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天新增艾滋病患者5000人:比文盲更要命的,是性盲

挪威小哥哥 亲人健康 2022-04-02


文 | 挪威

1、
 
这是一个沉痛的主题。
与这个主题相关的,是一个沉痛之后如释重负的故事。
 
这个主题是:
 

艾滋病。

 
可以不用避讳吧;
可以直白地谈一谈吧。
 
这几天,我持续性收到一位读者的来信,全是关于艾滋病。
这些信,记录了他从刚开始怀疑自己得艾滋,到最终确认没有被感染的全部心路历程,从一开始极恐惧,到如获新生。
 
这是他发来的第一封信:
挪威小哥哥,我怀疑我可能得了艾滋。

▲读者来信
 
这是他发过来的第二封信:
我好怕啊,真的好怕啊。

▲读者来信

 
这是他的第三封信:
好折磨啊,我每天都活在恐惧当中。
▲读者来信
 
这之后,连续七八封信,主题都是恐惧、害怕、折磨,寝食难安。
 
「我一想到自己万一要是得了艾滋,就害怕,什么都不想做,吃饭也吃不下,睡觉也睡不着,胸口喘不上气,仿佛站在地狱门口,只差一脚,临门,我就进去了。」
仿佛等待死神宣判的前一刻。
 
直到最后,检查结果出来,他给我写了一封信:
没被感染!!!
▲读者来信
 
这种感受不难体验,想想,代入一下: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可能得艾滋,是什么感受?
当你知道自己没有被感染之后,又是什么感受?
 
折磨,极折磨,我看着他的文字,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这种折磨。
折磨之后,如获新生,如立誓重新做人。
 

2、
 
他的故事很常见,一点不稀奇。
周末的时候,去酒吧玩,玩到夜深,看到酒吧有个女孩,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桌子边喝酒。
 
他就过去了。
和女孩一起喝了很多酒,聊得很开。
 
后来,「很自然而然地,很冲动的,很精虫上脑的,我就和那个女孩去开房了。」
女孩居然也答应了。
 
一开始,他也没有意识到HIV感染的问题。
「那时候,我脑子里压根没有意识到这个概念,艾滋病感染根本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直到刷微博,刷出了一篇关于艾滋病感染的文章。
 
「我整个人都懵了,突然觉得自己极有可能感染艾滋。」
 
艾滋病有窗口期,高危行为之后(说实话,他那个也不算高危行为,毕竟戴安全套了),大概要过个6-12周,才能去检测。
 
这6到12周,他整个人像快死了一样沉闷。
这种恐惧,大概只有在医院等过身体检查报告的人,才会懂得。
恐惧狠狠插进生命里淌过的每一秒钟。
每一秒,都战战兢兢、坐立难安。
 
熬到了可以去检查的时候,他拿到检查报告,阴。
新生一样感觉天蓝,感觉肉体澎湃,感觉自己活着。
我能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那种庆幸。
 
突然觉得,这个选题,很值得写一写。
借这个事儿,把那些笼罩在人们心头上关于「艾滋病」的认知阴影,驱散,让光芒进来一些,更暖一些。
驱散认知阴影,也让更多人对「艾滋病」有更全面的理解。
 
恐惧、害怕,解决不了不问题,甚至无法躲开;
认识、理解,会降低你的恐惧。
包容由此而来,也才能更好地保护你自己。
3、
全球范围内,平均每天新增50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了解艾滋吗?
你了解艾滋在我们这个世界的现状吗?
 
这个问题,看起来和你挺远。
但你可以从中推断,你所生活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一组瘆人的数据:
 
全球范围内,平均每天新增50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换算成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平均每17s,就有一个人感染艾滋病毒。

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一份报告,2017年6月发布的《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报告》。
▲来源,《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报告》,UNAIDS
 
你可以看到,这份报告中,15岁及以上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占绝大多数。
换句话说,新增艾滋病的感染者,大部分是成年人。
 
在这些新增成年感染者当中,女性占比,43%,低于男性。
这意味着,女性并不是绝大多数受害者。
 
事实上,由于男同的性行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男性的实际感染数,可能远高于女性。
4、
中国的防艾现状
 
具体到中国。
中国疾控中心的一组数据显示:
 

2016年,中国有1.67亿人次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不能说平均每1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去检测过艾滋病,因为有人会重复检测。
 
但可以看出一个现象:
 
