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白不服崔颢《黄鹤楼》,写下一首诗,也成千古名作

闲花 闲花小城 2023-12-2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城


唐诗是我国文化的一份瑰宝,而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大唐,更是有无数人因诗留名、被后世熟知,李白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位。


他的诗既有两小无猜的儿女情长,又有寒光凛冽,风起云涌的江湖豪侠,更有豪迈奔腾,气象万千的仙风道骨。


但就是这样一位“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也有令他望洋兴叹的时候。


据说,当年李白漫游至武昌黄鹤楼,面对高耸云天、壮丽辽阔,气象宏大的黄鹤楼景观,不禁诗兴大发,准备写诗抒发心中豪情。



然而,正当他准备挥毫泼墨时,却发现早有诗镌刻于此。李白将上面的诗反复吟咏多次,觉得真是妙不可言。


其诗意可谓浩荡万千,与黄鹤楼遥相呼应,自觉很难超越,遂长叹一声,留下一首打油诗,搁笔而去。


他在诗中说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在已知的历史中,这大概是李白在诗坛最受挫的一次。那么,崔颢的《黄鹤楼》到底有何精奇之处,竟令一代诗仙也望而却步呢?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在历史上其实是个名声不太好的诗人,他出生于当时的顶级门第——博陵崔氏。


自古富家才子多风流,这话虽然具有片面性,但用来形容崔颢却很贴切。


崔颢年轻的时候豪纵姿意,狂傲不羁,多爱美人。史书记载他“唐诗人,有文无行。”其中的“无行”,即多指他流连美色,且负心薄幸,娶妻择美,多行抛弃,堪称唐代“陈世美”。


不过,崔颢虽然品行不端,却随着他漫游生活的经历,诗风骤然改变,由闺情浮艳向豪放壮阔。这首《黄鹤楼》,就是他诗风转变的典型代表,历来广受称赞。


整首诗以黄鹤楼之名起笔,通过仙人色彩加以想象,最后再回到黄鹤楼高耸云天的壮丽景象,构成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画卷。



登临其上,只见楼外景色变幻、气象宏大;仙人黄鹤、著名胜地、晴川沙洲、青翠树木、芳草落日等元素相互映照,可谓写景吊古的千古佳作。

相传,李白当年对黄鹤楼题诗一事一直耿耿于怀,想要超越崔颢。


于是,在离开黄鹤楼后也下一首《鹦鹉洲》,但诗成之后,李白总觉不如人意,无法企及崔颢的《黄鹤楼》。


直到后来他在江苏写下《登金陵凤凰台》,才算挣回一点薄面。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关于这首《登金陵凤凰台》,历来说法纷纭。


一说是他在长安被排挤赐金放还后所写,一说是他被流放夜郎遇赦而作,但不论如何,它都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另外,关于此诗与黄鹤楼崔颢一事,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李白诗不及崔颢的《黄鹤楼》,也有人觉得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在意境上不输崔颢,甚至还略胜几分。


而元朝诗评家方回认为“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即这两首诗并无高下之分。


我个人觉得,如果非要以崔颢的《黄鹤楼》为蓝本,李白此诗不如崔颢境界宏大浩淼,但若论写景吊古之意境,则各有千秋,不能一概论之。


那么,关于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两首诗,你有什么看法呢?


图片来源‖插画师“逸阳”

文末点击在看感谢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