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太极学术 | 苏桂宁:网络文艺批评的领域拓展

苏桂宁 跨界经纬 2021-12-04


网络文艺批评的领域拓展


苏桂宁(广西横县人,文学博士,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网络文艺批评的领域拓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迅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给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拓展。网络技术在不断改变着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也改变中国的文化结构。互联网成为现代中国社会文化重要的集聚平台。网络文艺批评已经在当代文学批评中广泛运用,并成为当代文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面对新的文艺形势,网络批评的研究意在广泛深入地发掘新的文艺元素,理清新的文艺关系,发现和协调新的文化关系,以便对当代文艺发展有新的认识。



20世纪末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技术给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拓展,这个变化是前所未有的。网络技术已经在不断地改变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也改变了中国的文化结构,极大扩展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公共领域。


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集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文化批评及文化创造也迅速地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化,网络文艺批评已经相当普遍地运用在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并且成为当代文学活动主要的组成部分。


从表面上看,网络文学创作和网络文艺批评只是形式上或者媒介上的变化,是从传统的纸质媒介转向了电子网络媒介的变化,是人们从传统的纸媒阅读转向电子屏幕的阅读;但实际上,媒体的变化可能会带来许多看不见的变化,尤其是其中的话语权力的变化,是一种对批评权力诉求的变化。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变时期,网络批评主体以及批评的接受方面都出现了实质性的变化。


在历史上,文化的传播与传播媒介的变更有密切的关系。文化传播经历了口头传播、器物传播到后来的通过纸质媒介承载的文字传播,显示了历史文化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


电子网络媒介出现以后,文化的传播具有了更大的覆盖力。文化信息迅速地传达到人群之中,文化的普及和交流也在不断地增强。


文化不仅仅是信息,它还拥有非常强大的社会组织功能,其传播媒介也是组织社会的重要媒介。互联网出现以后,便迅速地成为组织社会的重要媒介,同时在文艺批评和文化批评领域显示出独特的组织效应。


以传统媒介为主要组织方式的社会文化迅速地转向了以电子网络媒体为主的组织方式,更多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这个文化平台,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到这个文化结构之中。网络化的文艺批评在很大范围内有效地组织了当代的文艺活动,并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参与,由此而对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的普及为当代文艺生产提供了非常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现代的文艺生产之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众参与了文学的写作,各种文学网站占据了网络世界的重要空间,大量被称为文学写手的作者蜂拥而至,建立起他们的文学世界,展开了他们的文学想象。尽管这种文学景观受到传统批评的质疑,但是,它却以非常强大的势头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网络文学写作已不仅仅局限在过去唯一的政治目的,而是被各种各样的动机和目的所驱动,其中不乏文学和文化消费的目的,也不乏个人情绪的宣泄和消遣。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文学写作构成了网络时代形形色色的文学作品,也表现了网络市民社会的形形色色的审美趣味


互联网的发展使大众的文学写作成为可能。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哪怕是非常私人化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以此体验自己的写作成就。这是一种自我确证的文学写作;即便是自我欣赏、自我迷恋的文学写作,也体现了个人权力的扩张,显示了个人精神领域的进一步扩大。


文学作品一旦发表,就成为公众的阅读对象。写作者可以通过网络的自我表达获得与公众交流 的机会,甚至获得一部分人的认同。在这样的精神激励机制中,大众广泛地进入网络公共平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生活的经验。


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各种新的文艺元素迅速产生,文艺出现了多元化的形态。传统文艺生产的组织方式在这个平台上常常失效;文艺生产的审查标准受到挑战;各种难以把握的文艺元素超出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范围,甚至突破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道德底线,使原有的文艺批评规则捉襟见肘,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评判。例如在网络小说中就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小说形式:奇幻小说、穿越小说、耽美小说、架空小说、修真小说等等,这些小说在思想内容、小说的构造方式、基本的思路和所操作的语言技巧和叙述方式方面,都远远超出了传统小说的运作方式。 


互联网更为直观地呈现了各种艺术的元素,在视觉上对读者和观众的刺激更为强烈。它以更为直接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突现了现代艺术的特征,并以个人化的感受强化了现代艺术的感染力。这些新的艺术元素反过来又刺激了新的艺术形式的大量生产。



网络技术的出现给文化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在诸多领域以及各个环节上都给文化传播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对批评话语权的重新配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另一种文艺批评格局也由此出现。



以网络媒体重新组织文学以及文化批评在大众文化网络时代是非常突出的。众多的批评者和接受者聚集在一起,在网络平台上讨论文艺问题,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文艺批评状态。