艾滋病检测,越来越普遍;
这背后意味着,越来越多人,觉得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
 
这是一组从中国现存活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人数的数据: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从2012年到2018年,中国HIV感染人数/艾滋病患者的趋势是,逐年增加。
 
2012年,人数是38.5万;
到2018年第一季度,数是78.9万。
翻了一倍。
 
解释一下,HIV病毒携带者,不代表艾滋病患者。
HIV病毒在人体有非常长的潜伏期,在潜伏期,人体携带HIV病毒,但没有病发,可以正常生活。
这时候,并不属于艾滋病患者。
 
换句话说,携带HIV病毒,不代表就是艾滋病患者。
反过来,艾滋病患者,一定是HIV的携带者。
 
由于关注「新90后」公众号的读者中,很多年轻人,很多大学生。
我特意去看了下高校艾滋病的情况。
 
Science之前发过一篇文章,关于中国大学生艾滋病感染情况,相关数据是:
 

中国感染艾滋病的大学生人数增长较快,年增长率超过30%


▲Science官网截图
 
国家疾控中心的数据是:

15-24岁青年学生每年发现艾滋病约3000例。


不用我多用形容词,看这些数据,你也知道意味着什么。
▲中国新闻网
 
 
5、
安全套最大的作用,不只是避孕

那么,新增的HIV感染者,是如何被感染的呢?
在中国,在你生活的这个社会,HIV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我告诉你答案:
 

是性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
2017年,近7成的新增HIV感染者,感染路径是:异性传播。
25.5%的新增感染者,感染路径是:同性传播。
 
别把艾滋病的传播都归结为同性性行为,绝大部分是异性性交导致传播的。
 
也即是说,光是异性性交和同性性交,就占据了新增感染数量的85%。
将近九成。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说实话,我很惊讶。
 
为什么性交会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难道这些人,这些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还不知道最基本的防艾措施吗?还不具备最基本的安全意识吗?
 
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想象。
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读过高中生物课本上就写了的防艾知识。
最后,连基本的自我防护意识都没有。
 
但事实就是如此。
 
2年前,长沙岳麓区疾控中心发布了一份数据,仅仅长沙岳麓区,大学生感染HIV人数就高达106人。
 
一位感染艾滋病的大学生说:
他去和别人发生关系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艾滋病这三个字。
「我一点警惕心都没有。」
 
对方说,可以不用戴套。
那时,他没有想过自己会被感染,心里反而有一丝感动。
「冒着可能怀孕的危险,和我发生关系。」
 
就是这次无套高危性行为,导致他感染了HIV。
 
一份调查显示,近五成的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时,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近四分之一的人认为,安全期避孕,很安全;有一些人选择体外射精。
 
只有不到8%的人,发生关系时,会戴套。

你还可以看到这份调查的另一面:
 
很多人对安全套的唯一认识就是,安全套可以避孕。
他们在发生关系时,脑子里想的,可能就只是不能让对方怀孕,采取的大部分措施,也只是避孕措施,例如体外射精
 
他们可能根本没意识到,性交除了会导致怀孕,还会导致疾病传染。
安全套更大的作用,不只是避孕,而是断绝疾病传染。
 
这就是现实:
一方面,是越来越开放的性观念;
另一方面,是跟不上节奏的性知识和原则。
 
我们接受的教育,能让你读书识字,能让你知道地球怎么绕太阳转的,能让你写出让小姐姐怦然心动的情诗。
但很可能,你连最基本的性交要戴套保护安全都不知道。
这才是致命的地方
 

性盲,要比文盲要命得多。



6、
HIV的传播方式,仍然是人们最大的误区
 
你可能知道,艾滋病传播,主要是三种方式:
 
1、性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但你可能不明白这背后的传播机理。
很多人都是如此,对艾滋病,一知半解,所以容易放松警惕,也容易轻易被感到恐慌。
 
艾滋病的传播原理,不难。
它基于一个单一的法则,性传播也好,血液传播也好,母婴传播也好,都基于这个法则: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要基于一定体量的体液交换。


什么叫体液,就是指一个人身体内部的流淌的液体,或者分泌物。
例如血液、组织液、唾液。
 
一定体量的体液交换,意味着艾滋病的传播,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1、身上有开放性伤口,或接触部位有缺口,方便体液交换。
2、和HIV患者发生有体液交换的行为,这些行为,例如性行为,例如输血,等等。
3、体液交换必须达到一定量级,这就是说,病毒必须达到一定量级,才能感染。
 
