弱。房地产泡沫所支撑的虚假繁荣自然就会因此爆裂。泡沫内爆,表面的经济繁荣会被打回原形。也许急一点,也许缓一点,但整个过程不可逆转,没有永久不破的泡沫。

上游放水,在泡沫膨胀时期,往往表现为房地产受青睐,流动性被房地产优先截留。有的人希望这种局面永远保持下去,房价上涨(保值增值)动力永远不竭。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我们分析一下原因。

所谓“上游放水”,以保持金融流动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增加基础货币的发行量;第二种,增加衍生货币流通量。

如果不断增加基础货币发行量,经济必然表现出恶性通胀。这种通胀的极端形态,曾经在1923年的德国出现过,通货膨胀率达到每月2500%。在1948-1949年的中国出现过,1949年5月上海物价指数比1945年底上涨411亿倍。金圆券成为中国人永远的历史伤痕记忆。超级恶性通胀,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新世纪初期直到2010年代的津巴布韦、2016-2018年的委内瑞拉也都曾出现过。

恶性通胀,意味着货币信用的丧失,国家经济根基的动摇。此时所谓经济、所谓发展,都是痴人说梦。甚至政权能不能保住都成问题。所以,依靠基础货币的增发,来维持资本品(如房地产)价格长期稳定和上涨,绝不可取。

那么,依靠衍生货币维持资本品价格不跌如何?近些年中国的金融大跃进、金融乱象已经对此作出了回答。金融大跃进直接引发2015年股灾,外汇储备缩减1万亿美元。在房地产方面,由于基础货币发行增量不足(再大幅增发必然引发恶性通胀),银行信贷相对缩减(授信力度无法再度大幅增加,否则严重违背银行基本经营准则)的情况下,依靠P2P资金和货币化棚改资金维持房价不跌,结果P2P倒闭跑路风潮一浪高过一浪,无数人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货币化棚改则显著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导致严重的后遗症。

不妨在理论上作更深入的分析。在基础货币未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衍生货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实际就是各种债务在高速增长,人们通过借债形成流动性,以维持资本品价格不跌。这是一种寅吃卯粮的办法,是抽取未来的收入和资金为现在服务。因为借债是要还的,一旦债务及其利息达到某个临界点,无数人陷入债务泥潭不能自拔,收入月月用来还债,那么消费资金比例必然下降。在外需增加不显著的情况下,消费资金的比例不断下降,意味着实体经济必然陷入萧条,将出现失业不断增加的现象,房地产断供现象也将因之蔓延,股市流入资金将因此减少,金融危机开始显现。此时,如果继续扩大“金融创新”,放大金融杠杆,以增加债务的办法维持经济增长,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大面积的赖账不还、P2P跑路现象将会蜂拥出现。因为此时所放的债务多数都是“次级债”或者“垃圾债”,缺乏还债的担保实力。不赖白不赖,不跑白不跑,大面积恶性逃废债务是一种必然。退一步说,即使不赖不跑,很多人也是没有还债能力的。垃圾债终究是垃圾,不是宝贝。

事实上,在2018年年中之后的中国,大面积逃废债务、P2P疯狂跑路、消费增速断崖式下降(网友称之为消费降级),这些现象全都已经出现。所有的债务化内需手段都已用到某种极限,金融危机的阴影笼罩着中国。

回顾历史,日本和中国在外贸高速增长时,都形成了巨大的流动性,经济连年高速健康发展。此后这种充沛的流动性被很多人看作常态。当房地产泡沫出现时,人们也普遍认为流动性充沛是一种常态,因而房价上涨动力永远不会枯竭。殊不知,这是极端错误的观念。

日本和中国的房地产大泡沫,实际是利用了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发展成果,然后利用人们的投机心理,用金融流动的方式,将原来通过出口挣得的财富(真财富)重新划分蛋糕。初期,这种划分表现为房价持续上涨(假财富),击鼓传花把戏不停,把越来越多的看热闹者拉进来变成游戏的参与者。其后游戏骤停,假财富被打回原形,但人们的财富分配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早投机者大受益,晚参与者陷入一辈子的债务泥潭。金融流动中衍生出的利益重新分配(例如偿债利息),最大的份额被金融资产阶级获得。这是一种强大的贫富分化机制。

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一般并非各国自发形成,而往往是美国通过意识形态的输出、向各国宣传推荐所致。在发展中国家出现泡沫经济后,货币泛滥成灾,美国往往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将各国的外汇资源吸收进入美国,导致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急剧缩水。(2015年股灾就导致中国外汇储备锐减1万亿美元之多。)于是出现严重金融危机,发展成果被瞬间打爆,一些国家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发展成果瞬间化为乌有。这就是所谓“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陷阱”的真实内涵。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这个陷阱其实并非天然形成,而是有人提前挖好的。

