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子传胪陈嘉树陈彝

2016-10-31 巫晨 仪征事
↑点击上方"仪征事"关注我们


小贴士:清代,称殿试一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仪征县学不仅出过状元、榜眼、探花,还有“父子两传胪”的佳话,说的是陈嘉树、陈彝父子。

  关于父子传胪,《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卷三十一《人物志》的“宦绩中”条目,有陈嘉树的传,2013年简体字版《道光重修仪征县志》的《仪征县志稿新增资料》部分,有陈嘉树和陈彝的传。


  陈嘉树(1781-1841),字亭玉,号仲云,仪征人,道光二年(1822)传胪(殿试二甲第一名),官至江西布政使。生有四子:

  长子陈辂(1811-1849),字治经,号朴生,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 为晚清江苏知名儒医,“尤癖嗜医家言,手录《灵素》、《伤寒论》诸籍,积帙盈尺”。同时善诗文, 著有《蒙谬室诗文集》。陈辂有子陈咸庆,字采卿,光绪癸未(1883)进士,官至刑部主事。陈咸庆生子陈延怡,陈延怡生子陈易(1892-1961,字臣朔),扬州五亭桥东侧的凫庄,建于1921年,就是他的别墅。


【插图:扬州瘦西湖凫庄】

  次子陈軷,咸丰六年(1856)进士、户部浙江司主事。

  三子陈轺,附贡生、赣榆县教喻。生子陈倧万,为潮州知府。

  四子陈彝(1827-1896),字六舟,号蜕翁,同治元年(1862)传胪,官至礼部侍郎,谥文恪。

  董玉书《芜城怀旧录》卷一记载,仪征陈仲云方伯嘉树,旧居扬州糙米巷(即古时曹李巷)。道光壬午(1822)传胪,官至江西布政使。公子陈彝,字六舟,同治壬戌(1862)殿试二甲第一名及第,官至礼部侍郎,谥文恪。父子传胪,传为佳话。


  关于陈彝,有这么两则故事:

  陈彝由翰林出守,官至安徽巡抚,后调顺天府尹,扬历中外,以清正著称。在京为官时,有弹劾王庆祺一事至今仍是大家谈论的话题。王庆祺是穆宗(同治)的幸臣(男宠),官至三品。穆宗崩后第九天,陈彝立即上书弹劾王庆祺。当时王庆祺、翁文恭(翁同龢,1830-1904,常熟人,咸丰六年状元,官至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都在面,翁同龢笑问:“今天所奏何事啊?”文恪答道:“这个可不能透露喔。”王庆祺也笑道:“这个不需要问啊!陈某弹劾人,如同神箭手一般,无发不中。”他哪里知道,这次陈彝弹劾的就是王庆祺他自己!陈彝在奏折中指斥王庆祺行为不端,要求追究王庆祺导引同治帝走邪路的责任。当天慈禧便发下上谕:“王庆祺著行革职,永不叙用,以肃官方。”

  陈彝做安徽巡抚的时候,李文忠公(李鸿章)有个侄辈叫天钺的,斗殴杀了个叫高开元的人,合肥县令孙葆田(1840-1911,号佩南,山东掖县人,同治十三年进士)不惧豪强,亲自验尸,受到巨大压力。陈彝给李鸿章写信,劝请李鸿章不要袒护。虽然用词委婉,但还是引得他“大怒”,于是孙葆田被罢了官,陈彝也被召回北京。这个案子的卷宗有个抄本,存在陈彝次子家,陈彝亲笔题字“开元遗事”。


【陈彝书法 图片由网友“夜航船”提供】


  陈彝有二子,长子陈洵庆,娶丁宝桢(1820-1886,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官至四川总督,曾杀安德海)次女。次子陈重庆(1845-1928),字顨卿,又字巽卿、逊卿,晚号甦叟。光绪元年(1875)举人,官至湖北盐法武昌道。陈重庆有二子,长子陈延曾,字且鲁。次子陈延韡,字栘孙,号含光。