这种状态所显示出来的就是网络批评权力的重新配置。传统批评由于受到纸质媒体的门槛制约,也因此形成了垄断化的格局,批评的权力只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众多的批评者加入了批评的队伍,使之人员发生了变化。网络批评的出现导致了批评话语权的转变:精英批评的话语权受到影响,精英批评不再是唯一的声音,大众批评的声音可能会形成合力整体地影响到批评的走向。


不过,大众文化的去中心化未必一定会使精英的批评话语受到削弱。相反,因为更多的人关注文艺、关注批评,网络传播媒介强大的传播功能可能会使精英批评拥有更为广大的空间,也因为受众的众多而形成一定的话语权。只不过声音的多元化会使精英的话语权不是唯一的或垄断的,它只是众多文艺批评中的一种。文艺批评的网络化使得批评呈现出更为广泛多元的特征。


在网络媒体上,大众迅速地参与到文艺批评领域之中,这就可能会出现一些独特的批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会逐渐形成某种中心化的趋势,或者是相对的中心化,它的群体或大或小,代表了不同的立场——尽管有些批评在专业批评者看来是非专业的。


与此同时,网络批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批评中,由于受到制作媒体的局限,批评手段是较为单一的。而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文艺批评已经呈现出立体化的状态,既有文字的批评,也有图片和影像方式的批评。例如胡戈的《一个馒头的故事》,便是运用影视剪辑表达他对质量低劣的电影的不满。尽管没有文字说明,但他所采用的反讽手段却让观众一目了然,知道他的批评立场和批评要点。


传统文艺批评主要呈现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上,这些媒体在现代社会具有相当强的可控性。它可能会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严格控制,能够进入批评门槛的批评者会受到严格的身份甄别,在思想意识上要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这些都使得纸质媒体上的文学批评具有强大的政治意识形态因素。传统批评需要经过严格审查才能够出现在纸质媒体中,而且,这种”守门人”的门槛在中国又有其特定的意义。


网络媒体出现以后,由于批评载体具有普及性,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批评中。尽管这些批评是不成型的,或者是不够”正规”的,但是,它却显示了参与者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在目前的情况下,纸质媒体(也就是报刊等)承载的批评仍然是支持学院知识分子身份合法性的主要媒体。学院的评价制度以及学科的评价制度主要还是以报刊文章作为其身份及成果合法性的主要支持者,因此大部分学院知识分子仍然以纸质媒体的文章作为其身份确证的成果。



网络批评最主要的形态是多元化,这往往使一些学院批评感觉到压力,他们担心由于大众的参与会导致文学艺术批评品质下降。相当一部分学院批评仍然固守于学院正统的批评阵地,并且以此作为确认自己身份合法性的唯一的依据,他们甚至将那些通过网络批评而产生影响的人看成不是同一圈子的人。这是纸质媒体能够存在的最大基础,具有身份确证意义的纸质媒体在学院的评价体制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网络媒体的文章常常被认为随意性大、专业性 不足、进入门槛低,没有专业权威机构的最终认证而削弱了其权威性。因此,网络媒体所承载的文章(包括批评文章)也往往不被权威机构或者专业机构所承认。


这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也许是重要的,但是对于文艺批评这种主观性较强的领域却未必有效。因为每个人对艺术的感受是有差异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去领略艺术,或者哪怕仅仅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对某种艺术品味感兴趣,也可因此构成了批评领域的多种声音和多种感受。其实,这仅仅是载体和传播媒介的不同,并不影响到批评的品质。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批评者进入到网络领域展开自己的批评,也将网络批评作为自己存在合法性的依据,在网络上展现自己的批评观点,并且将在网络上逐渐聚集的人气作为支持自己存在的最大理由。尽管学院的评价机制仍然不承认这种批评的形式,但是,网络批评已逐渐地渗透到了学院的评价机制之中,因为批评者所聚集起来的人气会直接影响到批评者在学院中的地位。


随着网络的普及化,更多的学院知识分子直接参与了网络批评,他们将自己的意见投入到网络批评之中,这样会让自己的意见观点迅速传播,也能够更为直接地进入受众视野。受众的广泛性使得这些批评者迅速地成为网络批评的明星。批评的明星化也正是大众文化狂欢时代的特征。一些文艺以及文化的批评者迅速地成为大众文化中的意见领袖,他们的观点在庞大的受众群体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现在许多纸质媒体出版社也在网络中寻找热门小说。尽管纸质媒体不太关注网络批评本身,但是,网络批评却能够捧热网络小说或者纸质媒体的小说。在这方面,网络批评具有非常强大的广告效应,而这又是传统媒体所看重的效应。


网络批评和网络文学创作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因此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批评以更大规模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当代的文艺活动,并衍生出更多的文艺现象。许多文艺现象在传统媒体时代是看不到、也是难以想象的。


