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印顺法师的背后——再读周贵华先生论文

2016-11-25 怒箫 行愿法师

反印顺法师的背后

——再读周贵华先生论文

 

 

(一)缘起

夜来无事,继续学习周贵华先生的批印大作,好文章自然应当好好咀嚼。

“当笔者看到释印顺坚称大乘信仰,而又视历史考证为复兴佛教的‘光明之道’时,感到悲哀;当看到他以大乘佛教信仰者身份广泛、系统运用这种方法时,感到痛心;当看到他由此宣称并论证大乘非如是我闻性并对全体佛教的‘天神化’予以‘祛魅’时,感到恐惧;当看到其由此建立的人间局域性相似佛法——‘人间佛教’思想流布两岸时,感到冰冷!”(批印论文集30、31页)

读周先生论文到这一段时,突然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是什么让周贵华先生感到“悲哀、痛心、恐惧、冰冷”呢?学术论文,重在客观证据下缜密的逻辑推断,如此强烈的主观情绪表现出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以周先生的强烈情绪为线索,试着做一考察。

 

(二)周贵华焦虑的原因。

“当看到其由此建立的人间局域性相似佛法——‘人间佛教’思想流布两岸时,感到冰冷!”

周贵华认为人间佛教是相似佛教,护教心极强的他,看到人间佛教在两岸蓬勃发展,心里焦急,感到冰冷。 

         “‘人间佛教’就是一种‘转基因佛教’,已开始在中国的佛教界漫延,必需予以反思。”

这是网上流传的周贵华先生和学生微信交流时截图的文字,周先生要反思在中国佛教界漫延的“人间佛教”。

 

(三)大陆人间佛教的源流

周贵华先生在论文中指出,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流布两岸。我们经过查找相关资料发现,大陆的人间佛教,与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都是源于太虚大师,在历史原因下,分别在海峡两岸发展。

“1983年,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适逢中国佛教协会成立30周年,在此次会议上,赵朴初作了《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并获会议通过。在报告中,赵朴初明确提出,当今时代要提倡人间佛教,发扬佛教三个优良传统。”(陈兵尹力 罗同兵 王永会编著《人间佛教》281页,河北省佛教协会。)

1983年,印顺法师正在台湾编辑《杂阿含经论会编》,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出席过大陆召开的佛教协会会议。因为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印顺法师不可能来大陆参加会议,同样,大陆佛教协会也不会把印顺法师倡导的“人间佛教”确定为佛教协会的发展思想。那大陆的“人间佛教”思想是从哪来的呢?

“在大陆,解放初期,即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如巨赞、陈铭枢、赵朴初、喜饶嘉措、周叔迦等,努力谋求佛教改革,……其所倡行,皆不离人间化之导向。至八十年代,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的中国佛教劫后重生,重新走上人间化的道路。在赵朴初、明真、正果、净慧等一批大德的倡导下焕发青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尢其是以赵朴初为领导的中国佛教协会,明确提出了‘提倡人间佛教积极进取思想’的口号。”(陈兵尹力 罗同兵 王永会编著《人间佛教》253页)

由此可知,大陆的人间佛教思想,与印顺法师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大陆的几代法师、居士推动,特别是赵朴初的努力。我们也可以认为,大陆人间佛教的思想,是赵朴初对几十年来,几代高僧大德努力践行佛教人间化的思想总结。换句话说,是大陆佛教选择了具有大陆特色的人间佛教思想。

 

(四)大陆各界对印顺法师的评价

2009年11月,在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出版座谈会上,佛教协会代表学诚法师,学界代表的方立天楼宇烈等都对印顺法师作了评价。

学诚法师在致辞中说:

“印顺法师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系统地论证了‘人间佛教’历史的和经典的根据,深刻揭示了佛教中存在的‘死化’、‘鬼化’、‘梵化’乃至‘巫化’的现象,极大地完善了‘人间佛教’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太虚大师三大革命中的教理革命。可以说,他是中国人间佛教思想之集大成者。”

学诚法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称印顺法师实现了太虚大师的教理革命,是人间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

方立天教授说:

“中国化佛教我们都知道,有两个最大的创造,一个就是禅宗,一个就是人间佛教,印顺大师在这两方面都做了推进和发展”。

楼宇烈教授说:

“在当代中国佛学界的佛学理论研究方面,从教理、历史、教制等方面对佛教进行系统研究,我想印顺法师是第一人。……就我个人来讲,我认为印顺法师的最大影响就在于他的‘人间佛教’思想揭示了佛陀的本怀。”

以方立天和楼宇烈为代表的学者,对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方立天教授认为人间佛教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大创造,印顺法师在这方面做了推进和发展。楼宇烈教授认为人间佛教是佛陀的本怀思想。

2011年6月,在印顺导师舍利回归迎奉法会上,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在致辞中说:

“法师阐发‘人菩萨道’思想,倡导‘人间佛教’,探宗本,明流变;明确指出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而且契合佛法真理;强调佛教要与时俱进,要契机,不是迎合低级趣味,要了解现代中国人的动向,应机化导。其思想主张是对时代处境强有力的回应,不仅对台湾佛教界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大陆佛教界积极提倡、政府积极支持‘人间佛教’的实践相呼应和相印证。”