  关于陈彝的儿子陈重庆、孙子陈含光,请往下继续观赏。

见景即说陈含光


  最近有两件事,碰巧都与陈含光有关:

  一是2016年元月三日我陪美国朋友参观仪征博物馆,看到有陈含光扇面陈列,这是较新的陈列,以前我来博物馆没看到;


【插图:仪征博物馆陈含光扇面】

  

  二是元月十日去扬州史公祠参加会议,这地方我还是七八年前孩子考取大学后,带她来爱国主义教育的,收门票呢。从2016年起免费开放了,进得门来,飨堂一副对联醒目入眼:“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副对联为张尔荩撰、陈含光书。


【插图:扬州史公祠飨堂陈含光书对联】



  1989年10月底,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江泽民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特地提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他说:“我是扬州人,扬州史可法祠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日本侵占时期,许多人去这个地方凭吊,以鼓舞抗日的志气。那时,我在扬州念中学,每星期都去,很受教育。中国人历来是讲民族气节的,是不畏强暴的。” 1991年10月,江泽民在扬州接待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时,特地陪金日成参观史公祠,并向客人介绍文物和楹联,这幅名联亦在其中。

  陈含光(1879-1957)是仪征人,名延韡(wei),号移孙,后改含光,光绪二十八(1902)年举人,书画大家。


【插图:陈含光像】


  

  陈含光自幼聪颖,读经书、涉猎百家。曾受业于松江刘让木。10岁能赋诗,16岁以第一名入选秀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后授拔贡,荐职内阁中书,但他无意仕途,未入朝。

  民国初年袁世凯政府设立“清史馆”编纂《清史稿》,陈含光被推荐为江苏代表出席民国第一届议会,当时他以学识渊博进入清史馆,与缪荃孙、杨度等纂修《清史稿》。陈含光在清史馆呆了两年,不愿和仇恨革命的遗老们著述这部史书,于是毅然辞职回扬州,从此隐居扬州,以诗书画自娱。

  1935年,陈含光受聘任教于扬州国学专修学校,授骈体文。因讲解精彩,学生为之倾倒。虽讲课酬金微薄,却从不缺课。日军侵占扬州时,其深居简出,一再拒绝日伪政府宴请,以卖书画度日。刻闲章自称“沦隐者”。曾恭谒史可法墓,撰《吊明史阁部文》。遇日军强索字画,则事先毁笔、破砚、裂纸以避。日军投降后,书联“八年坚卧,一旦升平”庆贺。不久,被遴选为江都县临时参议会议员,应邀主持江都文献会及公款公产管理处。

  陈含光自北京“清史馆”回扬州以后,一直是扬州文化界重量级人物,是“冶春后社”主要人物之一。他与康有为、谭嗣同、于右任等相识,与王国维、李审言、刘师培、辜鸿铭是知音,与吴昌硕、黄宾虹、林散之、齐白石等为至交,更与朱自清论诗,为忘年交。后人汤杰在《广陵春秋》第三辑中撰文《陈含光与朱自清论诗》,有详尽叙述。

  1948年,陈含光随子迁台北,至病逝。

  陈含光书法苍劲秀拔,独辟蹊径。其画以山水为佳,意境深远。著有《人外庐文集》二册,《含光诗乙集》上、下册,《台游诗草》一册,《含光骈体文稿》,《读史随笔》等。扬州许多著名旅游景点都留有陈含光墨宝。史可法纪念馆前著名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即为张尔荩撰,陈含光书。其石刻“贞烈耿六姑传”,仍然嵌于耿家巷青囊旧屋内,是扬州唯一保留至今的家庭牌坊。汪氏小苑里“春晖室”中的对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堪称陈含光先生的绝世之作。


  我去年出版的《阮元仪征事》,叙述阮元在仪征县学的秀才生涯,顺便就谈到了仪征县学的光荣历史,谈到了“父子两传胪”的佳话,说的是陈嘉树、陈彝父子,陈含光就是“父子传胪”名门之后。