网络批评最早表现在跟贴上,到后来是以博客、微博的方式出现。微信出现以后,网络批评迅速地进入到手机终端,以更加普及快捷的特点迅速占领批评领域。最近出现的公众微信平台成了文化批评和文艺批评的重要载体。一些年轻的批评者纷纷开设公众微信平台,其组织的批评文章也在众多的微信使用者中流行。网络自媒体的出现更意味着个人批评权力和领域的扩展,人们在文化和文学批评方面也更强调个人化的特点。


文艺批评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化的交流和社会化的参与。互联网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文化交流平台,也对文学艺术的交流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改变了社会关于文化和文学艺术交流的方式、不同阶层的人员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艺术的相关讨论,这对文艺的发展并不是坏事。众多的参与者在这个平台上以不同的姿态和立场进行交流,并吸引不同知识背景和不同领域的人进入讨论,从而更加有力地促进文艺的发展。



在网络领域,公众表现出了对文化公共事件的 关注热情和参与姿态。一些专业的批评家和大多 数业余的批评者也都纷纷通过博客或者微信迅速 地成为批评的主流。


在自己的博客园地展开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是相当有效的批评方式。在博客的初级阶段,文艺批评能够相对独立地展开自身的立场和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避开主流意识形态的拦截,这就使得许多文化人纷纷开设博客,包括学院知识分子也以博客展示自己的文学观点或者批评意见。尽管博客没有成为官方或者学院学术评价的依据,但它自由表达的特点获得了众多文化人的青睐。


这是在无形中形成的文化趋势,人们可以通过博客自由地表达观点,博客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甚至出现了被称为意见领袖的博客。


博客的影响力不仅仅在于传播信息或者观点,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显示了作为个人发表意见的权力,也显示了新的意见平台的出现。



在网络文学活动中,新的文学因素大量出现,新的文学内容、文学对象和文学形式也在网络平台上不断产生。新的文学活动方式给文学提供了新的品种,甚至带来了文学创作的革命性变化,并导致当代文学创作格局的变动。


这种新的文学形势也给传统批评带来了挑战。因为批评标准的匹配问题,网络文学没有被纳入传统批评的视野中,传统批评会以种种理由将网络文学排除出去,从而也使传统批评在这个领域缺席。但这并不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在高科技的支持和大众的参与下,网络文学以迅猛的发展势头展示出它的生命力。


网络文学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文学品质的降低。相反,众多不同层次的作者加入了文学创作队伍,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而这其中不乏高水平的作品,这就更需要批评者去发现总结,广泛挖掘出这个时代特定媒体所产生的艺术元素和艺术生产关系,总结出这个时代文艺作品的艺术特征以及社会的审美文化特征。


网络文学的数量庞大、普及面广,由此而出现了奇异的文学景观打破了已有的文学观念。传统的文学观念已经难以适应今天文学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文学。每个时代所总结出来的文学标准和经验是在其社会条件下产生的。网络文学是在高科技的支持下出现的,它所承载的是现代人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所需要的审美追求。而传统文学批评主要是建立在传统社会的文化条件之上,它所依据的文学标准由传统的经验所构成。以这样的标准对当代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进行判断,其批评的有效性是有限的。只是依据传统的文学标准对网络文学进行评价,不能有效地阐释网络文学的状态,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窘态。


传统批评对网络文学的较少关注并不意味着网络文学这个品种是不值得发展的;相反,由于网络媒体的普及而使网络文学拥有了非常强大的写作群体和接受群体,这是现代及未来文学和文化发展的走向,这本身就是值得关注的对象。



由传统文学所产生的审美经验也是历史共同拥有的审美经验,它在针对网络文学批评时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这使得网络文学批评并不一定与传统文学批评产生矛盾;但是,由于传统文学批评是建立在传统对象的基础上,当其面对网络文学时,也许难以对其进行更为透彻有效的批评。


在一定时期,网络文学创作显示出了非秩序化的状态,使得网络批评呈现出非秩序化的状态,这与政治意识的统一要求相矛盾。现行的政治意识形态也在对网络文学创作和批评进行规范化和秩序化。网络批评的秩序化是相对的过程,两者之间需要协调。网络批评显示了个人自由化的状态,而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却力求舆论的统一化,这就要求网络批评向这种同一性靠拢。在技术上层面上,国家机器可以通过一定的力量对网络批评进行相应控制,使之形成秩序化的状态。


互联网的发展使大众加入文学写作成为可能,也使大众参与批评成为可能。在这个平台上,人们可以从互联网的多种终端直接进入文艺批评。能够进入批评的门槛不高,至少可以减少编辑的干预。由于数量的庞大,从互联网进入的“守门人”的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