就财富转移的效果来说,极端凯恩斯主义、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陷阱的结果,是将广大发展中国家老百姓的血汗钱,通过一系列传导,不知不觉地最终转移至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国际金融寡头手中。这就是经济意识形态的威力所在。

日本和中国老百姓创造的财富也通过上述途径大量转移至美国和国际金融寡头手中。但由于日本和中国的发展成果巨大,尤其是外向型经济蓬勃而强大,因此没有完全坠入发展陷阱的深渊,但教训仍是极其深刻的。

以上是对凯恩斯主义刺激政策的分析。

对于苏联式统制计划经济而言,虽然它有天然的抑制货币经济泡沫的功能,但是由于其必然导致经济体系产生条块分割,各地方、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麻雀虽小,五脏齐全,因而技术缺乏通用性和包容性。企业之间缺乏竞争,优秀企业难以通过强大竞争脱颖而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性纷纷暴露出严重的弱点。技术越发展,问题就越严重。技术既难以向上发展通用性和包容性,也难以向下发展产品的精细化、市场细分,因而在市场竞争中严重缺乏活力。事实上,就科技发展而言,统制经济体制甚至比一般的“内需主导”还不如,是一种“条块分割”拆分内需、使内需破碎化的体制,严重束缚技术真正有效的进步(取得的往往是闭门造车式的进步)。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内需主导的经济,要么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出现泡沫型财富;要么在统制经济条块分割体制下,技术难以真正进步。

泡沫型财富建立在资本品价格增加的基础上,是一种击鼓传花,参与者越来越众多的传销游戏,往往是单纯观念上的“投资价值增长”,是一种主观的评估。一旦主观看法发生重大改变,资本品的价格泡沫就到了要破灭的时候。这是一种假的(不稳定的)财富观念。

在统制经济状态下,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条块分割,技术上不断取得闭门造车式的进步,这种技术进步所蕴藏的财富同样是不持久的、虚假的。

而由外需所拉动的产品科技含量(或者花色品种)增加,其产品价格增长的基础是产品使用价值的真正增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固有属性,一般不因外界的变化而发生明显改变,因此其价值基础是稳定的,由此所创造的财富是具有长久价值的真财富。

总而言之,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外需所创造的基本是真(稳定的)财富,内需创造的往往是假(不稳定的)财富。

从经济指标来看,GNP(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代表真财富,因为它统计了本国人在外国的财富占有和生产能力情况,并且排除了外国人在当事国的财富占有和生产能力情况;GDP(国内生产总值)代表半真半假财富,因为它没能充分区别财富的内外情况;PPP方式计算的GDP代表了很大比例的假财富,因为它所统计的指标依据所谓“平价购买力”这种不当判断方式,根本没有考虑内外经济质位的不同。

 

四、国际硬通货的深刻内涵

 

何新说:

“近10年来,中国人似乎突然变得非常有钱了。那么需要问一问中国人的钱究竟从何而来。

中国加入WTO以后,取得了广大的世界市场。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中国出口份额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市场,因此最近的二十多年来中国从国际市场上,通过出口和加工商品获得了巨大的外汇收入,形成了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

这种外汇储备是中国财富的重要来源。一方面,是中国对外投资具有实力的基础,另一方面,外汇储备又是中国国内人民币增发的主要来源,这是由于中国的特殊的外汇管理和换汇制度决定的。来自外汇储备所提供的人民币资源,乃是中国近十几年来,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包括房地产业兴旺的主要货币来源之一。”(何新:《经济学常识:什么是内需?》,2018年6月)

有资料显示,在中国央行发行的25万亿“高能货币”即基础货币中,由美元储备主导发行的基础货币竟然高达20多万亿人民币,只有区区5万亿人民币的基础货币是由非美元因素而发行的。据统计,早在2010年,94%的新增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是由流入境内的美元所决定。

何新指出:

“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就是必须记住一个基本的常识;需要并不等于需求。

经济学意义的需求必须伴随货币——有钱才有购买力才有市场需求。没有钱的穷人无法创造需求。

没钱再有需要也等于零。所以穷人虽然有很大的物质需求,但是并不构成市场需求,他的需求就不算数。因为没有钱就买不起任何东西,不管物质渴望多大——无论等米下锅还是嗷嗷待哺,都没有任何用处。

所以尽管中西部农村似乎物质需求广大,但是缺乏货币来源,所以实际市场需求极小。

要想创造货币需求,首先要创造货币的来源。但是这个来源不能靠政府印钞票来提供。否则世界上的任何政府就都没有经济问题了。

近二十年来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货币来源,是来自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中最大的通货来源,是来自美国。” (何新:《经济学常识:什么是内需?》,2018年6月)

何新在这里所说的货币,与人们通常理解的货币(由银行发行的一般等价物)似乎是一回事,又似乎有着很大的差异。那么到底差异在什么地方?