  关于父子传胪,《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卷三十一《人物志》的“宦绩中”条目,有陈嘉树的传,2013年简体字版《道光重修仪征县志》的《仪征县志稿新增资料》部分,有陈嘉树和陈彝的传。



  扬州日报2010年4月3日刊登倪刚《楹联大家陈重庆》一文,介绍陈含光的父亲陈重庆也是好生了得,说他自幼聪异,4岁即能属对,知音声,工诗,擅长联语,善书画,其诗、书、画,人称“三绝”。今扬州瘦西湖南大门湖边歇脚亭内“长堤春柳”四字,即为其所书。此外在徐园、莲性寺、绿荫馆等处均有墨迹。翁同龢说过:“吾逝后,海内善书者当以君(陈重庆)为巨擘矣”!


【插图:扬州瘦西湖陈重庆题额“长堤春柳”】

  杜召堂《扬州访旧录》记载,陈含光(延韡),仪征籍,优贡生。曾祖嘉树,字仲云,道光壬午(1822)传胪。祖彝,字六舟,同治壬戌(1862)传胪。父重庆,字顨卿,光绪乙亥(1875)举人。寓扬州东关街羊巷。含光博学通才,工诗古文词,诗书画并称三绝。晚年篆书,雄峙宇内。岁丁酉(1957),疾终台湾旅次。


  陈氏家族与仪征另一个望族卞家,有姻亲关系。

  卞士云(1788-1843),字光河,号竹辰,仪征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他的儿子卞宝第(1824-1892),字颂臣,咸丰元年(1851)举人,官至闽浙总督。(本人另有文述)

  卞宝第有五子九女。

  长女嫁给了陈重庆,二女嫁给了陈倧万(号祖庚,陈重庆堂弟,光绪八年1882举人,以知府署广东嘉应州)。

  卞宝第墓地和家族的祠堂均在仪征市刘集镇卜家菱塘,即今利民村塘坝组。

  赵立昌《“手绾七印,昭垂国史”卞宝第府第补说》一文介绍,据仪征刘集当地八十多岁老人束长义回忆,文革前卞宝第墓园的墓、碑、石龟等仍保护完好,如今存数块碑帽、碑身、碑柱、硕大残破青石以及深浮雕如意云、 仙鹤、 灵芝图案、残座、碑帽等残石。据当地村民讲,还有部分埋在地下。另外在其西岗杨家屋前屋后还见到三狮盘球门枕石、石磔、石板、磨砖、条砖、瓦、木料等原有旧物。该文还指出,陈嘉树、陈彝家族的陈公馆遗迹,亦在此北隅。

  武黎嵩《仪征寻访卞宝第家族墓地》一文也详细记载了作者前往仪征市利民村塘坝组,寻访卞宝第及卞氏家族墓地的经过,在祖父为卞家守坟的张姓兄弟的指认下,确认了卞宝第墓的位置,前来看热闹的村民杨德福老人,也给他们讲述了红卫兵挖坟的情景。在张氏兄弟的院子里,看到了他们从田间地头收集回来的龟趺和墓碑的残石。有龙凤祥云文的碑额,有碑身的残块。一段碑石上还残留有“……灵曰鞠躬……而卞宝第……朕用悼焉”十二个字,审其词,应为光绪皇帝御赐的祭文。可惜残言断语,已不成章。


【插图:清德宗景皇帝(光绪)谕祭卞宝第碑残件】


  笔者曾亲往仪征市刘集镇利民村探访卞家祠堂遗迹,怎奈当地正在搞“万亩良田”平田整地,未能如愿。待今年春暖花开,找个时间再去探访一回。


【2015年12月7日在平田整地现场发现的卞宝第墓碑残件】

敬请关注我的另一篇《拜访“父子传胪”后人陈琳》,回复“陈琳”即可浏览。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巫晨《阮元仪征事》,点击“阅读原文”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