互联网出现后,加入网络批评的人群逐渐聚集在这个平台上,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批评态势。这些批评者的进入是相对自由的,也因此更能够自由地发挥观点。网络批评不一定是专业化的,更多的人是以自由的方式加入,他们不是职业的或者专业的批评者,而是一种客串的批评者,他们能够根据自己感受到的文学状态发表意见。但这并不影响批评的质量和品位,因为这些批评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艺作品作出评价,使网络批评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的立场和角度,也会令批评领域显示出多元化的状态。这是网络批评的新趋势,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的批评在网络平台上有时难以区分。


网络文学的多样性、文学内容对象的多样性以及网络文学接受群体的多样性,会使人们形成不同的审美要求。批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趣味形成批评群体,甚至形成批评思潮,对文艺创作和社会审美风气产生影响。在网络传播的条件下,文学批评思潮的出现会更频繁,规模会更大,所产生的影响也更广泛。由于人数众多,大众文化批评会出现更为复杂的形态,这就需要批评研究者敢于面对,进一步去发现和分析其中的关系。


手机网络的出现使网络文化更为普及化和大众化。人手一机使网络终端直接进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相关信息也覆盖到大众的各个阶层。文化信息在大众中很容易引起不同反应,其反应的速度和密度也将越来越大。文学艺术作品或者文化现象都可以迅速地在手机终端上被接收,并及时得到反馈。由文化信息所造成的应激反应也可以迅速地形成社会现象,甚至形成社会事件。批评和反批评的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这种趋势会形成网络批评的重要景观。


网络的公共性使得文化与文学艺术的信息能够迅速呈现在大众面前,成为公开的信息,这就使一度被垄断或者被隐蔽的文化信息公开化,并迅速 进入到社会的公共领域,文化的公共性会使文化权力迅速地转移到公众之中。


 网络媒体的文学批评是一种立体化的批评形式。作者的多元化、批评立场的多元化,以及批评方式的多元化,构成了网络文艺批评的立体化效果。网络文学的批评者未必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但他们却能够自由进入批评的领域,在网络上展开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他们的讨论立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也许仅仅是对某个问题感兴趣,而有些却可能对整体的问题感兴趣。由于批评立场的多元化,人们对某一个文艺作品或文艺现象的评价会不同,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种情况在网络批评上经常出现。在批评方式上,可以有长篇大论,也可以是三言两语的评价,这并不妨碍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当然,在这里必须将那些起哄谩骂式的评价排斥出去,因为它不属于文学批评的范围,而这一点往往很容易被那些反对网络文学批评的人所混淆和诟病。文学艺术的批评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范围和明确的对象指向,对艺术特点的讨论以及对其思想的争论都可以进入文学艺术批评的范围。


网络文学的接受群体远远超过一般纸质媒体的接受群体。相对而言,纸质媒体的批评接受群体主要是一些相对专业化的人员。在文学圈子中的接受者,更多的人本身就是批评者。网络文学批评的接受者却远远超出这种专业的范围,他们也许只是通过网络查看某种文艺信息。


 网络文学批评在很大程度上还起到广告的效应。通过网络批评传播的信息,一些文艺作品会引起公众注意,并且形成一定的广告效应。因此,当代的许多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很容易因为某些极端的网络批评引起人们关注,并提高票房收入、收视率和销售率,把艺术作品的价格拉高。从商业消费的意义上看,网络批评又具有某种商业性。



从社会文化流行方面看,大多数观众具有从众性,网络批评的传播和覆盖都很容易引发社会的从众心理。大众可以集体性地追随某种流行文化,并且将之推崇到高峰,这与网络批评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在网络中,许多人都可以参与到文学艺术的生产之中。网络批评往往伴随着大众文化的走向而延伸。当大众文化成为社会普遍的文化结构时,网络批评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土壤。批评者以及受众的广泛参与使得现代的网络批评也更具有了生命力。


网络批评实际上是现代知识生产的一部分。因为,批评往往是修正知识生产的最有效的力量,它所提出的不同观点在知识生产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面对新的文艺形势,网络批评的任务就在于广泛深入地发掘新的文艺元素,理清新的文艺关系,发现和协调新的文化关系,以期对当代文艺发展有新的认识和推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编辑:凌逾

责任编辑:侯静雯

推荐人:李婉薇



往期精彩


跨界太极学术 | 欧阳友权:文学研究的范式、边界与媒介

跨界太极学术 | 邓小红:跨界化·先锋性·装饰化——当代作家关于小说文本个性化结构的试验

跨界太极学术 | 龙扬志 、王列耀:马华文学知识谱系及其跨界建构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太极】第1238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