蒋坚永的致词,也明确表明,大陆的人间佛教,虽然不是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但二者之间却能呼应和印证。

两岸几十年的隔绝,没有影响汉传佛教自我意识觉醒下的共同需求,就是人间佛教思想。这同时也说明,人间佛教是汉传佛教共同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五)项庄舞剑

我们前面分析了,大陆的人间佛教思想和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虽然同是源自太虚大师,但在发展过程中,却是各自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周贵华先生对大陆的的人间佛教思想充斥着一股本能的反思,但他为什么不直接针对中国佛教协会而是选择了印顺法师呢?我分析,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印顺法师漫长的学术生涯,大都是在台湾渡过,虽然学术成就巨大,但在大陆的信众中影响较小,这就易于鼓动大陆信仰型信众的宗教感情,为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不致受到强有力的反击。

2、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虽然不是中国佛教协会人间佛教思想的直接来源,但他是当今人间佛教理论建设方面,成就最显著的人,批印顺法师,可以间接对大陆发展的人间佛教思想起到批判作用。

3、中国佛教协会(以学诚法师讲话为代表)对印顺法师有很高的评价,反思印顺法师人间佛教理论,是不是能间接起到对中国佛教协会人间佛教思想的反思呢?

4、随着《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在大陆的出版,印顺法师对大陆学术界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通过反思,间接否定学术界人士对印顺法师的正面评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印顺法师学术思想对大陆后起学者的影响,而其根本,还是指向中国佛教协会的人间佛教。方立天先生在世时,是中国佛教协会的顾问,而方立天先生曾说过:

我们要研究了解现在佛教不能离开印顺的著作和理论,我们要研究当代佛教的文化不能离开印顺的著作和理论,我们要研究当代中国化的国学,要研究中国当代的国学也离不开印顺的著作和理论”(2009年11月6日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出版座谈会讲话)。

5、大陆人间佛教的思想,是中国佛教协会几十年来一直倡导,并获得政府的积极支持,国家宗教局蒋坚永副局长的讲话,明确的表明政府的态度。作为国家社科院研究员的周贵华先生及其义学会成员,应该是明白政府态度的,但他们还是以反思印顺法师为名,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化的“人间佛教”思想。

 

(六)以学术对应学术

    印顺法师是以学术成就享誉教界学界的。引用一位法师的话说:“他又不为吃饭钱,又不用评职称,纯是真理之探索。”

印顺法师学术成就高,“义学会”就以反思印顺思想为方法,召开“印顺思想研讨会”,出版论文集,向外界显示理性客观的立场。但这次研讨会,从召开到结束,一直倍受质疑。

1029号、30号参加完研讨会的台湾学者林建德教授,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一时间,以《三种佛学探究立场》发表了自己对这次会议的看法:

“这次在无锡举办的印顺思想论坛,乃是由佛教义学会发起;佛教义学会主张‘佛教本位’的研究,有别于现今学界之‘学术本位’,而与之互别苗头。这样的立意自是良好,但在我看来,他们所谓的‘佛教本位’,或可说是‘信仰本位’,甚至是‘信众本位’,可说是学术本位的另一极端。……我认为,真正的‘佛教本位’、‘义学本位’乃是印顺导师所持的立场,在他的著作中,兼可看到学术性和信仰性,……换言之,印顺法师不因信仰而失去学术的‘求真精神’,也不因学术而否定信仰的‘神圣’关怀;学术和信仰性不偏一边,兼而有之,是我认为印顺思想最大的特色(之一),而多数学者或信众,往往顾此而失彼。”

首都师范大学程恭让教授说:

“关于本次周先生义学批印的问题,我的看法是:

他违背学者及学术会议基本伦理,所谓的义学会借学术会议的公开性平台,违规运作,挟私宣传他们自己的执见。这是根本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维护的是学术平台的基本学术伦理,不能伤害理性丶客观性丶开放丶包容的学术伦理,把学术平台变成个人或一小簇人的私器”。(微信公众平台文章《程恭让教授谈周先生“义学”批印问题》)

林建德教授是从参与者的角度,来评价这次“印顺思想研讨会”,明确给出自己对这次会议性质的评价,是“信众本位”或者是“信徒本位”,也就是说,是信仰对理性的一次批判。学术为天下公器,这是学界的共识。程恭让教授参加过周贵华先生的第一次义学会,对这次义学会明确的指出其违背学术的基本伦理,公器私用,挟私宣传。

   

(七)极度情绪化地背后

学术的探讨,对他人的观点,表达三种意见:或赞同、或不赞同、或部分赞同,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交流。当然,自己的意见,也会得到这三种回应,这是很正常的,不至于让周贵华先生内心极度焦虑,以至于“悲哀、痛心、恐惧、冰冷”啊,引发焦虑的背后是什么,这似乎要从周先生的其他言论与著作来了解。

 

(八)“完整佛教”