人们通常理解的货币,一般只强调银行发行,不是私人伪造。何新在这里所讲的货币的含义,实际是硬通货。硬通货是指具有强大金融驱动力,能够强力推动产品和劳务交换的货币。那么硬通货的强大金融驱动力来源何在?在于背后有强大的担保实力。强大的硬通货所具有的担保包括:

(1)金融产品(易流通、易交换,具有较强金融属性的产品)实力。美国拥有对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公司及相关产品的大量直接和间接控制权,这些大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容易抛出,换取硬通货,具有强大的货币担保力。这是美元能够成为霸权性硬通货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得以不断推进,则受到中国大量优质廉价工业产品的担保。

(2)军事实力。如果有哪个国家胆敢挑战美元统治秩序,或者仅仅是为了杀鸡给猴看,震慑各方,美国往往会选择采取军事行动。这是维持美元霸权的重要手段之一。

(3)舆论控制力。现在的流通货币,包括纸币和电子货币,都是纯信用货币,与金银等货币不一样,纯信用货币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其信用需要依靠担保支撑,事实上首先提供担保的是信心。所以,舆论对于货币的价值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美国西方一直鼓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舆论控制的手段,打压人民币的信用,抑制人民币的国际化。

(4)工业经济能力。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就会对货币起到支撑作用。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工业化,打破了西方“人无我有”的格局,实现了“人有我全”,中国是全球工业体系最为齐全的国家。现在美国西方对于中国的优势只剩下“人全我新”,在高新科技上还领先于中国。

(5)高科技实力。这是美元霸权最深刻、最本质的担保力量源泉。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美国在普通工业制造品领域,不断相对乃至绝对性萎缩,但高科技始终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由于高科技地位如此重要,所以在2018年美国不惜祭起贸易战的大杀招,目标之一正是指向中国“工业制造2025”产业升级计划,企图以蛮不讲理的方式,硬性扼杀中国高科技的上升通道。

(6)对于美国所欠的巨额债务,何新指出:

经常看到有人替美国操心,担心美国有一天赖账或者还不起债而破产。这是杞人忧天。

要知道,美国向市场上发行国债,只要有人购买,这国债就是有价值或者说值钱的。

事实上,美国可以用发行国债来回收国际市场的美元,从而对冲美元的无限制发行,借以消弭美元过度贬值和国际通货膨胀的威胁。

由于美国国债进入市场后可以自由转手交易,所以只有债券的临时持有者,但是并没有固定的债权人,固定债主。美国没有必须还债的压力,美国只是必须向国债持有者定期支付利息,从而保证国债作为国际资产的收益稳定性而已。

由此可见,美国发行的国债,事实上是美国政府货币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国际性的庞氏货币游戏Ponzi scheme。

事实上,美国国债的持有人也会主动维持美元的信用和价值。因为如果美债被市场过度抛售,就会导致美元大幅贬值,那么受损的并不仅是美国,而且也是债务持有人自身。

【游戏方式就是:美国发行虚拟美元,购买全世界,同时美国发行高利率国债,以此回收美元。卖货给美国从而大量拥有美元的国家,为了获得收益不断用美元购买美国国债,不敢抛售,从而维持了所持美元的币值。】

债务信用链条紧紧地把债权人和负债人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多么巧妙的金融套路!

所以虽然美国已经变穷,但只要它仍然持有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它的国债仍然具有交易价值,那么它就穷得只剩下钱了,美国的钱包仍然是鼓鼓的,不是穷得叮当响,而是美元响叮当。矛盾而荒谬,但却是事实。

(《何新答网友:美国到底是穷还是富?》2019-4-7)

正因为美元具有多重的力量担保,才使其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硬通货。中国通过出口创汇,赚取美元,实际也是借重美元背后的担保力,推进自己的经济建设。由此可以断言,因为美国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中国就必须关起门来搞建设,恢复内需主导的战略,是一种极其荒谬、有害,和缺乏正确经济学常识的言论。

再次强调,内需主导获得的往往是软通货、假财富。只有获取硬通货,才算真的创造财富。

尽管困难重重,面临着与美国的贸易战,中国仍然需要努力设法赚取更多的美元外汇,获得美元硬通货。另一方面,也要着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新的强大的国际硬通货。

