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贫穷是遗传的!而且是人类第一大遗传疾病

2017-09-15 韦小宝 伟绩财富

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伟绩财富",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会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研究钱

导语:

富人的孩子最终都变成了富人,而穷人的孩子往往都变成了穷人。贫穷和富有,可能都会遗传。


收入差距,可能是一个古今中外讨论了几千年的话题。

 

无论是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发出“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感叹,还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愤然写下“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恶化。最后,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甚至连《圣经》都说“因为凡是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富裕;那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夺去”。


BBC纪录片《人生七年》曾经记录了这样一个现象:富人的孩子最终都变成了富人,而穷人的孩子往往都变成了穷人。

 

换句话说,贫穷和富有,可能都会遗传。


但是,总有一些方法,能让你打破这种遗传。


曾几何时,《寒门再难出贵子》的一系列文章在互联网上疯传,我们姑且不论那些文章的真实性如何,但是有一件事实摆在面前,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确能改变命运,但是学习知识的成本远比你我想象的高得多。

 

在古代,为什么科举给寒门的读书人带来了希望?那是因为教材千年不变,都是《四书》《五经》,这让无论富有还是贫穷的你,都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穷人和富人所学的东西都是类似的,不会因为你富有而有比《四书》《五经》等更多的知识来源。


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考量标准不再是分数,而是所谓的综合素质,这就让知识的来源变得多种多样。

 

但是对于穷人的子弟而言,当上学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又何论给孩子更多的辅导班、兴趣班、国际游学、课外实践、互联网创业等经验呢?因为这些知识的价格远比那一本薄薄的课本贵得多。

 

所以,在互联网对信息的丰富过程中,对人才的综合考量通过知识获取成本的形式,自动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只有富有的人才能获得更多高价值的知识。而所谓的阶层天花板,不仅仅来自于财富,还来自于由财富所带来的知识分层,所以富人与穷人后代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结果就是贫穷不仅会传染,甚至会遗传。


稀缺心态

贫穷的思维根源


穷人面临的第一层困境,就是穷人思维。

 

美国经济学家穆来纳森跟心理学家沙菲尔发现: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原因不在于不够努力,罪魁祸首是稀缺心态,越是缺钱,就越会在意钱,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金钱的稀缺俘获了穷人的大脑,阻塞了穷人的认知能力。

 

穆来纳森说:“人们的视野会因稀缺心态变得狭窄,形成管窥之见,即只能通过‘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体,而无视管外的一切。”

 

印度有一个很繁华的克延比都蔬菜市场,那里的小贩每天向富人借 1000 卢比去进货,买完菜以后收回 1100 卢比,要还给富人 1050 卢比,自己只赚50卢比。

 

其实这些小贩只需要每天省下5卢比,依靠复利效应,只需要50天,就可以不用去向富人借钱了,然后他们的收入就会大幅度攀升。

 

财富触手可得,可是所有的小贩都坚持向富人借钱,每天付给富人 50 卢比利息,9 年过去,富人不用工作却越来越富,穷人辛勤工作却越来越穷。

 

穆来纳森说:“长期处于稀缺状态的穷人,会被稀缺心态消耗大量带宽,其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会因过于关注眼前问题而大大降低,而没有多余带宽来考虑投资和长远发展事宜。”

 

稀缺心态会导致严重的短视,让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导致找了一份仅仅是“能赚钱”的工作,玩命加班,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和有效的自我提升,更不用说去管理支出,进行有效的资产投资了。


老鼠赛跑陷阱

贫穷的现实根源


知乎上有一个浏览量上百万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小土豪」宣称钱靠赚不靠省,而巴菲特和芒格仍推崇节俭生活?