以上3个条件,缺一不可。
哪条条件不满足,都不会感染成功。
 
也有人把HIV的感染路径分为五个步骤:
 
1、HIV感染者的体液,这是传染源。
 
2、有活性的HIV,这意味着体液交换必须在密闭空间下进行,必须很快进行,HIV离开了活细胞,会很快失去传染能力。
 
3、足够量的HIV。病毒不够量,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可以自行清理干净。
 
4、有缺口,方便体液进入交换。如果没有缺口,就不用担心,皮肤可以有效抵抗病毒的侵入。
 
5、进入血液系统。HIV病毒必须进入血液系统,才能导致感染,进入完整的消化系统,没有关系,胃酸也能杀死HIV病毒(没有口腔溃疡/胃溃疡等)

▲艾滋病传播的路径
 
以上6个步骤,任意步骤缺失,都无法导致感染。
你可以看到,对艾滋病,要有警惕心,但其实并不需要恐慌.
 

艾滋病,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感染的。


性,血液,母婴,这三种方式能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染,根本原因是:
它们都满足了体液交换的条件:量够大,交换时间够长,交换环境够隐秘。
 
带上安全套的作用就是:
隔绝体液交换。
 
很多人怀疑安全套是否足够安全,怀疑的理由是:
安全套能阻止肉眼可见的体液交换,但病毒体积这么小,根本挡不住啊。
 
这是对HIV的无知造成的。
HIV病毒只能存活于活细胞内,病毒无法离开细胞。
这意味着,HIV病毒不可能自己单独地溜出来,从一个人体内,跑到另一个人体内。
 
只要体液没有交换,就不可能感染。
安全套能有效防止避孕,说明能阻止精液流进异性体内。
体液无法进入对方体内,自然也就无法交换,自然也就无法感染。
 
所以说:
 

安全套,足够安全,绝对能有效地阻止HIV传染。(前提是正确使用)



7、
 
为什么说,发生性行为,不带套,很危险。
这是一份常见人体体液可携带HIV病毒含量的表:
▲广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所
 
一个艾滋病患者,他哪些体液的HIV病毒含量比较高呢?
 
最高的,是血液;
其次,精液/或阴道分泌液,都很高。
 
现在明白为什么让你发生关系一定记得戴套了吧。
 
感染性最高的两种行为:
一种是输血,例如共用针管,尤其是吸毒者,共用输液器,属于很高危的行为。
一种是性行为,完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一样属于高危行为。
 
乳汁能携带较高的HIV病毒量,所以艾滋病妈妈在喂养孩子时,要咨询专业医师。
 
脓血、血水,能携带较高的HIV病毒量。
但在现实中,单纯通过伤口传播HIV的案例很少,很少很少。
 
即使感染者有伤口,有血流出来,接收方不一定有淌血的、足够大的开放性伤口。
如果接收方没有伤口,感染者的血沾到接收方皮肤上,也没有关系,无法进入接收方血液系统。
而且伤口需要外曝在空气下,HIV病毒存活不了多长时间。
 
前段时间,谣传广州地铁有人用针扎人。
被扎者伤口流血,到医院检查,医生开了艾滋病阻断药。
听起来很能让人恐慌:难道就这么扎一下就能传染艾滋病了吗?
▲广州地铁
 
现在已经证实,这是一则谣言。
其实,从医学上来说,针扎感染艾滋病,也是不存在的情况。
 
「艾滋针」无法满足HIV传播的条件。
 
第一,即使针头有血液,血液长时间离开人体,外曝在空气中,HIV病毒也存活不了多长时间;
第二,单纯针头这一点血液量,太少,达不到传播量级
 
唾液、汗水、尿液的HIV携带量很低,基本无法达到传播条件。
所以,一些谣言,例如接吻会导致感染等,不攻自破。
以下是正确的认识:
 
1、和艾滋病患者礼貌性拥抱,没有问题;2、即使礼貌性接吻,只要不深吻,不长时间深吻,没有口腔溃疡,也没有问题;3、和艾滋病患者共用泳池、公共浴池,没有问题。4、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工作,发生汗液接触,没有问题。