    经过搜索,发现周贵华先生,除了佛教义学会外,还有一个完整佛教的组织在公开活动着。

周贵华先生在其网站中宣称:

“传统中国化佛教的代表宗派如天台、华严、禅宗偏重境界,偏重悟性,偏重直捷、圆顿,唯求急证,毋庸讳言,存在相当严重的虚化与偏化的弊端。……现今的佛教,意识到传统中国佛教的弊端,极力提倡回到人间,用意不错,但又走向了另一极端,即堕于向下一路,而虚化甚至舍弃了向上一路。……俗化、矮化严重,最终异化不可避免。……完整佛教思想正是针对古今中国佛教的弊端而提出的,以回到佛陀完整圣教,回到佛陀完整本怀。”(摘自周贵华先生《倡扬完整佛教思想的三重意趣》)

周贵华用虚化和偏化否定了传统佛教;又以俗化、矮化否定中国佛教协会倡导的人间佛教,最后提出自己认为回到佛陀本怀的“完整佛教”。我们忽然对周先生在论文中表现出极度情绪化和焦虑有了几分理解。也似乎能读懂一些周先生的批印论文了。原来,在周先生的眼里,当今时代属于“深度末法时期”,为什么深度末法呢?传统佛教虚化、偏化了,失去了度众生的功能。而现代几十年来践行的人间佛教,注重向下一路,严重的俗化和矮化了,目前只有周先生天神化佛教思想下,创造性提出来的“完整佛教”才可以向上一路,解救“深度末法时代”的人类。分析到这里,我突然感到恐惧,周先生这是要干什么?应该是我自己分析出错了!应该是我错了,当时没好好念书,接了祖传不知道多少代的衣钵,做了农民,看来钻牛角尖的毛病还是没有改变多少,真是罪过,罪过。

 

(九)何琳的博客

1121日的一篇微信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力,文章名叫《完整佛教研究会的野心——以“完整佛教“取代中国佛教协会推行的“人间佛教”》,文中提到了一位叫何琳的人,和她在新浪网的博客。

何琳,听说是周贵华曾师从过的圣地法师(李海涛)出家前的妻子,该文中有介绍:

完整佛教会理事,完整佛教文化研究公司总经理,完整佛教研究会研究员。

我注意到“完整佛教”网站的文章,主要是周贵华和何琳写的,所以对何琳的博客也就特别注意了一下。在《完整佛教研究会的野心——以“完整佛教“取代中国佛教协会推行的“人间佛教”》文中,作者详尽的指出了何琳先生《佛教时代何以到来》一文的荒谬。我注意到了另外一篇博文,是作者发表于2012919号的《初访天宁寺》,文中说:

“研究会同仁拟举办完整佛教讲座,筹划已久。万事具备,只欠场地。之前,相中了天宁寺。秘书长把公关的任务教给了我。……‘我们不主张居士讲法。’知客坚决有力地截断了我。在知客威严的目光逼视下,我自己也不免心虚起来,只得作礼而退。”

看来,在2012年,完整佛教就开始寻找与寺院合作,在寺院中活动。当时天宁寺拒绝了这一不合佛制的合作,但从今年来看,还是有很多出家人,和“完整佛教”走到一起,开始反对中国佛教协会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人间佛教思想。

 

(十)结语

周贵华先生,从二零零三年开始研究佛法,短短几年,自创“完整佛教”思想体系,并开始以与寺庙合作的方法,在寺庙中传教。由于人间(生)佛教以人为本的理性主义,一直在中国佛教界占据主流,这让“天神化”思想指导下的“完整佛教”创始人周贵华先生的传教活动多处受到阻碍,这或许是唯一能解释周先生在反印论文中表现出严重焦虑情绪的原因。不过,经过多年的努力,周先生以佛学院研究生导师的身份,终于获得了一些出家人的支持,这或许能让周先生在冰冷之余,感受到一些温暖吧。但是,周贵华先生为实现自己做教主的一已私欲,不惜诋毁两岸来之不易的汉传佛教之共识,是何居心!我们知道,两岸佛教同气连枝,破坏人间佛教之共识,就是破坏两岸佛教和谐友好的关系,也就是破坏国家的统战政策,破坏祖国统一大业,也请周先生思量。

 

 

(后记:文章完稿后,看到一个旧闻稿——《王伟光在中国社科院2014年“三项纪律”建设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王伟光在讲话中提出:

中国社科院不是‘自由撰稿人’的松散联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毫无政治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我院学者绝不能为了个人名利或其他什么政治目的而从事理论学术研究,而要为党和人民做学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服务。中国社科院的研究人员不仅仅是普通学者,而是党的思想理论文化工作者,更是党的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战士,决不能把自己降低到一个‘自由撰稿人’的地位上,‘自拉自唱’、‘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如社会大V、网络公知那样。党和国家不需要这样的学者,这一点全院同志必须明白。”

这就让我们不禁怀疑,周贵华先生作为社科院的研究员,这几年来,积极传教,并试图以所谓的“完整佛教”取代政府支持,教界拥护的“人间佛教”,是“自拉自唱”还是社科院的统一安排?这就不得而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