 

有些答案虽然获赞很多,但是都没有答到点上。

 

在全世界卖出去2900万册的理财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说,那些说钱靠赚不靠省的人都是在“傻人花傻钱”富人是先富起来再花钱享乐,而穷人则是富起来之前就开始花钱享乐。

 

清崎讲了“老鼠赛跑陷阱”的故事:老鼠在转轮上跑步,却不知道它跑得越快,轮子转的就越快,最终老鼠精疲力竭只好停下来。

 

穷人之所以根本不可能实现财富自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陷入了老鼠“赛跑陷阱”。

 

人年龄越大,收入越高,但欲望也越来越大,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承担的家庭责任越来越重,花的钱也就越来越多。

 

收入的增长有明显的天花板,但是支出的增长却没有。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小高,他是北京一家服装企业的资深销售经理,每年基本工资大约有 12W 左右,加上 5W 左右的销售提成,在北京虽然进不了高收入人群,但工作 6 年的他也该存下一些钱了,但事实却是欠了一屁股债。

 

他每月的花销如下:租房(2500元)、谈恋爱(2000元)、衣食娱乐(4000元)的费用,给老家父母的生活费(500元),妹妹上大学的部分生活费用(1000元)。

 

除去上面很多硬性支出以外,他的零碎花销也非常庞大。


例如我曾经提醒他查了一下滴滴的行程单,他很吃惊的发现光今年上半年的打车费,就花了将近 4000 块,相当于上半年总收入的 5% 。

 

各项支出一抵消,就没剩下什么钱了。

 

像小高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尽管工资不低,可工作好几年之后,还是没有多少存款。

 

贫穷的首要问题不是收入太少,而是支出太多。


财富主人

而非做金钱的奴隶


想实现财富自由,归根结底的就是一句话:要转变稀缺心态,跳出金钱本身来进行长远规划,把自己所有的财富转化成可以钱生钱的资产。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把人生规划强行拉进管道视野


暴风影音的创始人冯鑫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在天地中的位置,才能够真正有所成就。

 

那么该如何找到,并一步步的走到这个位置呢?

 

这就要你把人生规划的问题强行拉进管道视野,逼迫自己从长远上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研究,他们找来一批出身环境和智商都差不太多的年轻人,其中 27% 的人没有人生规划,60% 的人有非常模糊的人生规划,10% 的人有短期规划,只有3%的人有长期规划。

 

25 年之后,有长远规划的几乎都成了社会顶尖人士。


有短期规划的都成了中产阶级例如医生、律师,有模糊规划的生活在社会中下层,没什么出息但又特别希望孩子有出息。


完全没有规划的那些人成了社会最底层,整天都在怨天尤人。

 

所以一定要强行逼迫自己思考长远规划的问题,把时间尺度放在 20 年以上,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愿景和使命到底该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实现。


投资钱生钱的资产:构建财务护城河


任何不需要你付出劳动就可以获得盈利的东西,都可以看作是资产。

 

例如你雇人就可以经营的餐厅,完全不需要你到现场就可以盈利。或者是你写的一首畅销歌曲,每个人在 KTV 里点唱一次,都要向你缴纳版权费用。又或者是证券、基金等等……

 

只有当你的所有财富都在为你自动生产财富,你才可能拥有真正的财务自由。


培养老板心态:找最优秀的人才为你工作


只会一个人冲锋陷阵是成不了名将,只会独自拼命工作的人也成不了富豪。

 

真正聪明的人需要招徕更优秀的人才来一起工作。

 

例如我一位在上海的设计师朋友,组建了一个临时工作室,招募了一批自由职业设计师为他工作,他只在每单里抽取 15% 的中介费。

 

他自己可以在做设计的同时,把自己做不了的工作分给别人,既减轻了负担,又扩大了业务量,在业界维护了很好的声誉,客单量源源不断的提升。

 

一年下来,他的收入比只当设计师的时候,翻了两番。


延迟满足:减少支出


富人不是不享乐,而是在最后享乐。而穷人则不相同,穷人在最开始的时候享乐,因此穷人原始资本的积累速度大大降低了。

 

因此穷人一定要延迟满足,不要看到什么东西都想买,要知道你买来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必须的。

 

这里就记住一条准则:犹豫要不要买的东西,别买。


只有越来越大的规模才能带来越来越多的财富。于是,本来可以靠勤劳致富的人只能被打入低等收入阶层,财富和收入的分化愈加严重。

 

当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所谓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一切都变得温情脉脉。

 

但是这份温情之后,财富的鸿沟已经形成,贫穷可能不仅会传染,甚至会遗传,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只研究钱和女人

韦小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