总之,和艾滋病患者发生正常性接触,都没有问题,不用担心。


8、
同性行为比异性行为更容易传播HIV
 
深入说一下性传播。
从传播风险来看,性传播中:
 

同性行为比异性行为更容易传播HIV


根据美国CDC的数据统计,同性行为传播HIV的危险度,是异性行为的十几倍到几十倍。
 
你会看到,在很多地方,同性行为传播HIV的案例变得越来越常见。
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青年学生中,通过男男性传播感染比例高达81.6%。
▲来源:央广网
 
归根结底,是性教育的滞后。
 
这几年,微博也好,微信也好,关于同性的话题,很热烈。
性观念越来越开放,但关于这方面的性知识,极其匮乏和滞后。
出于敏感或不好意思,大家都不愿意说。
 
很多人只知道异性传播,有感染HIV的可能性,
对于同性传播HIV,他们压根没有这个意识。所以,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9、
 
再来说一下异性性传播:
 
异性性行为中,男传女比女传男的概率,更大。异性性行为中,女性被感染HIV的危险度,大约是男性的两倍。(基于美国CDC的数据统计)
换句话说,异性性传播中,女性是危险度更大的受害方;女性承受的危险,将是男性的两倍。
▲一则女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的宣传海报
 
从医学角度,也容易理解:
如果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射精,是射入女性体内,女性是男性体液的接收方。
另外,异性性行为中,女性暴露的黏膜面积,更大。
 
如果你是女生,如果你的孩子是女性。
一定要让自己,让她知道:
 

发生关系,一定要使用安全套,一定一定要使用安全套。


安全套,不仅可以避免女性怀孕,更重要的是,安全套能有效避免疾病。
 
什么鬼安全期,所以不用戴套;
什么鬼不带套体验感更好;
什么鬼不会那么容易怀孕,所以不用戴套
说这些话的男人,不是蠢,就是坏。
 
那些不戴套就想和你发生关系的男生,越早分开越好。


10、
早检测早治疗非常重要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说法:
 

艾滋病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


▲网易新闻
 
原话是:
 

过去十年中,抗逆转录药物的发展进步,使得艾滋病变成了一种可管理的慢性病,这一点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终身慢性疾病类似。


听起来很乐观。
艾滋病变得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类似,不同的是,前者具有传染性。
 
事实上,也确实很乐观。
人类这几十年,在研治艾滋病的领域,确实成就巨大。
现在的情况是:HIV是完全可控的,只要合理坚持治疗,HIV患者的寿命,已经和正常人没有太大区别了。
 
但这一切,有个前提,就是:
 

早检测,早治疗。


为什么早检测早治疗这么重要?
要从HIV的发病机理来说。
 
概而言之,HIV病毒并不会直接攻击人体器官让人生病。
HIV的作用机理是,病毒在会感染人体内的CD4淋巴细胞,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被感染了的CD4淋巴细胞。
 
并且,病毒可以在细胞内部复制,然后产生新的病毒,再去感染新的CD4淋巴细胞。
 
不接受治疗的情况下,HIV患者体内每天会产生大约一千万个新的HIV病毒,会导致人体每天损失约十亿的CD4淋巴细胞。
 
科普一下CD4:
CD4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指挥中枢,负责消灭和控制多种的感染。
 
如果人体内的CD4淋巴细胞持续性降低,意味着人的免疫系统会越来越脆弱。
降低到一定的量值,人体就再也不能对抗各类感染了。
这时候,可能一次普通的感冒也会要人命。
 
这就是艾滋。
 
所以,治疗的关键是,让人体内的CD4淋巴细胞,保持在正常水平。
现有的医疗水平能不能做到呢?
能,例如广为流传的「鸡尾酒疗法」
 
这是一张「鸡尾酒疗法」治疗HIV过程中,HIV患者体内CD4淋巴细胞恢复量的图:
▲鸡尾酒疗法对CD4的作用
 
你可以看到:
 

无论患者之前体内的CD4淋巴细胞含量有多少,哪怕低至0,一旦开始了鸡尾酒疗法,CD4的含量,都是上升的。


早检测早治疗的意义就在于:
 
越早检测,越早确诊,就能在人体内CD4含量比还较高时,就开始治疗。
人体内CD4含量也就能最大程度地维系在高水平,甚至接近正常人水平。
 
相反,拖到最后,实在不行了,再去治疗。
体内CD4含量就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
 
