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概览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概览

 财税与公共管理

积极财政政策下的财政风险研究

——基于新冠疫情背景的分析

04-14

于海峰,葛立宇

摘要:为了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社会冲击,我国政府出台了新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但本轮积极财政政策是在财政风险已经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下出台的。收支差距扩大、债务规模扩张、经济增长失速、市场制度扭曲等财政风险内外来源实际上限定了积极财政政策可能的赤字扩张边界。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应严格遵循风险审慎原则,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密切关注潜在的财政风险走势,防止财政风险超越临界点。为了有效实现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目标,建议从风险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和厘清财政风险的内生和外生来源,精准施策、共防共治。通过完善税制、深化预算绩效改革、清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保障民生就业等方式来化解财政风险的内生来源;通过采取扩大“新基建”投资、推动要素市场化制度改革等方式化解财政风险的外生来源,最终促进财政风险回归正常水平。

关键词:公共风险;财政风险;积极财政政策;疫情冲击;财政扩张;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债务

作者简介:于海峰(1965-),男,内蒙古赤峰人,广东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葛立宇(1979-)(通讯作者),男,江苏兴化人,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地方公共财政研究中心讲师。


济赶超、公共支出偏向与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15-24

王胜华

摘要:构建政府支出偏向对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影响的理论模型,探讨经济赶超背景下政府公共支出决策对城乡公共服务非均衡发展的传导路径和影响机制,基于生产性公共服务和消费性公共服务两个维度,重构和测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提出研究假设并运用 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且消费性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大于生产性公共服务城乡差距;落后省份的经济赶超行为使地方政府偏好生产性支出,而增加生产性政府支出将导致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进一步扩大。为此,应改变政绩考核机制,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以构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公共服务;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公共支出;政府支出偏向;经济赶超;公共服务均等化; 财政分权

作者简介:王胜华(1989-),男,湖南益阳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区域性优惠政策会降低地方税收努力吗

——来自西部大开发的证据

23-36

于井远

摘要:基于西部大开发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区域性优惠政策的税收激励效应。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税收努力程度,政策实施后,西部地区税收努力程度平均下降了 11.32%,且其效应在政策实施的当年及第二年最为显著;省会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的税收努力程度低于非省会城市和欠发达地区,且在转移支付依赖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在转移支付依赖度较低的地区则不明显。以上可能是造成地区财力差距的重要原因。此外,西部大开发增加了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依赖度和财政失衡程度,加剧了西部地区“重投资、轻民生”的财政支出偏向,且为培育本地税基可能采取“放水养鱼”的方式,进而降低税收征管力度。

关键词:税收政策;区域性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税收努力;财政失衡;生产性支出偏向;转移支付

作者简介:于井远(1984-),男,河南淮阳人,广东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竞争力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


经济理论与探索


产业政策抑制了实体公司金融化吗

——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37-49

刘帷韬,杨霞,刘伟

摘要: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微观企业行为具有不可忽视的引导效应。基于“十五”计划至“十三五”规划期间的产业政策信息和中国 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对实体公司金融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总体上抑制了实体公司金融化,并且该效应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而增强;相比民营企业,产业政策对实体公司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表现更强;对影响机制进一步检验发现,产业政策主要通过优化公司投资环境和缓解公司融资约束两种渠道来抑制实体公司金融化。因而应坚持产业政策带动的大方向,实施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战略,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坚持“虚实结合”,以增强我国经济运行的整体活力。

关键词:产业政策;实体公司;金融化;金融资产配置;“脱实向虚”;投资环境;融资约束

作者简介刘帷韬 (1985-),男 ,湖南湘潭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后;杨霞(1988-)(通讯作者),女,湖南吉首人,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刘伟(1987-),男,湖南衡阳人,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 学院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


