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造都市经济圈的铁三角 (浙江省委党校分享)

2017-05-22 施道红、包海波 TOP办公研究院


谢谢包教授邀请我来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给在座的城市领袖分享。我今天来到这个讲堂,怀着十分谦卑的心态,希望我的一些观点能得到您们的指教。


FTA做过很多产业地产的项目,也有不少机会接触到城市的一手资料,最近,一位温州的城市领袖跟我说:


我们温州年轻人考上一本的,最终回温州发展的不超过30%,考上221的,回温州发展的不超过4%。


温州人可谓是全世界最会做生意的人,他们的商业经比得上哈佛,温州人走遍了全世界,但是年轻人却不愿意回去了。


为什么回不去了?


当我们百度“中国新区”的图片时候,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大尺度的、冰冷的城市景象。这些中小城市是否有与他们生活相匹配的就业机会、成长环境,是否有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


这些其实是当下中国城市存在的挑战 ↓


1:城市同质化严重

2:城市难以形成产业聚集的生态系统

3:城市留不住年轻人,逐渐丧失活力、竞争力。



那城市要如何打磨自己可持续的竞争力呢?


我们先抛出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提炼的一个模型:

城市发展战略的铁三角模型 ↓



01

基于城市群的产业定位


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越来越表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或城市集团的竞争。如果我们来看北京市与日本东京大都市区:


会发现:两个区域的面积相差不多,但北京的总产出只相当于东京的14%,人口密度不及东京的50%,东京圈的人口为4200万,北京城为2700万。


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其实,东京的都市圈有4200万人,但是核心主城大概也就是1000万人,东京主城周边更多的是经济发达的中小城市。东京旁边的中小城市数量,是北京的很多倍。


如果大城市周边没有众多的中小城市数量,那就说明它存在较为严重的‘一城独大’现象,区域经济优势难以突出,工业企业的发展大都坐落在主城,而主城的成本偏高,结果就是既抬高了地价,造成产业成本的上升,削弱竞争力,同时又加剧了交通拥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城市的产能效率也难以提高。


如果在特大城市周边进行发展中小城市群,产业能很好地进行迁移,既能减轻特大城区的压力,也让这些企业降低成本,更有竞争力。


不仅是在东京,还有苹果、波音、奥迪、劳斯莱斯等等大企业,包括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等名校,也都分布在大城市周边的小镇上。


(ingolstadt英戈尔斯塔特, 奥迪工厂)


而我们中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城市的产业布局逐渐从大城市走向大城市群。


麦肯锡城市群方法将中国城市分为22个城市群,每个城市群围绕1到2个中心城市发展。所有的卫星城距离1个中心城市不超过300公里,并且每个城市群的GDP都超过中国城市总GDP的1%。



这些城市群总面积占全国的25%,集中了全国62%的总人口、80%的经济总量、85%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98%的外资。


于是,麦肯锡向全球企业建议:

如果想到中国来发展,不要单独考虑城市,而是要考虑城市群。


哈佛知名的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曾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说: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因为它能创造并保持企业的竞争条件。国家不但影响企业所制定的战略,也是创造并延续生产与技术发展的核心。



其实,我们觉得,将国家改为城市群也同样合适。所以,一座城市的定位,必然要基于其所在的城市群。



02

产业聚集的要素整合


城市增长,也就是产业成长的过程。一个城市,是否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关键看其城市产业的能级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能打造高价值、高创新、有可持续增长潜力的高端产业。


为什么需要产业聚集?因为将降低供应成本,提高研发协作能力,并相互协助构建熟练的劳动力等,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选择,并形成协同增长,进而带动城市及城市群的增长。


将主导产业聚集起来的要素有很多,比如:交通、生态环境、政策优惠、服务机制、文化氛围、教育、医疗等等。它们像是一颗一颗的小磁针,吸引产业入驻。



但在城市圈的不同区位,吸引产业聚集的要素的重要程度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比如:在城市的中心圈层,如果要聚集产业,成功的要素就是:交通、人口流量、文化氛围等。但在周边的卫星城,能影响产业聚集的要素就是:区域交通、产业培育政策环境、生态环境特殊、配套设施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导入外部产业的同时,政府一定要重视本土企业,加大精力关注当地有潜力的小公司,比如为创业企业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产业环境、资本环境等。其实,城市的增长就像是买股票,当地有潜力的小公司不容小觑,想想杭州吧,想想亚马逊吧,本土企业的成长对城市的推动是最强劲的。


所以,城市的产业聚集要两手抓,一是培育本土创业企业,二是有战略地吸引外来的新的产业。



03

营造产业社区


有了产业聚集的要素,那么承载产业聚集的载体,对留住产业及人才、培育产业有着关键影响。纽约市在2011年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中指出:


今天人才与资本的流动在城市之间创造了激烈的竞争,我们正在争取最好的想法和最有能力的员工。为了实现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我们必须创造一个助力有才华的企业家和企业成长的环境。


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呢?



生活方式终将成为未来城市及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30年,中国的GDP增长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但是随着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的升级,城市需要从传统的单一功能的工业园区转型到产业社区。


产业社区是一个功能复合的、有产业集聚的、集工作、生活、教育、休闲娱乐等合为一体的综合社区。


建筑及规划师威廉·佩德拉在进行尔湾规划时说:仅有功能单一的大学区是不够的,

有必要在环绕大学的社区建立一个容纳5万人口的城市,这个新城市必须拥有工业区、商业区、休闲区及公共绿地等。这需要是一个“大学社区”!