所以,如果发生了高危行为(例如小诊所输血,例如无保护性性行为),最好在6周到12周之后,去医院检查。
 
如果没有感染,那就没有感染;
如果感染了,经过确诊,那就早治疗。
别害怕,别害羞,越拖越后,受害的一定是自己。
 
11、
 
腾讯网的新闻:
 
肯尼亚一名19岁女大学生感染艾滋病之后,开始疯狂报复社会。在短短3个月时间,她疯狂地与324名男子发生关系,而且没有预防措施,导致这些人都感染上了HIV这位女生说,她不会停止。她的目标是,再睡2000人,意味着要感染这么多人。
▲来源:腾讯网
 
中国前段时间也有类似的新闻,不过,又被辟谣了。
 
但从现实看,一个人染上了HIV,然后出了故意传播病毒,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发生?答案是:很可能发生。
 
所以,不要去管信息的真真假假,有一点是没有错的:
 

无限度地提高你自己的防护意识。


我再强调一次,保护自己这件事,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这是我整理的8条:
 
1、一夜情什么的,就戒了吧,拥有多名性伴侣,就意味着有多个传染源,极危险。
 
2、使用安全套,使用安全套,使用安全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3、接第2点,最好使用自己买的安全套,因为安全套可能过期。
 
4、去正规药店和便利店买安全套,注意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不正规的药店可能出售假安全套。
 
5、发生高危行为后6周,尽快去医院检测,早检测,早安心,也可以早治疗。
 
6、不要根据网上一些所谓的早期症状去推断自己是否感染了,不靠谱,最靠谱的方法是,去医院检查。
 
7、患有HIV不意味着失去一切,艾滋病患者也可以当母亲,也可以正常生孩子,现有医学手段,完全可以有效阻断HIV在母婴中的传播。
 
8、对于一些艾滋病的谣言,勿轻易恐慌,有基本安全防护意识,艾滋病的传染,没这么容易,正常吃饭拥抱、礼节性接吻、游泳,都不会感染。
 
9、少去夜店,尤其女生,夜店的环境,注定了比较容易聚集一些人,注定了危险系数比较高,一旦喝醉,零抵抗力出现在陌生环境里,别人对你做什么,怎么做,你都控制不了。
 
10、禁吸毒。
 
找一个人,认真恋爱,好好恋爱,看看蓝天白云,看看晚霞余晖,有始有终。
很多时候,你不去折腾这个世界,世界反过来就不会折腾你。END

 



我敢担保,杜蕾斯虽然已经声名远播,但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这件事,很多人并不清楚。
江苏疾控中心的团队用漫画的形式写下了安全套正确使用的方法,看得我老脸一红,不敢公开放出来,所以放在了后台。
另外,新90后的一位读者,在疾控中心工作,也给我提供了防艾的科普知识(在此谢谢这位读者)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安全」,即可获得全部资料。
请一定一定一定要去看。



参考文献:
[1]廖立菊.强化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6):3829-3830.
[2]温兆优.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性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J].心理月刊,2019(16):232.
[3]Paula Scotland,Pamela Noldner,Arjun Saha,Li Xu,Barbara Ressler,Joanne Kurtzberg. Use of Ultra‐Low Attachment Flasks Aids Manufacturing of the Macrophage‐Like Cell Therapy Product DUOC‐01 but Changes Product Phenotype[J]. 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9,8.
[4]江洪波,谭芷敏,黎静,陈晓滨,程伟彬,杨翌.广州市男男性行为学生艾滋病检测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OL].中国学校卫生:1-3[2019-09-03].https://doi.org/10.16835/j.cnki.1000-9817.2019.08.021.
[5]丁洁,谢年华,董全林,罗莉,王夏,许骏,姚中兆.武汉市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现状及效果[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08):839-841.
[6]高鸣,李丽雅,陈伟烈,邓西子,聂源,李凌华,李锋,贾卫东,胡凤玉.广州地区HIV阳性者合并HPV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08):802-805+836.
[7]祁泽宇.恐惧陌生:“艾滋谣言”的类别与演变[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08):875-877.
[8].肯尼亚19岁女生感染艾滋后报复,致300余人染病.腾讯
[9].专访WHO:艾滋病已逐渐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网易
[10].高校学生同性性传播成为染艾的主要途径.央广网
[11].《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报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

【上一篇】震惊世界的中国四大风水事件,你不动我,我不动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