要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硬通货,并非单纯将人民币推向海外即可,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民币的背后担保力。包括金融担保力、军事担保力、舆论担保力、工业担保力、高科技担保力,都必须着力推进。而对有害于人民币国际化、硬通货化的政策措施,则需要保持警惕,尤其是对一些经济学家反复鼓吹的“内需主导”馊主意,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五、不能强求内外经济条件一致

 

网络上经常掀起一种舆论,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大撒币”,浪费钱财。而且国外安全形势不好,投资风险很大。攻击中国投资委内瑞拉的口水尤其多,张口闭口“这国经济已崩溃,何时还中国的钱”。其实这些人才是大白痴。

这些白痴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分不清经济的质和量。在统计中,经济成果被抹去具体属性,统一以货币计量。于是许多人的经济思维便停留在数理逻辑层面。其实,经济成果有质和量之分,好的经济之质,可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坏的经济之质,会破坏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只有在历史辩证逻辑的基础上思考,才能搞懂搞清。

经济好坏绝不能仅看统计数字,更重要的是分析其内质是否优良,结构是否合理,发展前景是否光明。

如果不实施“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拓战略,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内需,即使数字上很好看,经济之质却必然越变越坏,未来终将走向天塌地陷。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就是前车之鉴。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尽管筚路蓝缕,困难很多,但它是一条希望之路、光明之路,可以打造一个好的经济之质,能够支持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仅以委内瑞拉为例,表面上看,委内瑞拉欠中国的债务没有能够还清,中国吃了亏。实际上,中国早已获益巨大。当油价暴涨至147美元一桶时,中国经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正是在委内瑞拉、伊朗等友好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渡过了当时的难关。正如人在极度饥饿时,哪怕吃上一小碗米粥,对于身体健康和维持生存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当时困难的情况下,委内瑞拉石油对中国经济的支援作用之大,不可估量。在人生中,“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的意义重要得多。国家交往同样如此。这种意义可以简单用货币数字来衡量吗?在国际上多交朋友,开拓地缘战略空间,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应对许多难以预测的危机,事关国家安全,岂是用简单的线性经济思维所能想明白?

再者说,委内瑞拉是全球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其经济合作价值之大,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一些年内委内瑞拉欠中国未还的债务,如何能够与这种巨大合作潜力相提并论?这是多么简单的一道算术题,一些整天在网络上大言炎炎,莫测高深的“大师”、“经济学家”竟然算不清楚。

 “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拓战略是中国经济壮筋骨、强肌肉的强有力措施,普通的“扩大内需”只长膘、不长肉,两者如何能够混为一谈?其实对于这种差异,在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语境中也并非完全不能体现。对外开拓所得货币收益可以看作硬通货收益,“扩大内需”所得货币收益一般而言只是软通货收益,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在同样的表面统计数字之下,经济对外开拓的质位明显高于内需开拓,这意味着对外开拓不能强求外部社会环境稳定性与中国一致,即使有很多风险,也仍然值得追求。当然,开拓并非盲目。高的质位,肯定也有限度。需要更加仔细、缜密地谋划,全面综合衡量比较经济之质和量,兼顾眼前和未来,平衡收益和风险,才能制定出较优的经济策略。

 

2018年6月30日星期六 


希望能帮到大家:


《对心血管等许多病有神奇效果的多肽酱产品》


《本人治愈自己严重胃肠病的经验》


《(视频版)杨梅酒,仙居甲天下》


《何新经济学思想述评》著作情况


(希望探讨的朋友请加微信公众号:风雨锐评3。

“风雨锐评3”公众号二维码:

 

“风雨锐评2”公众号二维码:

《何新经济学思想述评》一书历经多年写作,现已完成。经一些朋友再三要求,作者张铁锋自行印制少量,赠送好友。本书不做销售发行。仅印制少量供同好研究。有需要此书共同研讨的,需酌付印制成本费即可。

《何新经济学思想述评》共61万字,是作者张铁锋阅读研究何新经济学的理解和心得,其中除引用原文者外,所发挥的是张铁锋个人的思想,不代表何新先生的观念。

61万字的内容,绝大部分为近年所写(2014年之后),全书所有定稿全部由张铁锋本人完成。因此,此书绝大多数观点与何新先生没有直接关系,反映的只是张铁锋个人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书中阐述的一切观点的是非和责任,全部由张铁锋个人负责。

书中所述,凡与此声明有冲突者,以此声明为准。

特此声明!

 

张铁锋(风雨云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