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凌逾:图像诗创意

凌逾 跨界经纬 2022-12-18




图像诗创意


  画家眼、作家笔一经碰撞,产生出灵感火花,激活出视觉图文创意。文字与图像合作叙事,图文并茂,互文映衬。视觉图文创意研究“图、形、文”即“言、象、意”的关系:不仅分析语言如何受视觉艺术启发,生成文字的画面感,开拓新的叙事特色和语言风格;而且分析视觉艺术如何受文学启发,为视觉创意增添新的元素,创造新风尚,这远比古代文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复杂。视觉艺术创意如跨界诗歌、图像诗、画谜、文理诗等。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已有长达三、四千年的历史,可谓诗国天下。诗歌讲究多义性,隐喻象征的复杂性,意象的丰富性,具有杂语特征。图像诗,古已有之,又称图案诗、具象诗或具体诗,把词语、诗行按某一图案或形状排列而成的诗,诗图融合。汉字象形,适合创造图像诗,除通过语言表述意义外,还通过笔画、字形、词组等部件连接,给人带来视觉美享受。图像诗重在诗,虽有绘画特性,但图像功用主要在于表达诗义,读者借助图像表意,更能体会到诗歌内涵。


朱赢椿及其作品

大陆当代图像诗,朱赢椿可谓奇才,善于进行各类跨界创意设想。2004年起,自主策划选题和创作图书,装帧设计独特,有个性,有内容,引人注目;《不裁》获评2007年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蚁呓》获2007年中国最美的书,2008年世界最美图书特别奖;2011年绘本《蜗牛慢吞吞》、先锋实验文本《设计诗》[1],均数次加印,前书入选2012年中国最美的书。2013年概念摄影集《空度》被评为2013年中国最美的书。朱赢椿,江苏淮安人,南京师范大学国画专业毕业,现为南师大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如今,“朱赢椿”大名已经成为品牌。

    图像诗书册《设计诗》印证了其主张:最好的设计是不露声色,极简至美。封面装帧设计精美:《设计诗》“言”字旁被放大凸显,隐喻图文并重;线装书式的黄纸书卷、颜色、手感,很有设计感;封底竟有书籍的各国货币价目表,幽了世界一默。全书收录了38首图像诗,首首有别,各具特色。



  第一,由图像小诗而及生态大书。《“非”非虫》,用28个非字连成了蜈蚣形状,在非与虫之间建立了微妙的联想,让人惊觉,人类有恐虫心态,人与昆虫实际上关系紧张。他养虫、观虫五年后,设计了《虫子旁》《虫子书》图文书系列,意在让人与自然更和谐。他种菜为了养虫,像西西笔下的哑巴。他让虫先生作画,观赏这些在野艺术家在叶子上画下的每一幅画:“潜蝇的行书、蚯蚓的大篆、天牛的点皴、瓢虫的焦墨、蜗牛的写意、椿象的飞白、马蜂的狂草……”他唤起人对昆虫世界全新的温暖感知,胜于一切生态环保的说教宣言。

 第二,诗行线条设计与现代诗内容糅合。《距离》很有诗味,礼赞春夏秋冬的阳光,以及沐浴在阳光下的四时万物,最终落点在一句哲理诗:“赞美或者诅咒 / 取决于 / 和太阳之间的 / 距离”。诗行排列为阳光射线状,很有美感、动感、冷暖距离感。《流星与野狗》也很有诗味:“一颗善良的流星在漆黑的夜空划过长长的弧线坠落在不远处的村庄。”诗行排列为弧状,像流星雨划过。“一只四处流浪的野狗一动不动地站在笔直的地平线上向村庄张望”,野狗两字竖排,恰似一条狗蹲立于地平线。《不要总是看这里》,先是色男眼中玲珑欲滴的女体曲线,然后,是细细的诗行,肥臀下最终一句:“不要说我丰满不要夸我美丽……说穿了也就是脂肪而已……”实在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劝诫得让人忍俊不禁。



 第三,拆字法成诗。《刹那花开》,由小及大的“花”字,形象展现花开花落的全过程,最后,风来,花字被拆落一地。《两颗心》两个心字,由远至近,日益缠绵,谈了场恋爱的结果是,心被拆得七零八落,碎了一地。《客车上遭劫的人》,如图4-3,昏睡的乘客被偷,钱字被偷得不成字样,当只剩“戈”字时,被偷的乘客炸醒,挥刀,结果,钱字还多了几笔,形象地再现了一出人生历险记。


 第四,码字法成诗。《出口》,警报拉响后,狭窄的出口,一片混乱,横七竖八,各种丑态毕至,人字堆叠,挤、踩、揉、搡、拽、骂……密不透风,最终,谁都逃不出去。用文字形象地传递出空间的膨胀感与挤逼感,活画出人性恶大暴露的丑剧。人字堆叠的想象还有另外两首:《婚前婚后的人》《车站》,从人到从到众,道出对婚姻的感悟,对车如流水马人如龙的想象,形象生动。《小蜜蜂》,用几个跳跃的形声字,将扑窗的小蜜蜂瞎撞瞎碰的忙活劲活灵活现地传递出来,疏可走马,然后蜜蜂远去。堆叠码字是为了活化出形态各异的空间感。 

   第五,弘扬传统书画的留白艺术。书签序言、后记、作者简介,均以简单的符号表情达意,几近于无,而又韵味无限,有幽默的因子。尤其是留给读者两页空白,召唤读者的无限想象,继续拓展生发。

    大陆近年的图像诗人还有黄文科、尹才干。尹才干的图像诗也利用汉语的形意之美,形意结合,数量多,如图4-4的《几瓣花一起无邪的笑》,以及《喂饱相思的眼睛》《走不出逝去的心境》《童》《温暖的春》等。其图像诗重点在于诗歌的锤炼,而不着力于图像的变化和突破。





