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大文学院新任院长董晓:我们的老师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尊敬的杨忠书记,尊敬的龚跃部长,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站在这里,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还清楚地记得,16年前,2005年的某一天,中文系突然召集全体老师开会,投票选举新的系主任。当时,苗怀明坐在我旁边。他对我说,如果将来某一天突然让我们俩去做中文系主任,我们准保会吓死。今天,我虽然还不至于吓死,但惶恐不安是肯定的。为什么?我其实不是一个胆小之人,但是为什么会有惶恐不安的感觉?因为这是在文学院,是南京大学中文系。


很遗憾,也很惭愧,我没有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读过一天的书。但是,对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我一直满怀敬意。这是一份包含了亲情,包含了从童年起就在记忆里慢慢积攒起来的感情。我母亲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读了5年书,我父亲在中文系读了8年书,我的名字是郭维森老师给起的。中文系一代又一代老师的身影,都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在我10岁的那一年,1979年的春节,我跟着父亲去参加中文系的春节团拜会。在赛珍珠故居里,程千帆先生笑谈故闻趣事,陈白尘先生随口编了几个幽默段子,吴新雷先生即兴演唱了几段昆曲,叶子铭先生用闽南方言朗诵了几首唐诗。一位脑门锃亮的老先生给我剥了一只大橘子。后来父亲告诉我,他是陈瘦竹先生。从那时候起,南京大学中文系,中文系人,在我心里形成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极其特殊的印象。在我30岁的那一年,承蒙赵宪章老师和杨正润老师的不弃,我非常荣幸地成为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员。在中文系的22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个集体可贵的传统和氛围。面对师德问题,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反智现象,文学院总能勇敢地发声。每每在这个时刻,我都为我是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今天,学校党委行政和诸位老师如此信任我,让我和我的团队承担起这份责任,我当然惶恐不安。因为这是南京大学文科中历史最悠久,学术传统最厚实的院系之一的文学院。远的不说,仅就这30年来,在一代代中文人的努力之下,中文系走过了不断取得突破的发展历程。这当中当然离不开许志英老师、胡若定老师、赵宪章老师、周宪老师、莫砺锋老师、丁帆老师,以及我伺候了九年多的徐兴无老师的心血。他们以各自的智慧、胆识和勇气,为文学院达到今天的高度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与他们相比,在工作的智慧、谋略、策略方面,我都自叹弗如。但是,让我欣慰的是,我们的团队里还有傅元峰、童岭、高子文这几位年富力强的70后和80后,他们精力充沛,责任心强,头脑清醒,能力突出。我们这届新老结合的班子,将尽我们的全力,为文学院师生服务。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化多端的时代,我们的老师承担了太大的压力。我们以区区60余人的队伍,完成了难以想象的科研业绩:近5年来,我们的老师承担了17项重大招标和重大攻关项目,在去年的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评奖中,我们斩获了两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和1个青年奖。数据是惊人的,但是数据背后是令人担忧的事实:我们的老师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我们这一届班子的工作目标,就是努力地营造好工作环境,创造好条件,让每一位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愈来愈功利化的学术体制中,能够在充分地适应体制的要求和规则的同时,能够保持住自己学术的个性,能够不那么急迫,不那么焦虑地、从容地研究自己钟爱的课题,能够保持住一个教师的情怀,真诚地去关爱我们文学院的每一个学生,同时,也要尽我们的努力,切实地解决每一位行政人员、教辅人员、辅导员在愈来愈繁重的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总之,我们这届班子的工作目标是在适应环境的规则要求,获取学术资源的同时,努力保持探求真理,捍卫理性与尊严的勇气,使中文系百年以来的精神传统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代里能够延续下去。


再一次感谢大家的信任,祝文学院事业兴旺!


————


董 晓,1991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1994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199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并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留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俄罗斯文学及中俄文学关系的研究和翻译工作,出版有《走近“金蔷薇”:巴乌斯托夫斯基创作论》、《圣徒抑或恶魔:涅恰耶夫其人其事》、《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对峙与嬗变——苏联文学发展历程论》、《契诃夫戏剧的喜剧本质论》(该著作于2015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并获得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著作,《不合时宜的思想》(高尔基著,合译)、《茨维塔耶娃文集》(随笔卷和回忆录卷)、《一切都在流动》(格罗斯曼著)、《白色的虹:巴乌斯托夫斯基短篇小说选》等译著,以及各类学术论文。兼任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多卷本《俄国戏剧史》编撰及重要资料翻译研究”首席专家。曾于2012年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2013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奖励计划。


译著:《不合时宜的思想》(高尔基著)(合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国作家出版社1998年;《茨维塔耶娃文集》(回忆录卷)东方出版社2002年。


专著:《走近〈金蔷薇〉:巴乌斯托夫斯基创作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编著:《圣徒抑或恶魔?——涅恰耶夫其人其事》群言出版社2008年。


专著:《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对峙与嬗变——苏联文学发展历程论》花城出版社2010年。


2004年获南京大学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2008年获得第六届江苏省高校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09年获得高校图书优秀成果华东地区二等奖;2009年获得江苏省建国以来外国文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13年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2013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


本文为董教授12月22日下午在南京大学文学院行政班子换届大会上的发言

来源:南大文学院官网





THE END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