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话大仪

2016-07-18 巫晨 仪征事

最近受朋友之托,翻翻大仪的历史故事。


大仪自古以来就不是仪征领土

大仪自古以来就不是仪征领土,清代前期是属于江都县的,雍正九年(1731)分江都置甘泉县,大仪属甘泉,解放后才划入仪征版图,所以在《道光重修仪征县志》上,是查不到有关大仪的资料的。所幸我自己手头上,有《舆地纪胜》《嘉庆重修扬州府志》《扬州西山小志》可查,还有三本仪征现代的书《仪征史海拾珠》《仪征地名文化》和《真州史话》,不过这三本书中关于大仪的描述是同一篇文章,都是原方志办主任帅国华帅老所撰。

我扩大一下搜索范围,于2016年6月19日上午,花了半天时间,去仪征图书馆,翻查了《扬州文库》里的三部甘泉志、三部江都志、四部扬州府志,所获不多。尤其“大仪”一词的来源,没有挖掘出来,惭愧。

下面说说关于大仪的几件事。


 1、中兴武功第一


南宋王象之(1163-1230,字仪父,金华人,庆元二年进士,官至江宁知县)的《舆地纪胜》(成书于宝庆三年,1227)记载:“大仪镇,在州西北六十里,绍兴四年韩世忠败敌将兀术于此”。


【《舆地纪胜》书影】



关于这一段史实,我在《阮元仪征事》一书中有较为详细的讲述:《扬州西山小志》援引《嘉靖惟扬志》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记载,绍兴四年(1134)十月,金元帅左监军兀术率军五万,与伪齐军联合,自淮阳兵分两路南下攻宋。宋廷急遣工部侍郎魏良臣(1094-1162,宣城人,宣和三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等赴金乞和,并命淮东宣抚使韩世忠自镇江北上阻金军渡江。




十月初四,韩世忠命部将解元(1088-1142,字善长,保安人,官至保信军节度使)出承州(右路),董旼出天长(左路),自率骑兵至大仪镇抵御金骑兵(中路)。十二日,魏良臣一行过扬州,韩世忠故意出示避敌守江的指令,佯作回师镇江姿态。

待魏良臣走后,韩世忠立即率精骑驰往大仪镇,在一片沼泽地域将兵马分为五阵,设伏二十余处。翌日,金将万夫长聂儿孛堇从魏良臣口中得知韩世忠退守镇江,遂命部将挞孛也等数百骑直趋大仪镇东。




韩世忠亲率轻骑挑战诱敌,将金军诱入伏击区。宋伏兵四起,金军猝不及防,弓刀无所施。韩世忠命精骑包抄合击,并命“背嵬军”各持长斧,上劈人胸,下砍马足,金军陷于泥淖之中,伤亡惨重。金将挞孛也等200余人被俘,其余大部被歼。

左路董旼也进展顺利,进占天长,金兵败走,俘敌四十余人;

右路解元遭遇劲敌,相持十三日恶战,韩世忠派成闵(字子琼,一字居仁,邢州人,官至淮北制置使)率骑兵增援,战局逆转,俘获金兵千户等人,金兵溃败,相互践踏、溺水者甚众。韩世忠亲率大军追击至淮安,大获全胜,史称大仪镇大捷




战后,朝廷对韩世忠以及立功的部将董旼、陈桷(1091-1154,字季壬,温州人,政和二年进士,官至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解元、呼延通(淮阳人,官至防御使)等都有封赏。

日后为韩世忠撰写神道碑的赵雄(1128-1193,字温叔,资中县人,官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则将大仪之战誉为“中兴武功第一”。




《扬州西山小志》有诗一首:

大仪古镇郁寒云,谈史空思战伐勋。

五阵却金遗垒在,何人不识背嵬军。

如今,在仪征市大仪镇的中心广场上,建有韩世忠雕像,仪征人民永远铭记他。


【《阮元仪征事》书影】


2、宋太祖驻跸


《嘉靖惟扬志》记载:“大仪镇,宋太祖征李重进尝驻跸,韩世忠亦设伏于此以败金人,所谓中兴武功第一者是也”。


【《嘉靖惟扬志》书影】




《扬州西山小志》“古迹”类别中,有“东林寺”介绍:东林寺在集北(陈集)八里,宋时为朱仙观。基址广阔,柱础石狮,犹有存者。宋太祖征李重进时,驻跸于此。

西山小志还配有一首诗:

野寺东林烟树笼,谁寻莲社旧宗风?

宋时仙观留遗迹,傅会何须话建隆。

  西山小志没有交代宋太祖驻跸在东林寺是从哪里考证得出的。




查《嘉庆扬州府志》,并没有东林寺记载,但我在卷二十八“寺观志一”中,查到宋王禹偁(chēng,954-1001,字元之,钜野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的《扬州建隆寺碑记》,其中有一段文字,确认宋太祖确实驻跸大仪,这段文字是这样写的:

我太祖皇帝受禅于周,启封在宋,朱旗所指,黔首乂安。惟李重进作帅江都,婴城构逆。时建隆元年九月也,乃命故中书令石公统王师讨之……是月十一日,太祖至大仪驿,距广陵六十里。

这段文字清楚地记载了宋太祖确实曾经驻跸大仪,连年月日都有了。这也是我所知道最早出现“大仪”地名的文献。王禹偁至道二年(996)任扬州知府,次年奉调入京任知制诰,这个碑记成文时间应为至道二年。


【《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书影】


 3、大仪牛市


《扬州西山小志》“市肆”记载,“鱼、草、鸡、猪,皆有牙人经纪之,然皆微利也。集中猪行较胜,若牛市以大仪为最,他集不尽有,有亦不及也。”并且还有一首诗:

鱼草猪鸡各有行,行行利息略相当。

大仪牛市春秋季,经纪生涯此最强。




西山小志做了个好事,将大仪牛市记录在册,并且还强调指出,大仪的牛市,效益很好,其他地方要么没有牛市,要么即使有了也不如大仪的牛市牛。


【《扬州西山小志》书影】


 4、张辽墓


《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二十七“冢墓志”记载:“魏张辽墓,在城西北大仪乡。辽南伐,殁于军,因留葬此。《神僧传》云,在华林寺内。”

我顺藤摸瓜找到赞宁(919-1002)著《宋高僧传•卷十•唐扬州华林寺灵坦传》载:“元和五年(810)相国李公鄘之理广陵也。以峻法操下刚决少恩。一见坦郑重加礼。召居华林寺。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墓。”

查《三国志》卷十七“魏书十七”记载:“黄初二年(221)……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

可见张辽是病死在江都的,葬在华林寺亦有《宋高僧传》佐证,那么华林寺在大仪乡的什么地方呢?可惜府志是原文照抄宋高僧传,没有介绍详细地点。

需要说明的是,大仪乡并不等同于大仪镇,大仪乡的范围更大,扬州西北乡都曾是大仪乡的地界。

在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也有个张辽墓,还有张辽陈列馆、逍遥阁和渡津桥,园中有张辽持刀立马的青铜塑像,但那只是衣冠冢,是为了纪念张辽最辉煌的逍遥津战役而建的,不是真墓。


【合肥逍遥津公园张辽塑像】

《扬州西山小志》将张辽墓收录在“古迹”类别中,并赋诗一首:

刚侯声势慑江东,百战真为魏国雄。

识得孤坟秋寺里,空令人话合淝功。



本站已经开通了“分答”,请长按二维码关注分答后搜索“巫晨”对站长提问,我将用60秒语音回答您。


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爱我仪征、敬请转发!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巫晨《阮元仪征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