  古代图像诗有题画诗,文人书画等,还有绘图填文成诗,如盘中诗、酒壶诗、梅花形诗等;以及文字排列具象成诗,如三角诗、宝塔诗、龟形诗等。苏轼也过不少回文诗。有一首盘中诗,据说是长安妻子为召回在蜀地为官、乐不思归的丈夫苏伯玉而作,并成功将丈夫感动回家。如图4-9,全诗168字,49句,27韵,从中央起读,宛转回环,像回文诗体。诗作解读为: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

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

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

还入门,心中悲。北上堂,西入阶。

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

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

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

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

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

姓者苏,字伯玉。人才多,智谋足。

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

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

令时人,知四足。与其书,不能读。



 绣像龟形诗,如图4-10。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845),有将军张暌(揆)戍边十年不得归,其妻绣了一首诗送给武宗皇帝,皇帝感动,召回其夫,又嘱翰林院将诗存于宫中,得传。该诗顺时针阅读,可得七言八句诗:

暌离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

闻雁几回修尺素,见霜先为制衣裳。

开箱叠练先垂泪,拂杵调砧更断肠。

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



奇怪的是,为何图像诗多为女性所为,且多为闺怨诗?古代女子养在深闺,守着牢笼,愁肠百结,没有位置,没有话语权,没有赐予女子以理服人的权力,女子多只能以情动人,且用奇特的诗歌形式,以唤起注意,以求打动人心,让人印象深刻。女子图像诗可谓另辟蹊径。

    诗谜,以诗为谜面,也称敲诗、打诗宝,包括字谜、物谜、事谜等。唐朝的诗谜鼎盛。白居易的“乌鸢争食雀争窠,独立池边风雪多。尽日踏冰翘一足,不鸣不动意如何”;杜牧的“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李峤的“解落三秋月,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谜底依次为“鹤、鹭鸶、风”。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的回目为“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写众人制作了不少灯谜诗,暗示了各自的悲剧命运和结局,引得最后贾政感叹了一声:“并非福寿之辈!”宝玉制作谜语为“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打一用物。[1]其实,诗谜多比较积极,藏谜于诗,读诗猜谜,咏物言志,趣味盎然,好诗好谜相得。顾城的当代朦胧诗《生活》,只有一个字:“网”。这也是一种诗谜,仅从“网”字不太容易想象出诗人的本义,可谓言不尽意,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诗谜和画谜结合,有人称之为神智体。秦汉时期尤孟娘有首《闺怨》。该诗借文字的造型功能制作谜面。一是减字法:夜字少人,信字少口,空缺却另生出意义,沉默和空白符号更有意义的功能。二是图文造字法:三更叠加,凝缩为字。山顶着云,意为云雾缭绕的山峰。三是分离缩小法:哭字隔断,意为断肠。姐字缩小,意为小姐。谜底为:“半夜三更门半开,小姐等到月心歪。山高路远无口信,哭断肝肠无人来。” 一个个象形字经过倒立、放大、缩小、缺失、多余、凝缩等变形,生成他义。





    圈圈词,也是神智体的一种。据传此诗是宋代才女朱淑贞因思念外出经商的丈夫而作。其夫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发愁之际,风吹落信纸,才发现后面有首词,即谜底: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

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

单圈是我,双圈是你。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

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

我密密加圈,你密密知我意。

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情,一路圈儿圈到底……



不久,朱淑贞病逝,其夫修墓立碑,刻下此诗,从此流传。又是一悲剧故事。

    这类神智体,恰似无题诗+画谜,恰似超现实主义绘画,迷宫小说,歧路花园,这些艺术类型都将一些颠覆形式强加于文本性空间,将作品提供给指称活动,并将操作记录于谜底文本中。

此外还有回文诗、题画诗,如图4-11。


唐代白居易有首宝塔诗名为《诗》,如下所示。

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诗》写诗本身,一路写及诗的风格形态、审美内容、功能特征、情感表达,不断扩充,展示作诗过程。蒋远翔编有《中国历代图形诗》,则有更多示例。

    西方图像诗跟中国古代图像诗相似,谋求形的变化和突破。如法国先锋诗人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的三首图画诗[1],图4-12为原诗,图4-13为法译中:

图4-13,阿波利奈尔的三首图画诗翻译




  图文关系研究日渐受重视,适应于读图时代的发展趋势。图文研究学者有赵宪章、黄万华、周宪、高建平、包兆会、赖大仁、汪正龙、彭亚非等。凌逾分析过西西、也斯、董启章、几米、麦兜等港台当代图文互渉创意。刘石、王韶华、张思齐等分析中国古代诗画一律、文人书画,以及王维、苏轼、韩愈等诗画关系。台湾的衣若芬分析苏轼等人的题画文学,大陆周桂峰研究题画诗、徐子方分析传统艺术与古代文学的关联,此外张洲有《倪瓒诗画汇通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陆涛有《中国古代小说插图及其语-图互文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海外学者有高居翰、雷德侯、巫鸿等美术史专家,从视觉文化角度研究中国古代美术。

    中国当代图像诗不同于古代图像诗,不再仅仅求形,简单的图形排列,更关键是求义,图文之间的水乳交融、严丝密缝,相得益彰,互相成全,互为佳偶。而且,力求不重样,不按模板套作,力求开拓新创意,不与人同。  

[1] 参见朱赢椿《设计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谜底:镜子。

[3] https://www.douban.com/note/323549155/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批准号:14ZDB080)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于2018年4月26日发表于《文学报》

 

编辑:曾文钊

 

跨界太极

与你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