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士论文摘要32 |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 ——中国现代小说的“电影化想象”

孙晶 跨界经纬 2021-12-03

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
——中国现代小说的“电影化想象”


 作者信息

作者:孙晶

专业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刘中树 教授

毕业学校:吉林大学

答辩年份:2011年


摘 要


20 世纪以来,新兴的电影艺术和古老的小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小说为电影提供了从思维观念到艺术形态等多层面的文化资源,加速了电影的艺术化进程;另一方面,电影的突飞猛进给了小说以深刻的影响,促使小说不断进行系统调整,引发了小说文体的内在变迁,使“影像化”叙事倾向逐渐发展成为现当代小说创作的一种新景观。但在当下中国, 广有小说与电影关系的实践,少有深入的理论探讨。而在较少的理论研究领域,又大多集中于小说对电影的影响研究,反过来通过电影对小说进行跨学科研究尤其是从整体上研究现代阶段小说中出现的电影化叙事倾向这一视角却少有人问津。


电影《洛丽塔》


本论文正是将中国现代小说放在电影的屏幕和视野中进行审视,在小说与电影互映互动的宏观背景下,以现代文学三个十年时间划分的三个阶段为经,以作家为纬,以小说为串珠,运用文本细读法广泛揭示现代小说技巧与视听直感、时空自由转换以及蒙太奇等电影表现手段之间的联系,深度探究、阐释在电影影响与渗透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方式、文体形态乃至接受方式等方面发生的艺术新变。


论文整体上是关于中国现代小说对电影化的叙事进行创造性转化、发展有关历程与表现的一种系统整理和论述,主要包括前言、正文四章、结束语六大部分。



前言部分是总体介绍, 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研究范围及前人研究综述,说明了选题原因,阐明了研究的思路、方法、创新点和总论点,并对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一章首先从文字与影像在多重视域中的关系变迁说起,简要回顾了小说与电影相伴共生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现代小说家参与中国早期电影活动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作家电影观念的变化。然后论文把现代文学三个十年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通过例举代表作家的相关作品,来揭示现代小说与影像呈现的历时性关联。

第二章从题材选择、时空处理、叙述视点以及对蒙太奇叙事和电影语言的借鉴等层面着手,对具体作家和小说文本进行分析、论述,“合并同类项”,从而佐证我提出的现代小说中存在“电影化想象”这个论题。


题材选择方面,围绕“直从电影取材”,从女体和女性意象的呈现、都市景观的空间化呈现、电影世界的直接呈现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小说“形式空间化”主要表现为现代小说借鉴电影的空间结构形式,摒弃了线性叙述方式,以情节的破碎打破时空的连续性,以空间意象的并置代替时间的流动,并通过对包括蒙太奇在内的各种电影手法的借鉴,力图从多重空间叠合并置的角度进行叙事。



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的基础,是通过镜头之间的组接张力来完成故事的连接。蒙太奇手法没有一致的叙事时空位置,运用到小说中,打破了时间流而使小说向空间化转变,同时使小说简洁流畅,叙述容量增大。本章主要从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多样化的结构以及小说中常用的特写、淡化、溶等其他几种蒙太奇手法来展开论述。


对电影语言的借鉴具体表现在叙述追求画面感、可视性,声画结合追求视听综合效果,人物、场景描写注重造型效果,强调人物、场景的运动呈现等方面。


小说叙事角度与摄影机眼睛具有相似性。在“叙事角度的多重变换”这一节,论文以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划分的三种聚焦方式为依据,通过对中国现代小说运用外聚焦、不定式内聚焦、多重式内聚焦等进行叙事学的分析,从中窥见电影对小说叙事角度的影响。


第三章从四个方面分析现代小说之所以会出现影像化叙事倾向的原因。


首先是小说与电影在美学形态上有共通处,即两者都具有叙事的感性特质;都存在艺术和审美的两极;文学语言有电影性,电影语言也有文学性。



其次是小说叙事内在的美学更新诉求和电影叙事外在的渗透与影响。 20 世纪以来,对主要以“叙事”即讲故事为主的现代小说而言,由“讲什么”到“怎么讲”的转变越来越突显出来,这其中对电影的借鉴自然也是小说的美学更新尤其是形式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日趋成熟的电影艺术的渗透与影响是小说中出现“电影化想象”的必要条件。


再次是注重视觉效果的文学叙事传统的惯性延伸,这一方面表现在中国古典诗词文赋早就懂得变换不同的视角来写人写景, 很有电影“镜头”意识;另一方面是西方文学传统注重“电影的文法”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回响。


最后是时代语境的变化与促发。变化之一为消费文化语境下,电影成为主要娱乐方式;变化之二是文学中心转移后小说家与电影大面积遇合成为可能;变化之三是作家介入电影后,使小说家的创作观念发生了变化和位移。这种种变化使电影成为现代作家无论是生活还是小说创作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第四章分析“电影化的想象”给现代小说带来的文体形式上的变迁。


首先它提供了小说建构自身新形式的可能性,这包含了两个层面:积极方面是它推动了文体革新,努力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新型小说范式,为小说文体在现代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消极方面就是小说一味追求视觉化、感官化,使小说审美功能退化,造成艺术形式的混乱,从而导致小说文体的蚀伤。


其次是小说和电影的交叉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文体—“电影小说”,这是一种按电影方式结构的文学体裁,它始于 1920 年代,滥觞于 1930、1940 年代。


此外,它也导致部分小说向“纯小说”发展。一方面,使出文字本身的看家本领—讲述。因讲述能竭力突出主体性,才能与客体性突出的电影分庭抗礼。另一方面,转向内心,因为小说在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灵世界时有着电影无可比拟的优势。



结语部分简要概括“电影化的想象”在当代小说中的回响。新时期后,小说再次繁荣起来,它又开始借鉴包括电影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来丰富自己。尤其在 20 世纪末,伴随着影视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大量具有电影化特征的小说文本。因此,黎清现代小说中的影像化叙事倾向问题,也可以为当代小说借鉴电影化叙事方法进行创作以及为未来中国小说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总之,通过对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影像化叙事倾向所做的较大规模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所达到的目的以及形成的结论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存在着从文字向影像转化的努力,即爱德华·茂莱所言的“电影化的想象”。小说中的这种“电影化的想象”,是现代小说之所以成为一个丰富性存在的必然条件,它向小说提供了在新的形式维度中建构自身新形式的可能性,尤其对探讨中国现代小说的文体革新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小说,文字,影像,电影化想象


图片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丁一


往期

精彩

学术 | 凌逾:金庸研究:“雅化”与“俗化”并行

学术 | 徐诗颖:试析艾青桂林文化城诗歌创作的“比兴”意象

学术 | 傅修延:《论聆察》

学术 | 蓝陈平:不忘初心,时刻回望——评黄万华《越界与整合——黄万华选集》

学术 | 凌逾:“括号”蒙太奇新文体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