正因为这样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尔湾这个1971年才建立起来的城市逐渐成长为“美国最适合建立家庭的城市”,拥有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等知名院校,世界财富500强有1/3在尔湾建立了自己的分部。


同时,产业社区的需要促进社区里人、产业、社区之间的内外连接:通过人与人的非正式交流带来资源的跨界与整合;通过导入高能级资源带来产业汇聚,通过机制创新来实现不同利益群体的协助共赢。


最后一个阶段,

我想跟大家系统地分享一个案例——

市北高新



她是上海中心城区市级开发区,是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最近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直线距离仅8公里。园区东临泗塘河,西至彭越浦河,北至走马塘河和场中路,南至汶水路,园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


市北高新的转型升级的历程 ↓



在定位上,市北高新经历了三次迭代:

1. 从物流、加工的传统工业园区转成“都市型产业园区”

2. 从“都市型产业园区”转化为“总部经济园区”

3. 逐渐清晰“总部经济”的特色,确定最大的特色是“产业特色”。


在产业基础上,市北高新提出了改造转型重要的三个支点 ↓



为了准备转型升级,成立了区属国企:市北高新技术服务园区,并通过上市获得充裕的开发资本。



其次,在提升综合产业服务能力,市北高新做了以下工作:


  • 基于产业升级的三次详规调整,提升“产住商”的平衡

  • 打造以市北半岛商务会所为代表的配套

  • 引入星巴克

  • 打造10万平的聚能湾公司,全产业链孵化

  • 打造“十大产业服务平台”

  • 2016引入“上海数据交易中心”

  • 走马塘等生态环境营造

  • 获得非园区所属地“楔形绿地”,增加体育养老设施


接下来就是我们FTA的挑战了:

如何营造一个产业社区载体,用“环境创新”与“服务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在深入走访过项目地之后,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过去的工业化城市,在中国大江南北都可以发现。虽然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市北高新区的四大潜力


所以,在我们的设计中,

我们始终围绕产业聚合,导入产业及生活。



“看到”与“被看到”。



在建筑的尺度及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尺度上,

我们做得更为人性化:


而在高层的布置上,传统的开发模式是

1.高架视线和噪音对塔楼的不利影响

2.交通不便

3.塔楼布局较散难以形成城市形象


而我们FTA的开发模式:

1.塔楼内置,避免高架影响,土地价值最大化体现。

2.塔楼布置于内侧城市支路,高可达性

3.集聚的塔楼,打造区域形象,形成城市客厅



我们希望创造人们随时可以交流的环境,

打造并串联城市的开放空间

人们可以在这里漫步、驻足、互动、交流。



哈佛商业评论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

多样性孕育创新,并能推动市场增长


有研究称:一个城市,如果其规模是邻近城市的10倍,其创新能力就不只是后者的10倍,而是17倍;一个规模是小镇的50倍的城市,其创新能力是后者的130倍。城市其实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每个物种的数量在互动中达到平衡。多样性越强,说明系统越强大。


所以,我们在这个城市广场里创造出各种多样化的“场景”,激发人们创新。



铁轨拆不拆?


当时,大家对它的意见颇多,但是在我们的坚持下,这条铁轨被保留了下来。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市北高新独一无二的东西,是对多样性的尊重,也是对历史人文的尊重。对于城市更新来说,真正决定价值的不是建筑里的空间,而是建筑外的空间。



于是人们就可以:



其实,不管是城市还是城市的某个区域,抑或是小镇,要想有活力、有竞争力,都离不开产业,产业的特色才是城市区域最本质的特色。



如果你在产业社区、城市经济圈等问题上想与我们交流?请毫不犹豫地联系我们!电话/微信:13482764916.




关于城市,也许你会喜欢

中白工业园:“一带一路”上的产业园区典范

全球最绿色的商业写字楼! 

引入了Google这样的龙头企业,为啥这座城市还是没有活力?

成就尔湾的7大要素 

探秘全球最牛的黑科技诞生地——MIT Media Lab

最大的城市总部群 - 亚马逊西雅图

最智慧的1平方公里 - 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

全球最绿色的办公大楼 

这个产业社区凭什么有欧洲最大的创业生态?!

全英国最棒的产业社区!

办公空间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想要更多案例,赶紧关注我们,点击案例合集。

想跟我们合作,请直接后台留言!

来,勾搭一下一点都不像院长的兰院长:13482764916

让我们一起,点燃工作热情!



TOP办公研究院是一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它是The Office Project (办公计划)的缩写,我们致力于整合全球资源,研究与工作空间相关的一切,覆盖城市、建筑、室内三大维度,助力设计打造出更健康、绿色、高效、创新的工作环境。

TOP的发起方是FTA,FTA自2002年以来一直专注于用技术与艺术设计激励人心的产业社区,截止2016年,FTA完成逾1690万平方米的建筑设计,是国内公认的产业社区一体化设计专家。


在为更多人打造健康的、能激励人心的办公空间同时,我们也重新调整了FTA的总部办公室,更符合,希望邀请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以“游牧”或“定居”的方式使用这个空间。更多信息,请联系我们:134827649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