资本匹配的区域创新效应及其机制: 基于创新力培育视角

50-60

钟文,钟昌标,郑明贵

摘要:区域创新不仅受到资本积累数量的影响,更受到资本匹配质量的制约。在拓展MRW模型的基础上,对“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最优匹配的存在性及创新与产出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从创新力培育视角构建资本匹配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分析框架,并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本的匹配会影响创新力的培育,进而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实物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处于最优比例时,区域创新效用将达到最大化;资本匹配协调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比,我国的资本匹配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明显,整体上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但中部地区资本匹配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资本匹配通过组织创新效应实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解释 程度最大,技术创新效应次之,产业创新效应最小。这一研究结论对于发挥资本质量外溢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本匹配;区域创新;资本积累数量;资本匹配质量;创新力培育;区域创新能力;经济增长; 创新驱动

作者简介:钟文(1991-),男,江西赣州人,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钟昌标(1964-),男,江西兴国人,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明贵(1978-)(通讯作者),男,安徽颍上人,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企业与商务经济

智联网情境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三阶段动力机制探究

61-72

马子程,刘衡,张建琦

摘要:智联网情境下,智能交互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价值共创呈现出阶段性和全面性的特征,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新的机会。如何有效捕捉和利用消费者所拥有的互补性异质资源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挑战与契机。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研究发现:价值共创经历企业主导、企业与消费者均衡共创、消费者主导三个阶段,促使企业分别形成智能识别能力、智能协作能力和智能整合能力,进而促使企业实现感知预测、 场景定制和连接生态的商业模式创新。本研究率先提出了价值共创助力企业构建动态能力的三种典型表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为理解智联网情境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启示。

关键词:智联网;智能交互;价值共创;动态能力;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消费者;算法

作者简介:马子程(1992-),女,湖南郴州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博士研究生;刘衡(1983-),男,陕西杨凌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张建琦(1957-),男,陕西宝鸡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


服务转型与产品创新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互补效应研究

73-84

霍春辉,吕梦晓,龚映梅

摘要:基于复合基础观,以 20132018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索服务转型与产品创新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互补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客户导向服务转型与突破式创新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互补效应;产品导向服务转型与渐进式创新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互补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将研究扩展至企业成长的动态视角,发现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制造企业实施客户导向服务转型与突破式创新的复合式战略能够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淘汰期制造企业实施产品导向服务转型与渐进式创新的复合式战略则更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有利于解决制造企业服务转型与产品创新的战略选择难题,对于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服务转型;产品创新;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互补效应;企业战略

作者简介霍春辉 (1977-),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梦晓 (1994-),女,河北邢台人,辽宁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龚映梅(1979-),女,安徽安庆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

金融与资本市场


绿色信贷提升重污染企业并购绩效了吗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85-97

王建新,王涛,龙鸣

摘要:引导重污染企业通过并购改造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绿色升级,是国家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 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落实,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显著降低了重污染企业的并购绩效,且该负向影响在法律环境好的地区更加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受制于绿色信贷政策的规制,其对重污染 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信贷规模的收缩和融资成本发挥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从资源配置视角理解并购“折价观”以及为我国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绿色信贷;并购绩效;重污染企业;资源配置;信贷规模;融资成本;企业并购

作者简介:王建新(1973-),男,湖南衡阳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涛(1990-),男,安徽合肥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龙鸣(1984-),男,湖北恩施人,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纸行支行行长。


员工持股计划与融资约束

——基于内部控制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98-112

化兵,乔晓龙

摘要: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企业内部的一项集体激励政策,在优化企业产权配置的同时亦对企业融资 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基于 20112018A股上市公司样本,探究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通过降低外部融资成本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这种缓解作用对东部地区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更为显著;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增强员工身份认同、缓解员工层面代理问题等途径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质量在员工持股计划与融资约束作用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由于员工之间的“监督效应”及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告效应”,员工持股计划在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方面不存在“搭便车”行为,在缓解融资约束方面存在“1/N”效应。本研究结论为新时期推进员工持股深化改革、提升本土 企业内部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员工持股计划;内部控制;融资约束;“搭便车”行为;区域异质性;产权异质性;内部控制质量

作者简介:化兵(1992-),女,山东济宁人,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乔晓龙(1988-),男,山西介休人,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重要通知

      本刊将定期在广东财经大学学报服务号和订阅号中发布最新拟录用文章信息、最新一期目录预告、每期文章全文以及重要通知等,敬请读者关注。


长按关注广东财经大学学报服务号


长按关注广东财经大学学报订阅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